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时,小院铺满了金黄的银杏叶,风一吹便簌簌作响,像谁在轻声哼唱岁月的歌谣。桃树的叶子染上浅红,沉甸甸的桃子挂在枝头,熟透了的果肉透着蜜色,咬一口汁水清甜,顺着喉咙润到心底。青禾跟着阿砚学制竹篮,指尖被竹篾磨出薄茧,却依旧每日反复练习,阿砚看在眼里,悄悄在她的工具篮里放了块磨好的羚羊角,让她用来养护指尖。豆子则忙着晾晒桂花、采摘菊花,院子里晒满了各色花果,空气里浮动着甜香与清冽交织的气息。
苏先生每日清晨都会在院中散步,手里捻着一串老沉香,看着青禾专注雕刻的模样,看着豆子低头绣花的身影,常常忍不住吟起诗句。有一日,镇上的老秀才带着孙儿来访,想让苏先生指点孩童读书,又想求一件阿砚的竹雕给孙儿做启蒙。阿砚便让青禾上手,两人合作雕了一只竹制笔架,架身刻着“书山有路”四字,青禾还在边角处雕了几株矮小的竹子,寓意节节高升。苏先生为孩童写下“勤学不辍”的字条,豆子则绣了个小巧的书袋,将字条装在里面。老秀才感激不已,临走时留下一筐新收的板栗,说是自家果园结的,带着山野的清香。
霜降过后,天气渐寒,小院的竹篱笆上爬满了枯黄的藤蔓,却在角落处冒出几株晚开的雏菊,嫩黄的花瓣顶着薄霜,透着几分倔强。青禾的竹雕技艺已然成型,她开始尝试将豆子的绣品与竹雕结合,做了几个竹制绣绷,绷框上刻着缠枝莲纹,雅致又实用,引得镇上的绣娘纷纷来求。豆子便和青禾一起琢磨,将绣线染成竹青、菊黄、桃红等颜色,绣在竹制的扇面上,一面是苏先生题的诗,一面是灵动的花鸟,成了小院独有的物件,不少人特意远道而来购买。
阿砚依旧每日劈柴、修竹器,只是不再像从前那般沉默,常会和青禾聊起家乡的竹,聊起年轻时学雕竹的往事。他说自己从前性子急躁,是竹教会了他沉稳,每一刀下去都要稳、准、柔,就像做人,既要坚定,又要懂得变通。青禾听得认真,将这些话都记在心里,刻竹时愈发静下心来,作品也多了几分温润的质感。
冬日再次降临,第一场雪比往年早了些,细密的雪花悄无声息地落下,将小院再次裹进素白之中。此时的青禾已经能独当一面,她学着阿砚的样子,为邻里的孩童做竹雪铲,只是在铲柄上多刻了些小松鼠、小兔子的纹样,更受孩子们喜爱。豆子绣的冬景图里,多了一个雕竹的身影,正是青禾,针脚细腻,神态传神。苏先生煮雪烹茶时,身边多了个递炭火的人,青禾学着他的样子温杯、醒茶,动作愈发娴熟。
雪夜,四人围坐在暖炉旁,桌上摆着豆子蒸的桂花糕、青禾炒的板栗,茶香混合着食物的香气
喜欢破产后,我成了顶流明星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破产后,我成了顶流明星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