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柔和的智能语音在安静的车厢内响起。
“小团子,到长沙火车南站。”江阳开口。
“好的。”
智能语音几乎是零延迟响应。
车载屏幕上,导航地图迅速弹出,并规划出了三条不同颜色的路线,分别标注了预计时间、红绿灯数量和拥堵情况。
“已为您规划三条路线,推荐您选择路线一,用时最短。
请问您选择哪一条?”智能语音小团子问道。
“路线一。”江阳回答道。
“好的,已为您选择距离最近的路线,全程18公里,预计用时42分钟。自动驾驶即将启动,请系好安全带。”
随着智能语音的确认,江阳松开了踩在刹车踏板上的脚。
方向盘自行微调了一个微小的角度,车辆启动,没有丝毫的顿挫或犹豫,平顺丝滑地向前驶出。
车辆往前,驶出公司大门,汇入了街道。
街道车水马龙,人流,车流混在一起,这才是真正的考验,是检验一个智能驾驶系统成色的终极试炼场。
江阳身体放松地靠在驾驶座上,一只手虚握方向盘。
仔细体验。
对比,一个月前,在深市的路测。
那时的问界m9,其智能驾驶的表现已经足够惊艳,像一个刚刚拿到驾照,天赋异禀的少年,每一个动作都精准、合规,严格遵守着书本上的所有规则。但细细感受,依然能察觉到“青涩”——
在面对复杂路况时,小团子的决策虽然正确,但过程略显谨慎,缺乏一种人车合一的圆融感。
而此刻,仅仅过去了一个月,江阳却感觉自己仿佛坐在一辆由一位拥有二三十年驾龄的“老司机”所驾驶的汽车里。
短短一个月,在“小团子”大模型海量数据的持续学习和算法的飞速迭代下,这套智能驾驶系统,再次实现了脱胎换骨般的进化。
这时,前方一辆行驶缓慢的网约车占据了车道。
“超车?”
在江阳的念头刚刚闪过时,m9已经做出了判断。
转向灯无声地亮起,方向盘流畅地转动一个微小的角度,车身以一个优美的、不带丝毫突兀感的弧线切入左侧车道。
紧接着,车辆迅速超越前车,随后再次打灯,以同样丝滑的动作,干净利落地回到了原车道正中央。
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没有多余的动作,没有丝毫的迟疑,仿佛每一个步骤都在它诞生之初就被写入了本能。
江阳在心中暗自比较,即便是他自己亲自驾驶,也绝对无法做到如此精准、流畅、且让车内乘客几乎感觉不到侧倾的完美操作。
人类驾驶员,或多或少会带有一丝犹豫和微调,但“小团子”的每一次操作,都仿佛是经过超级计算机亿万次推演后得出的最优解,并且被完美地执行了出来。
前方路口的交通灯,变成了红色。
m9提前识别到了信号变化,开始减速。
车速平稳地下降,最终在停车线后,停住了。
江阳没有感觉到一点顿挫。
“刹车调的不错。”江阳称赞了一句。
喜欢我黑客,接受全网挑战!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我黑客,接受全网挑战!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