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北宋之我师兄岳飞

海旭

首页 >> 重生北宋之我师兄岳飞 >> 重生北宋之我师兄岳飞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不宋大唐:别闹我只想发财生存:我乃梁山一匪兵大魏宫廷上门女婿叶辰(又名霸婿崛起,上门龙婿)全球狙杀抗日之雪耻宋缔从我是特种兵开始一键回收首辅家的傻儿子
重生北宋之我师兄岳飞 海旭 - 重生北宋之我师兄岳飞全文阅读 - 重生北宋之我师兄岳飞txt下载 - 重生北宋之我师兄岳飞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954章 定鼎弘文开新制,垂裳立教启文司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洛阳皇城,太极殿内,香炉中青烟袅袅升起。

当赵忠朗声宣读关于划分“二十四道”的新政时,冗长的地名与疆界划分令朝堂上不少大臣心中暗自嘀咕。

这个时代的多数文臣不似岳飞、韩世忠那般曾经南征北战、熟知天下疆域,他们这些人自科举入仕以来,多是从家乡直接入朝为官,随后便随着动荡的时局与朝廷一路辗转,虽历经开封、临安、洛阳等地的流转,但足迹所至,与如今大宋的广袤疆域相比,不过是其中十之一二罢了。

而就当群臣这细微的迟疑于殿中悄然弥漫时,端坐御座之上的赵斌面上忽然浮现一丝微笑,冲着身旁微微一点手,当下有两名内侍迈步上前,哗啦一声,在御座之下,群臣之前展开了一幅巨大的江山舆图。

朝堂之上群臣的目光瞬间被吸引过去。

只见丝帛之上,大宋的版图以前所未有的恢弘气势铺陈开来,东瀛的波涛、西域的雪山、南疆的密林、北境的草原,皆纳入其中。

如今的大宋,北疆远拓草原,直抵漠北——昔年苏武牧羊的苦寒之地,如今已是大宋疆域所及;西陲更是越过葱岭,遥遥望见咸海的波光;东极之处,东瀛列岛如星链环布,拱卫海疆;向南则跨海而立,琼州、流求二岛雄踞万里碧波,镇守南溟。

直到此刻,群臣才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如今所处的帝国,疆域是何等广袤,看着那在图上只一点的洛阳城,群臣方才感觉到了“虽《禹贡》所载九州,亦不能及”的地步!

一种身为天朝上国臣子的自豪感在胸中翻涌,先前的疑虑,此刻已被这壮丽山河涤荡无存。

紧接着,众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落在了舆图上那清晰勾勒的“二十四道”疆界之上。一道道界线依山顺水、因势而划,井然有序地将万里江山编织成一张脉络分明、结构严谨的巨网。

见此情形,群臣纷纷赞叹不已,尤以西北出身的臣子最为激动。

他们多出身儒学世家,昔日在太宗一脉当政时,或因师门牵连、朝堂倾轧,或因不屑权争、志节难伸,以致仕途阻塞,生计艰难;靖康之变中,更饱尝流离之苦。幸得赵安遣暗卫暗中接济,方得撑至赵斌主政西北,终被擢入朝堂,一展抱负。正因如此,他们对于赵斌的忠诚,也最为坚定。

此刻,程门尹焞之后尹城率先出列,声震殿宇:“陛下圣明!今日得见此图,方知何为‘经纬天地’!二十四道之划分井然有度,万里山河,尽在指掌之间!”

那边北伐众将观舆图更是深知其中奥妙,当下连连称赞道:“妙极!往后调兵遣将,钱粮转运,按图索骥,一目了然!陛下此策,实乃固国之基石!”

更多的臣子纷纷躬身,赞颂之声此起彼伏。

“广土与精治兼得,陛下深谋远虑,臣等拜服!”

“《禹贡》九州不过旧制,陛下所定二十四道,方是开万世太平之新章!”

望着舆图上脉络分明、浑然天成的二十四道,群臣脸上最后一丝疑虑已化为由衷的叹服与欣喜。他们齐刷刷躬身,宏亮的声音响彻大殿:“臣等为我大宋江山贺,为陛下贺!”

赵斌端坐于龙椅之上,看着台下群臣神色的转变,听着他们由衷的赞叹,嘴角微微扬起,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满意笑容。

当殿中赞叹声渐渐低下去,赵斌这才不紧不慢地开口:“疆域既然划定,接下来便是推行政务。而万千政事之中,朕觉得,首要之务当推教育,重科举,毕竟有人才好办事嘛。”

而就在群臣还被赵斌的转折引得呆愣当场之时,赵斌的目光已转向李纲、赵鼎等几位老臣。

其实今天要议的每一条新政,早在这一个多月里,赵斌就已和他们反复推敲过了,自从迁都以来,杂事琐务全都交给了中层官员去张罗,像李纲、赵鼎、张叔夜这几位,赵斌连日常议政都怕他们累着,哪还舍得让他们去管那些搬箱理柜的琐碎事。

所以今天这场朝会,说是共议国策,实则早有准备,甚至先说哪条后提哪条,几人都一一有了定计。随着赵斌亲自开口提起,还不等群臣出言反驳,李纲几人当下依次上前,抢先附和起赵斌来,如此一来,新政自然也就能顺水推舟、落地施行。

却见那边李纲、赵鼎几人对视一眼,随即便由殿上势力最弱,而名望最高的张叔夜上前,“陛下所言甚是,君山先生曾言,‘国之兴废,在于政事;政事得失,由乎辅佐’,科举取士,正是为国举贤,为政事觅得辅佐之良材,陛下此议,乃是上上大吉!”

