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最风流

赵子曰

首页 >> 三国之最风流 >> 三国之最风流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三国之袁家我做主大唐之超级商城北宋末年的风流王爷大宋有毒带着农场混异界从山贼开始支点宋缔少年大将军征服天国之曙光时代
三国之最风流 赵子曰 - 三国之最风流全文阅读 - 三国之最风流txt下载 - 三国之最风流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42 鲍信烛下劝离洛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是夜,钟繇自回在京中的吏舍,荀贞等便住在了太傅府内。

鲍信荀贞、两人虽是初见,但两人皆是州郡豪杰,并且对董卓的态度也一样,所以惺惺相惜,以是之故,鲍信尽管赶了几百里的路,很疲惫了,却没有马上休息,而是来到了荀贞的住处。

“荀侯,今观司隶,似无逐董之意。”

荀贞叹道:“凉州兵强,董侯百战余生,可谓国家名将,司隶对他有所顾忌,亦是难免。”

董卓出身於武人之家,他的父亲起於寒微,后官至颍川纶氏尉,“纶氏尉”,即纶氏县的县尉,这是个武官,而纵观董卓的履历,他亦纯是以军功起家,早年未入仕时便以“健侠”闻名西州,后历仕凉州兵马掾、羽林郎、军司马、蜀郡北部都尉、西域戊己校尉等职,军功积累,遂得为二千石,曾经出任过河东太守,中平元年,又被拜为东中郎将,代卢植击冀州黄巾。——时至此时,董卓俨然已是可以独当一面、能与皇甫嵩等并驾齐驱的一员国朝名将了。

相比董卓的久经沙场,袁绍未曾经历过阵战,加上手底下的兵马又远不及董卓麾下的兵马精强,那么对董卓存有畏惧心理也是可以理解的。

“荀侯,我欲明日便离京返乡,不知荀侯是何打算?”

“君明日便要返乡?”

“董卓不除,京都必乱,司隶既无逐董之意,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与其坐等京都生变,不如及早离去。”

董卓现在是初到京都,立足未稳,正如鲍信、荀贞对袁绍所说的,如果现在逐他,那么可能还会好办点,如果现在不动手,假以时日,待他立足稳当了,再逐之恐就难上加难了。

是以,鲍信一见袁绍不敢对董卓下手,马上就决定离开洛阳。

事实上,荀贞也是有这个心思的。

那么说了,即便袁绍不敢动手逐董,可荀贞、鲍信手底下自有兵马,他两人却为何不联兵一处,声讨董卓呢?却是因为洛阳乃帝国京城,没有一个足够分量的人出来挑头,只凭荀贞、鲍信二人,他两人纵有逐董之意、手下虽各有精兵,这等大事却也不是他两人能发动得起的。

荀贞现为左中郎将,鲍信现为骑都尉,如果打个比方,放到后世来说的话,他两人至多也就是个军中的中、高级将领,洛阳是天子所在,权贵云集,衮衮诸公无不为天下之望,就凭他俩这点官职、资望,就算他俩敢擅自起兵逐董,他俩手底下的人恐怕也会拼死劝谏,不会让他俩这么干的。

所以,尽管忧董,鲍信还是决定离开,而尽管十分不甘,非常不想看到董卓乱政、洛阳生民涂炭,可荀贞却也不得不向现实低头。

见荀贞沉吟,鲍信说道:“荀侯,以君侯的眼光、见识,肯定不会看不出洛阳将要出现乱局,既然如此,何不与我一起离京?君侯文武兼资,世之英才,击黄巾、杀张角,定赵魏、退黑山,威名赫赫,有君侯陈兵在外,一足可为司隶之强援,二亦足能震慑董卓,使他不敢乱来。”

鲍信说得很有道理。

只要不除掉董卓,那么京都乱局就是必然。在这种时候,留在乱局中、为人所制是没有什么好处的,只能束缚自己的手脚,甚至可能会为敌所趁,而若能抽身在外,则便如雄虎脱困、进止随欲,不但对自己有好处,对袁绍也有好处,而至於对董卓,也确实能形成潜在的震慑。

曹操也在屋中。

荀贞先没回答鲍信,而是转对曹操说道:“孟德兄,以君之见,我当何为?”

“贞之,我不瞒你,我要是能走,我也是要走的!”曹操长叹了一声,敲案说道,“只是此时此刻,我却是走不得也!”

与鲍信、荀贞不同,曹操是袁党的中坚,如果他在这个时候离开洛阳,势必会影响他在这个小政治集团中的地位,所以,他虽然也不满袁绍的“胆怯”,却无法像鲍信、荀贞一样能够说走就走。

“如此,孟德兄也是赞成我离开洛阳的了?”

“我赞成你离开洛阳,不过不能就这样离开洛阳。”

“此话何意?”

“卿如有意,我明日可面见本初,为卿求一近京大郡。”

荀贞现为左中郎将,左中郎将是朝官,不是州郡官,荀贞如想离开京都,就只能挂印绶而去,换言之,一旦离开了洛阳,荀贞就无官职在身了,虽然还是颍阴侯,可手中却不再有任何的权力,这样一来,所谓“为袁绍强援”,所谓“震慑董卓”,都将成为“水中之月”,不可能会实现,所以,曹操说:你如果同意,我可以请求袁绍为你谋取一个近京大郡的太守之职。

至若为何一定要是“近京大郡”,不必多说,自然是为了“一旦有变,方便应召入京”。

曹操这句话可算是说到荀贞的心窝里了。

荀贞与陪坐堂下的戏志才对视了一眼,戏志才微微颔首。

荀贞没有推辞,回答曹操说道:“那便拜托孟德兄了!”

