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禄点头应和,刚要顺着弘历的话头谈及准噶尔战事,却听见皇上话锋一转,问及郑亲王福存一案。
允禄握着茶杯的手指微微一顿,脸上的疲惫褪去几分,取而代之的是几分审慎,躬身回道。
“回皇上,福存勾结家奴掳人谋逆,妄图阻挠新政,此等大逆不道之举,按律严惩本是理所应当,朝野上下也无异议。”
允禄顿了顿,目光掠过殿内陈设,语气带着一丝宗室臣子的顾虑。
“只是……福存终究是宗室亲王,凌迟处死的刑罚,于宗室而言,未免过于严苛了些。”
“严苛?”弘历抬眸,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喙的威严。
“皇叔可知,他掳走香怜,散播谣言,混淆视听,煽动宗室、阻挠新政,是想让朕的革新之路半途而废。
若不严惩,那些潜藏的守旧势力只会觉得朕软弱可欺,日后只会有更多‘福存’冒出来,新政如何推进?”
允禄喉结动了动,低声道:“臣明白皇上的深意,只是宗室子弟见此刑罚,难免心生惶恐,恐有人借机散播流言,说皇上苛待宗亲……”
“流言止于雷霆手段。”弘历打断他,指尖敲击御案。
“朕要的不是宗室的惶恐,是敬畏。敬畏国法,敬畏新政,敬畏大清的未来。
福存伏法后,抄没的家产尽数用于新政,图书馆、烈士陵园的建设得以加速,百姓拍手称快,这便是最有力的回应。”
弘历话锋稍缓,看向允禄:“皇叔是宗室中少有的实干之人,朕也知你顾及宗亲颜面。
但你要记着,大清的江山,不是宗室一家的江山,是亿万炎黄子孙的江山。
新政能让百姓安居乐业,能让大清强盛,这才是最大的颜面。”
允禄躬身叩首:“皇上圣明,臣愚钝了。经皇上点拨,臣已然明白,对谋逆者纵容,便是对新政的辜负,对百姓的失职。
日后宗室事务上,臣必以国法为先,绝不因宗亲身份有所偏袒。”
弘历缓缓颔首,神色缓和了些:“你能明白便好。宗室之中,若多些你这样肯做事、明事理的人,新政推行也能少些阻碍。
允禄躬身默许,眉宇间满是感念与敬畏。
弘历抬手示意贴身太监李玉:“取匾额坯料来。”
李玉不敢耽搁,片刻便命人抬来一方梨花木匾额坯料,铺好素宣、研足浓墨。
弘历缓步上前,接过狼毫笔,指尖轻叩笔杆,目光落在允禄风尘仆仆的身影上。
略一沉吟,弘历挥毫落墨,笔锋遒劲有力、力透纸背,八个鎏金大字跃然匾额之上:
“忠勤笃实,辅国兴邦”
落笔收锋,弘历放下狼毫,对允禄道。
“皇叔巡察西北,不辞劳苦,确保军需通道贯通,为新政与边防立下大功。
这八个字,是朕对你的褒奖,亦是对你的期许。”
弘历指尖抚过匾额上的字迹,语气沉缓而郑重。
“忠者,忠于大清、忠于万民。勤者,勤勉履职、不辞辛劳。笃实者,务实不欺、行事稳妥。
辅国兴邦,便是盼你一如既往,以宗室表率之姿,助力新政推行、护佑大清强盛。”
允禄望着匾额上熠熠生辉的八个字,眼眶微热,躬身叩首。
“臣谢皇上隆恩!此匾额既是殊荣,更是重任。臣必将‘忠勤笃实’四字刻入心扉,以‘辅国兴邦’为己任,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弘历微微颔首,看向李玉。
“将匾额交由工部,鎏金镶边,刻上御印,三日内送抵庄亲王府。
再赏赐黄金千两、御用貂裘一件、江南云锦十匹,为皇叔滋补身体、宽慰辛劳。”
“嗻!”李玉躬身应下,示意宫人小心抬走匾额坯料。
弘历话锋一转,目光添了几分凝重。
“皇叔,这匾额你受之无愧,但宗室之中,仍有不少人耽于享乐、抵触新政。
日后你可将此匾额悬于王府正厅,既是彰显皇恩,也是为宗室立个表率,大清的宗亲,当以忠勤为本、以兴邦为责,而非恃宠而骄、阻挠革新。”
允禄挺直脊背,郑重回道:“皇上放心!臣必将此匾额高悬府中,再借宗亲往来之机,好生宣扬。
效忠大清、助力新政者,皇上不吝重赏、恩宠有加。
若像福存那般谋逆作乱、阻挠革新,便是宗室亲贵,也难逃国法严惩。
让众人皆知,唯有顺应时势、恪守本分,宗室方能长久,大清方能强盛。”
弘历面露赞许:“有皇叔这话,朕便安心了。西北准噶尔内乱已起,后续军需调度、驿站协调,仍需你多费心统筹。
你熟悉西北情形,若兆惠、阿喇布坦那边有需,可便宜行事,务必确保大军出击时,粮草军械供应无虞。”
“臣遵旨!”
