大明:朱元璋求我教他做皇帝

小耳朵是只猫

首页 >> 大明:朱元璋求我教他做皇帝 >> 大明:朱元璋求我教他做皇帝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天唐锦绣大明1630大宋有毒带着商城去大唐贞观悍婿亮剑:让你偷家,你登陆东京湾?电影世界的雇佣兵大唐好男人李元霸汉厨贞观楚王
大明:朱元璋求我教他做皇帝 小耳朵是只猫 - 大明:朱元璋求我教他做皇帝全文阅读 - 大明:朱元璋求我教他做皇帝txt下载 - 大明:朱元璋求我教他做皇帝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258章 蓝玉返回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修桥铺路,整理河坝,这些在古社会,都是不赚钱的买卖,甚至在朝廷眼中,这都是赔钱,而且一赔就赔的底掉的那种。

道路的铺设,河坝的整理,防洪防汛工程,完全要朝廷力承担,所有的物资原料,都是朝廷一手操办采购。

完全的自费修建。

不单单是物资的问题,除了受灾地的百姓,会自发组织起来心甘情愿的服徭役外,其他的大量民夫,匠户,那都是要朝廷自掏腰包给付工钱的。

这么一个,只有无限投入,丝毫看不见半点产出的工程,成本往往非常重要,成本低的话,朝廷可以一鼓作气,快速解决。

一旦成本过高,朝廷不会放弃是不假,咬着牙硬挺着也要干完。但明显,成本高了,户部的钱不够用,无论是物资的调拨,民夫的数量。

都会造成这种赔本赚不到吆喝的工程,效率直线下降。

郑赐道:“这个,造价的话,主要是材料的运输,还有就是工钱的开销了。制造水泥的原材料,遍地都是。”

“如果真的要大规模量产的话,就要在城外建造一个水泥作坊,并且向普罗大众招商,让他们去采集水泥原材料,当做工钱收购。”

“如果要详细说的话,这个水泥板,一丈长,两尺宽,六尺高的水泥板,造价是八十贯宝钞。如果大规模生产的话,价格还可以压低到七十五贯宝钞片水泥板。”

郑赐面色平静,随口说着。

只是方世玉陷入沉思中,目光凝滞。

虽然他知道郑赐说的这个比例究竟怎么样。

但眼下这个时代,一丈的度量也就是三米一二左右,汇算下来,眼前这一块水泥板的总面积,已经相当于一点七五左右平方米了。

如果价格能压缩到五贯宝钞一块,仔细想想,真的不算贵。

大明的粮价持续压低,虽然百姓买粮食还很困难,但那也是因为江南绝收造成的,一旦江南复产,粮价就会自然回落

然而,脑海中回忆着,方世玉开口道:“赣江全长多少??”

“大概,有一千五百里左右吧,不会超过一千六的。”郑赐耸了耸肩,对方世玉的询问,心中摸不到底。

点了点头,方世玉道:“一千六百里的距离,赣江还只是个贯穿江西江东的长江支流,就目前这个水泥板,想要控制赣江,需要近六十万块?”

“这么一算,一块八十贯钱,十块八百贯,一百块八千贯,十万块水泥板就是八百万贯宝钞,六十万块就是四万万八千万贯宝钞?”

六十万贯宝钞,按照官方给出的白银兑换宝钞比例,两黄金二十两白银,一两白银一千贯宝钞。

也就是不足五万两白银的价格吧。

可这五万两白银,在方世玉这里不算什么,但货真价实的五万两白银,整个大明,没有几个人有这么多的现银。

毕竟市面上流通的银子,已经有近半的数量进了国库,然后又被方世玉用内帑的宝钞,换去了内帑。

整个内帑,存放的白银已经超过了大明市面上的宝钞流通总额。

从境内搜刮,抄家所得,内帑的记账,洪武二十二年到洪武二十五年,四年的工夫,内帑的真金白银翻了三倍。

黄金一千四百万两,白银五千六百万两

又经过方世玉用宝钞的搜刮,内帑到底有多少钱?方世玉没去看过,但账面上写的,最后一次朱高炽入库的金银。

总额达到了,黄金两千八百万两,白银九千四百三十万两。

这些钱都哪里来的?

