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仪天下,这是后宫所有嫔妃的梦想。
自从薛皇后病逝,崔星彩代掌后宫,这一年半来,她自问做得尽心尽力。
她延续了薛柔在世时的宽厚与公正,将后宫十四位有名分的嫔妃们安抚得妥妥帖帖,从未出过什么大的乱子,深得皇帝的信任和赞许。
崔星彩不是没有野心,但她更懂得满足和隐忍。
皇帝的心思深如海,她不敢轻易去揣测,不敢轻易去试探,相信如果自己有做皇后的命,那么丈夫一定会给自己。
但当“皇后”的凤冠在向她走来之后,崔星彩这颗一直隐忍的内心,还是不可抑制地剧烈跳动起来。
崔星彩想到了自己的儿子,燕王李备。
这孩子今年才九岁,却已经跟着陛下上过战场,见过血,立过功,获得了朝野一片称赞。
在诸位皇子中,李备无疑是除了太子李健之外,最引人注目的一个。
如果自己能成为皇后,那五郎就是嫡子了!
“嫡子。”
这两个字的分量,足以让崔星彩的内心躁动起来。
尽管她平日里总是表现得与世无争,大方得体,但作为一个母亲,谁不希望自己的儿子能有朝一日君临天下?
片刻的权衡之后,崔星彩缓缓放下茶盏,内心下定了决心,要为自己的儿子去争取最大的利益!
这太子之位,凭什么李健能做,自己的五郎就不能做?
她抬起头望着崔颢,声音轻柔却坚定:“堂兄,此事关系重大,不仅关乎我一人,更关乎整个崔氏一族的荣辱。既然韦京兆有此心,我……又岂能辜负?”
“呵呵……娘娘说的是,说的是啊!”
崔颢心中一块石头落地,脸上难掩喜色。
崔星彩又叮嘱道:“不过,堂兄务必要转告韦京兆。此事,只可顺水推舟,不可强求。你们上奏之后,要仔细观察陛下的反应。
若是陛下龙颜不悦,或是另有打算,切不可忤逆了圣意。到那时需立刻收手,就当此事从未发生过。”
她太了解李瑛了。
那位正值盛年的帝王,心思缜密,手段高超,最是厌恶臣子逼宫。
若是为了一个后位,惹得他心生嫌隙,那就得不偿失了。
“娘娘放心,臣明白。”崔颢连忙应道,“韦公也是此意,一切以圣意为先。”
“那就好。”
崔星彩点了点头,端起茶盏,轻轻抿了一口,仿佛刚才那场关乎未来的重大决定,只是品了一口茶那么简单。
崔颢不敢久留,又说了几句家常话,便起身告辞。
他脚步轻快地走出大明宫,心中的激动与兴奋难以掩饰。
如果能够拥立崔星彩做了皇后,那么李备就有希望竞争储君,就有希望将来继承帝位。
到那时,博陵崔氏势必将会崛起,成为与京兆韦杜,河东薛裴并肩的顶级门阀。
崔颢没有回自己的太常寺衙门,而是直接命车夫赶往位于朱雀大街的京兆府。
京兆府衙门内,韦陟正心不在焉地批阅着公文。他时不时地望向门外,显然是在等待着消息。
当崔颢的身影出现在门口时,韦陟立刻放下笔,亲自迎了上去。
“崔卿,如何?”他急切地问道,连官场上的客套都省了。
两人进入内堂,崔颢将与崔星彩的对话,包括最后的叮嘱,一五一十地转述了一遍。
“呵呵……这可真是太好了。”
韦陟听完抚掌大笑,“贤妃娘娘深明大义,有此远见,实乃社稷之幸。有娘娘这句话,我便放心了。”
崔颢看着韦陟兴奋的样子,心中有些疑惑。
他知道韦陟想拉拢自己,也知道拥立皇后是天大的功劳,但韦陟的热情,似乎超出了一个普通盟友的范畴。
似乎是看出了崔颢的疑惑,韦陟挥手让下人退下,这才压低声音,说出了一番心里话。
“崔卿,不瞒你说,我与工部尚书韦坚,虽同为京兆韦氏,却分属两支。这些年来,我们明面上和和气气,暗地里却一直在较劲。”
韦陟的眼神变得冷厉起来,抚须沉吟,娓娓道来。
“眼看着韦坚之女韦熏儿,做了前太子李俨的妃子。他弟弟韦芝的女儿韦敏,又成了当今太子李健的妾室,深得宠爱。
他那一支,几乎把赌注全都押在了太子身上,若将来太子登基,韦坚兄弟将是从龙之臣,届时我韦陟又将置于何地?”
