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讲完诸多国际主义英雄的伟大事迹后。陈勇感觉自己的号好像有些活过来的意思了,想来是频繁主动查资料,不停的搜索视频,大数据又发力了吧,终于开始推一些有意思的视频。
这不,陈勇突然看到一个我国空间站航天员烧烤的视频。
【今年11 月 4 日,央视镜头里出现了非常有趣的一幕,让互联网老网民集体 “爷青回”—— 神舟二十一号与二十号乘组的六名航天员围在一台银色设备旁,举着滋滋冒油的烤鸡翅笑得开怀。】
【这场景与多年前流传的搞笑p图完美重合:太空舱挂着明火烤串架的航天员,配文 “中国人在太空吃烧烤,蓝星科幻圈将遭降维打击”。而这次360 公里高空的“烟火气”,居然把这个离谱玩笑烤成了现实。】
【除了烤翅,航天员王杰、武飞还特意加烤了黑椒牛排,让指令长陈冬一饱口福,镜头里 诸如“美味啊” 的赞叹隔着屏幕都能传出来。】
天幕下,各朝古人瞬间炸开了锅,纷纷打量着天幕上播放的图片。
明朝。
朱棣正听着郑和汇报着航海之事,见此情景,朱棣猛地抬头:“朕记得当年你说过,下西洋,船员在船上烤块肉都要提防风浪把炭火掀了,后世竟能在天上安稳烤鸡翅,居然还能笑如此悠然自得,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郑和:“陛下圣明。不过看后世网友的反应,他们估计和我们一样感到不可思议”。
一旁的朱高炽接话道:“我可记得,流浪地球里面他们上太空都是这不能带,那不能带的,电影里都不让带,这...这怎么现实里还吃起烧烤来了?”
众人听闻,一时也不知道怎么接话了,只能说道:“后世人会吃呐”。
宋朝。
苏轼刚在院子里做完自研的东坡肉,擦着手看天幕,忍不住笑出了声:“我来黄州,烤个猪肉还得躲着官差,生怕人说我不务正业。哪想后世更厉害,把‘天上烤串’的玩笑成真了!这比我写‘日啖荔枝三百颗’还让人惊喜!”
一旁的佛印撇着嘴说道:“我这一辈子,空吃了几百块鸡翅,怎生得有它这一块”。
苏轼一惊:“啊!哪来的金翅长老?”
【这台被网友戏称 “太上老君同款” 的热风烘烤机,是九阳团队 8 年攻坚的结晶。为了这口热乎饭,研发者们破解了三大太空难题】
【首先是解决油烟问题,研发团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反其道而行,将 “抽油烟机” 塞进炉子,通过 190c高温催化使油脂裂解,再经多重过滤实现 “零排放”,避免污染精密实验设备。】
【这可比地面热干洗油烟机的 70c融油技术更极致,全程无需水洗却能保持洁净。妥妥的黑科技。】
天幕下。
“哇~”
“哇哇哇”。
“可惜就是没听懂”。
“你哇的去就行了,听不听得懂无所谓”。
【其次则是解决了失重问题。在太空烘烤中,烤盘、网笼与残渣收集器形成三重防护,哪怕鸡翅滋滋冒油也不会有飞沫漂浮,从根源杜绝安全隐患。】
【最后是如何让食物好吃。在太空中,将食材转化成可口的食物,可不仅仅是简单的加热,在失重环境,不用担心滴油和粘锅、受热不均,油膜均匀的附着在食材表面,28 分钟就能烤出美拉德反应十足的肉食。】
【所谓的美拉德反应,是指还原糖与氨基化合物(如氨基酸)在加热条件下发生的一系列复杂化学反应,最终生成棕色物质和多种风味化合物,对食品的色泽和风味有重要影响。】
【简单来说,就是不仅烤熟了,还保证了色香味俱全。当然,除了烤鸡翅,太空烤炉还能烘焙蛋糕、加热玉米,连 45c温热水都能精准供应,堪称 “太空智能家居天花板”。】
天幕下,宋朝。
苏轼舔了舔嘴角,说道:“用来这种现象还有名字啊”。
佛印这位损友立刻补充道:“早知道你给起个叫苏东坡反应了是吧,哈哈哈”。
苏轼听闻,懒得理他,作为烹饪大师得他自言自语道:“这油水在太空里不会下滴,油脂跟肉混的更匀,薄薄的一层不显油腻,却又能牢牢的锁住水分,我都不敢想这得有多好吃”。
佛印依旧充当着损友的戏份,在那拖着音调,一字一句的说道:“是啊,可惜啊,你吃不着”。
【而这口烤翅背后,是中国航天的 22 年的干饭逆袭。“中国人在哪儿都要吃热饭,这不是矫情,是刻在基因里的生活尊严。” 航天专家刘伟波的话,道破了研发的初心。】
【半年驻轨的孤独中,烤翅比任何表彰都暖心。正如甘肃地震时的野战热食、08 年的救援方便面,热食从来都是最实在的安全感。】
唐朝,李世民赞叹道:“说得对!当年抗倭,将士们在阵前能吃上一口热饭,士气能涨三成。这‘吃热饭是尊严’的说法,说到我心坎里了。后世为了让航天员在天上吃热饭,拼了 22 年,这份初心,值得敬佩!”
