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日国丧期满,沉重的孝服褪下,但皇宫内肃穆的氛围并未立刻消散,只是那铺天盖地的白与黑被象征皇权的明黄与朱红逐渐取代。一种无形的、更加紧绷的期待,在每一道宫墙间弥漫。
这日,太极殿前,百官身着朝服,按品阶肃立。汉白玉的广场在秋日高远的天空下,更显空旷庄严。旌旗在微风中猎猎作响,禁卫军盔甲鲜明,肃然林立,空气中弥漫着香料和一种名为“权力”的无声硝烟。
冯醉惜作为将军之女,亦在命妇队列之中,立于丹陛之下的侧方。
这就是圣安王从道观接回来的那个女子?周围一阵阵窃窃私语。
她微微垂着眼,却能清晰地感受到无数或明或暗的目光,时而扫过她,带着审视、好奇,以及难以言说的算计。
钟鼓齐鸣,雅乐奏响。
沉重的殿门缓缓洞开,楚承瑜的身影出现在众人视线之中。
他并未立刻穿上那身象征至高皇权的明黄龙袍,依旧是一身玄色亲王常服,只是那常服上用金线绣着的蟒纹,在阳光下折射出耀目的光,气势已截然不同。
他一步步踏上皇宫最高处的丹陛,步伐沉稳,身姿挺拔如山岳。昔日圣安王的锐利并未消减,反而内敛成一种更深沉的威仪,目光扫过台下百官,平静无波,却带着千钧之力。
以几位须发皆白的老宗亲和王阁老为首,百官如同被风吹倒的麦浪,齐刷刷地跪伏下去,山呼之声震彻云霄:
“臣等恭请圣安王殿下,顺应天意,承继大统,佑我河山,福泽万民!”
“请殿下登基!”
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回荡在宫阙之间。这并非简单的请求,而是整个统治阶层在经过权衡、博弈乃至无声的较量后,最终达成的共识与臣服。
楚承瑜立于高阶之上,承受着所有人的跪拜与目光。他缓缓抬手,声音清越而沉稳,清晰地传入每一个人耳中:
“父皇龙御归天,朕心甚悲。然,国不可一日无君,社稷重于泰山。诸卿所请,为江山计,为万民计,朕……责无旁贷。”
没有推辞,没有谦让,只有理所当然的承接。这份果断与自信,让下方一些尚存观望之心的大臣,心头最后一丝犹豫也彻底消散。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真正的山呼万岁响起,这一次,是向着新帝的宣誓。
就在这声浪尚未完全平息之际,楚承瑜的目光却越过层层人群,精准地落在了侧方那道纤细的身影上。冯醉惜感受到那目光,心头微微一颤,下意识地抬起头。
四目相对。
他的眼神深邃,里面翻涌着太多她一时无法完全读懂的情绪——有奠定乾坤的锐利,有掌控全局的从容,还有一丝独独面对她时,才会流露出的、不容错辨的温柔与坚定。
在所有文武百官、宗亲命妇的注视下,楚承瑜,这位刚刚被确认身份的新帝,用不容置疑的、传遍整个广场的声音,清晰宣告:
“朕,尚在潜邸之时,已得冯氏女醉惜为配,贤良淑德,钟毓世家。今,朕承继大统,特旨昭告:冯氏醉惜,品性端方,堪为表率,即日起,册封为圣安王妃!”
“圣安王妃”!
这个封号一出,底下瞬间响起一片压抑的吸气声。他并未直接给予她更高的后宫女眷封号(如贵妃、皇后),而是沿用了他作为亲王时的封号“圣安”。这其中的意味,耐人寻味。这既是对他们过往情感的承认与尊重,明确了她无可动摇的、与他紧密相连的元配地位,也像一枚定海神针,暂时稳定了因新帝登基而可能动荡的后宫与前朝格局。这是一个信号,一个承诺。
所有的目光,带着震惊、了然、羡慕或是更复杂的情绪,瞬间全部聚焦在冯醉惜身上。
冯醉惜只觉得耳边嗡鸣一片,血液似乎在这一刻冲上头顶,又迅速回落。
她看着高处那个男人,他逆着光,身形轮廓仿佛镀上了一层金边,如同神只。她深吸一口气,在无数目光的洗礼下,依着礼数,缓缓屈膝,行了一个标准到无可挑剔的大礼,声音清越,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微颤,却清晰地回应:
“臣妾冯醉惜,谢陛下恩典。”
这一刻,她不再是将军之女,而是名正言顺的圣安王妃,是这位新帝身边,最特殊、最引人注目的存在。
旧的时代随着老皇帝的逝去彻底落幕,而属于楚承瑜和她的时代,就在这万众瞩目与心思各异的注视下,轰然开启。前路是后宫深深,是前朝纷扰。
但此刻,他给了她一个无比明确的位置,与她并肩,直面未来的一切风雨。
喜欢醉惜侯府弃妇重生复仇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醉惜侯府弃妇重生复仇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