朱元璋贡献了一部分,宝钞贡献了一部分,东胜神洲贡献了一部分。

而内帑的钱,却又过于特殊,相对而言,方世玉是不愿意让这笔钱流入到境内的,如果将内帑的金银足额印刷发行的话。

势必会造成大明的货币在境内严重贬值。

相对而言,内帑只能充作最后翻盘的可能,重塑秩序的真金白银…

可是话说回来,赣江那条河,想要控制它,就这水泥板的质量,高度,能力,一层肯定不够。

仔细算算,单单江西一面,至少就要按照四万万八千万贯宝钞进行五倍的投入,说不定最后的结果是六倍。

翻六倍的话,就是二十八万万八千万贯宝钞,四舍五入下,算上人工什么的杂七杂八的,至少要三十万万贯宝钞。

这还只是江西一面,江东在铺一下,又是三十万万贯宝钞的投入,回过头来,在看长江,日他娘希匹的。

长江可比赣江长的多得多,只怕铺一面一层,都不会低于六十万万贯宝钞。

如果按照方世玉的算法,这确实可以相对在治理水患的问题上,给朝廷省钱,也可以极好的控制水患,但站在朝廷的角度,恐怖的数量,一样是让价格飞高的原因。

六十万两白银,修江东江西的赣江河坝,而既然修了赣江,那赣江附近的支流,如鄱阳湖,信江等水系,都要进行修缮。

用水泥,算上人工,修赣江的两岸和附近小型支流的河坝,至少要投入近一百万两白银,一百万万贯宝钞的价值,大明如果只有赣江一条河,修就修了,可特么的大明的主要河道,赣江只能算是个支流罢了。

长江要花多少钱?自长江上游的川蜀地区,开始修一路修到南京,最少最少要修到南京吧。

浩浩荡荡的,那工程量,丝毫不弱于万里长城啊。

长江修了,黄河要不要修?大运河要不要修?

当然,大运河可以少修点,毕竟朝廷已经全面放弃了大运河,漕运走的多是民间商贾罢了。

可既然修了,就不能厚此薄彼,给百姓差别对待。

若是对关外异族百姓,差别对待就差别对待了,可对待境内的百姓,无论是山西山东,河南河北,江东江西,湖广川蜀,云南贵州。

文华殿。

方世玉望了一眼夏元吉,郑赐,杨寓,三个坐在自己不远处的文臣肱骨,整个帝国的运转,文华殿内负责天下政策的制定,发行,维护

杨寓道:“殿下,什么重要的事情要说?”

自从做了首辅之后,杨寓也不知道,自己应该说是开心,还是不开心,做了老朱家的首辅,手不敢伸,嘴不敢开。

大明朝特务政治高压的统治着整个官僚集团。

最开始在方世玉对军政分离的改革中,锦衣卫是游离在双方之外的,负责充作眼睛,盯着两边所有人。

但最后将锦衣卫放在武英殿的都督府中,自然不会是为了放弃特务政治,只有锦衣卫在都督府中,才能保证境外的情报,兵马调动,第一时间出现在七军都督府和皇宫同时知道,也更方便着手应对。

杨寓心中想着那似乎永远处理不完的政务,他是没太多时间在这里耽搁的,耽搁一会,就要忙碌许久才能将事情追上去。

方世玉道:“我想要重新制定整合计量标准体系。”

文华殿的内殿,方世玉不在的时候,这里是没有人办公的,杨寓的办公室在另一边,听到方世玉要重订度量衡的声音,杨寓和夏元吉郑赐皆是微微一怔。

夏元吉若有所思的拿出一张空白纸,挥毫蘸墨道:“殿下,重订度量衡确实也是必要的事情,不过这种事情做起来,难度不可不低。”

“只是殿下要什么标准,户部先记下来。”夏元吉生怕自己落下一个字,在研墨的时候,不让方世玉说话,等他准备好了,这才闭嘴,准备记录。

方世玉笑了笑道:“夏尚书这个做法就很好,至于说度量衡的问题,我今年三十了,文墐都六岁多了,马上就要去凤阳入学了。”

“三十年的时间,我对大明的度量衡,一直处于模糊,晦涩,难以理解的程度,首先,眼下的度量衡,从中央朝廷,两京一十五布政司,还有即将设立的四大都护府。”

