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想不明白,为何皇爷爷一定要杀了驸马!”
“孤更想不明白,以曹国公李景隆的才智,他坐镇西北为何会对此次驸马去查西北茶政一事,置身事外?”
皇太孙朱允熥与他的父亲懿文太子朱标有个共同的爱好,那就是赏花。所以刚进入五月,繁花盛开之时,他便从咸阳宫搬到了御花园之中的乐志斋。
此时他坐在二楼靠窗的位置,微风徐来带着花香,萦绕殿堂。他那张年轻的脸,与楼下满是生机的花圃,遥相呼应。
“在臣看来,无非是两点!”
东宫近臣黄子澄上前一步,俯身道,“第一,家丑不可外扬。至于第二....乃是法不责众!”
“这么说曹国公那边早就知道,西北茶政败坏的根源在哪?”
朱允熥不假思索,直接道出问题的关键。
“曹国公执掌西北,茶政更是涉及到边关军需的事,他怎能不知?”
黄子澄顿了顿,又道,“这次他置身事外也是为了殿下您。”
“哦?”朱允熥笑笑,“怎么是为了孤?”
“法不责众!”黄子澄继续道,“曹国公明白,一旦涉及到藩王,皇上那边自然是....轻轻放下。而他置身事外,也是不想给您多添麻烦。”
朱允熥沉默片刻,心中默认了这个说法。
若是李景隆真在西北把这事闹得沸沸扬扬的,那为难的一定是他这个东宫皇太孙。到时候对于涉及此事的各个藩王,处置了不对,不处置更是不对。
“难得他....”
朱允熥叹口气,“体谅孤的难处!”
他何止是有难处,在经过上次高氏的事后,他这个皇太孙彻底见识了那位皇爷爷的雷霆天威之后,做事哪还能如以前一般大胆?
他又顿了顿,长叹一声,“皇爷爷也难呀!慈父心肠,哎!但愿孤的那些叔王们,能明白他老人家一片良苦用心吧!”
闻言,黄子澄与周边东宫近臣,如齐泰等对视一眼,眼中满是欣慰。
如今的皇太孙在经过高氏的事后,突然之间成熟了许多。性子变得宽和,为人变得稳重,做事也不再莽撞,虚怀纳谏广开言路。真真有了几分,帝国储君的风范。
就这时,外边传来轻微的脚步,却是礼部侍郎黄观带了几分急促和小心,上了二楼。
“黄爱卿,何事?”
“回殿下!”黄观行礼道,“都察院御史凌汉,陈瑛等人上书弹劾中书舍人刘三吾,侍讲学士白信韬等偏袒江南学子,故意将陋卷呈给陛下,以至于本次会试所取皆是南人....”
“嗯?”
朱允熥顿时皱眉,“这事不是已经了结了吗?”
说来也是奇怪,这两年朝廷的怪事是一桩接着一桩。今年二月举行的会试大典,录取了五十一名进士。但这些进士,无一例外的都是南方人,而北方试子,全部落榜。
发榜之后,朝野沸腾,因此乃亘古未有之事。
先后有十多名监察御史上书,又有学子集体上表。以至于朱元璋命刘三吾,还有侍讲学士张信等十二人重新阅卷。但这十二人阅卷之后,又说录取的五十一名南方学子的试卷,名至实归,没有任何问题。
有问题的是北方学子,他们的试卷用词不当,条理不清,辞藻不够华丽。而且文章之中,还夹着许多犯禁的词语。
这一下更是直接捅了马蜂窝了!
其实不单是捅了北方学子的马蜂窝,甚至南方其他各省的学子,也跟着不满,开始鼓噪起来。因为本次录取表面上五十一名进士都是南方人,但都是江南的南方人呀!
录取的五十一人之中,江西十八人,浙江十七人,福建九人。
作为天子脚下,一直以来文风最盛,且一直享受大明帝国最丰厚教育资源的直隶,也就是京畿,竟然只中了一个?
应天,常州,苏州,镇江这些地方,你给我剃光头了?
广东录取一个,四川录取两个。
这两个省出身的官员和学子也是不服,一个是富得流油的粤省,一个是天府之国。我们这比不了你江西浙江,还比不了云南吗?
尤其是广东,洪武十八年我们中了二十一人。现在居然只有一个,比云南还少一个?
云南一省,中了俩。要知道云南可是西南边陲的省份,现在那边还战火不断呢!
广东和四川不服,湖广更不服!湖广熟天下足,且自古以来多出忠臣义士。朝廷说我们这读书人不行,你跟我闹呢?
湖广是湖南湖北,两个省竟然就出了一个?他们之中,更不服的是湖北。因为这哥俩之中,唯一中进士那位,还是湖南人!要知道在洪武十八年时,他们哥俩一共中了五十四人。
除了他们不服之外,贵州广西也跟着不服。因为这两省,竟然一个都没录取!贵州是常年都没有,可广西也算是阔过,最高记录中过九人。
这些南方诸省不服,那么北平,山东,河南,河北,陕西,山西等北方各省,简直就是炸了。
尤其是山东,孔孟之乡,竟然一个都没取上?你们这些主考官,读的是谁的文章?跟我闹呢?
就这样...谁都没注意到,一点星星之火,现在竟然把大明朝堂给烧起来了。学子们闹,各省出身的官员们也跟着闹,而且是大闹。因为在他们看来,这已经不是单单的开科取士的事了,而是上升到你们对我们整个北方,地域歧视了!
如今朝中当权的都是南人,所以开始打压我们北方学子和北方官员了!
那么到底有没有这种因素?
答案是模棱两可!
那么本次会试之中,是否真的存在故意偏袒南人的说法呢?
答案是,证据不足!
但是.....其实这事的背后还有一点。那就是地域是一个广泛的问题,相比于师生同门这样的一荣共荣的关系,他不值一提。也就是说,这事的根源,其实就在于被录取的人,和朝中某些人,是否存在师生和同门的关系。
“那,现在如何?”朱允熥对黄观问道。
“万岁那边说....”黄观顿了顿,“要重考.....”
喜欢大明第一公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大明第一公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