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
就在殿中的沉闷氛围中,太监的声音远远就传至殿中,一众人猛地打了个激灵。
“万岁爷,大捷啊......”
“什么?”
“禀万岁爷,多罗武英郡王发回捷报!”
“甚好!范先生,你来念!”
皇太极大喜,所有淤积之气烟消云散,这么久了总算生出好消息。
“奴才遵旨!”
满臣大老粗中没几个肚中有墨,还是汉臣咬文嚼字得心应手,众人连忙竖起耳朵。
“奏为恭报大捷事,奴才阿济格谨奏!
仰仗皇上天威神武,庙谟独运,我军于九月初十抵近科尔沁三部南端,遂命科尔沁、札赉特、杜尔伯特各部向我大清纳粮!
科尔沁三部随即献上牛羊两千六百头,战马三百匹,酥油等各类物资千余斤!
然札赉特、杜尔伯二部虚与委蛇梦想敷衍塞责,奴才派人多次交涉无果。
为此奴才遂命大清勇士强力出击,经过近二十日鏖战,斩两部人马四千余,伤敌不下两千,我部仅伤亡六百余!
余众四散逃离,敌首已朝东、北二方遁走,奴才已命鳌拜等人分路追击,定可将不听吾皇旨意者强势灭之!
此战生擒二部亲王以下部众五千余,缴获马匹一万二千,牛羊牲畜七万余,甲仗、旌旗、粮铁、金银、衣衫等物若干!
此役勇士用命,将帅同心,皆因圣主洪福如天,韬略渊深!
奴才等不过奉行睿算,何功之有!
所有捷报缘由理合缮疏驰奏!
伏乞,皇上睿鉴!谨奏!
崇德元年十月初二,奴才阿济格谨昧死上奏!”
“妙,妙啊!”
皇太极双手在龙椅上一拍,大饼脸笑得那叫一个灿烂。
从捷报日期看,此事发生于十来天前,那地方离沈阳千余里,天寒地冻的,传递时间上确实也差不多。
阿济格斗大的字不识几个,自皇太极称帝后一切都参照明制,这封捷报明显是汉官写的,真叫一个干净利落啊。
入夏一役损失惨重,让皇太极失去不少猛将,最痛心的便是济尔哈朗。
听靳念祖传回来的情报说,济尔哈朗上月已经被押往北京,估计与阿敏、豪格等人的结局一样,帮大明没日没夜挖煤矿。
而有三百多勇士,已经先一步被明国小皇帝血祭了。
大凌河战败后,蒙古诸部心思不稳。
皇太极痛定思痛,回沈阳便立即让阿济格率万余勇士北进,还把鳌拜都调了去,就是想挽回点面子。
如今传回捷报,代表他作出的决定多么正确。
西进不亮北进亮,没有战功掩饰一下与明国的失败,他皇太极威望堪忧。
“恭喜万岁爷,贺喜万岁爷!”
“万岁爷洪福齐天,庇我大清光芒万丈!”
“万岁爷运筹帷幄,大清有望啊!”
“......”
“哈哈哈......”
皇太极放肆地笑了起来,此刻可谓酣畅淋漓,就像抽了福寿膏那般舒爽。
硕托、刚林、希福等满臣,范文程、宁完我、高鸿中等一干汉臣全都陪笑,各种赞誉与道贺之言络绎不绝。
大清还是挺厉害的嘛,不是主子不行,而是明国皇帝太狡诈,奇淫技巧太特么多。
“万岁爷,多罗武英郡王不负圣恩,当重赏之!”
硕托上前一步,几乎九十度弯腰作揖。
不管心理爽不爽阿济格,作为大清首任兵部尚书,他得说叨说叨,这是他的本职工作。
“那是自然,哈哈哈......”
笑够了,皇太极定了定身形,朗声道:
“立刻拟旨,封阿济格为多罗武英亲王,加兵部侍郎,本次俘获之女子让其挑选十人赏赐予他,斩获之物速运回京!
札赉特、杜尔伯二部竟敢藐视大清,告诉他务必将其灭之!
另外科尔沁捐献之物太少,让土谢图、达尔汉、卓哩克图再翻两倍,否则朕决不轻饶!”
“奴才遵旨!”
皇太极可不是善类,懂得什么叫顺势而为。
他向来都不是仁慈的主,仅是披着龙袍的强盗头头而已。
在大明那儿没捞着便宜,这下终于打了大胜仗,得让那帮出现异心的家伙知晓厉害。
“万岁爷,奴才......这......”
“范先生,你想说什么?”
“回万岁爷,多罗武英亲王打出我大清之国威,此战足以震慑心怀不轨之辈!
大清视蒙古八旗为弟,兄长出现一时之困境,按理弟自当鼎力相助,然一帮宵小却无动于衷甚至忘恩负义!
故臣以为,其余蒙古诸部均应慷慨解囊,如此可试出于我大清是否真心,一举多得矣!”
范文程原本想劝诫,让皇太极适可而止,人家科尔沁三部至少态度是端正的,其他部落也并非全不买大清的账。
但现在大清太难了,按当下这个天气,绝对会比去年惨,得先保住命才行啊。
于是顺从主子意愿,还把打击面加大,啥兄弟联盟在大清命运面前狗屁不是!
“朕深以为然!”
皇太极仅思虑片刻,便直接表明态度。
“万岁爷英明!”
“范先生!”
大手一挥,皇太极声音都提高了几度。
“奴才在!”
“即刻向蒙古其余诸部起草诏书,令其向我大清纳捐,可不予规定明确数量!”
“奴才遵旨!”
皇太极心头跟明镜似的,这样做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与明国战事已经让大清伤筋动骨,蒙古诸部也没帮上多大忙,大清勇士战力明显优于蒙古,适当压榨一番未尝不可。
如此可试出盟友真实心境,打大明打不过,干蒙古部落大清还做得到!
此战阿济格没有辜负他,让他多少换回点面子。
趁机抢点东西从短期来看利大于弊,为了活下去,只能坑一坑盟友利益了。
“传朕口谕,全力应付过冬诸事,各旗暂停让汉人包衣进献,一律适可而止!”
“万岁爷英明!”
“万岁爷英明!”
“万岁爷仁慈,臣多谢万岁爷!”
“......”
大捷喜悦让皇太极动了一丝所谓“恻隐之心”。
他非常清楚大清现状,既然有了这么多物资,八旗子弟过冬已经没多大问题,可缓和的该适当予以缓和。
范文程等人也总算放心,这段时日的努力终究拨云见日。
从某种层面而言汉人可以多活几个,从另一个层面来说大清皇帝更像一个明主。
大清太需要振作了,包括但不限于善待黎民。
所有汉臣都是儒家子弟,他们希望天子能更像圣贤书里描述的那样,做一个真正的圣君,这是他们的毕生理想!
而堂堂大清无论怎么做,都已被远在北京的崇祯牢牢锁死。
迎接蛮夷和汉奸败类的,只有漫漫荆棘之路,等着大明发出雷霆一击!
喜欢重生大明1635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重生大明1635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