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千字大章)
(今晚依旧还两章,也就是说,包括这章在内,会全部换回来,彻底清掉欠账,明天正式恢复正常更新!)
(不过这两章换过来应该会比较晚,夜猫子可以等等,其他人明早再看吧!)
“所以,你刚才问的这些问题,关于生活,关于未来,关于如何面对失去,在我获救,尤其是负责大量新来幸存者的心理安抚和融入工作之后,早已在内心深处,问过自己不下千百遍了。”
她的目光悠远,似乎看到了曾经那个同样彷徨无助的自己。
“最初,我和他们一样,非常的迷茫,不知道路在何方。”
“但现在,我可以比较肯定的说,我找准了以后的人生路线,有了非常明确的规划和目标,那就是尽我所能,帮助更多的人在这个新世界里找到立足之地,找到活下去的意义和勇气。”
祁婷的这番话,逻辑清晰,情感真挚,听得宁染眼中异彩连连。
心中更是感慨万分,不愧是被大家传颂的“一号幸存者”,明明只是个二十出头的年轻女孩,但思想觉悟和认知深度,却超过了安全区内绝大多数的幸存者。
她似乎真的将个人的悲惨遭遇,转化为了奉献集体,帮助他人的动力。
此刻,宁染忽然觉得,剩下的那些预设问题,似乎都没有必要再问出口了。
因为从祁婷的身上,特别是从她朴实的话语里,清晰的看到了幸存者中一个重要群体的缩影。
他们是安全区的“脊梁”,是积极的建设者。
他们不仅自己努力从创伤中恢复,积极融入新的生活秩序,坚定不移的向组织靠拢,更在自救的同时,毫不犹豫的伸出援手,尽可能的去帮助其他同胞。
他们用自己从磨难中淬炼出的火热的内心,和强大的意志,感染着状态低迷的幸存者们。
宁染深刻的意识到,这或许就是深植于华夏民族血脉中的一种韧性。
每当民族面临危急存亡的关头,总会有这么一群人挺身而出,他们或许平凡,却能用自己散发出的光芒和热量,努力驱散黑暗,照亮前路。
祁婷,就是这群人中的一个杰出代表。
宁染虽然没有继续提问,但祁婷似乎被刚才的对话勾起了谈兴。
再或者,是她内心深处强烈的使命感,促使她想要借助这个难得的采访机会,向更多可能看到这部纪实片的幸存者们,传递更多积极向上的信息。
于是,她主动向宁染和小北介绍起了安全区目前正在推行的一些具体政策和未来规划。
她从基础的生活物资分配、医疗卫生保障,谈到正在逐步恢复的初级教育和技能培训。
从鼓励生产劳动,按劳分配原则,谈到对未来秩序重建,文明火种延续的展望。
她的叙述条理清晰,数据准确,显然对当前正在进行的复兴工作极为熟悉,并且充满了热忱。
说到后面,祁婷的语气变的更加动情,她自然而然的将话题引到了战士们,以及陆诚的身上。
在她充满感念的话语中,战士们已经不仅仅是人民子弟兵这么简单了,更像是至暗的时刻,从天而降的神兵天将,是绝望中唯一可见的光。
而陆诚陆首长,更是被她描述成了救世主般的存在,言语之中满是发自肺腑的赞美与崇敬之情。
她讲述了陆诚如何在百忙之中关心幸存者的心理状态,如何果断决策保障安全区的基本运行,如何运筹帷幄。
在她眼里,陆诚几乎集合了所有领导者应有的优秀品质。
多功能会议室内,巨大的屏幕上正播放着宁染采访祁婷的这段画面。
当祁婷对陆诚的评价透过音响传遍整个会议室时,气氛变的有些微妙。
不管是坐在主位的张国强,还是他带来的代表团成员们,全都不约而同的转过头,将目光聚焦在了陆诚身上。
显然,祁婷这番毫不掩饰,几乎带着个人崇拜色彩的赞美,让被夸奖的当事人感到有些措手不及。
饶是陆诚早已习惯了在各种大场面,此刻在众人带着调侃意味的目光注视下,也是显得有些窘迫和不好意思。
他下意识的抬手摸了摸鼻子,似乎想借此掩饰内心的尴尬。
看着他这副略显腼腆的模样,张国强不由得发出了一阵爽朗的笑声。
