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刚过,胡同里的泥土翻出湿润的腥气,院墙边的草芽顶破冻土,探出嫩黄的尖。叶辰蹲在新砌的炉子前,手里拿着块耐火砖比划着,眉头却没像往常那样拧成疙瘩——脑海里那道淡蓝色的虚影又亮了起来,清晰地标注出炉膛的倾斜角度、烟道的走向,甚至连砌砖的灰浆比例都写得明明白白,旁边还附着行小字:「此为1980年代改良型蜂窝煤炉图纸,热效率提升30%,可兼顾取暖与炊事」。
这已是系统本月第三次给出技术提示。前两次分别是修李婶家的缝纫机时,凭空多出套「老式缝纫机保养手册」,从底线 tension(张力)调节到机针型号匹配,写得比供销社的维修指南还详尽;帮张大爷改收音机时,虚影里直接浮现出电路图,连哪个电容该换、哪个电阻需调都标得清清楚楚,让只会换电池的他硬是把哑巴了三年的收音机修得能听评书。
「叶同志,又在琢磨啥呢?」何大清端着碗小米粥走过来,棉袍的袖子卷到肘弯,露出胳膊上几道深浅不一的疤——那是年轻时在饭庄修炉灶留下的。他往炉子里添了块引火炭,火苗舔着砖缝蹿上来,映得他眼里的疑惑更重了,「你这改炉子的法子,咋越来越邪乎?昨儿王厂长来看了,说这炉胆弧度比厂里的新锅炉还讲究,问你在哪儿学的。」
叶辰手里的耐火砖差点掉在地上,干笑两声:「瞎琢磨的,前阵子在废品站淘到本旧书,上面画的。」这话半真半假,系统给的图纸确实像从旧书里撕下来的,只是那「旧书」只在他脑海里显形。
何大清却没追问,只是舀了勺粥慢慢喝着:「不管咋来的,管用就好。你看这火苗多旺,比原来那破炉子省一半煤。」他指了指炉膛里跳动的火焰,「等砌好了,我就教大家伙儿炸油条,用这炉子炸,火稳,炸出来的油条又酥又鼓。」
叶辰点点头,目光却不由自主飘向互助角的木柜。那里面锁着他前几天用「系统奖励的工业券」换来的万用表、扳手和几卷绝缘胶带——系统说这是「基础维修工具包」,兑换条件是「累计帮助邻里解决10件技术难题」。他当时捏着那几张印着齿轮图案的工业券,手心直冒汗,总觉得这「不劳而获」的技术和工具,像揣在怀里的炭火,暖得慌,又烫得慌。
正想着,院门口传来自行车铃铛响,是机械厂的王厂长,车后座绑着个鼓鼓囊囊的麻袋。「小叶!可算找着你了!」王厂长跳下车,裤脚沾着泥,脸上却笑开了花,「上次你说的那个旧机床改打谷机的法子,太神了!乡下的老乡用了都说好,这不,托我给你带点新米!」
麻袋解开,新米的清香混着阳光的味道漫开来,米粒饱满得像珍珠。叶辰赶紧摆手:「王厂长,这使不得,就是随口提了句……」
「啥叫随口提了句?」王厂长把麻袋往地上一放,声音比炉子里的火苗还旺,「那机床搁仓库快锈成废铁了,你画的图纸改完,一天能打二十亩麦子!老乡们非要给你送锦旗,我说先送点新米尝尝鲜。」他凑近炉子,眼睛瞪得溜圆,「这就是你改的炉子?比厂里的热风炉还带劲!小叶,你这技术到底从哪儿学的?厂里正好缺个维修工,月薪三十五,你去不去?」
这话像块石头扔进平静的湖面,院里正在择菜的李婶、逗鸟的张大爷都停了手里的活,齐刷刷看向叶辰。三十五块的月薪,在当时能抵普通工人两个月的工资,是实打实的「金饭碗」。
叶辰的心跳漏了一拍。他不是没动过心思,去厂里上班,既能还清欠的工钱,还能给小当买新书包、给秦淮茹扯块新布。可脑海里的系统忽然发出阵轻微的嗡鸣,淡蓝色的虚影一闪,浮现出几行字:「技术兑换需消耗情绪值,若脱离基层实践,情绪值获取效率将下降70%」。
他猛地想起李婶拿到修好的缝纫机时,眼里的光比新缝的棉袄还亮;张大爷听着修好的收音机里播评书,跟着节奏点头晃脑的模样;何大清摸着新炉子的砖缝,说「这手艺能传代」时的郑重。这些画面像潮水般涌上来,瞬间冲散了对「金饭碗」的向往。
「王厂长,谢谢您的好意,我不去了。」叶辰蹲下身,继续摆弄手里的耐火砖,声音平静却坚定,「院里的炉子还没砌好,互助角还有好些物件等着修,我走不开。」
