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下午的语文自习课,阳光透过窗棂斜斜地洒在课桌上,粉笔灰在光柱里轻轻浮动。初二(3)班的教室里只有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直到课代表抱着一摞语文大册走进来,这份安静才被悄悄打破。
“上周的大册答案不是贴在最后一页了吗?怎么还有人错得离谱啊?”课代表把作业本放在讲台上时,忍不住小声嘟囔了一句。这句话像颗小石子投进平静的湖面,坐在前排的林晓立刻竖起了耳朵——她上周为了赶时间,抄答案时特意核对了三遍,怎么想都不可能出错。
语文老师李老师随后走进教室,手里拿着几本摊开的大册,眉头微微蹙着。“咱们先来看几道题,”她把作业本投影在屏幕上,第一页就是班级里的“学霸”张昊的作业,“这道‘岳阳楼记’的默写题,答案明明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张昊同学写成了‘先天下之优而优’,把‘忧’写成了‘优秀’的‘优’。”
全班同学忍不住低低地笑了起来,张昊的脸瞬间红到了耳根。他急着辩解:“老师,我昨天晚上赶作业太急,抄答案的时候没看清,把‘忧’和‘优’看混了……”李老师没批评他,只是指着屏幕上的字说:“你看,答案就在大册最后一页,字那么清晰,哪怕多花两秒钟核对,也不会出这种错。”
接着,屏幕上又出现了王萌萌的作业。她的答案倒是全对,但那字写得歪歪扭扭,“腾”字的走之底像条蜷曲的小蛇,“朦”字的月字旁几乎要和右边的“蒙”分家,连标点符号都挤在一起,乍一看像团揉皱的纸。“萌萌,”李老师的声音温和了些,“你的答案是对的,但这字迹老师得眯着眼睛看,考试的时候阅卷老师可没那么多时间辨认。”
王萌萌低下头,手指抠着作业本的边角。她其实也想把字写好,可每次写作业时,看到同桌赵磊写得又快又潦草,还总说“反正答案对了就行,字迹没人看”,她也就跟着放松了要求,时间一长,字就越来越乱。
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陈阳的作业。他的大册最后一页贴着答案,可他做题时根本没翻到最后,凭着模糊的记忆写答案,结果把“醉翁之意不在酒”写成了“醉翁之意不在洒”,把“海内存知己”写成了“海内存知已”。李老师拿着他的作业本问:“陈阳,你写作业的时候没看答案吗?”陈阳挠着头不好意思地说:“我以为答案在前面几页,翻了半天没找到,就凭着上课记的写了……”
“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答案还会写错?”李老师关掉投影仪,走到教室中间,“张昊是因为‘急’,赶时间不核对;陈阳是因为‘懒’,连答案在哪都懒得找;还有些同学是因为‘混’,觉得有答案就万事大吉,写作业的时候心不在焉。至于字迹潦草,更是把‘完成作业’当成了‘应付任务’。”
她的话让教室里安静下来,同学们都低着头看着自己的作业本。林晓想起自己上周抄答案时,虽然核对了三遍,但其实根本没往心里记,现在让她默写“岳阳楼记”,还是有些句子想不起来;王萌萌摸了摸自己写得歪歪扭扭的字,突然觉得很不好意思——上次数学作业因为字迹潦草,老师把“3”看成了“5”,扣了分,她当时还怪老师不认真,现在才明白是自己的问题。
“作业的本质不是‘写答案’,是‘巩固知识’,”李老师拿起一本字迹工整、答案全对的作业,“你们看班长的作业,哪怕有答案,她也会先自己做一遍,再对着答案批改,遇到错的地方还会用红笔标注原因。字迹工整,不仅是对老师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负责——当你认真写字的时候,其实也是在认真思考。”
那天的自习课结束后,教室里发生了一些悄悄变化。张昊把自己的错题抄在错题本上,每个字都写得工工整整;王萌萌找班长借了字帖,每天放学多留十分钟练字;陈阳在自己的大册封面上贴了张便签,写着“答案在最后一页,先自己做!”;林晓则把大册里的答案页折了起来,做题时先不看答案,写完后再核对,遇到不会的题目,就翻课本找知识点,而不是直接抄答案。
两周后的语文小测,班级的平均分比上次提高了十分。李老师拿着批改好的试卷走进教室,笑着说:“看来大家都明白,作业本里的答案不是‘万能钥匙’,认真的态度才是。”
阳光再次洒进教室,这一次,同学们低头看试卷时,眼神里多了些踏实和自信——他们终于明白,写作业不是为了“应付”,而是为了把知识真正装进心里,而那些工整的字迹、认真的核对,都是通往知识的“铺路石”。
喜欢叛逆的青少年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叛逆的青少年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