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是这一点,这台暗物质标记器就堪称一台杀伤力巨大的战术级武器了。
但对于赵小侯来说,这仅仅只是初号机的一次小小实验罢了。
真正测试初号机性能的还是后面的暗物质崩塌能量缓慢释放实验。
等到那艘远古主力舰形成的微型超新星爆发完全结束,四周环境里的伽马射线消失之后,赵小侯方才下达指令进行后续实验。
很快,在暗物质标记器大约20公里的地方,一团由光热形成的火球凭空出现,其直径大约为200米,持续不断的朝着四周散发出光热,犹如一颗微型的恒星一般。
实际上这颗微型恒星就是由一颗原始粒子的四维空间崩塌之后缓慢释放出的能量形成的。
这就是暗物质标记技术应用的强大之处。
经过测算,这颗微型恒星从诞生到熄灭大概能够提供等同于900亿吨反物质带来的能量。
也就是说,如果将这颗原始粒子崩塌后,缓慢释放能量,其能够让一艘综合型战斗舰维持大约年的持续战斗时间。
不得不说,暗物质蕴含的能量太丰富了。
当然,就现在而言,想要控制一颗原始粒子从崩塌到能量缓慢释放完,也是不现实的。
这里面最主要的就是像这样通过形成微型恒星的方式来释放能量,时间也将会长达上千年乃至于更久。
赵小侯也没可能在这里消耗这么长时间,就仅仅只是为了看个完整的能量缓慢释放过程。
因而在微型恒星形成半个小时后,赵小侯就让暗物质标记器放开了对那颗原始粒子的控制。
下一刻,一团不亚于超新星爆发的光芒炸开,将海量的光热朝着四周送出。
之前一片寂静的指挥室里响起了科学家们的热烈掌声和欢呼声。
毕竟这第二个实验成功,才是真正意义上说明他们打造的这台暗物质标记器初号机成功了。
当然,这个时候大家也就只是兴奋几十秒,然后就又投入到实验之中。
建造暗物质标记器初号机的本来目的就是验证暗物质标记技术应用的方方面面。
从控制一颗原始粒子开始,之后的实验就开始不断加码。
2,3,4,5,10,100颗原始粒子。
当然,到了100颗原始粒子这个程度,实验就进行不下去了。
没办法,虽说暗物质标记器初号机的外壳乃是用简并态物质打造,并且其在实验时,还开启了光半凝固护盾。
但100颗原始粒子在实验结束放松控制后所带来的剧烈能量释放,是相当恐怖的。
就算是光半凝固护盾都有些承受不住了。
毕竟暗物质标记器初号机能够控制原始粒子的距离太短了一些,最远也就只有100公里。
在这样短的距离下,每一次原始粒子剧烈宣泄海量能量时,初号机就等于待在爆炸中心,全额承受类似于超新星爆发带来的伤害。
考虑到大家的安全以及初号机的安全,到了这个时候,赵小侯就让科学家们全部撤离了初号机,改用远程遥控进行下一步的实验。
当然,下一步的实验,只能算是超负荷压榨初号机的性能。
稍微一个不注意,初号机就得报废。
实际上也是如此。
在控制原始粒子数量上升到3000颗时,实验结束时宣泄出的海量能量摧毁了光半凝固护盾。
而数量上升到8000颗原始粒子时,初号机外壳受到严重摧毁。
到了这一步,赵小侯当即就停止了实验。
虽然初号机实验到这个程度,就算是报废了,也算是物超所值。
但如果能够保存一部分设备仪器下来,要比直接全部毁掉好一些。
要知道,这玩意的造价实在是太高了。
等到微型超新星爆发宣泄出来的能量冲击消失之后,赵小侯等人就迅速靠近了初号机。
嗯,此时的初号机已经和之前完全不是一个状态了。
原本榴莲状的形态在剧烈能量冲击之下发生了变形,甚至于隐隐有简并态材料失控的景象。
所谓简并态材料失控说白了就是简并态材料回归到最原始的状态,变成一颗极小的中子星,但由于自身质量产生的引力不足以束缚自由中子,最终会就会让这些自由中子衰变,衰变成为各种元素,使得其体积膨胀十万亿倍以上。
在这个过程里,大约会损失掉大约50%的质量,损失掉的50%质量将会转化为能量释放出来,形成极为剧烈的爆炸。
因而赵小侯看到这个情况也不敢让人进去查看情况了,只是派遣了一批无人机进入初号机内部,迅速将其内的设备,仪器全部拆解运走。
几个小时之后,没等初号机内的所有设备仪器被运走,初号机就爆炸了。
悬浮在爆炸中心大约1000多万公里处的赵小侯等人正面承受了伽马射线的洗礼。
该说不说,在这个距离上,赵小侯等人感觉身上酥麻麻的,就好似蓝星时代在做远红光理疗一样,很舒服。
不得不说,在能量飞升转化为能量体之后,虽说人类的各种感觉还存在,但能够让他们感觉舒服的东西也不多了。
就好像洗澡搓背一样,以前大家可以很享受搓背的乐趣,但现在的搓背毫无意义。
带着收集到的海量数据以及初号机拆解下来的设备,配件,赵小侯一行人回到了大科学院的宇宙实验区。
接下来,他们需要花费一些时间将收集到的海量数据研究一下,之后才是建造暗物质标记器的2号机。
其中的目标就是尽可能提升2号机控制暗物质的半径范围。
可就在赵小侯等人忙着研发暗物质2号机的时候,在遥远的大麦哲伦星系里,一个自称潘朵兰的文明里正在举行一场高层会议。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了外星飞行物的踪迹,确定了外星人的确存在。”
在巨大的圆形倒尖锥型的会议室里,一个长着三只眼睛,皮毛已经有些苍白的潘朵兰学者结束了自己的发言。
随后坐在倒尖锥四周座位上的文明高层们随即议论纷纷,他们额间那颗竖立的眼睛里散发出的微光正在剧烈闪动,这代表着潘朵兰人的心情低落和紧张。
喜欢被系统强迫成为大科学家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被系统强迫成为大科学家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