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法师白语解

我想签约

首页 >> 印光法师白语解 >> 印光法师白语解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开天鸿蒙诀诡异世界,我能敕封神明商海之登峰计划混沌剑帝吞噬古帝小说全文免费阅读陈天选方糖吞噬古帝有几个男主星宇世界传奇公会最初进化大神在休假
印光法师白语解 我想签约 - 印光法师白语解全文阅读 - 印光法师白语解txt下载 - 印光法师白语解最新章节 - 好看的玄幻魔法小说

第15回印光法师下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世智辩聪的人,以自己偏执浅薄的见解,来辟驳佛法,说佛教是危害儒家圣道,迷惑世人,欺蒙百姓,他们这些人与天生的瞎子咒骂太阳,认为没有光明的人,没有两样。一切外道,全都是窃取佛经之义,当作自己本有。世上更有那些窃取佛法的名号,来行邪法的人啊。

是知佛法,乃世出世间之道本也。犹如大海,潜行地中,其滋润流露,则为万川,而万川无一不归大海。

所以应知道佛法,是世出世间的大道根本。犹如大海,隐藏潜伏行走在大地中,当它滋润万物的时候,就流露在大地上,成为河川,而一切河川没有一条不是回归到大海的。

彼谤佛者,非谤佛也,乃自谤耳。以彼一念心性,全体是佛,佛始如是种种说法教化,冀彼舍迷归悟,亲证自己本具佛性而已。以佛性最为尊重,最可爱惜,故佛不惜如是之勤劳,即不信受,亦不忍弃舍耳。

那些谤佛的人,不是谤佛,而是在诽谤自己啊!因为他一念心性,全体是佛,佛陀才如此的种种说法教化,希望众生舍迷归悟,亲证自己本具的佛性罢了。因为佛性最为尊重,最应该爱惜,所以佛陀不惜如此的勤劳,即使众生不相信接受,也不忍心弃舍啊!

使众生不具佛性,不堪作佛,佛徒为如是施设,则佛便是世间第一痴人,亦是世间第一大妄语人,彼天龙八部,三乘贤圣,尚肯护卫依止乎哉。

假使众生不具佛性,不能作佛,佛陀徒然作如此的施设,那么佛就是世间第一痴人,也是世间第一大妄语人,那些天龙八部,三乘贤圣,还肯来护卫依止佛陀吗?

佛遗教经者,佛一期事毕,临入涅盘,诫勖弟子,及一切众生之遗嘱也。其文虽略,其义甚周。其令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如尊重珍敬世尊,若能如是尊重佛戒,则是常在佛侧,无少间隔也。

《佛遗教经》,是佛陀一期教化的事情完毕,将要入涅盘,告诫勉励弟子,以及一切众生的遗嘱。经文虽然简略,但经义却很周全。其中让我们要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 (戒律的意思) ,如同尊重珍敬世尊一样,如果能够如此的尊重佛戒,就是常在佛陀的身边,没有一点间隔。

故曰当知此则是汝等大师,若我住世,无异此也。次下所说戒相,及持戒之益,不持之损,及制心节食等法,反复叮咛,无微不入。

所以说:“ 当知此则是汝等大师,若我住世,无异此也。” 其次下面所说的戒相,以及持戒的利益,不持戒的损害,以及制伏逸心,节俭饮食等法,反复叮咛,无微不入。

虽慈亲将欲去世,为儿女计,亦不能如是周到,诚可谓吐心吐胆,一字一血。为佛弟子者,宜何如努力修持,以不负所望。未知佛法者,宜何如感激依行,以不孤深恩。

虽然是慈母将要去世,为儿女考虑,也不能如此周到 ,实在可以说是吐心吐胆,一字一血。作为佛弟子,应该如何来努力修持,以不辜负佛陀所望。不知佛法的人,应该如何来感激并依教奉行,以不辜负佛陀深恩啊!

其语虽似专指比丘,其意固已弥纶九法界一切圣凡,靡有孑遗。以圆人受法,无法不圆,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岂此煌煌遗教,不被三贤十圣。

其中的言语,虽然似乎专门指比丘,其用意实际已经统摄九法界一切圣凡,没有一个遗漏的。因为圆人受法,无法不圆,佛以一音演说法义,众生随类各得开解,难道这部光明辉煌的《佛遗教经》,岂有不统摄三贤十圣的道理。

而佛视一切众生,犹如一子,当此入灭之时,何忍不加勉勖乎。以向来论者,多以为小机所见,及偏诫比丘,遂致普照九法界之心光,竟局为出家小乘之训诲,可不痛哉。

而佛把一切的众生当做自己的孩子,在这个将要入灭之时,哪会忍心不加以勉励告诫呢?因为一向讨论这部经的人,大多认为这是小机的见解,以及偏重诫诲比丘,于是导致普照九法界的心光,竟然被人局限地认为是对出家人、小乘人的训导教诲,能不痛心吗?