王厂长愣了半天,才挠挠头:「你这傻小子……行吧,啥时候想通了,随时来找我。」他指着地上的麻袋,「米你必须收下,不然我没法跟老乡交代。」
送走王厂长,李婶凑过来,手里的豆角择得干干净净:「小叶,你咋不去呢?三十五块啊!够给小当槐花买多少书包了。」
「婶,钱能慢慢挣,可院里这些活离了我不行。」叶辰笑了笑,往炉膛里添了块砖,「您看这炉子,还差最后三层砖就成了,用它煮玉米粥,比原来快一半。」
秦淮茹端着盆刚洗完的衣服过来晾,听见这话,嘴角弯起个柔和的弧度:「他呀,就是个劳碌命。」她把衣服往绳子上搭,水珠顺着布纹往下滴,落在青石板上,晕开一小片湿痕,「不过这样也好,院里有他在,咱们心里踏实。」
何大清看着叶辰专注的侧脸,忽然叹了口气:「这孩子,跟他爹一个脾气。当年他爹也是,厂里请去当技术员,说啥不去,就守着这院儿修修补补,说『街坊们离不开』。」
叶辰的手顿了顿。他爹走得早,关于父亲的记忆只剩个模糊的背影,此刻听何大清提起,心里忽然像被什么东西撞了下,酸溜溜的。原来有些选择,早被刻在了骨子里。
下午,许大茂扛着把坏了的锄头进来,脸上带着点不自然的红:「那个……叶同志,你看这锄头还能修不?我想拿去给乡下的亲戚用。」锄头上的木柄裂了道缝,铁头也有些松动。
叶辰接过锄头,脑海里的虚影立刻亮起来,标注出「木柄更换需用枣木,铁头焊接需加三角撑」。他抬头看向许大茂:「能修,不过得等我把炉子砌好,明儿给你弄。」
许大茂愣了愣,大概没想到他会这么痛快,憋了半天,才从兜里掏出个皱巴巴的纸包:「这是……我托人从乡下带的柿饼,给你尝尝。」说完,扔下纸包就走,脚步快得像逃。
叶辰打开纸包,柿饼的甜香混着阳光的味道飘出来,软糯的果肉上裹着层白霜。他拿起一块放进嘴里,甜丝丝的味道在舌尖化开,心里忽然敞亮起来——系统给的技术也好,兑换的工具也罢,终究只是手段,真正能让日子热起来的,是这些藏在柿饼、新米、笑容里的心意。
傍晚时分,炉子终于砌好了。青灰色的耐火砖码得整整齐齐,炉膛里的火苗跳动着,映得砖缝都泛着暖光。叶辰往炉子里放了块蜂窝煤,没一会儿,炉口就冒出了均匀的热气,烤得人脸上发烫。
「成了!」小当槐花拍着小手欢呼,围着炉子转圈跑,辫子上的红绳像两道跳动的火苗。
街坊们都凑过来看,你一言我一语地夸:「这炉子真精神!」「看着就暖和!」「明天就用它蒸馒头!」
叶辰看着眼前的热闹,脑海里的系统又亮了,这次却不是技术提示,而是行烫金的字:「情绪值累计突破新阈值,解锁『传统工艺改良』权限」。下面附着个小小的图标,是个正在旋转的石磨,旁边写着「可提升磨浆效率40%」。
他忽然明白,所谓的技术兑换,从来不是凭空得来的魔法,而是把街坊们的暖意攒起来,酿成的蜜。你给他们一分便利,他们就还你十分暖意,这些暖意又变成新的技术,让日子越过越顺,像炉子里的火苗,越烧越旺。
何大清往炉子里放了个红薯,拍了拍叶辰的肩膀:「等着,今儿让你尝尝我的烤红薯,用新炉子烤,保准外焦里嫩。」
叶辰点点头,看着炉口的热气混着夕阳的金光,在胡同里慢慢散开。远处传来卖糖葫芦的吆喝声,混着街坊们的说笑声,还有炉子里红薯渐渐透出的甜香,凑成了一首最踏实的歌。
他知道,未来还会有更多技术需要兑换,更多难题等着解决,可只要身边这些人还在,这院儿里的烟火气还在,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就像这新砌的炉子,只要添柴、通风、用心照看,就能一直热下去,暖着这院儿,暖着这日子,暖着每个人的心。
喜欢四合院:从工伤开始的逆袭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四合院:从工伤开始的逆袭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