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工商局。
一个年纪三十五岁左右身穿西装的男子走了进来,来到办事的柜台。
工作人员礼貌的发问:“您好,请问您要办理什么业务?”
谢丰面露微笑道:“我要注册一家公司。”
说着将一份资料交给工作人员。
工作人员接过说道:“请稍等,我要查看一下资料。”
“好的。”
工作人员打开谢丰递过来的文件资料,资料上写的是要注册一家协丰贸易公司。
经营范围一栏写着:棉纱进出口,国内纺织品批发。
注册资本一栏填写着中储券500万元。
工作人员看完后好心的提醒道:“先生,您是刚来上海没多久是吗?”
谢丰表现出惊讶:“没错,你是怎么知道的?”
工作人员笑笑道:“因为您要注册的棉纱公司,是日本人下令管控的行业,如果是本地人,不会选择在这个时候成立这每一家公司的。”
“哦,是这样啊,不过我听说只是限制管控本地的商人吗?”
“是的,您不是大陆内地的?”
谢丰摇摇头道:“不是,我是新加坡人,在南洋经营棉纱生意,是新加坡商会会员,最近想要扩张生意规模,经过打探,上海这边刚好有机会,所以过来准备尝试一番。”
工作人员仔细打量了一下谢丰道:“那请您出示一下身份、完整的海外资金证明,我需要核实一下才能给您办理相关的业务。”
“呃,我的身份证明倒是带着,不过我没想到成立公司还需要海外资金证明,并没有准备。”
“抱歉先生,没有海外资金证明,我无法为您办理业务,即使为您办理了,您公司拿到营业执照,后续的处境也会,嗯……您懂的。”
谢丰表现出一副听懂的样子。
“哦,我明白了,多谢你的提醒!”
“你们这里有电话吗?我想借用一下,让我的管家现在去整理一份资金证明送过来。”
“有的先生,你看那边,有一间专门为客户准备的电话室,方便客户使用,不过有一点您需要注意,使用是付费的。”
“能提供方便,付费也是应该的,那我过去打个电话。”
“好的先生,您的资料请收好,等一会您管家把海外资金证明送过来,再一起过来办理。”
“行,没问题。”
谢丰接过工作人员递回来的资料,走向电话室。
电话室门口也有一个工作人员,看到谢丰走过来微笑问道:“先生您好,您是需要使用电话吗?”
“是的,我要打个电话。”
“先生,电话需要收费,这一点您知道吗?”
“我知道。”说着,从上衣口袋中掏出钱包,从里面抽出一张中储券递给工作人员。
“这些够了吧?”
“够了,我给您找零。”
谢丰摆手道:“不用了,剩下的归你了。”
“谢谢先生。”
工作人员面露喜色,好久没遇到这么大方的客户了,连忙伸手帮谢丰打开电话室的门。
“先生里面请。”
谢丰迈步走进去,将手上的公文包和资料放在桌子上,然后拿起电话转动表盘,打往霞飞路上的一栋洋房。
电话很快被接通。
“老徐,我这里办理业务需要咱们在新加坡那边的资金证明,你整理一份给我送过来。”
“我知道了老爷,我这就去整理,整理好了给您送过去。”
“嗯,快点。”
电话挂断,将话筒放回底座上,拿上公文包和资料走出电话室,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来到贵宾室等候。
刚才给谢丰办理业务的那名工作人员,在谢丰去电话室的功夫,去了一趟局长办公室。
咚咚。
“进来。”
门打开,张景志看着走进来的工作人员问道:“有什么事?”
“局长,刚才有一个人来办理业务要成立一家棉纱公司,据他所说他是新加坡人,一直在南洋经营棉纱生意,最近想要扩张生意,听说上海这边有机会所以过来尝试一番。”
“不过他没有拿海外资金证明,说是没有想到还需要这一点,去电话室给人打电话,让人将证明送过来。”
工作人员之所以过来汇报,是张景志要求的,身为工商局局长,自然要留意哪些人是大老板,扩张自身的人脉关系,要是对方真的有实力,自己卖他个人情,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用上。
“他现在在哪?”
“局长,他打完电话,不出意外会在其他人的带领下前往贵宾室。”
“行,我知道了,你出去吧。”
“好的局长。”
工作人员出去后,张景志站起来,来到立身镜面前,对着镜子整理了下自身的着装,然后迈步走出办公室,前往贵宾室。
门口的工作人员看到张景志后恭敬地问好:“局长。”
张景志点点头,然后问他里面的人是谁,确定人在里面后,张景志抬手打开贵宾室的门走了进去。
谢丰正坐在贵宾室的沙发上品茶,突然看到门开了,一个看着比他大一些的男人走了进来。
此人来到他面前面带微笑伸出手。
“你好,我是这里的局长张景志,先生怎么称呼?”
谢丰有些意外,他来之前简单调查过工商局的情况,知道局长确实是张景志,只是没有想到会和张景志有交集。
放下手中的茶杯,站起身伸出手握住张景志伸出来的手。
“你好,谢丰。”
“谢老板你好,来,我们坐下聊。”
“好的。”
两人坐到沙发上后,谢丰表达出自身的不解:“张局长怎么亲自过来了?我就成立一家公司,应该没有做错什么事吧?”
“没有没有,谢老板不要想多了。”
“是我听下面人说有个南洋侨商过来成立公司,就过来看看。”
“因为最近新出的政策,政府和日本人对本地和内地的商人增加了非常多的限制,资金流动审查非常严格,这也就导致了我们工商局的业务处于一个低谷状态。”
“但是新出的政策却并没有包括南洋侨商,并且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比以往更加宽松。”
张景志并没有说谎,这是事实,日伪对南洋侨商的审查要比之前宽松不少,这么做一来是想吸引侨资建设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
二来侨商的海外资金来源非常复杂,很难核查清楚,要是不放宽,没有多少能通过核查。
在现在的情况下,日伪觉得先把资金吸引过来,其他的可以暂时忽略。
喜欢谍战,想要活下去的穿越者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谍战,想要活下去的穿越者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