“以及大明既存在于,我们看不见的疆土上,大明的疆域,我们能看见的之外,还有我们看不见的。”

“靠着军事治理,高压统治,我并不觉得能真正的统治世界上的每一块角落。度量衡就很重要,自上而下的不统不规范,不单单让境内百姓多受其苦,在境外经商,也是不同。”

“云里雾里的一塌糊涂,并不能成为标准,所以我已经定好,重新拟定大明的度量衡,要一套完善的体系,不需要这套体系有多么庞大,只要有新的,全面的标准,上下统也就足够了!”

“统一度量衡,统一的不单单是度量衡,而方世玉也不单单要统一度量衡,还要推广大明的白话,将南京官话推广到天下的每一块角落。”

度量衡的统一,可以让双方往来,更方便,贸易结算更标准,而语言的统一,可以让沟通更方便,文化认同的第一步。

秦始皇留下来的两样政治遗产,福泽中华两千年。

郡县制,统一的文化,统一的度量衡。

但时至今日,天下几次经历换主,老朱在经济上就是个小白痴,不然也不会沦落到要饭都活不下去的地步。

而统一了度量衡,测方面来说,也是增强国家统一,增强国家凝聚力,让软实力复现出来。

丈量单位不同,从洪武二十二年开始的土地收购,实则方世玉一直没算出来,大明究竟有多少耕田。

黄鱼册中,截止太始三年的登记,耕田有七万万亩,可大明这么大,又没有什么工业体系占领耕田。

为什么只有这么点耕田?

辽河以南的大片平原,可是已经投入使用许多年了。

究其原因,还是丈量单位不一,难以计算罢了。

地方的丈量尺度,朝廷的丈量尺度,有着天壤之别。五十倾是地方丈量的结果,四十倾是朝廷的丈量结果。

朝廷可不管谁在耕种,谁在做什么,他们只管记录田亩数,然后按照当地的平均收成,比如一百亩地,产粮一千斤,平均一亩地十斤粮。

皇庄收走两斤粮食一亩田,咋一看,没什么问题,一点问题没有。

但这个粮税是按照田亩数来收的,譬如青田县,只有百亩实际耕地,而朝廷记册的有一百五十亩,一亩田拿走两斤粮食的话,皇庄就要拿走三百斤粮食,足足多了一百斤。这一百斤粮食哪里来的?不用说大家也清楚了。

当然,有无形中多交粮税的,就有无形中少交粮税的

譬如某个县城,丈量单位大,丈量总数是一百亩田,实际耕田在朝廷的丈量单位中却又一百五十亩田。

这差距,一直没有个解决的方法。

无形之中,让那些明明应该少缴纳粮食的,多缴了,让那些应该多缴纳粮食的,反倒少缴了。

无形中展现出来的贫富差距。

统一度量衡,夏元吉从头到尾没记一个字,脑海中回忆着,他们都是朝廷肱骨之臣,掌握着朝廷无数的机密要务。地方税收,财政,乃至于他们插不上手的军队,在兵部一样是有名额,有记录,有他们驻地详细情况的。

毕竟军饷还是要从兵部发出去,如果从七军都督府发出去,军队上下欺压,控告无门,而文武互不统属,有锦衣卫在旁搅合,他们就很难沆瀣一气。

那个地方的军饷亏空,七军都督府也不会善罢甘休。

反之,如果军饷由七军都督府下发,那最终的结果肯定是,军饷亏空,控告无门,无处申冤,官兵烂到根子里。

作为朝廷的众臣,知道这么多机要秘闻,他们如何不知,度量衡的统一会改变什么。

方世玉继续说道:“大明朝建国已经三十多年了,计量单位乱套,有的用宋,有的用前元,有的用隋唐标准,北疆还有用辽金计量标准的。

看似天下升平,但大明就是建立在一片废墟上,这片废墟,比之任何一个朝廷的建立,还要荒废。”

“三十多年的时间,大明人口激增,从洪武五年的六千万左右,到如今太始四年的一万万有余。”

“人口的激增,对粮食,对田亩的需求,也就变得更大,交址,辽东,还有即将开发的四大都护府,虽然可以解燃眉之急。”

