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忘回廊”的精确坐标,如同一个散发着不祥气息的灯塔,矗立在联合监测网络共享的意识地图上。成功溯源的振奋感尚未持续多久,便被“打草惊蛇”的凝重所取代。西北边缘区域那戛然而止的“软化”过程以及随后扫过的、充满警惕的冰冷感知,都明确无误地表明——“虚空低语者”已经知晓自己被窥探了。
脆弱的平衡被打破了,虽然只是掀开了帷幕的一角。
星语第一时间将“万梦织锦”的运作模式调整至最高隐匿等级。所有主动探测行为停止,文明回响之间的共鸣降至最低,网络如同进入冬眠的生物,仅维持着最基本的生命体征和对环境背景波动的被动记录。她自身也彻底融入隐匿节点的规则脉络中,意识内敛,如同进入龟息。
她知道,“收割者”那边必然也采取了类似,甚至更加极端的隐匿措施。在摸清“低语者”的反应之前,任何暴露都可能招致无法预料的打击。
沉寂,再次笼罩了联合网络。但这一次的沉寂,与之前因规则基盘而生的“静默”不同,它充满了山雨欲来的紧张感,是一种在强大猎手注视下,被迫收敛所有气息的蛰伏。
时间在压抑的寂静中缓慢流逝。星语耐心地等待着,同时全力分析着之前获取的、关于那个精确坐标和“低语者”规则“指纹”的海量数据。
“遗忘回廊”,根据“收割者”共享的有限资料,是一片古老的时空异常区。其内部规则并非混乱无序,而是呈现出一种极其诡异的“惰性”与“排斥性”。常规的规则力量在那里会迅速“失活”,信息传递极其困难,甚至连时间流速都呈现出不规则的碎片化。它像宇宙中的一个“信息黑洞”,吞噬着进入其中的一切有序存在,并将其“遗忘”。那里是绝佳的藏身之所,也是任何探测力量的噩梦。
而那个坐标点,就位于这片回廊的相对深处,一个规则扰动尤其剧烈的“涡流”边缘。
至于“低语者”的规则“指纹”,其复杂与诡异程度远超星语之前的想象。它并非单一属性的力量,而是一种复合型的、不断自我演化的规则“污染源”。其核心特质是那种冰冷的、对“存在信息”的贪婪与否定,但表现形式却千变万化,能够模拟各种规则扰动,甚至能一定程度上“欺骗”空间的底层结构,诱导其产生“软化”。这解释了为什么它们能在不剧烈触动规则基盘的情况下,进行如此隐秘的侵蚀。
“它们对规则的理解和应用,达到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层次……”星语心中凛然。这绝非蛮力,而是某种极其黑暗、极其精密的“技艺”。与这样的对手为敌,任何疏忽都是致命的。
在蛰伏了数十个标准星域时后,预期的猛烈报复并未到来。“低语者”似乎也陷入了沉默,再也没有在任何边缘区域进行“软化”尝试。这种反常的平静,反而让人更加不安。它们是在策划更大的行动?还是已经悄然改变了策略?
就在这令人窒息的等待中,“环境信道”再次亮起,传来了“收割者”的加密信息。这一次,信息的内容不再是数据共享或分析结论,而是一份正式的、措辞严谨的**行动提案**。
* **“主题:针对‘遗忘回廊’坐标 [数据] 的初步侦察与评估行动提案。”**
* **“背景:确认‘低语者’信号源坐标,但其后续反应异常,威胁评估存在巨大不确定性。被动等待将丧失主动权,并可能陷入未知陷阱。”**
* **“目标:获取坐标点实时情报,评估‘低语者’在此区域活动规模、意图及防御力量。尝试捕捉其与星域内‘噬痕’及边缘‘软化’活动的直接关联证据。”**
* **“行动构想:组建一支小型、高度隐匿、具备强生存与信息采集能力的联合侦察单位,潜入‘遗忘回廊’,抵近坐标区域进行有限度侦察。”**
* **“单位构成提议:我方提供一艘‘幽影’级渗透舰(特长:规则隐匿、高维潜行、信息伪装)。请求‘织梦者’继承者提供一名具备高维规则感知及信息抗性之成员(基于‘永恒梦境’特性推断),或提供相应技术支援。”**
* **“风险等级:极高。‘遗忘回廊’环境恶劣,‘低语者’反侦察机制未知,行动可能遭遇伏击、信息污染或规则基盘误判。”**
* **“决议请求:请于 [时间戳] 前回复是否参与及参与形式。”**
来了。星语深吸一口气。这是预料之中的发展。“收割者”绝不会满足于仅仅知道一个坐标,它们渴望更具体的情报,以评估威胁,调整策略,甚至可能为未来的打击行动做准备。而它们提议的联合侦察,既是为了分摊风险、利用她的独特能力,也是一种试探,试探她是否愿意为了共同威胁而投入实质性的力量。
去,还是不去?
风险不言而喻。“遗忘回廊”本身就是绝地,“低语者”的巢穴更是龙潭虎穴。联合侦察意味着要将自身的安全部分寄托于这个危险的“盟友”,而“收割者”提供的“幽影”级渗透舰,内部是否存在未知的后门或限制,谁也说不准。
但不去呢?坐视“低语者”在暗处积蓄力量,等待它们可能发起的、更加难以防范的渗透或攻击?失去获取关键情报、了解敌人真实面目的机会?甚至在未来的博弈中,因为缺乏贡献而丧失在脆弱同盟中的话语权?
