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八章:细节打磨,人心凝聚
王艳在宁晨身旁坐下,目光快速扫过桌上的方案,说道:“刚才在外面听到你们讨论管理层体验跑单?这个想法确实好,我举双手赞成。”
她抬眼看向在座的团队成员,语气认真:“我们做平台的,最怕的就是坐在办公室里想当然。骑手们风里来雨里去,夏天顶着烈日,冬天冒着寒风,多不容易?只有真去跑一天,体验他们抢单、取餐、送餐的整个流程,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缺什么、真正需要什么。”
说着,她看向宁晨,眼中漾着笑意:“平台正式开放后,宁先生要去体验跑单的话,可得叫上我,我也去体验体验,感受下骑手兄弟的日常。”
“求之不得。”宁晨挑眉,语气带了几分轻松,“有王总一起,这单跑得肯定不寂寞,说不定还能创个最快配送纪录。”
两人的互动自然而默契,像老友间的玩笑,会议室里的气氛愈发轻松融洽。徐峰清了清嗓子,把话题拉回正轨:“既然大家都认同体验机制,那我们先接着讨论平台的核心功能。目前争议比较大的是‘超时赔付’模块,周伟团队觉得应该沿用行业通用的自动扣款模式,高效便捷;吴迪这边则建议增加‘人工复核’通道,保障特殊情况的公平性,大家怎么看?”
周伟推了推眼镜,率先解释:“自动扣款模式效率高,能大大减少人力成本。而且我们可以给系统设置更精细的规则,比如商家出餐延迟超过15分钟,系统自动豁免骑手责任;遇上下雨天等不可抗力,自动延长配送时间,这样也能规避大部分纠纷。”
“但规则是死的,人是活的。”吴迪立刻反驳,语气也带着坚持,“比如遇到突发交通事故,骑手受伤耽误了时间;或者客户写错地址、电话打不通导致超时,这些特殊情况系统未必能精准识别。如果没有人工复核通道,骑手不就只能吃哑巴亏了?咱们做这个平台的初心,不就是为了给骑手一个更公平的环境吗?”
双方各执一词,都有道理,争论渐渐热烈起来,你一言我一语,把各自的顾虑和优势都摆了出来。宁晨没有插话,只是静静听着,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像是在琢磨着什么。
等讨论告一段落,会议室里稍显安静时,他才缓缓开口:“我以前跑单的时候,遇到过一次超时——商家把餐做错了,我取餐时才发现,来回折腾换餐,就耽误了时间,结果平台直接扣了我50块。我申诉了三天,智能客服只会机械地说‘系统判定无误’,连听我把前因后果说清楚的机会都没有。”
他抬眼看向众人,语气平静却带着分量:“50块对平台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对当时的我来说,是半天的收入,是家里一天的菜钱。那时候我就想,要是能有个人听我把话说完,哪怕最后还是判定我责任,至少让我觉得自己被尊重了。”
会议室里瞬间安静下来,刚才争论的双方都沉默了,显然宁晨的亲身经历触动了他们。
“周伟说的效率很重要,平台运转离不开高效;吴迪说的公平更重要,没有公平,平台就失去了人心。”宁晨继续道,“能不能把两者结合起来?比如设置‘智能预判断’机制:系统先根据定位轨迹、商家出餐时间、天气情况等数据做初步判定,90%的常规情况自动处理,保证效率;剩下10%的特殊情况,直接接入人工复核通道,而且要立下规矩,24小时内必须给出明确结果,给骑手一个踏实的说法。”
周伟眼睛一亮,像是被点通了思路:“这个思路可行!我们可以开发一个‘异常标签’系统,骑手上传凭证时,选择对应的标签,比如‘交通事故’‘地址错误’,系统自动识别标签后,优先分配给熟悉对应场景的审核员,既能保证公平,效率也不会低太多。”
吴迪也点头赞同:“这样既兼顾了大部分情况的效率,又能给特殊情况一个申诉的出口,保障了公平,还能控制人工成本,我觉得可以试试。”
王艳在一旁补充道:“人工复核的标准必须公开透明,比如什么情况可以豁免、什么情况只能部分减免、什么情况确实需要骑手承担责任,都一条条列出来,清清楚楚地展示给骑手看,让他们心里有底,知道申诉的依据是什么。”
细节一点点敲定,原本有争议的方案渐渐清晰起来。宁晨看着众人专注的神情,有人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有人在电脑上修改参数,有人小声和旁边的人核对细节,心中生出几分感慨——一群人为了同一个目标较真、打磨细节,为了一个功能争得面红耳赤,却又能在道理面前坦诚接受,这种为了做好一件事而凝聚的力量,比任何口号都更有分量。
讨论持续了两个多小时,从“导航优化”到“保险补贴”的额度设置,再到“紧急求助”功能的响应速度,每个模块都经过了反复推敲,连最细微的按钮位置、提示话术都不放过。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有人起身开灯,暖黄的光线照亮了每个人脸上的疲惫,却掩不住眼中的兴奋和期待。
徐峰看了看时间,笑着提议:“差不多到饭点了,我让人订了外卖,大家边吃边聊,争取今天把框架定下来。”
“好!”众人齐声应道,语气里满是干劲。宁晨看着眼前这一幕,知道这个平台不仅仅是一个工具,更在这些较真的细节里,慢慢凝聚起了人心。
喜欢透视医武在身的外卖骑手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透视医武在身的外卖骑手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