“但再多的田亩,在广阔的土地,也承受不了人口激增带来的耕地稀少、大明的耕地就这么多,而我手里,左边的是工部的中央朝廷度量尺,长一尺整。”

“右边的是宫廷纺织局的用尺,这都不用比了,肉眼可见,纺织局的尺子,明显高了一截。”

“地方量地用的尺子,也多有不一,具体的我这里没有详“地方量地用的尺子,也多有不一,具体的我这里没有详细数据,但你们肯定知道。”

“最让我头疼的,还不是这些,赣江洪涝,江西,江东的土地进行了重新丈量,可笑的是,都特么大明朝了,还用什么?用步伐来量吗?”

“是你们不知道,还是地方官员不知道?一个五尺高的男儿,一个六尺高的男儿,乃至于,一个七尺高的男儿,一个九尺高的壮汉。”

“你们说说,这特么步子能一样大吗?在说了,就算是样的身高,老夏,你和郑赐站起来走走,看看他这结果一样吗?”

方世玉心中气恼,这都西元一千四百年了,东方新纪年的第七十四年,这都大明朝了,还有用步子量的?

哪怕他们用地方数据不一的尺子,那也不会让方世玉这么生气,步子?那有结果么,尺子的话,就算双方的尺子不一样,那也还有计算的标准。

步子?拉倒吧!

夏元吉和郑赐尬笑道;“殿下,这都是些乱七八糟的办法,朝廷是断然不会用的。”

“是啊,朝廷当然不会用,所以我已经让人把徽州新上任的知府,涉事郡县的官员下狱了,江西布政使问责,入京述职!”

方世玉闷哼一声,杨寓道:“殿下,不至于吧。”

“不至于吗?这田亩量完了,是不是要重新分配?是不是要计数交粮?最后吃亏的,不是朝廷,就是耕种的百姓,难道还是小事吗?”

方世玉瞥了一眼。

“对了,前段时间,我从扬州火器制造局得到消息,蒸汽动力的研究,已经到了关键时刻,蒸汽机随时都可能问世。”

三位大臣面色平静,对于蒸汽机意味着什么,他们并不清楚,忙碌的他们,也没时间去扬州研究研究,观摩蒸汽机。

当然,他们不知道,不代表方世玉不重视,按照眼下的速度,郑和今年七月启航,大明已经有了完整的航海图,郑和也会环绕地球一圈,满载货物,一路走,一路买卖。

大明正在向全世界开放通商,并且向全世界宣扬自己的威严和强大,文化外输出,朝廷至今为止,已经开放了十七个通商口岸,允许地方商贾乘船出海。

只不过民间的商贾,实力有限,最多在南海附近转悠转悠,东胜神洲,他们去不了,西牛贺洲,他们更去不了。

可大明的飞速发展,工业化的到来,最晚最晚,一百五十年内就可以完成基本的工业化。

老百姓会不会革命,方世玉不在意,他也管不了那么多,而现有的计量体系,乱如麻,根本无法适用于谨慎,严密的科学创造中去。

方世玉也没有那么强的能力,也懒得去思考,在他看来,既然有现成的就没必要重新创造。

师夷长技以制夷。

华夏发明的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等技术,在原本的西牛贺洲,是不存在这种东西的,蒙古的西征,将这些东西送了过去。

让西牛贺洲的人,得以学会。

更何况,这个时候的计量标准,西牛贺洲也是乱的团,甚至还比不上大明呢,而方世玉先拿出来,那这套计量体系,就是的大明发展出来的计量体系。

后世的人只会记着,这是太宗代理皇帝发明的计量体系,而不是所谓的西牛贺洲的计量体系。

至于说方世玉为什么懒得去思考,直接照着搬?既然有了明确可行的路,为什么非要去走一条看不见曙光,不知道前路如何的道路?

摸着石头过河,踩着吊桥过河,难道直接走吊桥,他不香吗?