星语快速权衡着利弊。她回想起“织星者”文明面对“低语者”时的绝望与抗争,回想起自己肩负的“星火”之责。逃避无法解决问题,唯有直面威胁,才能找到生机。
她自身的“永恒梦境”和经过强化的“意识防火墙”,确实可能对“低语者”的信息污染具备一定的抗性。而她对规则,尤其是对“织梦”意境的理解,或许能在那种规则惰性的环境中,找到独特的应对方式。
参与是必须的。但参与的形式,需要仔细斟酌。
派遣一个分身或意识投影?在“遗忘回廊”那种地方,联系极易中断,且力量大打折扣,风险未必更小。亲自前往?本体涉险,是最后的选择。
她沉思良久,一个大胆的念头逐渐成型。
她可以将自身的一部分意识核心,与“万梦织锦”中那些最具稳定性、且与“织梦”意境最为契合的文明回响进行深度绑定,形成一个特殊的 **“信息共生体”** 。这个共生体既承载着她的主要意志和核心能力,又具备一定的独立行动能力和极强的信息抗性。即使遭遇不测,最多损失这部分意识和绑定的回响,不会危及她的根本。而这,也可以作为对“收割者”提议的回应——她派出的,是一位特殊的“成员”。
心中既定,她开始着手准备。意识沉入“万梦织锦”的核心,与那些闪烁着安宁、坚定与智慧光芒的文明回响进行沟通。这不是强制征用,而是一种邀请,一种共同承担责任的请求。回响们传递出理解、支持与一丝决绝的意志,它们愿意与她同行,为了这片星域可能的未来。
编织过程需要极致的小心与精准。她以自身意识为骨架,以选定的文明回响特性为血肉,以“织梦”意境和“平衡”之力为粘合剂与能量源,开始构筑这个独特的“侦察单元”。过程如同在微观层面进行一场精密的手术,稍有差池便可能导致结构不稳或意识损伤。
就在星语全力构筑“信息共生体”的同时,她也没有放松对外的监测。她注意到,在她收到“收割者”提案后不久,“万梦织锦”监测到一丝极其微弱的、来自规则基盘方向的规则涟漪。这涟漪并非警告,更像是一种……**确认**?仿佛基盘“看”了一眼“遗忘回廊”的方向,然后又收回了目光。
基盘知道那里有什么?它默许了这次侦察?还是说,它也在利用她们,去试探那阴影的虚实?
疑问更深,但已无暇细究。
在规定的时间截止前,星语通过“环境信道”,向“收割者”送出了自己的回复:
* **“提案原则上同意。参与形式:派遣一名特殊信息体‘共鸣体·星璇’(暂命名),具备高维规则感知、信息污染抗性及有限规则编织能力。需与‘幽影’舰实现安全信息对接及紧急脱离机制。”**
* **“附加条件:一、侦察过程所有非必要数据需经双方加密共识后方可记录;二、遭遇不可抗力时,‘共鸣体’拥有优先脱离权;三、此次行动不视为未来任何进一步军事合作的先例。”**
* **“建议:行动前,对‘遗忘回廊’入口区域进行最后一次联合环境扫描,确认无近期异常。”**
她的回复清晰、明确,既展示了合作的诚意,也划定了底线,保留了自主权。
“收割者”的回应很快到来:
* **“条件接受。‘幽影’舰及对接协议数据包发送 [数据流]。最终环境扫描已安排,将于 [时间戳] 执行。”**
* **“集结坐标:星域东北边缘,标记点 [数据]。时间:[行动启动时间]。”**
* **“备注:愿此次探索,能照亮前路的黑暗。”**
愿此次探索,能照亮前路的黑暗。这句近乎于祝愿的话语,从冰冷的“收割者”信息流中传出,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怪异感。是程序化的客套?还是某种……更深层的期待?
星语无暇揣摩。她将全部心神投入到“共鸣体·星璇”的最后完善中。这是一个以她自身意识为主导,融合了多个文明回响特质与“织梦”意境的复合存在,其形态并非固定,可以根据环境在能量态与信息态之间自由转换,核心则是一点高度凝聚的、蕴含着她对“平衡”理解的灰白色光焰。
当“共鸣体”最终成型,如同一个微缩的、蕴含着无尽星璇与文明印记的光之胚胎,静静悬浮在星语面前时,她知道,准备已经就绪。
她最后检查了一遍“万梦织锦”的状态,设定了在她离开(意识主要部分随共鸣体出发)期间的自主运行指令和最高警报阈值。然后,她的主体意识缓缓沉入那光之胚胎中。
一种奇特的剥离感与充盈感同时传来。她依然是星语,但又多了一些来自其他文明回响的视角与特质,对规则的感知也变得更加敏锐和立体。
“该出发了。”她(或者说,共鸣体·星璇)默念道。
光之胚胎微微闪烁,随即化作一道无形的信息流,悄无声息地离开了隐匿节点,向着东北边缘的集结坐标,疾驰而去。
在前方,是未知的“遗忘回廊”,是恐怖的“低语者”巢穴,是危险的“盟友”,是规则的禁区,也是……揭开谜团、履行责任的唯一途径。
星语(共鸣体)穿梭在寂静的星域中,感受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无形的压力与牵引。
抉择已然做出,行动即将开始。
这注定是一条布满荆棘的探知之路,每一步都可能踏足深渊。
但她义无反顾。
喜欢三星纪:古蜀文明的宇宙征途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三星纪:古蜀文明的宇宙征途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