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九八四年的北京。
以其独特的姿态矗立在北方的大地上,其繁华与气象,远非江南省那座被称为“最大农村”的省城所能比拟。
即便与素有“东方巴黎”之称的上海放在一起,此刻的京城也自有一番气度,毫不逊色。
若要用一个比喻....
那么一九八四年的上海,是流淌着资本主义血液的、充满活力的“车水马龙”,是喧嚣而密集的万花筒;
而一九八四年的北京,则在繁华的表象之下,更深层地透着一股庄严肃穆的底蕴。
这里的秩序感更强。
一切仿佛都被一双无形的大手梳理过,显得井井有条,规整得甚至带有一点仪式感。
简单来说....
对于一个有强迫症倾向的人,居住在北京的感受,大概率会比住在上海要来得舒心、熨帖。
那种无处不在的规整,能极大地满足对秩序和整洁的心理需求。
要说北京与其他城市,尤其是与南方城市截然不同的地方.....
除了那些象征着权力与历史的、高大恢宏的苏式或中式建筑群之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是整体环境的整洁度与秩序感。
北京的街道,无论是主干道还是某些胡同口,大多干净得让人惊讶。
路面不是坚实平整的水泥路,就是历经岁月打磨却依旧规整的青石板路,少见南方城市常见的泥泞和随意堆放的垃圾。
生活在这种一丝不苟的环境里,人的行为似乎也会不自觉地受到约束和影响,变得更为遵纪守法,更加注重公共场合的仪态。
这是一种由外而内的、环境对人的无形塑造。
其二,则是摩托车的普及程度。
不知是因为靠近北方的摩托车制造厂产量充足,还是北京这座城市本身的需求与政策使然,这里的摩托车数量远超顾方远以往去过的任何城市。
它们如同这个时代的钢铁蝗虫,充斥着大街小巷。
不仅有两轮的“轻骑”,那种需要脚蹬启动的、轰鸣声巨大的“幸福250”随处可见。
更有一种三个轮子的“挎子”——带斗的军用或民用三轮摩托车,尤为受到一部分人的青睐。
突突地冒着青烟,在车流中显得格外醒目和神气。
顾方远穿着一件深色的呢子大衣,围巾随意地搭在颈间。
他身后跟着二十多名同样风尘仆仆的随行人员。
一行人刚刚随着拥挤的人流,踏出北京火车站那宏伟又略显嘈杂的出站口,仿佛一步跨入了另一个声浪沸腾的世界。
“滴滴——叭叭——突突突——”
各种音调、各种频率的喇叭声、发动机轰鸣声,如同实质的潮水般,毫无缓冲地扑面而来。
瞬间将火车车厢内的那种相对封闭的沉闷彻底击碎。
这声音密集、尖锐、混杂,带着一种工业时代的粗暴和都市的急躁,狠狠地撞击着耳膜。
顾方远几乎是下意识地、微不可察地蹙紧了眉头,感觉耳廓深处传来一阵短暂的嗡鸣和刺痛感。
他身后助理林小雨甚至被这突如其来的声浪惊得缩了一下脖子,下意识地伸手捂了一下耳朵,脸上流露出些许不适。
与江南省省城那种带着乡土气息的安静,以及上海那种虽然嘈杂但更偏向市井人声的喧闹相比....
北京火车站前的这种以机械噪音为主旋律的“欢迎仪式”,显得格外具有冲击力和辨识度。
顾方远站在北京火车站那宏伟却嘈杂的出站口前,短暂地停下了脚步。
他微微仰起头,闭上双眼。
迎着凛冽而干燥的北风,缓缓张开了双臂,做出一个近乎拥抱这座城市的姿态。
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那空气冰冷刺肺,带着一种属于北方的、混杂着煤烟、尘土和隐约柏油味的独特气息。
他在心中无声地、却充满力量地呼唤:“北京,我来了!”
这里,不仅仅是地图上的一个首都符号,更是全国真正的行政中枢,是无数政策、法令和风向标的起源地。
在八十年代这波澜壮阔的变革初期。
北京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全国的神经。
它本身就是国家发展趋势最权威、最前沿的标杆。
在顾方远超越时代的眼光看来....
八十年代的北京,对于敢于闯荡、嗅觉敏锐的人来说,几乎可以说是一个遍地机遇、弯腰就能“捡钱”的黄金年代。
无论是摆个小摊做点日用百货的小生意,还是瞅准机会购置一些如今看来价格低廉、未来却会疯狂增值的四合院、临街铺面等固定资产.....
只要踏出第一步,并且坚持下去。
未来的日子绝对差不了,足以让一个普通人实现阶层的跨越。
当然,这些在寻常人眼中足以改变命运的巨大机遇,对于手握庞大资本、拥有先知先觉优势的顾方远而言,只能算是“小打小闹”的积累过程。
他此番北上京城,胸怀的蓝图和目标,绝非仅仅是这些。
“顾老板!!!”就在这时,一阵清脆悦耳、带着明显欣喜之情的女声穿透了周围的嘈杂,清晰地传入他的耳中。
顾方远循声望去。
目光穿过熙熙攘攘接站的人群。
只见出站口围栏外,一位穿着红色呢子大衣、围着白色羊毛围巾的青春靓丽女孩,正用力地朝他挥舞着手臂。
她那明媚的笑容,在这灰蒙蒙的冬日背景下,显得格外鲜艳夺目,如同冰雪中跳跃的火焰。
顾方远的嘴角不自觉地微微上扬,勾勒出一个真诚而温和的弧度。
他朝女孩点了点头。
随即示意身后的随行人员,一行人穿过人流,朝着那个醒目的红色身影走去。
“好久不见了,余淑仪同志!”顾方远在女孩面前站定,笑着伸出右手,语气熟稔而亲切。
余淑仪——正是当初前往南江市,采访报道了四围山开发区的那位央视女记者。
那次采访之后,双方凭借良好的印象和潜在的互利关系,一直保持着断断续续的联系。
喜欢1980红顶商人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1980红顶商人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