陈沅 (yuán ) 荪居士,宿根深厚,学问渊博。初以未见佛经,亦复追随韩欧程朱之迹。近数年来,翻阅佛经,始知佛为圣中之圣,天中之天,所有言教,与儒教无不符合。用之于治世,则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之道,方能究竟圆满。

陈沅荪居士,宿根深厚,学问渊博。开始因为没见过佛经,也追随韩愈、欧阳修、二程、朱熹等人的足迹。近几年来,翻阅佛经,才知道佛是圣中之圣,天中之天,所有的言教,与儒教没有不符合的。用来治理世道,那么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道,方能究竟圆满。

以儒教只言现生,佛教圆谈三世,倘真知三世因果,虽日挞 (tà ) 而求其不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不可得也。

因为儒教只说到现生,佛教则圆满谈到三世,倘若真的知道三世因果,虽然每天鞭打,要求他不要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也不可能。

世之口是而心非,阳为善而阴作恶者,皆由不知心通法界,与三世因果之故耳。使知之,纵极下劣,亦不肯于明镜之前,现诸丑相,以自贻伊戚也。

世间那些口是心非,表面作善事,而暗地里作恶的人,都是由于不知道这一念心通法界,与三世因果的缘故。假使他知道了,纵然是极为下劣的人,也不肯在明镜之前,现出诸多的丑态,来自招祸患啊!

惜世多不知,故致为己之安富尊荣,直使杀人盈城盈野,而毫不悯恤。噫嘻痛哉。末世人心,残忍已极,使无如来三世因果之说,则人之得正命而死者,盖亦鲜矣。

可惜世人大多不知道,所以致使为了自己的平安富贵荣华,致 使杀人满城遍野,而丝毫不加以怜悯体恤。唉呀!实在痛心啊!末法之世的人心,残忍到了极点,假使没有如来三世因果的说教,那么一个人能得正命,而能享尽天年而死的,大概会很少了!

若欲出世,亦不须另起炉灶,但依佛之言教,对治烦恼习气,俾其净尽无余即已。虽身在俗境,不妨断惑证真,了生脱死,以进趣佛果。

如果想要出世,也不须另外再起炉灶,只要依着佛陀的言教,对治烦恼习气,使烦恼习气净尽无余就可以了。虽然身在 俗境,也不妨碍断惑证真,了生脱死,以进趣佛果。

如西天之维摩居士,及此土之傅大士,李长者,庞居士等。即力有不及,又有仗佛慈力,往生西方一法,以为恃怙,岂必尽人舍俗出家,方为佛弟子乎。

像西天的维摩诘居士,以及此土的傅大士、李长者、庞居士等人。即使能力有所不及,又有仗佛慈力,往生西方的一个法门,作为恃凭依怙,哪里必定要一切人都来舍俗出家,方才为佛弟子呢?

彼谓佛为弃伦理,背圣教者,皆因未读佛经,不知佛之所以为佛,而妄以己之凡夫臆见武断耳。由是言之,欲究竟挽回世道人心,非提倡昌明佛法不可。

那些认为佛教是抛弃伦理,违背圣教的人,都是因为没有读过佛经,不知道什么是佛,而错妄以自己的凡夫的主观臆见加以武断罢了。因此说来,想要究竟挽回世道人心,非得提倡昌明佛法不可。

而感佛之恩,至深且切,又欲一切同人,同知佛恩。取佛遗教经,以普通注释之法解之,以期政学商农各界人士,同得沐佛慈恩。不致所具佛性,常相迷失,而永劫沉沦生死苦海,莫之能出也。

而感念佛陀的恩德,深切到极点,又想要一切同人,同知佛恩。取来《佛遗教经》,以普通注释的方法来加以注解,以期望政、学、商、农各界人士,共同得以沐佛慈恩。不致于本所具有的佛性,恒常迷失,而永劫沉沦生死苦海,不能出离啊。

将欲刊行,祈光作序。光以佛之深恩厚德,人多未知,以故略为叙述。至于经中所说,一番大慈悲为众生心,阅者当自知之,故不详述。

将要刊印发行,请我写序。我因为佛陀的深恩厚德,人们大多不知,所以大略加以叙述。至于经中所 说的,佛陀一番为众生的大慈悲心,阅读的人应当自会知道,所以不详细叙述。

呜乎,佛之为众生,虽天地父母,不能喻其恒河沙数之一。吾固昔受韩欧之毒,而作一阐提者,幸未生陷,而入佛法。

呜乎!佛陀为众生,虽然是天地父母,也不能比喻其中恒河沙数之一分。我在过去受到韩愈、欧阳修辟佛的毒害,而作过断善根的一阐提,幸运的是没有生身陷入阿鼻地狱,而能进入到佛法。

唯恐与我相同之人,未必如我幸遇佛法,故作此剖心沥血之语,以期各各上不孤于佛恩,下不负于己灵也已。

唯恐与我相同的人,未必像我这么幸遇地到佛法,所以写下这剖心沥血的话语,以期望各自向上不辜负佛恩,向下不亏负自己的性灵啊!心经浅解序

详夫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此无差别之心,虚灵洞彻,澄湛常恒,即寂即照,非有非空,绝凡圣之名称,无生灭之幻象。

