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武三年的端午,南京城的雨丝斜斜地织着,把都督府的青瓦润得油亮。正厅里的圆桌擦得锃亮,摆着四碟小菜:酱鸭、醉虾、凉拌藕,还有碗刚出锅的咸蛋,蛋黄流着红油。朱梦瑶抱着三岁的李兴,指尖轻轻刮着儿子的胖脸蛋,李兴咯咯地笑,小手却抓着桌上的粽子不放。
“慢点吃,没人抢你的。”叶青青把六岁的李国拉到身边,给他剥着粽子,“你阿爹说了,明日要北上,咱们一家子今儿个好好吃顿团圆饭。”
李明刚进门,就被李国扑了个满怀。“阿爹!先生教的《孙子》我背会了!”小家伙仰着小脸,眉眼像极了叶青青,透着股机灵劲儿。
“哦?那背来听听。”李明脱了沾着雨气的外袍,朱梦瑶已经接过搭在椅背上,顺手递过杯热茶。
“兵者,诡道也……”李国背得有模有样,只是到了“攻其无备”时卡了壳,急得抓耳挠腮。
叶青青笑着解围:“行了,知道你用心了。你阿爹这趟去扬州,带着新造的战车和火箭,定能打个大胜仗。”她说着给李明夹了块酱鸭,“夫君尝尝,这是厨房新腌的,比上次的入味。”
朱梦瑶也把剥好的咸蛋递过来,轻声道:“夫君,北边不比南京,夜里凉,我让人把丝绵絮进了棉甲,又备了两床厚褥子,随军的医官也带足了伤药——青青妹妹说,这是她爹叶神医新制的金疮药,比那些普通货色好,止血止痛效果更显着。”她不愧是皇家出身,说话总是温温婉婉,却透着细心。
李明看着两个妻子,心里暖烘烘的。朱梦瑶的端庄体贴,叶青青的爽朗干练,她自小在药庐长大,身上总带着股草药香,让他这颗常年在沙场滚打的心,有了处安稳的归宿。“你们放心,这次北伐我带的家伙可是硬气得很,战车团的马克沁能把鞑子骑兵瞬间扫成筛子,火箭炮营的一轮齐射,保管他们整个大营都能炸平。”
李兴突然咿咿呀呀地举着粽子凑过来,糊了李明一脸米渣。朱梦瑶笑着擦去他脸上的黏糊:“兴儿也知道给阿爹鼓劲呢。”这孩子是嫡子,眉眼随李明,透着股机灵劲儿,不像李国那样爱闹。
夜里,雨还没停。内室的烛火摇曳,朱梦瑶正缝补李明磨破的袖口,银线在布上穿梭。叶青青坐在旁边,把伤药分门别类包好,嘴里念叨着:“这是止血的,这是消炎的。这些药可是爹爹亲自给你配的,里面有好几种难寻的药材,这回可便宜你了。”
李明躺在床上,听着窗外的雨声和她们的絮语,连日来的疲惫都散了。“等北伐成了,咱们在北京的宫里摆端午宴,让国儿和兴儿瞧瞧,什么叫真正的万里江山。”
朱梦瑶嗔了句“就你嘴甜”,手里的针线却更快了;叶青青则眼中闪过一丝异色,随即又恢复如常,笑骂“别哄我们,你先把多尔衮打跑再说吧。”
李明一脸坏笑:“那今晚先让我来降服你们这两个小妖精再说。”
……
第二日天还没亮,早朝的钟声响了三下。太极殿里,文武百官穿着绣着补子的朝服,按品级站得整整齐齐。奋武朝的朝会早被李明精简得面目全非。早朝如今每月只开一次,不搞前明那套礼仪和空谈,无非是三跪九叩山呼万岁后,李明就站在前面开始总结上月实绩,给各部部署下月计划。能站在这里的,都是有实职的重臣,代表着在朝中的分量。
龙椅上的朱华奎打了个哈欠,他这皇帝就是个摆设,每次朝会都得念侍读官提前写好的稿子,内容无非是“按李都督意见办”“李都督辛劳”“有贤婿如此,朕就安心了”之类的废话。
李明站在殿中,玄色蟒袍上绣着暗纹,手里捧着奏折,声音掷地有声:“启禀陛下,多尔衮在邳州屯兵十三万,前番北伐,鞑子袭我辎重,害我大将王广宇,此仇不共戴天!臣请亲赴扬州,督率第一、第二师,携新练之战车团、火箭炮营,会同河南骑兵师,直捣邳州,北伐中原!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光复故都。”
殿内顿时起了阵低低的议论声。谁都知道朝廷近期还要北伐,却没想到李明会亲自挂帅。
朱华奎愣了愣,赶紧拿起面前的稿子,清了清嗓子:“李爱卿忠勇可嘉……朕……朕允奏。望爱卿早日荡平逆贼,还我大明河山……”他照着稿子念得抑扬顿挫,末了还加了句自己的话,“爱卿多带些兵马,要保重身体,朕和梦瑶等你凯旋。”
李明拱手大声领命:“臣遵旨!”随后转头看向众臣:“董鹏飞!”