弘历见允禄领命,神色愈发缓和,抬手示意。
“皇叔连日奔波,身心俱疲,朕也不再多留你。
回府后好生歇息,调理好身体,后续还有诸多要务需你统筹。”
允禄躬身谢恩:“臣谢皇上体恤!臣先行告退,若有急事,皇上可随时传召。”
说罢,稳步退出养心殿,步履虽仍带着疲惫,却因那份匾额与赏赐,多了几分底气与振奋。
待允禄离去,弘历对李玉吩咐。
“传中华自行车公司总经理汪宽也、总工程师贺四即刻觐见。”
“嗻!”李玉应声而去,不多时,二人快步走入殿内,躬身行礼。
“臣汪宽也、贺四,叩见皇上!”
“平身吧。”弘历抬手,目光落在二人身上。
“今日召你们来,是想问问自行车的近况。
此前车链易断、价格高昂,如今可有改善?”
汪宽也上前一步,躬身回道。
“回皇上,托新政之福!公司联合清华大学专攻机械与材料的学子,历时两年半终于攻克了铁制链条技术。
所用铁料皆采购自中华钢铁公司,质地精纯坚韧,彻底取代了以往易磨损、易断裂的藤条链条!
此外,车身以往磕碰易损的木质部件,如扶手、车架衔接处,也全部替换为钢材锻造,耐用性较提升数倍,即便长期在水泥官道或乡间土路行驶,也极少出现故障!”
汪宽也顿了顿,语气愈发振奋。
“价格方面,因规模化生产与原料成本下降,售价现已降至六百两一辆,较初期降价四成。
截至目前,累计销售已达二十余万辆,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商贾百姓,皆有购置,民间反响热烈!”
“好!”弘历颔首赞许,指尖轻叩御案,“你们做得不错,既保证了质量,又让利于民,这才是新政推行的本意。”
弘历话锋一转,目光看向贺四:“贺爱卿,朕今日还有一事托付。
自行车多用于载人,朕想着,能否将其改造为三轮车,用于运输货物?
如今各地商路畅通,水泥、粮草、百货转运需求日增,若有轻便耐用的货运三轮车,定能助力商贸流通。”
贺四眼中一亮,躬身回道:“皇上圣明!此事臣等早已留意,已试制出三辆样品,正处于测试阶段!”
“哦?说说看。”弘历来了兴致。
“回皇上,”贺四详细禀报,“臣等研制的货运三轮车,车架与车轴皆用中华钢铁公司的高强度钢材打造,加厚加固后承重可达五百斤。
车轮改为实木包铁结构,外圈裹以熟铁防滑条,既适配平整官道,也能应对乡间土路颠簸。
车斗采用榫卯拼接的可拆卸设计,装卸粮草、布匹、农具等货物极为便捷,且延续了自行车的人力驱动特性,一人便可操控前行。
目前测试下来,刹车、转向、承重皆达标,仅在爬坡时需稍借力,后续仍在优化传动结构。”
弘历闻言,脸上露出笑意,心中却暗自讶异,他此前只提过自行车改良,从未吩咐过研制货运三轮车,没想到汪宽也与贺四竟能举一反三,提前揣摩到商贸与军需的转运需求,这份眼力与行动力着实难得。
尤其想到贺四,早年不过是内务府一名木匠,却能挣脱旧手艺的局限,联合清华学子攻克钢材应用与传动技术,甚至主动创新研制三轮车,这份自学成才的悟性与进取心,更让他有些吃惊。
“甚好。”弘历颔首,语气沉了几分。
“货运三轮车事关商贸流通与军需转运,务必加快测试进度,尽快量产。
朕盼着它能早日普及,成为新政的又一助力。”
汪宽也与贺四齐声领命。
“臣等遵旨!定当加快进度,保质保量完成量产,不辜负皇上期许!”
《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315中文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315中文网!
喜欢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