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这个没有差别的心,虚灵洞彻,澄湛常恒,即寂即照,非有非空,断绝一切凡圣的名称,没有任何生灭的幻象。

离心缘相,故情识莫能测度,超文字关,故语言未可形容。然如来智慧广大,于法自在,善以语言,显示离言之道,而且广略适宜,各臻圆妙。是以大般若广约佛法众生法,以明心法,有六百卷之多。

离开心识所缘之相,所以凡夫情识不能测度,超越文字,所以语言不能形容。然而如来智慧广大,于法自在,能善用语言,来显示离言之道,而且广说略说,适合恰当,各自圆满微妙。所以《大般若经》广泛以佛法、众生法,来显明心法,有六百卷之多。

此经略约心法,以明佛法众生法。文仅二百六十字,而十法界因果事理,无不毕具。以约摄博,了无遗义。若约而言之,则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二句,复为全经枢钮。

此《心经》是简略针对心法,来显明佛法、众生法。经文只有二百六十个字,而十法界的因果事理,没有不完全具备的。以简约收摄广博,没有一点漏遗之义。如果简略来说,那么“ 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这二句,又是全经的枢纽中心。

再约而言之,只一照字,便可法法圆彰,法法圆泯,彰泯俱寂,一真彻露,观自在菩萨先得我心,我等可不随学乎。

如果还要再简略来说,只一个“ 照” 字,就可以法法圆满彰显,法法圆满泯亡,彰显与泯亡全都寂灭,一真彻底显露,观自在菩萨先得此真心,我们难道不跟随学习吗?

诚可谓如来之心印,大藏之纲宗,九法界之指南,大般若之关键,义不可思议,功德亦不可思议。

实在可以说是如来的心印,大藏经的纲要宗旨,九法界的指南,《大般若经》的关键,经义不可思议,功德也不可思议。

故古今受持读诵者,遍于宇中,着述宏扬者,多难胜数也。然理虽甚深,词须逗机,否则契理而不契机矣。

所以古今受持读诵的人,周遍天下,着述宏扬的人,多的数不完。然而义理虽然很深,词句必须契合时机,否则就契理而不契机了。

季和骆居士,知见圆融,文字活泼,欲令初机易知,故为白话浅解,说理极其透彻,措词唯取通方。

季和骆居士,知见圆融,文字活泼,想使初学人容易了知,所以作了白话浅解,说理很是透彻,用词只取通俗易懂。

大云先载,悦可众心,书册续刊,永传遍界。光庸劣无能,曷胜景仰,谨为序引,以助流通云。

《大云》佛刊上先为登载,众人欢喜赞悦,这本《心经浅解》,永远流传,周遍法界。我平庸无能,不胜景仰,写个序文来帮助流通。观世音菩萨本迹感应颂缘起序

世出世间一切诸法,皆由时节因缘而为发起,故古德云,时节若至,其理自彰。诚然诚然。(光)以庸劣百无一能,寄食普陀山法雨寺三十二年。

世出世间一切诸法,都是由于时节因缘而为发起,所以古德说:时节因缘如果成熟,真理自然彰显。确实如此,确实如此。我平庸卑劣,百无一能,挂单吃住在普陀山法雨寺三十二年。

昔阅普陀志,见其所载,皆属道场废兴,以及种种寻常等事。至于观音大士往劫本迹事理,以及此方感应因缘,悉皆阙略,不禁令人长叹。

过去阅读《普陀山志》,见到其中所记载的,都属于道场的废兴,以及种种平常的事情。至于观音大士过去劫中的本地垂迹事理,以及此方的感应因缘,全都没有记载,不禁令人长叹。

民国六年,王采臣,周孝怀,陈锡周,三居士来山见访。王周谓普陀为观音大士圣道场地,中外景仰,何可久撤讲筵,忍令法道寂寞乎。祈师发心讲经,我等当为筹备道粮,(光)以固陋力辞。

民国六年,王采臣,周孝怀,陈锡周,三位居士来普陀山拜访我。王采臣、周孝怀二位居士说:普陀山是观音大士的圣道场地,中外景仰,怎可长久撤去讲经弘法的场所,忍心使法道寂寞呢?祈盼师父发心讲经,我们来筹备办道的资粮,我以浅陋加以推辞。

锡周则曰,山志久未修,板已模糊,师若肯修,我当刊刻。(光)曰,此事颇不容易,若照旧例,则文人皆能为之。

陈锡周说:《普陀山志》很久没有修订了,书板已经模糊,师父如果肯修订,我来刊印刻板。我说:这件事不太容易,如果依照旧例,那么一般文人都能做到。

若将大士往劫本迹修证,及此方感应事迹,一一略叙大端。令阅者咸知大士恩周沙界,慈济无疆,从兹发起正信,身心归依,近获人天之福,远证菩提之果者,非遍阅大藏,备考群籍不可。