而当张叔夜话音刚落,那边李纲随即捻髯笑道:“张老大人所言甚是,有道是,‘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我朝新立,正值万象更新、奠基立业之时,于此际定下文教国策,正是高瞻远瞩!”

两位重臣一唱一和,尽是赞誉之词,这让底下许多官员一时有些愣神,摸不清这几位老大人今日的路数。尤其那些自江南而来的世家子弟,心中更是警铃大作,推行科举,无疑将削弱他们倚仗门荫的特权。尤其你看今日朝堂上所列之人,凡是名列前茅之辈皆是有能有功之辈,可见如今大宋这位新帝对世家声名一事不说轻视,但绝没有赵构那般倚重,因此世家子弟对赵斌更是心生三分怯意。

情急之下,不少人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前方的赵鼎。

虽说赵鼎如今地位不比以往,也非世家出身,但终究是一同从临安来的“前朝旧臣”,众人心底总存着一丝“互相支撑”的指望。

只是这些名门子弟目光刚落在赵鼎身上,这位老丞相竟然迈步而出,向上拱手言道:“陛下,二位老大人所言,确是老成谋国之见。孟子有云,‘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臣等身为儒门子弟,自当竭力奉行。只是不知陛下于这教育、科举之上,有何具体的良策妙政?”

赵斌目光扫过群臣,声音沉稳而清晰:“科举取士,关乎国本。在朕看来,不仅要确保科场之上的公正,杜绝当年武科场的旧事重演,更要让天下学子有书可读、有师可教。”

他微微一顿,语气转而感慨:“程门立雪,固然是一段勤学佳话,但其背后,不也正说明寻常百姓求学之难吗?再说这武学,朕年少时还在民间,学文习武深知其中耗费之巨,寻访名师更是千难万难。”

“因此,朕有意从赋税中划出专款,设立学堂、聘请教师,下延至县,甚至村镇之中,也可由朝廷出资,由本地儒生任教,使村民百姓亦有书声可闻。此举一可安顿文人,使其专心学问,不为乱心所惑;二可广开文教,百姓多识几个字,能读农书、明事理,总不是坏事。”

“此策朕思虑已久之意,不知诸位以为如何?”

这本就商量好的政策,李纲、赵鼎等人自然时称赞连声,甚至几人心中暗笑,“贤爷这法子真是大妙,先提公学小事,再言改制大事,群臣称是之下,怕是无暇反驳啊。”

赵斌这一朝虽说是中兴大宋,但却也是自微末起身,所以如今立在朝堂之人有不少都是寒门出身,这些人少时习武学文都颇为艰辛,因此一听推举公学之策,纷纷出言称赞,只有少数世家子弟中的聪慧之人觉出其中隐隐有什么不妥之处,但这朝堂之上思索时间有限,因此也只能仓促应对。

“陛下,如今大宋二十四道,下辖州县数以百计,若层层设立官学,这每年所需的银钱恐怕不是小数目啊……”

赵斌却轻松地一摆手:“不必担心。我军此番大胜,从金、辽、西夏乃至倭国国库中缴获颇丰。况且倭国诸岛金银矿藏丰富,只需取其十之一二,便足以供养天下文教之士。”

说着赵斌微微前倾身子,带着几分务实的神色继续说道:“至于教师的俸禄,却并不会耗费太多赋税,毕竟他们教书之余仍有入仕之机,因此俸禄不需行高薪养廉之策,只要能维持小康即可,免得他们从此失了进取之心,断了我朝官员之源;二来让这些文人有了正经出路,也省得他们像当年的吴用、乔道清之流,走上歧路,这岂不也是安定江山的一招妙棋?”

说到这儿,他忽然像是想起什么似的,抬手一拍前额,笑道:“哎,你看朕差点忘了,文人可以这么安排,武者自然也行!各道、州、县皆设武学堂,朝廷照样开武举。如此一来,习武之人进取可投军报国,免去为兵之苦,退则能在地方任教谋生,不必再漂泊江湖,朝不保夕,食不果腹,以至于生出啸聚山林之心,这岂不是两全其美?”

说着赵斌笑吟吟地望向众臣:“诸位爱卿,觉得朕这个主意怎么样?”