水师提督董鹏飞出列,铁甲撞得“哐当”响:“末将在!”
“你率长江水师,严守运河水道,督运粮草军械,确保北路无虞!”
“遵令!”
“陈良策!”
南京军校教育长陈良策上前一步,他是前明师爷,平时喜欢研究兵法,投效后又在武昌军校深造,以前学习的兵法理论和军校教的实操相结合,至少沙盘推演上无人能及:“臣在!”
“你任北伐军参谋长,随我北上!”
“臣遵令!”
李明的目光落在大殿末位一个少年身上:“郑森!”
郑森猛地抬头,他是郑芝龙投降后送来的质子,正在军校学习,昨晚李明派人通知他今早来参加朝会,他翻来覆去一宿也没想明白为什么,此刻还在暗中思索的他听到李明在叫自己名字,条件反射地立正大声报告:“到!”
“你任见习参谋,随我北伐,观阵学习。”李明看着他眼里的光,这孩子爱学、韧劲足,是块好料子。李明大步走到他的身边,拍拍他的肩膀:“好好看着,实战比课本教的多。”
郑森激动得脸通红,单膝跪地:“谢都督栽培!”
这次朝会半个时辰不到就散了。李明回到府中,点齐亲兵营五百亲卫,带上陈良策和郑森,直奔长江码头。江面上停着艘新造的铁甲船,船头架着一门江南制造局专门为新式战舰研制的大口径后膛炮,船身漆成乳白色,像头蛰伏的巨兽。
“都督,战车团和火箭炮营已到码头,正在装船过江,预计一日后可抵扬州。另外,王铁牛师长的上万骑兵也已经抵达扬州城外。”王小虎牵来战马,甲胄上的铜钉在阳光下闪着光。
李明翻身上马,回头望了眼都督府的方向——朱梦瑶和叶青青怕是正站在阁楼上看吧。他扬鞭抽马,水花溅起,铁甲船缓缓驶离码头。
扬州码头。
刚踏上北岸,就听见一阵马蹄声如雷。王铁牛带着骑兵师正在江边列阵,一万匹战马踏得浅滩水花四溅,骑兵们都穿着轻便皮甲,腰间别着左轮手枪。一些骑兵还背着步枪,显然是上马能骑战,下马能步战的精锐。
“都督!可把你盼来了!”王铁牛骑着匹黑马,嗓门比炮还响,他脸上那质朴的笑容和老农无异,很难把他和前任义军盟主、李明派去义军的暗探联系到一起。
“都督,末将的骑兵师早就憋坏了,就等您一声令下,踏平邳州!”
“不急,咱们先进扬州城再计较。”李明笑着应道。
扬州城外,第一师师长王本强、第二师师长苏怀玉带着将官们列队相迎。王本强是王广宇的副手,穿着红棉甲,腰杆挺得笔直,手里攥着马鞭,眼神里带着股狠劲;苏怀玉则稳重得多,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若是脱了身上的盔甲定会被人当成一个文士,可谁都知道,这人文武双全,李明军队的正规化他功不可没。
“参见都督!”众人齐声呐喊,声浪惊得芦苇荡里的水鸟扑棱棱飞起。
李明翻身下马,拍了拍王本强的肩膀:“广宇的仇,咱们这趟报定了。”
王本强眼圈一红,用力点头:“是!”
苏怀玉收起折扇,指着城里:“都督,城里粮仓堆得冒尖,弹药库的炮弹能把邳州炸平十遍,医官和药材也备足了,就等您一声令下。”
临时指挥部设在原扬州知府衙门,正堂摆着张巨大的沙盘,淮北的山川河流、城镇关隘都标得清清楚楚,多尔衮的驻军布防都用小蓝旗插着。
强军战车团团长任强、火箭炮营营长周威已经候着了。任强原是第三师二旅一团团长,因敢打敢拼被调任新组建的战车团任团长,虽然是平级调动,但任谁都看得出这战车团是主力中的主力,他这个团长未来前途无量!