如果将大士往劫之中,本地垂迹的修证,以及此方感应的事迹,一一大略叙述出来。令阅读的人都知道大士之恩,周遍多如恒河沙数的世界,慈悲济度,无有疆界,从此发起正信,身心归依,近的来说,获得人天之福;远的来说,证得菩提之果的话,那非要遍阅大藏经,备考诸多典籍不可。

若不发挥大士本迹感应诸事理,则成遗主志宾,舍本逐末,与寻常山经水志何异。何以显普陀为大士应化道场,又何以显大士为法界众生之大慈悲父母,而与娑婆众生,因缘最深也。

如果不发挥大士本迹感应的诸多事理,就成为遗忘主人,志在宾客,舍本逐末,与平常的山经水志有什么不同呢?用什么来显示普陀山是大士的应化道场,又用什么来显示大士是法界众生的大慈悲父母,因而与娑婆世界众生,因缘最深呢?

然(光)以宿业,致令心无知识,目等盲瞽,尚须忏悔一二年,待其业消智朗,障尽目明时,当不惜身命,勉令成就。如其业重,不能感格,当往江西,求黎端甫居士,代为了此公案。

然而我因为宿业,致使心中没有知识,眼睛等同盲人,还须要忏悔一二年,等待业消智朗,障尽目明的时候,当会不惜身命,努力成就这件事。如果业深障重,不能有所感应,(你)应当前往江西,找黎端甫居士,代我来了结这桩事。

此公学贯儒释,笔超侪 ( chá i ) 伍,必能发挥大士之慈悲心迹也。次年徐蔚如居士,以文钞印行,致不加详察者,谬谓之为知识,从兹信札来往,日不暇给。

黎居士修学贯通儒佛二教,文笔超群,必能发挥大士的慈悲心迹。次年,徐蔚如居士,因为《文钞》的印行,导致不加详察的人,错谬认我为善知识,从此信函来往,每天都忙不过来。

八年春间,端甫归西,先所发心,竟成空谈。十一年春,定海知事陶在东公来山,谓山志流通,令人由信向而改恶迁善,返妄归真,实为挽回世道人心之根本要务,急宜重修。

民国八年春天,黎端甫居士归西,先前所发的心,竟然成为空谈。民国十一年春天,浙江定海知县陶在东来普陀山,认为《普陀山志》的流通,可令人因信心所向,而改恶迁善,返妄归真,实在是挽回世道人心的根本要务,应该赶紧重修。

(光)以陶公护法心切,救世情殷,即令普济法雨两寺主人,恳请陶公亲任其事。陶公以公事无暇,乃托邑绅王雅三君任之。一切事宜,外有陶公,山有开如退居,商酌料理,(光)以无暇,绝不过问。

我因为陶在东居士护法之心迫切,救世之情殷切,就令普济寺,法雨寺两寺的主人,恳请陶在东居士亲自担任这件事。陶在东居士因为公事太忙,没有空闲,于是委托乡绅王雅三先生承办这件事。一切的事情,外面有陶在东居士,山中有开如老和尚,商量料理,我因为没有空闲,绝不过问。

次年陶公升于杭县,犹复鱼雁往还,商酌其事,若非宿受大士付嘱,其能如是也耶。初于修志议成之后,未及一月,江西彭泽许止净居士来访,一见即成莫逆。

第二年,陶在东居士升迁到杭州,还是(与我)书信往还,商量这件事,如果不是宿世曾受大士的付嘱,能够如此用心吗?在修订《普陀山志》商议完成之后,不到一个月,江西彭泽的许止净居士来访,一见之下,即成为莫逆之交。

(光)叙昔衷曲,遂以大士颂见托,彼即允许,若非大士冥垂加被,何有如此之际遇乎。许君乃备搜藏典,及诸群籍,时经二载,稿方告竣。述成颂文近二万言,而复逐联注其义意,俾阅者悉知所以,又节录各经,以为明证。

我叙述过去心中所想,于是将《观音大士本迹感应颂》的编纂委托给他,他立即答应了,如果不是大士在冥冥中垂慈加被,怎会有如此的遭遇呢?许止净居士于是周备搜集大藏经,以及诸多典籍,时间经过二年,书稿方才完成。编述成的颂文接近二万字,而又逐联注解其中的意义,使得阅读的人完全知道所以然,又节录各部经典,作为明证。

颂文三卷,经证一卷,共三百七十余页,于夏初寄来。颂中义意,许序已陈,兹不复赘。(光)昔本欲冠于山志之首,今以卷帙 (zh i ) 繁多,特为别行,兼欲遍布天下后世,倘与志合行,则不易广播矣。