着重更改的,重量全国都是统一标准,我就不多说了,也没什么可说的,最重要的是长度,时间问题。

“在这个世界上,计量单位非常多,种类也是层出不穷,但是除了时间和长度,大明是不统一,没有严格标准的,其他的大明数千年发展,已经形成了定例。”

“长度刚才说了,一会在讲,先说说时间的问题,我前段时间去了司天监,大明的司天监也很规范,十二个时辰不用改,这也很附和天地运转的轨迹。”

“历法纪年上,我做的那点改动,也算不得什么。十二个时辰没问题,但向下的时候,一刻钟也有个准信,可你们跟我说说,这奏疏上讲的,一炷香,一盏茶。”

“在屋子里点一炷香,在院子点一炷香,或者是在草原上点一炷香。你们说说,这三炷香,是同时燃烧完的吗?同理,茶也是一样的。”

“司天监和工部联合督办,在苏颂的水钟上,努力拓展,已经有半年多的时间了吧,司天监的监正和我说,已经想到了办法,可以不需要浑仪,水运活动。”

“仅仅靠着机械运动,而完成计时的钟表。”

“最近也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这个大钟,虽然看上去不是那么美观,不过他是工部和司天监研究了许久,才弄出来子丑演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时辰,这个东西,转一圈,就是一天。其中,分秒的概念,可能你们还不了解。”

“我已经计算过了,大明朝的中心城市,还是西安府,所以我已经让人去西安仔细研究天象,争取让这个时钟做到唯标准。”

“另外,这个种,它的秒针转一圈,是一分钟,而分钟动十五下,是一刻钟,分针转半圈,是半个时辰。”

“分针转一圈,就是一个时辰过去了。”

“现在是北京时间,辰时近一刻钟了。”

方世玉其实并没有对钟表进行多大的改动,只是因为司天监提的建议说,一天十二个时辰,种上只设置十二个时辰。

如何能让他在十二个时辰正好过去一天,而后世的时钟,是转两圈过一天的,也就是二十四个小时。

是转两圈过,也就是二十四个小时。

索性,方世玉让秒钟慢了一倍,如此的话,秒钟转圈,在后世的时间流速是两分钟,在大明的计时中虽然只有一分钟。

这也是为什么,可以做到十二个时辰的原因,另外,在数位排序上,也做了一定的改动。

只不过这些改动,都可以闭口不谈!

“时间已经大致敲定,等司天监的人在西安确定了准确时间后,就可以向全国公布,统一称之为北京时间,时间标准以西安为准!”

方世玉对于这一切,已经了然于胸,实则后世的北京时间,真正算起来,也是以西安的时间为基准。

毕竟西安才是整个国家的地理中心,以他为准,可以极好的避免过大的误差。

“时间之外,就是这个东西了,这是我和郑赐聊了很久,才选用的官尺,从今天开始,大明境内的一切度量,统一按照这个尺子来做标准。

无论是其他的任何尺子,量衣服的,量田亩的,全部废除,同时各地布政司,各府,郡县,镇卫。极至乡村,丈量尺必须,务必,不容置疑的,严格使用官尺。”

“所有的尺子,以官尺为标准,多一分一毫,少一分毫,都要严格杜绝,不要用差不多来糊弄我,也不要用差不多去糊弄百姓。”

“老百姓不懂,我心里清楚。另外,十尺为一丈,户部准备重新丈量天下田亩,就用这个尺子。”

“最后,他日在有奏疏上出现步子,盏茶,燃香等计量单位的官员,革除功名。”方世玉面色凝重。

对付这些官场上的老家伙们,没有什么比用革除功名还恐怖的了

革除功名,就代表他一辈子努力学习的圣贤书,白学了

郑赐回去,抓紧时间制造官尺,制造一些一丈尺,在官尺上,标准一寸的长度,一定要严谨。

切不可出现任何的其他问题了。

方世玉说罢,看了眼夏元吉和郑赐道:“有问题吗?”

“回禀殿下,没问题,微臣记下了。”

夏元吉和郑赐一副无所谓的状态,既然方世玉说了,那度量衡肯定是要搞定的,索性地方上的度量衡,各地确实存在很大的疏漏,使用起来也不是那么方便,规划一下也好。

“官尺下发到各地郡县,要求地方官员重新丈量田亩,告诉他们,他们丈量完了,户部丈量。”

“户部丈量完了,锦衣卫亲自去丈量,最后我亲自去丈,我不会去每一个郡县,大明那么大,总有我看不见的地方,但如果让我量出来实际情况不符,那就别说到时候我得理不饶人了!”