尉迟敬德附和道:“陛下圣明。后世这是在展示后勤保障能力啊,太空都能让他们吃好,那其他地方呢,只会吃的更好”。
这也不怪他们往后勤方面想,毕竟后世这段时间,确确实实有点磨刀霍霍的意思了。
【从 2014 年接手任务到 2021 年 “太空厨房” 入驻空间站,1000 余次实验换来了 1500 多天的稳定运行,保障了 9 组航天员的饮食安康。】
【回想过去,2003 年神舟五号,杨利伟的八宝饭是凉的,月饼要先 “漂浮检阅”。2008 年的神舟七号,80 种热菜需绑在腿上吃;】
【如今 我们却可以做到190 种食谱 10 天不重样。并且“太空菜园” 已产出 4。5 公斤生菜、番茄,实现 “种子到种子” 全周期培养,吃腻了肉还能来点新鲜蔬菜解解腻。】
天幕下。人们看不懂环控系统,理解不了那些高科技的东西,但却能从焦香里摸到科技的温度。
茶馆内,又是听取哇声一片。
“2003 年还吃凉八宝饭,2008 年热菜要绑腿上,如今竟有了 190 种食谱,还能种生菜番茄!这变化可真快啊”。
“后世真是了不起啊!”
“民以食为天,果然有说法”。
【当外国科幻还在想象殖民银河啃蟑螂蛋白棒时,我们的航天科技人员已把烧烤架送上天。就像航母返回舱挂大红花、战机配红折椅,导弹更配上了土到极致的红蓝塑料布,这种 “麻袋装金条” 的务实,恰是最狠的降维打击。】
明朝,郑成功听到那红蓝塑料布,突然就乐了,他也忆起那些土得掉渣的搭配。不过笑过之后,他还是一脸认真地说道
“航母挂红花、战机配红折椅,看着‘土’,实则务实。这就像打仗,花架子没用,能打胜仗、让自己人舒心的才是真本事!”
陈永华点头道:“这样一步步走,后世迟早要真正迈向太空”。
郑成功:“学着那些网友,我们是不是可以庆祝科技掌握在文明手中,这要是上天就为了吃蟑螂蛋白棒,谁乐意啊”。
陈永华笑道:“国姓爷说的有道理,哈哈”。
【此情此景,在配上网友配的唢呐 bGm,我们突然读懂了那老预言图的深意:外国科幻沉迷光剑对决的 “皇帝金锄头” 想象,中国航天却在太空里铺起了 “烧烤摊”。】
【从嫦娥奔月到天宫烤肉,这份带着烟火气征服宇宙的浪漫,正是最扎实的未来底气 —— 毕竟,能把家乡味带上星辰大海的民族,从来不会缺梦想。】
视频看完。陈勇念叨着:
ISS可怜呐,他们能吃些啥呢?无非是流体营养膏,脱水蔬菜,水浴加热料理包之类的。 这一味小菜叫作微重力烤翅,用的是最新的太空烤炉技术,鸡翅,两面腌制,每盘放六小个,固定,用油刷表皮,略撒盐花,翻身后,辣椒一小撮,孜然面,一十八个,用太空烤炉,滚一回,加糖一撮,再滚一回,后缓缓的起锅呀,光这一味小菜,便这么多道手,缺一道不可呀,这,才叫会吃啊!
《错位时空:与古人分享日常》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315中文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315中文网!
喜欢错位时空:与古人分享日常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错位时空:与古人分享日常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