颂文有三卷,经证有一卷,一共三百七十多页,在夏初寄来。颂文中的意义,许止净的序文中已经陈述,此处不再多说。我过去本来想将这个颂文放在《普陀山志》的开头,现今因为卷数繁多,特别将颂文单独刻印流布,又想要遍布天下后世,倘若与《普陀山志》合起来印行,就不容易广泛传播了。

然大士从无量劫来,分身尘刹,其本迹感应,非佛莫知。此数卷颂,不过大地一尘,大海一滴,令不知大士之深慈大悲者,略知梗概。

然而大士从无量劫来,分身尘刹,其中的本地垂迹事理,感应因缘,若不是佛不能知道。这几卷颂文,不过是大地中的一粒微尘,大海中的一滴水,令不知道大士深慈大悲的人,大略知道一个梗概。

从兹赧然愧怍,勃然奋发曰,吾人之心,与大士之心,无二无别。而大士圆成佛道,久经长劫,又以悲心无尽,不离寂光,垂形九界,普现色身,度脱众生。

从此惭愧脸红,勃然奋发说:我们的心,与大士的心,没有两样,没有差别。而大士圆成佛道,久经长劫,又以无尽的悲心,不离常寂光净土,垂化九法界,普现色身,度脱众生。

我辈从无量劫来,轮回六道,其亲蒙拔苦与乐之恩者,不知凡几。直至今日,尚为凡夫,上负大士拯拔深恩,下负自己本具佛性,静言思之,能不愧死。彼既丈夫我亦尔,不应自轻而退屈。

我们从无量劫来,轮回六道,其中亲自承蒙大士拔苦与乐恩德的,不知有多少。直到今天,还是个凡夫,向上辜负大士拯拔的深恩,向下亏负自己本具的佛性,静下来仔细想想,能不羞愧吗?大士既是大丈夫而我也是,所以不应该自我轻视而生退屈之心。

由是翻转凡情,追随圣迹,克己复礼,闲邪存诚,敦行世善,兼修净业,久而久之,与之俱化。上焉者,即于现生断惑证真,了生脱死,下焉者迨至临终,仗佛慈力,往生西方。

从此翻转凡情,追随圣迹,约束自己的心念,言行符合礼法,防止邪念,心怀坦诚,力行世善,兼修净业,久而久之,与之俱化。上等的,就在当生断惑证真,了生脱死;下等的,等到临终,仗佛慈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能如是,则人人敦礼义,各各识因果,自然干戈息而人祸永灭,雨旸 ( yán g ) 时而天眷常临矣。陶公所谓挽回世道人心之根本要务者,其在斯乎。所愿见者闻者,同发景仰大士之心,而勉力修习,则幸甚幸甚。

能够如此,那么人人崇尚注重礼义,各各认识明了因果,战争自然平息而人祸永远消灭,晴雨适时而上天眷顾常常来临啊!陶在东居士所说的挽回世道人心的根本要务,不就在此吗?祈愿见者闻者,同发景仰大士之心,而努力修习,那就非常庆幸了啊。教观纲宗释义纪重刻序

教海汪洋,莫测深广,不有指归,则茫无所趣。故陈隋智者大师,以五时八教,判释如来一代所说之法,具显如来出世本怀,唯欲一切众生同成觉道。

教法如汪洋大海,深广莫测,如果没有指归,就茫然无所趣向。所以陈隋朝的智者大师,以五时八教,判释如来一代所说之法,完全显示出如来出世的本怀,只想要一切众生同成觉道。

但以机器不一,故复随顺机宜,循循善诱,为实施权,以接引之。待其既得权益,则开权显实,同归秘藏,方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佛如众生如,一如无二如之所以然。

但因为众生根机根器不一,所以又随顺众生根机所宜,循循善诱,为实教施设权教,来加以接引。等到众生已经得到权教的利益,就开权教,显实义,同归诸佛秘藏,才知道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佛如如(永恒存在的真如),众生也如如,一如无二如的所以然。

可谓揭佛日于中天,普照大地,授穷子以果觉,令绍法王。但以文繁,不便初机,蕅益大师,撮取要义,述为纲宗,有意义隐晦者,复为略释。

可说是揭示佛法慧日于当空,普照大地,授记穷子以成佛的果觉,令他们承继法王。但因为文词繁多,不便初学之人,蕅益大师,撮取纲要精义,撰述为《教观纲宗》,有意义隐晦不明的地方,又加以略释。

俾学者悉知如来说教之意,与夫禀教修观之法,有如导归宝山,直授摩尼宝珠。从兹不但了知不生不灭,非有非空之圆妙第一义谛,为如来心印。

使得学习的人完全知道如来宣说教法的用意,与禀持教法,修习止观的方法,有如引导众生归入宝山,直接授与摩尼宝珠。从此不但了知不生不灭,非有非空的圆妙第一义谛,是如来的心印。

