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礼堂的木门被晨露浸得发潮,推开门时一声,惊飞了檐下的燕子。我踩着梯子往梁上挂灯笼,竹梯在青砖地上晃了晃,牛满仓在下头骂:小子慢点!摔下来砸坏了地砖,我让你赔!
知道了叔。我把灯笼挂稳,低头看他,他手里攥着根竹篾,正往灯笼穗子上缠红绸,动作比年轻时笨拙了不少。
今天是平安村首届手艺节,三叔天没亮就扛着相机去了后山,说要拍晨雾里的竹篾作坊。雅溪带着村里的姑娘们在礼堂里摆绣品,五颜六色的帕子、门帘、肚兜挂了满墙,像片会开花的云霞。
陈默哥,你看这对枕套绣得咋样?小柱子的媳妇举着对鸳鸯枕套过来,针尖扎歪了鸳鸯的眼睛,倒像两只圆溜溜的鹌鹑。
雅溪笑得直不起腰:秀莲,你这鸳鸯是熬夜熬红了眼吧?她拿起针线,三两下把歪掉的眼线补正,你看,这样才精神。
秀莲脸一红:还是雅溪姐手巧。
牛满仓凑过来看,皱着眉说:绣这玩意儿能当饭吃?话刚说完,就被王秀兰拧了胳膊:上次你给你外孙子绣虎头鞋,针脚歪得像蚯蚓,还好意思说别人。
他梗着脖子犟:我那是给孩子玩的!眼睛却往枕套上瞟,嘴角偷偷往上翘。
日头爬到树梢时,县里的班车轰隆隆开进了村,下来一群背着画板、举着相机的城里人。张馆长带着几个学生走在最前面,看见我就喊:陈默,你设计的这个展示架绝了!竹编的弧度正好能把绣品衬得立体。
展示架是我照着老井的弧度编的,下宽上窄,像口倒扣的井。雅溪的野菊帕子铺在最上层,阳光透过竹篾的缝隙照上去,菊瓣的影子在布面上轻轻晃,像真的在风里动。
这是用五年生的楠竹编的,我给张馆长介绍,泡过桐油,不发霉不招虫,能摆一辈子。
就该这样!张馆长摸着竹架的纹路,老手艺就得有老手艺的讲究,不能图省事。
三叔举着相机在人群里钻,镜头一会儿对准捏面人的张大爷,一会儿拍编竹篮的李叔。他忽然拽住我,往礼堂后院跑:快来看,你爸和牛老板在比赛编竹筐!
后院的空地上,我爸和牛满仓各占一块竹篾堆,手里的竹刀响。我爸编的是圆底筐,竹篾在他手里转得像飞,转眼就起了个漂亮的弧度;牛满仓编的是方底筐,笨手笨脚的,竹篾总缠到一起,急得他满头汗。
你这编的啥?我爸瞥了他一眼,手里的筐底已经成型,方不方圆不圆,装鸡蛋都得漏。
要你管!牛满仓把竹篾往地上一摔,我这是创新!城里超市都用方筐,好叠!嘴上硬气,手却悄悄学我爸的手法,把歪掉的篾条慢慢顺直。
围观的人笑得前仰后合,雅溪抱着儿子站在我旁边,指着牛满仓的筐子说:你看我爸,明明不会,还嘴硬。
儿子在她怀里咯咯笑,小手抓着旁边的竹条往嘴里塞,被牛满仓看见,赶紧把自己编了一半的筐子递过去:小默乖,啃这个,比竹条干净。
那筐子歪歪扭扭的,竹篾接头处还露着尖,却被儿子抱在怀里当宝贝,用牙啃得响。牛满仓看着,忽然咧开嘴笑了,眼角的皱纹挤成了堆。
中午的流水席摆在礼堂前的晒谷场,长条桌上摆满了村里的土菜:蒸红薯、煮玉米、柴火锅炖的鸡汤。张馆长的学生们抢着吃红薯,烫得直哈气:比城里超市买的甜!