这一年的粮荒,确实让方世玉考虑了很多,如果不是这个粮荒,也没有这么多事情了,粮荒显现之后,方世玉才发觉,是时候彻底丈量勘察一下,天下到底有多少田亩了。

夏元吉微微一怔,不过他倒是不担心,毕竟已经是从品大员了,他的年俸,足够他潇潇洒洒的快活了。

更何况,权力在手,你想拿稳权力,就要付出辛劳。

老朱家的代理皇帝,对官员可不会那么友好,看着做起事来,和和睦睦一家亲,一旦出了点事,天下的官员都知道。在泥腿子和官员之间,老朱家只会杀官,不会杀民。

从郭恒,空印,胡惟庸,再到方世玉登基前的官仓失窃案,江南决堤欺君一案,前前后后,大明建国不到四十。

算得上大案的,加在一起,被砍头的,剥皮的官员,在册就有七万余名各级官吏,连坐处死流放云南辽东的,更是不计其数。

“让地方官都稳当点,锦衣卫已经去凤阳查龙兴车行了,我得到的消息,这个龙兴车行,制造标准不符合国家定制,出的事情不少。”

“我也不知道,这龙兴车行在朝廷的大靠山是谁,不过最好别让我知道。回去干活吧。”

方世玉挥了挥手,龙兴车行的事情,一个商贾,地方官拿不了他了,布政使还要给面子?

去他娘希匹的,朝廷里没有人护着,怎么可能呐。

三人面色平淡,丝毫没有将此事放在心上,躬身应声道:“微臣告退!”

看着三人离开,方世玉转身跟着一起走了出去,向着景阳宫而去。

内宫。

刚进屋子,方世玉便看见庆慎郡主在摆弄着一堆堆的报刊,似乎是永远也忙不过来。方世玉上前道:“怎么?还忙不完了?”

“殿下,渔轮还是很重要的,一定要严格把控,不然的话,臣妾担心出现乱子呢。”

“那也不能这么累啊,嫁到大明,是来享受的,那有让你这么忙的,要不我找几个小太监,来接手吧!”

大明帝国日报,朝廷的唯一官方认定报刊。

与其说是官方唯一报刊,倒不如说是代理皇帝认准的第一报刊,毕竟这玩意的报道,什么能上去,什么上不去,都是方世玉说的算的。

可是自从报刊发行以来,庆慎的工作量越来越多,已经要到了崩溃的地步,除了大明帝国日报要她负责排版编录外。

其他的各地报刊,得到的一些不敢往外报的事情,都要先询问朝廷,也就是问问请庆慎郡主,这事情能不能报出去。

赚钱和宣传是主要的,让老百姓知道大明正在经历什么,也是必要的,但有些事情,一旦报出去,就会有煽动国家统一,鼓动造反的嫌疑。

这个帽子扣上去,那也不好办呐。

拿起一份报刊,方世玉道;“这么快就有人得到消息,说我要统一度量衡了??”

庆慎郡主道:“这是臣妾写的,统一度量衡还是很有必要宣传一下的,臣妾遍览天朝史书,从秦皇统一度量衡后。”

“不过短短十几年的工夫,秦皇崩,天下乱,战乱不休,各地又开始自己弄自己的度量。汉朝的度量衡,自己都今天改,明天换的。”

“官方的摇摆不定,自然成了度量衡不统一的罪魁祸首,唐宋时期还能勉强些,不过经历了这么多年,地方上的度量衡不统一已经成了定局。”

“唐宋也没有出现过大规模的统一度量衡事件,殿下要做的是旷古烁今,臣妾自然要帮殿下多宣传。”

庆慎郡主脸上带着笑容,一张俏脸煞目旁人。

方世玉轻笑一声道:“徐妙锦和张嫚都不知道有没有你这个朝鲜入宫的了解天朝历史,可惜咯。”

庆慎脸上的笑容绽放,开口道:“妾身三生荣幸,嫁入宫廷,自然要多学一些。”