即人天权小等法,与治世语言,资生业等,无不皆是第一义谛,皆为如来心印。喻如画龙点睛,立刻飞腾,以法无自性,转变由心,圆人受法,无法不圆故也。

即使是人乘、天乘、权教、小乘等法,与治世语言,资生业等,全都是第一义谛,全都是如来心印。譬如画龙点睛,画龙立刻飞腾,因为法无自性,转变是由于我们的心,圆人接受佛法,没有一法不圆融的缘故。

默庵法师,以释义分注各条之下,又为之纪,以期一目了然。学者得此,既省心力,又易领会,何幸如之。维扬宝轮寺法裕长老,欲重刻广布,命(光)校其讹字,兼为叙其缘起云。

默庵法师,以释义分别注释在每条原文之下,又作了纪文,希望一目了然。学习的人得到这个《教观纲宗释义纪》,既省心力,又容易领会,这是何等庆幸啊!扬州宝轮寺的法裕长老,想要重新刻印,广泛流布,命我校正其中的错字,又叙述其中的缘起。注:【五时八教】天台智者大师,判释尊所说之法,为五时八教。五时是就时间的先后分出,即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盘时。八教是就法的性质分出,八教中又分为化法四教与化仪四教,化法是教化众生的法门,即三藏教、通教,别教、圆教;化仪是教化众生的仪式,即顿教、渐教、秘密教、不定教。上海世界居士林佛学研究丛书序

众生与佛,心性一如,了无优劣,及与增减。而佛则安住寂光,众生则轮回生死者,以悟与未悟,及顺修逆修之所致也。

众生与佛,心性一如,没有优劣,没有增减。而佛陀安住在常寂光土,众生却轮回生死,这是因为觉悟与不觉悟,以及随顺修德,背逆修德所导致的。

如来知众生之皆具佛性,皆堪作佛也,是故示生世间,示成正觉,随机演说一切权实法门。俾彼利根,直下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其有钝根,亦得渐次熏陶而得悟入。

如来知道众生皆具佛性,都可作佛,所以示生世间,显示成等正觉,随机演说一切权实法门。使得那些利根的众生,当下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其中钝根众生,也能够渐次熏陶从而得以悟入。

待其悟证及极,方复本具佛性,方离凡圣生佛之差别名相,所谓令一切众生悉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等到他们悟证到了极点,才恢复本具的佛性,才远离凡夫圣人,众生佛陀的差别名相,所谓的:“ 令一切众生悉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噫,如来度生之心,可谓慈悲至极,无以复加矣。自后诸菩萨祖师善知识,各各潜修密证,宏阐发挥,以上续如来慧命,下作众生津梁。

啊!如来度化众生的心,可说是慈悲到了极点,没有再超过的了。此后的诸位菩萨祖师善知识,各各潜修密证,宏阐发挥,向上延续如来慧命,向下作众生的津梁。

自法流东震,千数百年,其悟自性而断烦惑,出生死以证涅盘者,何可胜数。其绪余尚能移风易俗,胜残去杀,使民日迁善而不知所以为之者。故古今首出庶物之出格高人,莫不以此自行化他,以期天下太平,万国咸宁也。

自从佛法流传到东土,一千几百年,其中觉悟自性而断除烦惑,出离生死而证得涅盘的圣人,哪里数的完呢?他们遗留的德风还能够移风易俗,感化残暴的人使其不再作恶,便可废除死刑,使人民每天向善而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所以古今优秀杰出的高人,没有不是以佛法来自行化他,以希望天下太平,国家安宁。

及清咸同间,屡遭兵劫,法运遂衰。自后罢除举业,天姿高者,于各种科学外,兼研佛学,知为世间唯一无二之道。当此世道人心陷溺已极,欲为救援,舍昌明佛学,莫能为力,故咸以提倡佛学为急务。

到了清朝咸丰同治年间,多次遭到战争动乱,法运于是衰微。此后罢除科举,天姿高的人,在学习各种科学之外,又研读佛学,知道这是世间唯一无二的大道。在这世道人心沉溺到极点的时候,想要来救援,舍弃发扬光大佛学,就无能为力,所以大家都以提倡佛学当作紧急要务。

而研究会,居士林,随处建立。法不执一,随人之机,或禅或教,或显或密,而为修持,及与发挥。而又注重于净土法门,以期悟与未悟,同于现生出离生死轮回也。良以末法众生,自力微弱,匪仗佛力,决难即生解脱。

因而佛学研究会,居士林,到处建立起来。佛法不执着一个法门,随各人的根机,或者参禅,或者学教,或者显修,或者修密,而来修持,以及发挥。并且也注重于净土法门,以希望开悟与没有开悟的人,同在这一生出离生死轮回。实在因为末法众生,自己的力量微弱,不仗佛力,决定很难当生解脱生死。

华严会上,华藏海众,等觉菩萨,尚以十大愿王,回向往生,况末世之学者乎。是知净土法门,乃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之成始成终法门。

华严会上,华藏海众,等觉菩萨,尚且以十大愿王,回向往生极乐,何况末世的学人呢?所以要知道,净土法门,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的初始与最终的法门。