此刻任强正穿着一身山纹甲,胸前的甲叶闪着光。
周威则是个技术迷,炮兵营长出身,穿着红色鸳鸯战袄,手里捧着本刚测试出来没多久的火箭炮射击参数表,见了李明就脸红。
“报告都督!战车团八十一辆强军战车全部到位,每车配马克沁重机枪一挺,备弹三千发,车组人员均磨合完毕!请您指示!”任强嗓门洪亮,震得人耳朵发麻。
周威赶紧跟上:“报告都督,火箭炮营十八门喀秋莎,每门备弹四十八发,随时可以投入战斗!”
李明满意地压了压手,看向陈良策:“陈参谋长,你介绍下当前形势吧。”
陈良策上前一步,手里的细杆指着沙盘,沉声道:“都督请看,半年前泗县一役后,多尔衮自以为得计,趁势分兵攻略周边,如今他十三万大军铺开得颇散。主力大致分三路:多尔衮亲率一万满八旗骑兵,坐镇邳州居中调度;左翼泗县一带,是一万蒙古八旗,说是驻防,实则到处劫掠,军纪差得很,真要打硬仗,未必扛得住多大伤亡;右翼宿州方向,屯着两万绿营兵,这帮人最是飘忽——遇着软柿子就敢捏,见了硬茬子跑得比谁都快,典型的‘遇强则弱,遇弱则强’。”
说到绿营兵,满屋子的将官都笑了。谁没跟绿营打过交道?那帮人拿着朝廷的饷,却专捡容易的仗打,真遇上硬仗,往往一触即溃。
陈良策等众人笑罢,继续道:“算下来,咱们当面之敌约四万,看着吓人,实则是纸糊的老虎。至于其他清兵,据咱们安排在满清内部的眼线传来的消息,大同总兵的姜镶,在大同发动了大规模反清起义,剩下的近九万清军都被调去镇压他了。”众人听闻顿时一阵嗡嗡之声。
“苏师长,怪不得,这阵子咋看对面清兵少了不少呢,我还以为多尔衮又想埋伏咱们呢。原来是他后方不稳了。”王本强小声跟身旁的苏怀玉嘀咕。
“依臣之见,我军可一路平推:先以战车团开路,火箭炮营压制,先拿下泗县,敲掉蒙古八旗这个侧翼;再挥师宿州,绿营兵见势不妙必望风而逃;最后合兵一处,围攻邳州,瓮中捉鳖!”
沙盘旁的郑森听得眼睛发亮,手里的炭笔飞快地记着,生怕漏了一个字。这步步为营的打法,比军校里的推演实在多了。
李明却没笑,手指在沙盘上的运河水道划了划,沉声道:“平推之计可行,但有一条——粮道!王广宇的教训就在眼前,咱们绝不能重蹈覆辙。”
陈良策早有准备,胸有成竹道:“都督英明!臣已想过这点。沿途这扬州到徐州一路人口稠密,沿途的驿站、县城、村落极多,咱们都可利用起来作为咱们沿途保护粮道的据点。每处据点,派驻新军一个连或一个排,再配几百卫所兵和营兵协防。这些据点像串珠子似的连起来,一旦有敌骑袭扰,各点可相互支援,同时点燃烽火传讯,王师长的骑兵师分为几路沿途巡逻警戒,一旦有警,半日就能驰援到位。”
他顿了顿,指着沙盘上的村落:“运粮队真遇着袭扰,附近村落能当临时据点,驻兵赶过来也快,灵活得很。这样一来,粮道无忧,咱们才能放心往前冲。”
王铁牛拍着大腿叫好:“陈先生这主意妙!谁要是敢动粮道,老子的骑兵先剁了他的爪子!”
李明看着沙盘上的据点分布,又看了看陈良策,眼里露出赞许:“就依你之计。传令各师,明日卯时出发,先取泗县!”
窗外的阳光照进来,落在沙盘上,把那些代表着战车、火箭炮、骑兵的小旗子,映得亮堂堂的。远处传来军营的号角声,悠长而雄浑,像在回应着即将到来的厮杀。扬州城里的炊烟袅袅升起,混着军营的阵阵鼓号声,谱成了一曲北伐的序曲。
喜欢穿越明末成饿殍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穿越明末成饿殍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