“这样吧,我多给你派一些小太监,让他们帮你一起搞吧,要不然你这搞到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方世玉心中生出一丝担忧,他还真怕庆慎这一心扑在工作上,把自己这个夫君都忘了。

统一度量衡,对于大明新朝而言,确实是一件务必解决,急于解决的事情,当年老朱一心扑在民生上。

他也懒得去理会度量衡这种事情。

在他看来,老百姓吃得饱,穿得暖,度量衡什么的都不重要,为了不给各地百姓多加负担,老朱自己在御花园种粮。

极力限制地方进贡东西。

可大明经历了近三十年的洪武之治,天下承平日久,百姓已经不安逸于吃饱穿暖,他们需要赚钱,白花花的银子他们想要过上富裕的生活。

方世玉要赚钱,统一天下度量衡,让计量单位严格按照朝廷的标准,以达到更好的通商贸易交流。

让各地更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大家吃的一样,穿的一样,说的话一样,文字一样,计量单位,时间等等一切,都有一个统一标准。

虽然大明也有地方的方言,不过朝廷的官话还是南京官话为准。

只有度量衡统一了,才能更好的让方世玉对天下的物资进行调动,让老百姓能有机会赚钱。

赚钱也方便了。

可以说,自从文华殿的一次商谈后,不,准确的讲,是方世玉去文华殿通知他们。

历时半个月的时间,经过各地报刊的宣传,导读,天下人都知道,朝廷要统一度量衡了,乃至于有报刊深度剖析度量衡统一的必要性。

并且将此定为大明开国三十余年,最大的国策,最重要的一次改革。

度量衡,看似微不足道,却牵扯天下民生的方方面面。

而方世玉这个当代理皇帝的,他也没有要求太多,时间已经敲定,一天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四刻钟。

大明已经拥有制造钟表的能力。

当然,目前的能力还限于那种比人高的大钟,不是后世的精密仪器。

但这个突破,已经给方世玉了许多希望,度量衡的政策下发。

各地官员在第一时间,进行了重新勘定,将地方的尺子,全数毁坏,不做存留,而方世玉要求各地重新丈量田亩。并且制定了严密的丈量顺序,层层严查。

地方量完户部量,户部量完锦衣卫来量,锦衣卫量完了,代理皇帝还要抽查。

指不定就查谁身上了。

虽然说方世玉现在住在北京,距离江南还很远,但从北京,到南京,走海运也不过三四天的工夫就可以抵达。

更何况,马上就是朱元璋三年孝期了,三年孝期忌日,方世玉是要去南京吊唁祭拜的。

赶在这个节骨眼上,地方官非但没有搞事情,更是通过方世玉要统一度量衡的心思,推断揣摩出了代理皇帝统一度量衡的决心。

毕竟方世玉亲口说要抽查地方的田亩,上行下效,上有所好,下必投之,大明各地布政司,州府郡县,开始对各种计量单位进行勘定整理后,举一反三的向朝廷上书,希望能投其所好,得到代理皇帝的青睐。

如果真的得到了代理皇帝的青睐,那可就真的是平步青云,登天梯了!

工部和户部的工作,自然是他们自己完成,作为代理皇帝,方世玉也懒得插手,最后让锦衣卫去量一下,然后自己在找个地方抽查一下。

大致也就可以了

反正方世玉总不能真的去每一个村庄,挨个去查。

如果那样的话,他还没查完大明各地,就要老死在路上了索性最近文华殿方面,没有什么大事,方世玉将目光投放在青青草原上。

北京距离草原还是很近的。

只不过安北都护府和定北都护府,两个都护府耸立在边墙以外,将整个大明的版图扩大了近乎一倍。

“安西都护府的左都督选出来了吗?”方世玉面色凝重的看着舆图道

卫宏才道:“殿下,安西都护府的左都督,七军都督府的投票结果是江阴侯吴高、安北都护府是开国公常升,辽北都护府的左都督是永平侯谢成。”

“哦?怎么分得,具体说说!”方世玉面色平缓,这三个左都督,如何投票,如何选出来的,方世玉全程没有参与。反倒是三大都护府,只有常升占了个位置,其他人还窝在朝廷。

至于说其他的,方世玉真正怀疑的是,大明朝廷这么多公爵,怎么让侯爵先排上去了?