上海为全国枢要之地,其居士林诸居士,欲普布佛化,于讲经念佛外,季出林刊,以期推广。

上海是全国的文化经济的中心,居士林的诸位居士,想要普遍流布佛的教化,在讲经念佛之外,每季出版居士林刊,希望加以推广。

今又继出佛学研究丛书,若起信论,楞严经指要。取深经奥论,以浅显之语言发挥之,俾初机之人,易于领会,庶无扞格不入之苦,悉获因指见月之益。

现今又接着出版了佛学研究丛书,像《大乘起信论》、《楞严经指要》。摘取深奥的经论,用浅显的语言加以发挥,使得初学之人,容易领会,才没有格格不入的辛苦,全都获得因为手指而见到自性明月的利益。

从兹相续刊布,以扬佛日之光,俾一切同人,同悟本具之天真佛性,庶不负如来出世之一大事因缘,而挽回世道人心,亦以是为根据。凡我同伦,各宜资助以期遍界流通云。

从此相续刊印流布,来发扬佛日之光,使得一切同人,同悟本具的天真佛性,才不辜负如来出世的一大事因缘,而挽回世道人心,也是以此作为根据。凡是我辈同人,每个人都应该资助财力,以希望这些书籍普遍流通。金刚经功德颂序

六度者,菩萨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要法也。然五度如盲,般若如导。五度无般若,不能究竟到彼岸,不得称为波罗蜜。

六度(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是菩萨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重要之法。然而前五度如盲人,般若度如引导。前五度如果没有般若度,不能够究竟到彼岸,不得称为波罗蜜。

而般若如心,五度如身,般若无五度,亦不能究竟到彼岸,不得称为波罗蜜。若二者具足,则一一度皆可究竟到彼岸,皆得称为波罗蜜也。

而般若度如心,五度如身,般若度没有五度,也不能够究竟到彼岸,不得称为波罗蜜。如果二者都具足,那么每一度都可以究竟到彼岸,都得以称为波罗蜜啊!

金刚一经,乃发菩提心,行菩萨道者,遍修六度万行之轨范也。以经文简略,但举布施为例耳。若不住色声香味触法行布施等,故能度脱一切众生,而不见能度之我,与所度之法,并受度之众生相。

《金刚经》,是发菩提心,行菩萨道的人,遍修六度万行的轨范。因为经文简略,只是举出布施度作为例子罢了。因为不住色、声、香、味、触、法而行布施等度,所以能够度脱一切众生,而不见能度之我,与所度之法,以及受度的众生相。

则四相不生,三心叵得,无所住而生心,无所得而作佛矣。以故受持四三二一句者,功德难宣,持全经者,又何待言。

那么我、人、众生、寿者四相不生,过去、未来、现在三心不得,无所住而生心,无所得而作佛啊!所以受持四、三、二、一句的《金刚经》,功德难以宣说,受持整部经的功德,就更不必说了。

是以自古至今,人多读诵,其顿悟自性,彻证唯心,生预圣流,没归安养者,何可胜数。其次则消除罪业,增长善根,转祸为福,即愚成智者,更加多多也。

所以从古至今,人们大多读诵这部经,其中顿悟自性,彻证唯心,在生预入圣流,亡后回归安养的人,哪里数的完。其次,消除罪业,增长善根,转祸为福,转愚成智的人,就更加多了。

许止净居士,取古今载籍中感应事迹,分类述颂,其友刘契净,又为之注。庶阅者咸知义理渊深,功德广大,生正信心,勉效前修,随其功行浅深,亦得种种利益也。

许止净居士,摘取古今记载在书籍中的感应事迹,分类编述颂文,他的朋友刘契净,又为颂文写了注解。使得阅读的人,知道义理渊深,功德广大,生起正信,勉力效仿前人来修行,随他们的功行浅深,也得到种种的利益。

经云,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倘能发至诚恭敬心受持,便堕未来诸佛数中,愿各勉旃。

经中说:“ 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 倘若能够发起至诚恭敬心来受持这部经,就入未来诸佛的数目中了,愿各自勉励。儒释一贯序

儒释无二道,生佛无两心。以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一切有情,皆禀真如佛性而得建立故。然复生佛迥殊,凡圣各异者,以因地之迷悟不同,修德之逆顺各别也。

儒教与佛教并非不同的路,众生与佛陀不是有着差别的心。因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一切有情,都是禀着真如佛性而得以建立的缘故。然而众生与佛迥然不同,凡夫与圣人,各自有异,这是因为,因地的迷惑与觉悟不同,修德的逆与顺各自有别啊!