他伸出宽厚的手掌,轻轻拍了拍陆诚的肩膀:“小祁同志这番话说得很好嘛,真情实感,发自肺腑。”
“老头子我在宦海沉浮了几十载,形形色色的人都见过,究竟是在刻意地拍马屁,还是真心实意的表达敬佩和感激,还是分得清的。”
他目光炯炯的看着陆诚,语气满是赞赏之意:“我看的出来,这个小姑娘,是打心眼里感激你,敬佩你。这说明,你做的很好,真正赢得了人心,这是最高的褒奖,你受之无愧。”
老人的肯定,稍稍化解了陆诚的尴尬,也让他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接下来,和祁婷等人告别之后,宁染带着小北,再次骑上电动车,在安全区内继续穿梭,寻找着下一个采访目标。
她们来到了陇桥学院片区,曾经的校园内安置着大量从各地救援回来的幸存者。
在这里,宁染见到了那批从通渭县中被解救出来的幸存者。
当他们得知宁染是宣传中心的记者,想要了解他们的经历和现状时,一些人围拢了过来。
他们的讲述,比恐怖故事更加令人毛骨悚然。
身上依旧带着疤痕的他们,口述着当初被困在通渭时遭遇的非人折磨。
那些暴徒践踏人性底线,以欺凌、奴役甚至虐杀同类为乐。
讲述者的声音有些哽咽,眼中残留的恐惧,即使到了相对安全的环境下,也未能完全褪去。
当谈到那场对暴徒的公开枪决时,这些原本被悲伤笼罩的幸存者们,情绪瞬间变的激动起来。
他们不约而同的用力拍着手,眼中迸发出大仇得报的快意光芒,嘴里连声叫着“好”。
还有些人则情绪激烈的表示,直接枪毙实在是太便宜那些丧尽天良的人渣了,应该动用古代的那些酷刑,比如凌迟处死,才能稍稍平息他们的恨意。
宁染从这些充满血泪的控诉中,清晰的感受到了可能一生都无法消解的深沉伤痛。
纪录片播放到这一段的时候,一直面容慈和,眼神温润的张国强,脸色瞬间阴沉下来。
当幸存者的叙述告一段落,老人立刻抬起手,示意工作人员暂停播放。
他转过头,目光沉重的看向身旁的陆诚,详细询问起了当初的情况。
面对老人的询问,陆诚毫无保留的汇报了通渭县那座魔窟里发生的人伦惨剧。
即便事情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此刻再次提起,陆诚的语气中依然难掩怒意,拳头不自觉的握紧。
当他汇报到没有经过审判,就直接下令将那些渣子公开枪决时,便停了下来,似乎在等待老人的看法。
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张国强听完,连连抚掌,脸上露出了快意的表情。
“处理的对,处理的漂亮,乱世当用重典,沉疴需下猛药,对付这种已经完全丧失人性,与禽兽无异的东西,就该用这样雷霆万钧的手段。”
“唯有如此,才能以儆效尤,彻底震慑住那些在黑暗中蠢蠢欲动的宵小之徒,让他们知道,作恶的下场是什么样的。”
老人的话语掷地有声,极为果断干脆,给予了陆诚当初的决策极高的评价。
专题片的画面再次播放起来,宁染在陇桥学院内,还见到了那些家人幸存较多,相对完整的家庭。
这些人,同样是安全区内态度非常积极,充满干劲的一个群体。
为了能让自己的父母、配偶、子女在新环境中过上更好的生活,他们成为了安全区政策最积极的拥护者和执行者。
好多人会主动去承担那些急难险重的任务,无论是何种情况,他们总是冲在前面。
因为他们都知道,自己的努力直接关系着小家庭的福祉,而安全区的稳定则是他们小家庭幸福的根本保障。
然而,在这些积极的家庭中,要说情绪最不积极,甚至有些抵触的,恐怕就要属那些正处于贪玩年纪的孩子们了。
当宁染将话筒对准他们时,这些小机灵鬼们立刻七嘴八舌的开始控诉起来。
而控诉的核心,竟然是他们听说了管委会正在筹备重建学校,很快就要恢复上课的噩耗。
孩子们用稚嫩无比的语言,对着宁染的镜头大声抗议着。
“为什么都末世了还要上学呀!”
