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6月初,内蒙古边境·黄昏
夕阳将草原染成血色,一支由十几辆马车组成的车队缓缓行驶在崎岖的土路上。
车轮碾过碎石,发出沉闷的声响,车夫们挥舞着鞭子,驱赶着骡马,表面上看起来,这只是一支普通的运输队,车上装载的不过是农具、种子和农具。
然而,若有人掀开覆盖在车上的帆布,便会发现下面隐藏的秘密——一箱箱崭新的步枪、手枪、弹药,甚至还有几挺轻机枪,全部来自日本陆军秘密调拨的军火。
这些武器,原本计划被秘密转运至内蒙古,作为“满蒙独立运动”的军事支柱。
车队前方,骑在高头大马上的日本军官松井大尉身着便装,但腰间依然别着一把南部手枪,目光警惕地扫视四周。
这是前日在公主岭方向从多贺少佐手上接收的一批军火,总共约有50辆马车的货物,秘密分批运送。
他的任务是确保这批军火安全抵达目的地,交给内蒙当地的宗社党以及策动喀喇沁王、巴林王的武装力量共同举事,为即将发动的“满蒙独立”提供军事支持。
“大尉,前面就是最后一个检查站了。”一名翻译低声提醒道。
松井微微颔首,嘴角勾起一丝冷笑:“只要过了这一关,这些武器就能顺利送到我们的‘盟友’手中。”
却不想这时意外突生,四周悄然出现中国军队的拦截。
然而,命运并未如他所愿。
当车队行驶至一处偏僻的山谷时,前方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松井眉头一皱,本能地拔出手枪,低声喝道:“停车!”
车队戛然而止,车夫们惊慌失措地停下骡马,而松井则迅速拔枪,示意手下准备迎战。
“站住!什么人?!” 远处,一队中国骑兵疾驰而来,为首的军官高声喝问。
松井心中一紧,但面上仍保持镇定,他示意翻译上前交涉:“我们是商队,运送农具,前往内蒙贸易!”
然而,中国军官并未轻信。
此前便接到相关线索,这几日连续不断,从公主岭到内蒙边界地区有大量日本人暗中行动。
盯了两天,这相关的车队来回陆续走了三四趟。
他眯起眼睛,仔细打量着这些大车,忽然,他的目光落在其中一辆车的车轮上——泥土崭新,显然刚刚经过长途跋涉,而非长期运输农具的车辆。
“搜!”军官一声令下,骑兵们迅速拔枪,将车队团团围住。
松井脸色骤变,低声喝道:“动手!”埋伏在附近的几名日本浪人当即拔枪,但中国军队反应极快,瞬间开火,子弹呼啸而过,两名浪人当场倒地。
“砰!砰!砰!” 枪声在草原上回荡,中国军队迅速控制局面,而松井见势不妙,立即拔枪试图突围,但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的肩膀,他惨叫一声,跌落马下。
“烧掉它们!”日本军官松井怒吼一声,浪人们迅速点燃火把,将一辆辆大车点燃。火光冲天,军火在烈焰中爆炸,弹药箱炸裂,火舌吞噬了整支车队。
松井挣扎着爬起,看着凌乱的车队被大火吞噬,中国部分军队试图抢救部分武器,但更多的中国士兵已经逼近,他只得咬牙忍痛,带着几名幸存的浪人狼狈逃窜。
而远在东北的政府当局掌握了不少宗社党在东北组织的秘密机关计划迅速破获。
与此同时,东北当局也展开了雷霆行动。
在奉天(沈阳)、开源、公主岭、怀德、海城等地,宗社党的秘密机关接连被破获。
这些由满清遗老、宗社党人以及日本浪人组成的秘密组织,原本计划在东北建立根据地,策动“满蒙独立”,但他们的计划早已被东北新军和地方当局察觉。
“搜!” 在奉天一处隐蔽的四合院内,东北新军的士兵们破门而入,将正在密谋的宗社党成员一网打尽。
桌上还摊开着地图,上面标注着“满蒙独立”的行动计划,而角落里,堆放着尚未转移的武器和资金。
在公主岭,日本浪人川岛浪速的秘密联络点被捣毁,大量密信、资金和军火被查获。而在海城,宗社党人试图联络蒙古部落的计划也被截获,相关信件被呈交给了东北地方政府。
而东三省都督赵尔巽随着共和制在东北渐次实施,三省权力格局发生变化,吉、黑两省都督与士绅均要求改变赵尔巽权倾东北的局面,加之赵尔巽此前的行为引发众多反对,袁世凯为削弱其权力,也对其进行打压。
清王朝灭亡(1912年2月)后,赵尔巽虽接受北洋政府任命的“东三省都督”职衔,但其核心政治主张仍顽固背离共和潮流,本质是维护旧秩序与自身权力。
抵制共和,固守封建残余:他公然颁发《东三省反对共和十二条》,明确反对民国共和体制,试图在东北保留清朝旧制,甚至变相维持“半独立”的封建统治格局,拒绝融入民国政治框架。
强势镇压革命党,敌视进步力量,延续清末的反革命立场,联合张作霖等地方武装,持续大肆搜捕、屠杀东北革命党人及支持共和的民众,彻底扼杀东北的民主革命势力,确保旧官僚与军阀对东北的控制。
为了维护个人集权,坚决反对吉、黑两省提出的“东三省平权”诉求,试图继续保持自己权倾东北的独裁地位,抵触北洋政府对东北权力的重新划分,最终因各方反对与袁世凯的打压而被迫暂离东北。
简言之,清亡后赵尔巽的主张完全站在共和的对立面,核心诉求是“保权、反共和、压革命”。
1912年6月5日,赵尔巽抵达天津,以“东三省平权,不愿回任”为由提出辞职,原本在历史上直到11月10日,袁世凯派出张锡銮接任,赵尔巽才正式离职,随后隐居青岛。
赵尔巽却在抵达天津的当天便秘密接到了一份未署名的书信。
随着东三省都督的离开,此时掌控地方政府的革命势力在震怒之下,下令彻查,“这些逆贼,竟敢勾结外敌,妄图分裂国土!”