那位江南的官员本就品级不显,此时立在朝堂之上,人都快站在太极殿外了,更不要说他这才一句,赵斌那边便是侃侃而谈,傻子也能看出来自家万岁这是早有谋划,当下只能点头附和,至于李纲等人,对于此策更是连连称是。

赵斌闻言连连点头,“好好好,既然诸公皆称此策为上,便如此实行,为我新朝第二政。只是如此一来,这教育、科举一事体系庞杂,牵扯众多,无论是礼部还是说国子监,管理此事都力有不逮之处,因此朕有意单设一司,位与枢密院平,名唤稽文司!”

赵斌不待群臣有所异议,便向赵忠微一颔首。赵忠会意,当即自袖中取出一卷明黄绫帛,肃然展于御阶之前,朗声宣读。

“朕惟治国之道,文教为先。今拟新制,以兴学选才、化民成俗。兹设立稽文司,秩同枢密,司正视同宰辅,总揽天下文教礼俗之事。其下分设五署,各司其职。”

“一曰督学署,专司全国教育之政。即日起,朝廷设公学,分文武两途,计十二科。文科教以儒、法、农、工、算、医六艺;武学授以兵、韬、骑、舟、械、勇六能。诸科修业年限、考课内容,由督学署拟议,呈稽文司审议,终由朕钦定施行。”

“二曰考功署,总理科举选材之务。自今岁始,行五级科举之制:县试中者为生员,可执教乡塾,亦可应州试;州试中者为举人,可任教县学,亦准入道试;道试中者为贡士,可授教州府,亦得赴四京会试;会试中者,可授官职,亦可入神都赴殿试,由朕亲策,取三甲进士。”

“三曰礼俗署,掌民间刊印、蒙学读物之事。凡《孝经》、蒙书、祭祀礼俗之籍,皆由其审定刊行。”

“四曰风宪署,察天下师者之风纪德操。凡文人教师,有违师德而未触刑律者,皆由其纠劾惩处。”

“五曰文翰署,审天下文卷着述,凡刊发流传,必依法度,以正视听。”

“另敕建弘文馆,广收四海典籍。无论华夷古今、学派异同,凡有载道传知之册,皆录副藏之,以存文脉,以昭来者。”

群臣望着赵忠手中那卷崭新的黄绫,听他朗声宣读,心下都已了然,陛下对此番改制早已谋划周全,再加上李纲等重臣对此策毫无意义,所以殿上余下的朝臣自然只能连声应和,可随即他们的心思却皆被那句“秩同枢密,司正视同宰辅”牵动。

大宋相位本就有限,如今稽文司新立已成定局,司正之位既等同宰辅,其下五署主官岂非皆如尚书之阶?一时之间,殿中群臣的目光流转,隐有灼灼之意。

赵斌居高临下,将众人神色尽收眼底,当即朗声笑道:“如今江山新立,诸卿皆是有功之臣,封赏之事朕自有考量。只是今日朝议尚未终结,尚有几件要事待决。待诸事议定,再论功行赏不迟。”

《重生北宋之我师兄岳飞》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315中文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315中文网!

喜欢重生北宋之我师兄岳飞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重生北宋之我师兄岳飞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斗罗之野猪凶猛我的美女总裁盛世宠婚:帝少的心尖萌妻盛宠妻宝名门婚爱,高冷老公太任性天庭典狱长食妖奇谭鬼眼道长天绝魔刀神道丹尊这个明星只想学习诡运蛇妻特工冷妃:绝情王爷休想逃最仙遊战婿归来末世:极度崩坏诸天武侠大穿梭我的竹马是男配别笑哥抓鬼呢名门枭宠:老婆,乖一点
经典收藏男卑女尊修仙界一穿就成绝世高手重历战争年代女帝穿今不好惹异界战争之超级军团系统【完】暴王偏爱小萌妃擎天者三国:从夷陵之战,打到罗马帝国时空穿梭者:历史的秘密明末求生记三国之魏武元勋史上最囧的穿越:腐女皇妃三国开局之一炮害三贤爱妃,本王俯首称臣纨绔帝业贞观医仙秦时之血衣侯传奇庶女当嫁,一等世子妃水浒之小孟尝抽个美女打江山
最近更新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历史中的酒馆铜镜约大周第一婿三国:刘备,天命所归三造大汉带着漫威回北宋岂独无故大明辽国公称霸世界:从建立国防军开始真理铁拳三藏还俗穿越后,我从厂仔变成王爷大乾风云起苍穹书圣?诗仙?首辅?没错,都是我开局流放:从罪囚营杀到天下之主说好的神医,怎么又成诗仙了?我权倾天下,全靠娘娘努力!玄德公,你的仁义能防弹吗?驸马不要脸,骚衣夜勾栏穿成农家子,妻妾越多,发家越快
重生北宋之我师兄岳飞 海旭 - 重生北宋之我师兄岳飞txt下载 - 重生北宋之我师兄岳飞最新章节 - 重生北宋之我师兄岳飞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