这不符合常理。

卫宏才躬身道:“殿下,各国公表决的意思是,安西都护府和辽北都护府,从侯爵选,安北都护府从公爵选,定北都护府是殿下钦定。”

闻言,方世玉笑了笑道:“还有这个分赃法?玩的好啊干的漂亮,能玩出来个花花来!”

方世玉轻笑一声,好家伙,这帮人现在都学会这套,大明的公爵不算多,常升第一个去安北都护府,下一任应该就是魏国公的,然后卫国公,曹国公,嗤嗤。

公爵就那么多家,轮流上阵,侯爵多了,拿着两个荒芜的地方,让他们作威作福,也的亏他们能想出来。

“殿下,要不奴婢去回绝他们?”

卫宏才见方世玉发笑,还以为方世玉不喜,连忙开口。

“算了,算了,让他们玩吧,反正这三块地方,安北都护府对朝廷财是至关重要的,辽北和安西,都差了许多。”

“这样的机会,不会持续太久,等朝廷的触手能伸到安西和辽东,可以控制草原,都护府自然就应运裁撤了,懒得理他们,让他们自己玩去!”

方世玉面色平淡,清净如水。

看了眼卫宏才道:“梁国公有奏报送来吗?他到什么地方了?”

“回禀殿下,梁国公已经到了紫荆关,两日内还京。”卫宏才直言道。

“行了,你先下去吧,去马淑哪,跟她说一声,今晚我去过夜,让她准备些酒菜。”方世玉打量一眼,从一旁拿起了奏疏,卫宏才刚刚离开。

方世玉回头看了眼朱元璋的画像,面色平静道:“老朱头,迁都是对的啊,这次科举,南方学子五十七人应试,北方学子只有区区二十一人,比例差距悬殊至极。”

“如果朝廷一直留在南京,大明迟早成为只有江南半壁江山的帝国了。”方世玉咬着牙,在他手里,是即将开始殿试的名单,其中南方学子五十多人,而北方学子只有二十人。

这恐怖的差距。

长此以往,如果朝廷不在北方大兴教育,让更多的人读书识字,考取功名的话,朝廷早晚要被南方士子霸占!

喜欢大明:朱元璋求我教他做皇帝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大明:朱元璋求我教他做皇帝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网游之休闲玩家的崛起神剑无敌大叔,你要宠坏我了失忆在电影世界人在射雕,开局救下李莫愁天价婚宠:权少赖上瘾大唐谜案九王妃制霸皇城女总裁的上门龙婿离谱!都无敌了,女帝让我吃软饭牙医签到:开局震惊全世界搬空钱财,我反手给继妹报名下乡职场沉浮录美利坚大帝重生年代大院娇媳美又飒伽椰子,请你不要再跟踪我!少年大将军何处不遇你遇见你,遇见余生我给老妈闺蜜当上门女婿
经典收藏庶女当嫁,一等世子妃女帝穿今不好惹明末体内寄生个修真者天坞少年来自深海的他极道战尊水浒之小孟尝抗战:龙国无敌军团三国:签到三年,成为绝世战神三国时空门,我,继承了河北袁家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汉厨阿尤布王妃抗战之重生周卫国[综穿]相依为命我妻上将军抗战之杀敌爆装系统我在大明得长生三国之胜谋天下三国开局之一炮害三贤
最近更新曹操请登基,皇帝我不当了三国之开局召唤樊梨花明末崛起:打造一个崭新华夏帝国大唐:我的规矩就是规矩兵临城下之大汉再起!六岁儿童一次杀了40个匈奴人大乾世子爷穿越之生存指南沈氏红颜水浒:狗官,你还说你不会武功?殷红雪白玄幻长生:从质子到无敌至尊肝在水浒,唯我独尊我在大唐搞工业革命殖民大明西辽崛起:封死欧洲中世纪人质王爷统乾坤抗日:功德系统,打造一个合成旅穿越明末,要怎么逆天改命错位时空:与古人分享日常
大明:朱元璋求我教他做皇帝 小耳朵是只猫 - 大明:朱元璋求我教他做皇帝txt下载 - 大明:朱元璋求我教他做皇帝最新章节 - 大明:朱元璋求我教他做皇帝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