东北各地的宗社党秘密机关接连被捣毁,数十名核心成员被捕,剩余党羽四散逃窜。
1912年6月,随着松井大尉的车队在内蒙古被焚毁,东北宗社党秘密机关接连被破获,日本支持的“满蒙独立运动”遭受了沉重打击。
日本陆军内部对此极为不满,但鉴于国际形势和国内舆论,他们不得不暂时收敛行动。
而溥伟、善耆等宗社党核心人物,虽然仍不死心,但他们的计划已经元气大伤,满蒙独立的火焰,在熊熊燃烧之前,就被无情扑灭。
这场暗流涌动的阴谋,最终以失败告终,而大清的复辟之梦,也随着这批军火的焚毁,彻底化为灰烬。
青岛·恭亲王府邸内
青岛湾的夜潮拍打着岸边的礁石,溅起细碎的水花。
恭亲王溥伟站在书房窗前,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青瓷茶盏的边缘,杯中的茶水早已凉透,泛着淡淡的浊色。
他凝视着窗外被月色笼罩的海面,思绪却飘向了千里之外的内蒙古草原。
\"军火被焚......\"他低声呢喃,声音轻得几乎被海风吞没,但每一个字都像刀子般剜在他的心上。
就在两个时辰前,他收到了从旅顺秘密送来的密电——日本关东军转运至内蒙古的五十车军火,在最后一程被中国军队截获焚毁。
更令他心惊的是,东北各地的宗社党秘密机关接连被破获,连川岛浪速在公主岭的联络点都未能幸免。
溥伟猛地一拳砸在窗棂上,青瓷茶盏被震落在地,碎裂的瓷片溅了一地。他咬牙切齿:\"松井这个蠢货!连最基本的掩护都做不好!\"
跪在地上的心腹幕僚瑟瑟发抖,不敢抬头。他知道,恭亲王此刻的愤怒不仅仅是因为军火被毁,更因为满蒙独立的大计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
\"王爷息怒......\"王府幕僚低声道,\"或许......或许可以另寻他法......\"
溥伟没有理会,他转身走向书桌,从抽屉里取出一张地图,上面用朱砂标注着内蒙古、东北和山东的军事要地。他的目光在地图上逡巡,最终停留在旅顺的位置上。
\"肃亲王善耆......\"他低声念出这个名字,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
旅顺·肃亲王府内
旅顺港的汽笛声穿透厚重的岩层,却盖不住地底密室里的压抑气氛。
肃亲王善耆跪坐在榻榻米上,手指神经质地敲击着一把南部手枪的木质枪托。他的对面,坐着日本关东军参谋部的代表,脸色同样阴沉。
\"松井大尉失败了......\"日本军官低声道,语气中带着罕见的歉意,\"军火被焚,东北的联络点也被捣毁。\"
善耆没有说话,他的目光落在密室墙壁上的地图上,那里标注着从呼伦贝尔到巴林右旗的战略要地——原本计划中的满蒙独立根据地。
\"殿下,我们需要重新考虑计划......\"日本军官建议道,\"或许可以暂时......\"
\"闭嘴!\"善耆突然暴怒,一掌拍在案几上,\"我肃亲王善耆,堂堂大清亲王,岂会因为一次失败就放弃!\"
日本军官沉默了,他知道,眼前这位亲王虽然愤怒,但内心比谁都清楚——满蒙独立的计划已经遭受了致命打击。
待日本军官离开后,善耆独自跪坐在黑暗中,手指轻轻抚摸着腰间佩戴的玉佩——那是老佛爷七十大寿时赐给他的,象征着协助溥仪\"匡扶大清朝\"的誓言。
\"溥伟......\"他低声念出这个名字,眼中闪过一丝冷意,\"你那边如何?\"
各自思量 · 暗流涌动
翌日清晨,青岛与旅顺两地的电报局同时亮起了红灯。
溥伟的密电:\"军火被焚,东北机关遭破,需另寻他法。请肃亲王速来青岛商议。\"
善耆的密电:\"青岛计划暂缓,本王已联络日本关东军高层,或有转机。请恭亲王坚守待命。\"
两封电报,看似平静,实则暗藏玄机。两位亲王都明白,满蒙独立的计划已经遭受重创,但绝不能就此放弃。他们各自在心中盘算着下一步的行动——
恭亲王溥伟考虑的是联络更多满清遗老,争取国际支持,甚至不惜亲自前往日本,寻求更高层的支持。
肃亲王善耆则在谋划与日本关东军更深层次的合作,甚至考虑以个人名义向日本借款,重建武装力量。
夜色再次降临,青岛与旅顺的海浪依旧拍打着岸边的礁石,但在这平静的海面之下,暗流正在重新汇聚,等待着下一次爆发的时机。
满蒙独立的火焰或许暂时被扑灭,但复辟的野心,从未熄灭。
喜欢重生成为末代皇帝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重生成为末代皇帝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