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狗事件平息后,保护区的生态监测数据呈现出令人欣喜的变化。
各种动物的种群数量都在稳步增长,食物链的各个环节逐渐趋于平衡。
然而陆泽并没有因此而放松警惕,他深知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这天清晨,陆泽正在监控室查看最新的生态数据,李国涛端着一杯热茶走了进来。
“泽哥,昨晚保护区北部区域的红外相机拍到了一些有意思的画面。”李国涛调出几张照片,“你看这里。”
屏幕上显示的是一组夜间拍摄的照片。
画面中,一只成年华南虎正带着三只半大的幼崽在溪边饮水。
但让陆泽注意的不是老虎,而是照片边缘处隐约可见的几个黑影。
“放大这个区域。”陆泽指着照片的左上角。
图像放大后,那些黑影的轮廓逐渐清晰——竟然是三只野生豺狼!
“豺狼?”李国涛惊讶地说,“这片区域什么时候出现豺狼了?”
陆泽的表情变得凝重起来。
豺狼是群居性的中型食肉动物,智商极高,狩猎时配合默契。
虽然单只豺狼的战斗力远不如华南虎,但它们成群结队行动,即便是老虎也要对它们敬让三分。
更重要的是,豺狼的食谱和华南虎高度重合,都以中大型食草动物为食。
如果豺狼群在保护区定居,必然会和华南虎产生食物竞争。
“立刻调出这一个月内所有相关区域的监控记录。”陆泽下令道,“我要知道这些豺狼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有多少只,活动范围有多大。”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陆泽和团队成员仔细分析了海量的监控数据。
结果让他们大吃一惊,豺狼群早在两周前就已经进入保护区,数量至少有十五只以上,它们在北部山区建立了巢穴,并且已经成功捕猎了多次。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最近北部区域的梅花鹿数量下降了。”李国涛看着数据报告,“我们还以为是它们迁移到了其他地方,原来是被豺狼捕食了。”
“问题比我想象的要严重。”陆泽揉了揉太阳穴,“按照这个捕食速度,用不了三个月,北部区域的食草动物就会被消耗殆尽。
到那时,豺狼群必然会向南扩张,和华南虎正面冲突。”
“那我们要不要驱赶它们?”李国涛问道。
陆泽沉思了许久,最后摇了摇头。
“不,我们不能简单地驱赶它们。”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向远方的山林,“豺狼也是这片山林的原生物种,它们有权利在这里生存。
我们要做的,不是把它们赶走,而是想办法让豺狼群和华南虎群和平共处。”
“和平共处?”李国涛有些不理解,“两个顶级掠食者群体怎么可能和平共处?”
“在自然界中,这种情况确实很罕见,但并非不可能。”陆泽转过身,眼中闪烁着思索的光芒,“关键是要确保食物供应充足,让它们不需要为了争夺猎物而爆发冲突。”
他走回办公桌,迅速在纸上勾画起来。
“我们需要扩大食草动物的放归规模,特别是在北部区域。
同时调整放归的物种比例——豺狼更喜欢捕食中小型猎物,比如黄麂、野猪。
而华南虎更偏好大型猎物,比如马鹿、水鹿。
如果我们能在不同区域投放不同类型的食草动物,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它们之间的竞争。”
“这个想法听起来可行,但实施起来恐怕不容易。”李国涛担忧地说,“我们现在的食草动物储备并不充足,短时间内很难大规模增加投放。”
“那就从源头解决问题。”陆泽拿起电话,“我联系一下其他省份的动物园和保护区,看看能否协调更多的圈养动物过来进行野化训练。”
接下来的一周,陆泽马不停蹄地联系各方资源。
在国家林业局的协调下,四川、云南、湖南等地的多家动物园同意向农场输送一批圈养的食草动物,总计超过两百只。
这些动物包括马鹿八十只、水鹿六十只、野猪五十只,还有一些黄麂和狍子。
规模之大,是农场建立以来前所未有的。
“泽哥,这么多动物同时到达,我们的设施够用吗?”李国涛看着长长的清单,有些发愁。
“扩建!”陆泽果断地说,“从今天开始,把南边的备用场地全部启用。另外,我要对野化训练流程进行优化,缩短训练周期。”
“缩短训练周期?
