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这句被传唱了千百年的诗文,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早已不再是空洞的辞藻,而是刻在我骨骼里的每一寸疲惫,印在我眼眸中的每一道艰险。
自南郑出发,我们一行三十余人,便一头扎进了这片被群山与绝壁所统治的禁地。
米仓山的寒风如刀,刮得人脸颊生疼;金牛道的栈道悬于半空,脚下便是万丈深渊,奔涌的江水发出沉闷的咆哮,仿佛随时要将这脆弱的木道吞噬。
马蹄踏在木板上发出的“咯吱”声,伴随着山风的呼啸,成了日日夜夜萦绕在耳边的梦魇。
我们不仅要与这险恶的自然搏斗,更要时刻提防着潜藏在密林深处的未知危险。
流窜的盗匪,觅食的猛兽,甚至是某些不愿看到汉中与西川结盟的势力派出的刺客,都可能是那山间滚落的一块石头,或是林中惊起的一群飞鸟。
我身后的护卫,皆是主公从“锦帆卫”中精挑细选出的百战精锐,个个身手矫健,警惕异常。
但连日的跋涉与高度的紧张,依旧让他们原本精悍的面庞上,蒙上了一层深深的倦色。
身上的甲胄早已被尘土覆盖,看不出本来的颜色,只有那双握着刀柄的手,依旧稳如磐石。
而我,虽无需如他们一般披坚执锐,但内心的煎熬,却丝毫不亚于身体的劳顿。
主公在观星台下的那句“诛心之问”,如同一块烙铁,深深地印在我的心底。
我此行的目的,表面上是递交盟书,共抗曹贼,但真正的使命,却是要探明那位昔日故友、如今刘备麾下神机军师的真实心意。
孔明……诸葛孔明。
这个名字,在我的舌尖滚动了无数次,每一次,都带着复杂难言的滋味。
有昔日隆中对谈的欣赏,有水镜先生门下共学的亲近,但更多的,是如今各为其主,即将兵戎相见的沉重。
主公亲手将他推上了刘备的舞台,如今,又派我来试探他布下的棋局。
这其中的宿命轮回之感,压得我几乎喘不过气。
他,究竟会如何看待主公?又将如何处理汉中与西川这微妙的关系?
这一切的答案,都藏在那座即将出现在我们眼前的繁华都城——成都。
“先生,您看!”
一名斥候自前方飞马而来,声音中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与解脱。
我抬起头,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
只见连绵的群山终于退到了身后,一片广袤无垠的平原豁然开朗。
阡陌交通,屋舍俨然,翠绿的田野如同棋盘般整齐划一,几条清澈的河流如玉带般环绕其间,滋养着这片富饶的土地。
远处,一座雄城的轮廓在晨光中若隐若现,那便是益州州治,天府之国的核心——成都。
一种难以言喻的震撼攫住了我的心神。
久闻益州富庶,但亲眼所见,方知其名不虚传。
更让我心惊的,是这片土地上所展现出的勃勃生机。
田间劳作的农人,虽有辛苦,但脸上并无乱世常见的麻木与恐惧;
往来的商旅,络绎不绝,秩序井然;
官道两旁,每隔数里便有修葺一新的驿站和巡逻的士卒,军容整肃,纪律严明。
这绝非张鲁治下汉中那种带着宗教色彩的“虚假安宁”,更不是刘表治下荆州那种世家豪族粉饰出的“表面繁华”。
这是一种自上而下、井然有序的、真正意义上的大治之象。
我的心,不由得一沉。
仅仅数年,孔明便将一个混乱的西川,治理到了如此地步。他的经天纬地之才,竟至于斯!
这对我方而言,既是好事,亦是坏事。
好事是,刘备集团实力越强,曹操便越是忌惮,我汉中后方的压力便越小。
坏事是……这样一个强大的邻居,一旦与我方反目,其威胁将远胜于张鲁百倍。
“先生,前方十里长亭,似乎有人在等候。”护卫队率陈武策马来到我身边,低声说道,眼神中充满了警惕。
我顺着他的目光望去,果然,在官道旁的一座长亭下,停着一队人马。
人数不多,约莫二十余骑,但个个气度不凡,肃立于亭外。亭中,则隐约有几道身影。
在这个位置迎接,而非城门口,更非府衙内……
我心中一动,立刻明白了来人的用意。
城门相迎,是国之礼,代表着刘备对主公的官方态度。
府衙静候,是官之礼,代表着益州官僚体系的程序。
而十里长亭,自古便是故人相送、挚友相迎之地。
来者,是在用这种方式,剥离我们身上“汉中使节”与“蜀汉官员”的身份,将这场会面,定义为一场……故人重逢。
能做出如此安排,且有资格做出如此安排的人,在整个成都,只有一个。
我的心跳,没来由地加快了几分。
我整了整被风吹乱的衣冠,示意队伍放缓速度,怀着一种近乎朝圣般的复杂心情,缓缓向那座长亭靠近。
距离越近,亭中那道身影便越是清晰。
他身着一袭素白色的长袍,外罩青色鹤氅,头戴纶巾,手中……轻轻摇着一柄羽扇。
明明是早春时节,寒意未消,他这身打扮却显得如此从容不迫,仿佛山间的寒风,到了他身前三尺,便会自动绕行一般。
他的身形清瘦修长,面如冠玉,眉宇间带着一股书卷气,但那双眼睛,却亮得惊人。
那是一种洞悉世事、了然于胸的深邃,仿佛天地万物,都映照在他那双清澈的眸子里。
是他。
诸葛亮,诸葛孔明!
与昔日隆中那个布衣躬耕的青年相比,如今的他,眉宇间多了几分运筹帷幄的沉稳与威仪,但那份超凡脱俗的气质,却丝毫未减,反而愈发醇厚。
我翻身下马,将缰绳递给护卫,独自一人,向长亭走去。
他也看到了我,停下了摇动的羽扇,脸上露出一丝发自内心的、温和的笑意,迈步走出长亭,向我迎了过来。
我们就这样,在万众瞩目之下,一步步走向彼此。
周遭的一切,无论是身后疲惫的汉中使团,还是他身后那些气度不凡的蜀中官员,都仿佛在这一刻,变成了模糊的背景。
天地之间,只剩下我们两个。
一个代表着汉中陆昭,一个代表着蜀中刘备。
两个昔日的好友,如今各为其主的顶级谋士,终于在命运的安排下,再次相逢。
“元直兄。”他先开口了,声音清朗,如玉石相击,“一别数年,风采依旧。只是这蜀道艰险,让你受苦了。”
“孔明。”我拱手作揖,深深一拜,“亲身出城相迎,庶,愧不敢当。”
他伸手扶住我,四目相对。
那一瞬间,我们都没有再说话。
但我分明从他那双深邃如星海的眼眸中,读懂了千言万语。
他仿佛在说:我知道你为何而来,也知道你主公的忧虑。
而我的眼神,也必然在告诉他:我此来,不仅为盟约,更为一个答案。
这场还未开始的谈判,最核心的交锋,其实在这一刻,已经无声地……开始了。
《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315中文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315中文网!
喜欢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