崔颢恍然大悟,原来症结在这里,这也算是韦氏内部的宗族内斗。
韦陟继续说道:“如今贤妃娘娘圣眷正浓,燕王殿下又聪慧过人,深得陛下喜爱。
若是能助娘娘正位中宫,燕王便为嫡子,将来未必没有与太子一争的可能。
到那时,我韦陟便是皇后的心腹,是新储君的从龙之臣。”
崔颢抚须笑道:“有韦公相助,燕王就有资本能与太子掰掰手腕了。”
韦陟道:“太子已经入主东宫,目前有王忠嗣、韦坚等一帮人支持,势力强大。只有把贤妃娘娘推上后宫之主的位子,才能与李健分庭抗礼,竞争这储君之位。”
“韦公所言极是啊!”
崔颢连连赞成,“不过有韦公站出来提议册立皇后,那就有很大的把握把贤妃娘娘推上去。”
韦陟笑道:“那就一言为定,明日早朝,我第一个站出来,为天下苍生,为大唐社稷,请陛下册立新后。”
长安城下了一夜的阵雨,直到次日卯时方才停下。
雨水刚一停下,文武百官们便纷纷赶往太极宫参加早朝,或者坐轿、或者乘车、或者骑马。
今日是朔望大朝,所有在京的五品以上官员,都必须参加。
承天门四敞大开,数百羽林军持枪林立。
百官们下车后整了整衣冠,迈着沉稳而有序的步伐,鱼贯而入,穿过漫长的宫道,最终抵达了太极殿。
然后按照职位,分别在丹陛的两侧站立,恭候皇帝驾临。
“陛下驾到!”
随着吉小庆的一声吆喝,大唐天子李瑛快步走进大殿,在龙椅上落座。
只见他身穿十二章纹的黄龙袍,头戴通天冠,面容沉静地端坐于龙椅之上。
他的目光深邃如渊,平静地扫过下方黑压压的臣子。
在他身边,左侧站着内侍省知事吉小庆,右侧则是须发花白的老太监黎敬仁。
两大宦官垂手而立,眼观鼻鼻观心,如同两尊没有感情的雕像。
丹陛之上,龙椅下方,太子李健身着一袭尊贵的四爪龙袍,头戴金冠,身姿挺拔地站立着。
他脸上挂着少年人特有的温和与谦恭,目光却不时地掠过下方的人群,带着一丝与年龄不符的审视。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在两位宰相的率领下,文武百官分列两侧,对着丹陛之上的大唐天子山呼万岁,声震大殿。
“众卿平身。”
李瑛抬了抬手,声音平稳而富有磁性,清晰地传遍大殿的每一个角落。
“谢陛下!”
百官起身,早朝正式开始。
按照惯例,首先出列的是兵部尚书杜希望。
他手持象牙笏板,躬身出列,朗声禀奏:“启奏陛下,臣有本启奏,新罗战场上,我大唐王师进展顺利。
半月前,郭子仪将军于庆州城外设伏,以少胜多,一举歼灭来犯日军三万余人,斩获颇丰,日军已然胆寒,后退两百里据守申州。”
杜希望的声音洪亮而有力,殿内的气氛顿时为之一振。
平定吐蕃、渤海之后,大唐的兵锋直指新罗,这是今年的第一场大胜仗,足以鼓舞人心。
“这可真是一场鼓舞人心的大胜利!”
李瑛的脸上露出满意的微笑,打日本人,无论哪个年代,都必须狠狠的打!
“郭子仪用兵稳重,不负朕望。传朕旨意,嘉奖三军,另赐郭子仪黄金百两,锦缎三百匹。”
“臣遵旨!”杜希望躬身退回班列。
《盛唐华章》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315中文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315中文网!
喜欢盛唐华章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盛唐华章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