这会不会影响训练效果?”
“不会。”陆泽自信地说,“经过这段时间的实践,我已经总结出了一套更高效的训练方法。
而且,我们有最好的老师——那些已经成功野化的动物们。”
他的计划是这样的:将新到达的动物按照物种分组,每组安排几只已经完成野化训练的“导师”。
这些导师将言传身教,帮助新来者快速适应野外生活。
这种“传帮带”的模式,不仅能提高训练效率,还能让新来的动物更快地建立起社会联系,形成稳定的群体结构。
一周后,第一批动物抵达农场。
陆泽亲自监督卸载过程,当他看到那些从运输车上走下来的马鹿和水鹿时,心中涌起一股成就感。
这些高大健壮的食草动物,将成为重建生态系统的重要力量。
“按照计划,将马鹿群安置在东区,水鹿群安置在西区。”陆泽指挥着工作人员,“记住,给它们足够的空间,不要让它们感到拥挤。”
安置工作进行得很顺利。
那些已经完成野化训练的梅花鹿们,主动承担起了“导师”的角色。它们靠近新来的马鹿群,用鼻子轻轻触碰它们,发出安抚性的低鸣。
陆泽注意到,有一只年轻的马鹿显得特别紧张,它蜷缩在角落里,不停地发抖。
“滚滚。”陆泽轻声呼唤。
华南虎缓步走来,但并没有靠近那只马鹿,而是在十米外趴下,静静地注视着它。
奇妙的事情发生了。
那只马鹿感受到滚滚的存在后,颤抖逐渐停止。
它抬起头,用警惕的目光看着这只庞大的猛兽。
滚滚没有做出任何威胁性的动作,只是安静地趴在那里,偶尔打个哈欠。
大约过了十分钟,马鹿似乎意识到滚滚并没有攻击的意图,它的身体慢慢放松下来,开始小心翼翼地吃起地上的草料。
“它在建立安全感。”站在陆泽身边的一位动物行为专家感叹道,“滚滚的存在让那只马鹿明白,即便有天敌在场,只要自己不表现出过度的恐惧,就不会受到攻击。
这种心理暗示对圈养动物的野化至关重要。”
接下来的一个月,农场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忙碌期。
两百多只新来的动物需要照料,野化训练需要组织,保护区的生态监测不能停,还要时刻关注豺狼群的动向。
陆泽几乎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其余时间不是在训练场,就是在监控室。
李国涛和其他工作人员看着心疼,但陆泽总是笑着说:“这点累算什么?
看到它们一天天进步,我觉得一切都值得。”
他的努力没有白费。
在“传帮带”模式的帮助下,新来的动物们适应速度远超预期。
短短三周时间,第一批马鹿就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野外生存技能。
这天,陆泽决定进行一次模拟野放测试。
他选择了十只状态最好的马鹿,将它们放入一个半开放的测试区域。
测试区域占地五十亩,地形复杂,有树林、草地、溪流,完全模拟真实的野外环境。
陆泽还特意安排了几只已经野化的梅花鹿作为“陪练”,观察马鹿群的反应。
“开始吧。”陆泽下令。
笼门打开,马鹿们谨慎地走出来。
它们并没有惊慌失措,而是本能地聚成一个小群体,警惕地观察四周。
领头的是一只年龄较大的雄性马鹿,它率先向前走了几步,用鼻子嗅探空气。
确认没有危险后,它发出一声低沉的呼唤,其他马鹿这才跟着向前移动。
“很好,它们已经建立起了基本的群体结构。”陆泽在监控室里观察着屏幕,“看,那只雄鹿正在承担哨兵的角色。”
马鹿群缓慢地向树林深处移动,它们时而停下来吃草,时而抬头警戒。
一只年轻的雌鹿发现了溪流,兴奋地跑过去饮水,但领头雄鹿立刻发出警告性的鸣叫,让它回到队伍中。
“纪律性不错。”动物行为专家点头称赞,“这说明它们已经理解了群体协作的重要性。”
就在这时,陆泽启动了第二阶段的测试——模拟捕食者攻击。
他让旺财和兔狲从树林中突然冲出,朝着马鹿群奔去。
马鹿群瞬间做出反应。
它们没有四散逃跑,而是迅速聚拢,成年雄鹿站在外围,用身体保护雌鹿和幼鹿。
领头雄鹿更是勇敢地面对冲来的“捕食者”,低下头,用鹿角做出进攻姿态。
旺财在距离它们五米处停下,并没有真的发起攻击。
但这个测试的目的已经达到了——马鹿群展现出了应有的防御本能。
“完美!”