由是儒释圣人,各出于世,为之倡导。俾一切众生,返迷归悟,溯流穷源,以复其固有之本性而已。其发挥虽有权实浅深,方便究竟之不同,而其所宗之理体,所修之工夫,其大端固无二致也。

因此儒教与佛教的圣人,各自出现在世间,来加以提倡化导。使得一切众生,返迷归悟,返本溯源,以恢复他们本有的佛性罢了。二教的发挥虽然有权、实、浅、深,方便与究竟的不同,而二教所依据的理体,所修的工夫,主要部分却没有两样。

佛以觉为体,而觉有本觉,始觉,不觉。本觉者,即生佛同具之天真佛性,乃性德也。

佛教以觉为体,而觉有本觉、始觉、不觉之分。本觉:就是众生与佛陀同具的天真佛性,这是性德。

始觉者,依本觉理,起真实修,对治烦恼习气,令其消灭无余之妙智,乃修德也。

始觉:依着本觉之理,生起真实的修持,对治烦恼习气,令烦恼习气消灭无余的妙智,就是修德。

不觉者,迷背本觉,随境生着,起贪瞋痴,造杀盗淫,认苦为乐,以迷为德,承佛性力,造生死业,一切在迷众生,与不依正觉,错乱修习者,皆是也。

不觉:迷惑背离本觉,妄随尘境生起执着,起贪瞋痴三毒,造杀盗淫三业,认苦为乐,以迷为德,倚仗佛性之力,造生死之业,一切在迷惑中的众生,与不依止正觉之道,错乱修习的人,都是不觉啊。

本觉凡圣平等,无有高下。始觉工夫浅深不一,悟证地位各别,由名字以至分证,历外凡以至等觉,皆在始觉范围之内。

从本觉的角度来说:凡夫圣人平等,没有高下。对于始觉:工夫的浅深不一,悟证的地位各别,由名字佛以至分证佛,经历外凡位以至于等觉位,都在始觉的范围之内。

由等觉再破一分无明,则修德功极,性德圆彰,福慧具足,烦惑净尽,圆满菩提,归无所得,方为大觉世尊,方证始本合一之最上乘极致,方了修因证果之大丈夫事业。

由等觉位再破一分无明,就修德功极,性德圆彰,福慧具足,烦惑净尽,圆满菩提,归无所得,才成为大觉世尊,才证得始觉本觉合一的最上乘极致,才了结修因证果的大丈夫事业。

故华严云,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但因妄想执着,而不证得,若离妄想,则一切智,无碍智,则得现前。

所以《华严经》中说:“ 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但因妄想执着,而不证得,若离妄想,则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则得现前。”

所言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者,本觉理性也。因妄想执着而不证得者,逆本觉而起惑造业,轮回六道也。离妄想则智慧现前者,顺本觉而修,渐至圆成佛果也。了此性修理致,则不肯自甘下愚,亦不敢以凡滥圣,而必以实修实悟,以期于实证而后已。

所说的“ 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 ,这是本觉理性。“ 因妄想执着而不证得” ,这是背逆本觉而起惑造业,轮回六道。离妄想则智慧现前,这是随顺本觉的佛性而称性起修,渐渐到圆成佛果。了解这个性德修德的道理,就不会自己甘处下愚,也不敢以凡夫滥充圣人,而必定以实修实悟,以期望实证而后已。

喜欢印光法师白语解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印光法师白语解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重生年代不做贤妻开着房车,去古代逃荒种田吧诸天王座腹黑太子极品妃开局退婚,她虐翻反派户口本四合院:从签到开始崛起女总裁的上门龙婿簪星星河炼一句一译的安徒生童话职场沉浮录原神:我在提瓦特直播我的世界都市之全职天王玄幻,前世的修为封不住了让我下乡,用空间搬空你的家产山河妖尊拒绝被夺气运,重生后她连夜跑路老婆发现了我千亿身家阔太太的心事凌依然易瑾离全本免费阅读
经典收藏神医圣九诸天之我是系统大明:我,开国王爷,带头反对分封制玄幻:开局入瑶池仙宫他的掌心宠惊悚校园从签到开始进化最强逆徒,我让你炼器,不是RPG从火影开始抽取能力玄幻:这个剑修有点狠一世不够再来三生可好米瑞斯之光芒前奏曲遮天之万古称尊重生回到2012年时空圣法斗罗之永恒之火一别落尽梨花泪一人之天蚕变领主时代:我在异界解放奴隶我,天降神子,遭八方女帝哄抢
最近更新苍渊剑主传奇牧师,擅长背刺转生反派:我真的不是萝莉控霸道邪少,仙子请自重无限模拟修仙,我终将无敌从皇宫禁军开始,分身遍御天下灵域幻梦劫诸天:我神话大罗被妹妹曝光了路星河登仙路游戏入侵?亿万暴击击击致命!系统识别大帝为蝼蚁,我一拳秒杀跨界修仙我靠锦鲤体质撩翻全宗门僵约:他就是个该溜子!天道清理工,天选打工人最初的奥术师凌玉的核后传奇:系统与红颜师兄到底在做什么?我屠杀妻子全族,被她追杀七百年玄幻大陆之热血爱恋魔尊正道
印光法师白语解 我想签约 - 印光法师白语解txt下载 - 印光法师白语解最新章节 - 印光法师白语解全文阅读 - 好看的玄幻魔法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