送走了曹操、鲍信,掩上门户,红烛光中,荀贞背着手在室内绕行,喟叹连连。

戏志才说道:“君侯可是为离京而叹?”

“志才!我所以无诏而带兵入京,所为者,正是董卓!我本以为以我部曲四千,加上京都驻军,或能说动司隶起兵逐董,却实在没有想到……,唉!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戏志才身份低,在袁绍屋中时,他没有发言的机会,但却趁机细细观察了一遍当时的屋中诸人,这会儿听了荀贞之叹,他说道:“司隶虽公族子弟,名满天下,固姿容弘雅,风度晏然,然以我观之,论临机决断,却似不如曹、鲍二君,……不过话说回来,司隶却也有他的考量。”

“噢?以卿之见,司隶有何考量?”

“大将军被害、中官被除,现今朝中当权者,是司隶的从父袁太傅。汝南袁氏,累世公族,宗族、姻亲、门生、故旧遍及朝中和天下,一呼百应,袁太傅今又独录尚书事,董卓虽强,在洛阳毕竟是无根之木,或许在司隶看来,其人最多是一时之患,而非为国家大害。”

荀贞因知董卓之害,故此只顾想着说动袁绍逐董,却是没有细想过袁绍的心态,此时听了戏志才的分析,霍然醒悟,心道:“还真有可能如志才所说,袁本初没准儿真是有这个想法,对董卓、对将要出现的朝局还存有侥幸心理。”

灵帝崩后,早前的朝局是:何太后临朝,何进、袁隗共录尚书事。朝权分别在何太后、何进、袁隗和宦官们的手中。现如今,何进死了,赵忠、张让、段珪等宦官的头领们也全都被除掉了,没了何进和宦官,何太后亦等同是被架空了,也即是说,朝权已经完全落入以袁隗为首的士人集团手中了,董卓虽然在这个时候突然蹿了出来,可如论根基,他却是完全不能和袁隗、袁绍等比的,在不知道董卓后来一系列“胆大包天”的举动之前,袁绍难免对朝局还抱有一些幻想。

毕竟说到底,即使是荀贞,如果不知道历史发展的轨迹,即便他看出了董卓是个祸害,可大概却也是万万料想不到董卓后来居然敢做出那么多“大逆不道”、“丧心病狂”的事来的。

不说荀贞,鲍信、曹操、戏志才等“有识之士”其实也是如此,毕竟本朝还从没有过武人擅权的前例,而且董卓虽然兵强,可陈列在京畿周边的诸路兵马亦非弱者,如扶风的皇甫嵩,他麾下三万皆为精兵,这么个背景下,谁能猜想得到董卓竟然会有那么大的胆量和野心,后来竟然会做出那么多“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来?而事实上,即便是在董卓擅权洛阳后,如果皇甫嵩听了盖勋的建议,与盖勋联兵向洛阳,那么在西有袁绍等诸侯联兵的情况下,东西夹击,董卓虽强,却亦难免会早早地就败亡掉了。

只能说,董卓后来之乱洛阳是在集合了各种的“巧合因素”之后,最终才形成出现的,拿句后世的话说:是历史的偶然,不过从整体上分析,却也是历史的必然。

只是,身在局中,难免会出现“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情况,能够拨开重重迷雾,卓有远见地看出“历史之必然”的人少之又少,——设想一下,如是袁绍能看出董卓后来居然敢擅权朝中,他又岂会犹豫不决,不同意荀贞、鲍信的进言?

时势如此,荀贞空有扭转历史之心,到底因其现地位尚低、名望尚不够大,只能徒呼奈何。

喜欢三国之最风流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三国之最风流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快跑!这个厨子的料理有问题!三界争斗之地府讨公道轮回乐园之旅小橘子的英语笔记重生年代:末世娇娇想和糙汉贴贴六宫凤华上海滩:从炮轰租借开始崛起炼神领域综影:大佬的小棉袄暖和但漏风许你安宁寄深情温宁厉北琛许逸免费看小说四合院开局:我媳妇188会太极四合院:重生何雨柱,贾家吐出来文金悟玄录就这样修仙了星战女武神老婆你说实话,孩子到底是谁的?三国:最强谋士这真是转生眼武道独尊
经典收藏贞观医仙三国:签到三年,成为绝世战神大唐:我老婆是武媚娘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异界战争之超级军团系统水浒之小孟尝蠢萌娘子:夫君要乖乖三国之魏武元勋大乾:帝国独裁者我妻上将军灭元1399大唐:超时空,长乐晋阳小公主!我是曹子桓我欲扬唐秦时之血衣侯传奇系统:重生大明,开局倾家荡产三国之胜谋天下绝世宠臣大周九皇子锦绣嫡女的宅斗攻略
最近更新明末:我成了周遇吉之子水源王我这等人,也能称帝祖龙蚌埠住,大秦皇子融合不良帅秦始皇荡平六国戏说嬴政魂穿古代跟太子拜把子皇帝女儿身,开局欺君犯上穿越红楼后我竟然六元及第明朝皇帝往事穿越成崇祯,重建大明河山我用AI穿越历史之从洪荒到现代凯旋回朝背叛我,我转头迎娶公主人在明末,八旗被我一顿黑打!重生辞官:祝她和白月光锁死成州从小县令到主宰万界乱世崛起:邵仕龙的平天下三国:被义父背刺,我反手篡位大明朱由检,消费系统救国
三国之最风流 赵子曰 - 三国之最风流txt下载 - 三国之最风流最新章节 - 三国之最风流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