陆泽激动地说,“它们已经具备了野外生存的基本能力。可以准备第一批放归了。”
三天后,陆泽带领团队将这十只马鹿运往保护区北部。
选择这个区域有两个原因:一是这里食物丰富,适合马鹿生存。
二是这里正是豺狼群的活动范围,陆泽想测试一下马鹿群能否在豺狼的威胁下生存。
放归仪式很简单。
陆泽打开运输笼的门,那些马鹿犹豫了片刻,然后在领头雄鹿的带领下,缓步走入山林。
“祝你们好运。”陆泽目送它们消失在树林深处,“在这片山林中,找到属于你们的位置。”
接下来的两周,陆泽密切关注着这群马鹿的动向。
监控数据显示,它们在山林中找到了一片开阔的草地作为栖息地,白天在那里觅食休息,夜晚则躲进密林中避险。
豺狼群确实注意到了这些新来者。
红外相机多次拍到豺狼在马鹿栖息地附近徘徊,但它们并没有贸然发起攻击。
陆泽分析,这可能是因为马鹿的体型较大,成年雄鹿的鹿角也很危险。
豺狼虽然凶猛,但它们也懂得评估风险,不会轻易攻击有反抗能力的大型猎物。
“这就对了。”陆泽看着监控画面,嘴角露出微笑,“只要让豺狼明白,攻击马鹿的代价太高,它们自然会转而寻找其他猎物。”
为了进一步降低冲突风险,陆泽加快了其他食草动物的放归节奏。
野猪、黄麂、狍子等中小型动物被陆续投放到保护区各处,确保豺狼有足够的食物选择。
同时,陆泽还在保护区内设置了多个投食点,定期投放一些食物,帮助动物们度过初期的适应阶段。
“有人说这样做违背了自然法则。”一次采访中,记者问道,“人工投食会不会让这些动物产生依赖?”
“短期的辅助是必要的。”陆泽耐心解释,“我们要明白,这些动物大多是圈养出身,它们的祖先已经好几代没有接触过真正的野外环境。
如果一开始就完全断绝人工帮助,死亡率会非常高。”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我们的投食是有策略的——食物的数量会逐步减少,投放的间隔会逐渐拉长。
最终,当动物们完全适应野外生活后,人工投食就会完全停止。
这是一个过渡过程,而不是长期依赖。”
两个月后,保护区迎来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时刻。
那天清晨,红外相机拍到了一个令人惊喜的画面:一只雌性马鹿正在哺育一只新生的小马鹿!
“它们繁殖了!”李国涛兴奋地冲进陆泽的办公室,“泽哥,第一批放归的马鹿成功繁殖了!”
陆泽立刻调出监控录像。
画面中,那只小马鹿摇摇晃晃地站起来,依偎在母亲身边。
它的腿还有些不稳,但眼神清澈明亮,充满了生命力。
周围的其他马鹿围成一个保护圈,警惕地守护着这个新生命。
“这标志着马鹿群已经真正在这片山林中扎根了。”陆泽的眼眶有些湿润,“它们不再是我们人工放归的动物,而是真正的野生种群了。”
喜欢我就赶个山,黑熊让我帮它看荔枝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我就赶个山,黑熊让我帮它看荔枝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