“怪物来了,作业本又不能打怪物!”
“我想去帮妈妈种菜,不想学拼音!”
“爸爸说学会了写字才能看懂地图找到更多好吃的,可是……可是我现在就认得路啊!”
“就是,就是!”
“……”
这些充满童真,让人哭笑不得的控诉,瞬间冲淡了之前因通渭惨案带来的沉重气氛,逗的包括张国强在内的所有代表团成员都忍不住开怀大笑起来,会议室里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笑过之后,张国强擦了擦眼角笑出的泪花,语气欣慰的说道:“好啊,好啊,这些孩子们还能为了上学这种事情发愁抗议,就可以看的出来精神状态非常好。”
“他们在安全区里得到了非常好的照顾和保护,至少天性没有被残酷的现实所扼杀,这本身就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陆诚等人脸上也洋溢着温暖的笑容,这些孩子,正是未来的希望,是他们奋斗的根本意义所在。
保护好他们,教育好他们,就是在守护文明的未来。
对于那些经常叫嚣着孩子无用的神经病,陆诚很想掰开他们的脑袋看看,里面倒是装的是什么,总不能是大粪吧?
陇桥学院中,生活着还有一批被重点安置的特殊群体,那些被救回来的老人们。
在采访这些老人的过程中,宁染可以感受到,这或许是所有采访对象中,对部队和陆诚最为感激的一群人。
在他们的朴素认知里,末世也好,以前的乱世也罢,像他们这样基本丧失了劳动力,身体机能衰退的老人,能为集体提供的价值已经非常有限,往往都是被抛弃的对象。
除非是那些高级知识分子,才会越老越宝贝,但他们大多只是普通的老人。
如今,安全区管委会,不仅没有被放弃他们,反而给与了精心的照料。
他们也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帮着择菜、照看一下幼儿、缝补衣物。
他们用这些微小的贡献,就能换来安稳的居所,定量的食物,基本的医疗保障和来之不易的安全保障。
这在他们看来,几乎是不可思议的恩情。
许多老人在对着宁染的话筒絮絮叨叨的讲述时,说着说着,布满皱纹的眼角便忍不住溢出了滚烫的泪水。
宁染被老人们真诚的情绪深深感染,眼眶也不由自主的红了起来。
此刻,她不再是那个冷静记录的记者,而更像是一个能够共情的倾听者。
她蹲下身,轻轻握住一位老人颤抖的手,用有些哽咽的声音不停的安慰着:“老人家,别哭,别哭,党和国家从来都不会放弃任何一个人,我们也不是那些西方蛮夷,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日子会越来越好,这里就是我们的家……”
看着纪录片中宁染和老人们互动的画面,会议室内的气氛再次变的有些低沉。
但这一次,每个人的眼睛都是亮晶晶的,里面闪烁的是满满的敬意。
张国强看向陆诚的眼神中,赞许之色几乎都要溢出来了。
他再次拍了拍陆诚的手臂,虽然没有多说什么,但一切尽在不言中。
这次的兰州之行,带给他的震撼实在是太多了。
而陆诚这个年轻人,更是让他惊喜不已,其表现出的综合素质,远远超出了一个普通军事指挥员的范畴。
从这片土地上,从陆诚和他的团队所践行的一切中,他清晰的看到,党的根本宗旨得到了不折不扣的贯彻落实。
人民军队的金字招牌,在这里依旧散发着无比耀眼,温暖人心的光芒。
一如几十年前,他们刚刚成立时那样,纯粹,炽热,永不褪色。
《末世之我能召唤钢铁洪流》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315中文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315中文网!
喜欢末世之我能召唤钢铁洪流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末世之我能召唤钢铁洪流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