雅溪端着碗鸡汤给我爸和牛满仓送过去,我爸接过来,没忘往牛满仓碗里夹了块鸡腿:补补,看你累的。
牛满仓没推辞,啃着鸡腿说:下午有手艺比赛,我跟你比编竹凳,输的人给赢的人当徒弟。
我爸哼了声:谁输谁赢还不一定。
下午的比赛热闹得像赶庙会。李婶的刺绣得了头奖,她绣的《平安村全景图》里,连老槐树下的石碾子都绣得清清楚楚;张大爷捏的面人得了二等奖,孙悟空的金箍棒是用细竹篾做的,能弯能直。
轮到竹编比赛时,我爸和牛满仓站到了台上。牛满仓今天穿了件新褂子,袖口卷得整整齐齐,手里的竹篾是他提前挑好的,粗细均匀,泛着油光。
开始!三叔举着发令枪喊。
竹刀起落的声音像雨点打在竹棚上,我爸的动作行云流水,竹篾在他手里听话得像线;牛满仓的动作虽然慢,却稳了不少,编凳面时用的人字纹,居然有模有样。
雅溪抱着儿子站在台边,给牛满仓加油:爸,加油!超过陈默爸!
我笑着碰了碰她的胳膊:你这是胳膊肘往外拐。
谁让你爸总欺负我爸。她仰头看我,眼睛亮得像星星。
比赛时间到,两人把编好的竹凳摆在台上。我爸编的凳面平整,凳腿结实,透着股老手艺的扎实;牛满仓编的凳面边缘留了圈花纹,像串小灯笼,虽不完美,却透着巧思。
评委们商量了半天,张馆长站起来说:我宣布,两位并列第一!陈师傅的手艺稳,牛老板的有新意,老手艺既要守得住本,也要出得了新,这才是传承!
台下掌声雷动,我爸和牛满仓互相看了一眼,都有点不好意思。牛满仓把自己编的竹凳往我爸面前推:给你,当...当见面礼。
我爸也把自己的竹凳递过去:换着坐。
两人的手在半空碰到一起,又赶紧缩回去,像高中时我和雅溪第一次牵手那样,笨拙又珍重。三叔趁机按下快门,把这一幕永远留在了照片里。
夕阳西下时,城里人坐着班车离开,车窗外挥着的手全是竹编的、绣着花的。张馆长握着我的手说:下个月省里有个非遗博览会,我给你们报了名,把平安村的手艺亮给更多人看。
雅溪抱着睡着的儿子,站在文化礼堂的台阶上,晚霞落在她绣的野菊帕子上,金闪闪的。陈默,她轻声说,你看,咱们的日子,真的像老井边的野菊,慢慢开起来了。
我望着远处炊烟袅袅的村庄,望着礼堂里亮起来的灯火,望着我爸和牛满仓坐在新竹凳上抽烟,忽然觉得,所谓的圆满,不是没有过矛盾和挣扎,而是那些曾经横亘在中间的东西,最终都变成了彼此靠近的台阶。
就像这文化礼堂,用的是牛满仓买的砖,我爸编的竹,雅溪绣的花,还有全村人凑的力,才成了平安村最结实、最温暖的地方。
夜里,我躺在老屋里,听着窗外的虫鸣,像回到了高中时的夏天。雅溪躺在我身边,呼吸轻轻的。我摸了摸她手上的铂金戒指,又摸了摸自己手指上的竹环,忽然明白,这两个圈,一个圈住了城里的日子,一个圈住了村里的根,而我们,就站在这两个圈的中间,把日子过成了既有竹香,又有花香的模样。
明天,该给省里博览会的展品打包了。雅溪说要把牛满仓编的那个歪竹筐也带去,让城里人看看,我爸也会编竹器呢。
我笑着答应了。是啊,有些不完美,才最真实,才最动人。就像我们的爱情,没有门当户对的光鲜,却有着穿过风雨、越靠越近的温暖,这就够了。
《我们村里的爱情故事》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315中文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315中文网!
喜欢我们村里的爱情故事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我们村里的爱情故事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