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大学大礼堂内,时间仿佛变成了一种粘稠的流体,缓慢而沉重。
秦风的开题报告,已经持续了整整三个小时。
没有中场休息,没有片刻停顿。
主席台上,那个年轻的身影依旧挺拔如松,声音平稳得没有一丝波澜。他身后的巨型屏幕上,一页又一页充满了凡人无法理解的符号、公式和模型的ppt,如同天书般不断切换。
而台下,早已是泾渭分明的两个世界。
后排的学生和年轻教师们,在经历了最初的震撼与喧嚣后,此刻大部分已经陷入了一种“贤者模式”。他们放弃了思考,放弃了理解,只是用一种仰望神迹般的目光,呆呆地看着台上的秦风。
许多人甚至拿出了手机,不是在玩,而是在偷偷录像。他们有一种强烈的直觉:今天自己所见证的,很可能就是21世纪,不,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一场物理学报告。录下来,哪怕一个字都听不懂,将来也能拿去跟孙子吹牛逼。
“我跟你们讲,想当年,你爷爷我亲眼见证了秦神统一物理学的那一刻!现场!VIp座位!”
而前三排,那由十几位华夏科学界最强大脑组成的“终极评审天团”,则正在经历一场灵与肉的“三重折磨”。
第一重折磨:从“审视”到“仰视”的数学崩塌。
报告的第一个小时,秦风主要在阐述他构建整个理论体系所使用的数学框架。
“……因此,为了描述在普朗克尺度下,时空泡沫中的弦振动所遵循的内在几何规律,传统的黎曼几何与拓扑学显得力不从心。在这里,我引入了一个自洽的‘量子环簇上的非交换几何模型’……”
秦风话音刚落,评委席上,那位以数学功底冠绝物理界的陈景元院士,手中的派克金笔“啪嗒”一声,掉在了面前的笔记本上。
他顾不上去捡,只是死死地盯着屏幕上那个由秦风随手写出的、看起来异常简洁的“核心方程”。
作为华夏数学界的泰山北斗,陈院士感觉自己的大脑正在遭受一场前所未有的风暴。
非交换几何?这玩意儿他懂,是数学界最前沿的领域之一。
量子环簇?这是什么鬼东西?他从未在任何文献上见过这个名词!
可偏偏,秦风就用这个闻所未闻的“量子环簇”作为基础,将非交换几何、代数拓扑、乃至弦论中的卡拉比-丘流形,以一种匪夷所思却又逻辑自洽的方式,完美地黏合在了一起!
陈院士的额头开始冒汗,他试图跟上秦风的推演思路,却发现自己引以为傲的计算速度,在秦风那如同天马行空、羚羊挂角般的思维跃迁面前,就像是老旧的拖拉机在追赶超音速战斗机。
“不……不对,这个从庞加莱猜想的里奇流证明,到彭罗斯的扭量理论的过渡,在逻辑上是存在一个奇点的……他是怎么抹平的?”陈院士在心中疯狂呐喊,手中的笔在纸上划拉出无数杂乱的线条,却始终找不到答案。
而台上,秦风仿佛听到了他的心声,不紧不慢地按下了翻页器。
“……这里,我们引入一个‘秦氏变换’,通过在十一维超引力空间中构建一个额外的伴生纤维丛,就可以完美解决这一问题……”
“噗!”
陈院士只觉得胸口一闷,一口老血差点喷出来。
秦氏变换?
好家伙!你小子找不到现成的数学工具,就自己创造一个是吧?!
还敢不敢再离谱一点?!
一个小时下来,陈院士面前的笔记本已经画满了鬼画符,而他看向秦风的眼神,已经从最初的“审视”,变成了“仰视”,最后化为了一片茫然。
他放弃了。
他悲哀地发现,自己穷尽一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在这个二十岁的年轻人面前,就像是小学生的九九乘法表一样,幼稚且可笑。
第二重折磨:从“质疑”到“怀疑人生”的物理颠覆。
如果说第一个小时,受折磨的主要是数学家。那么第二个小时,则轮到粒子物理和高能物理学家们集体“渡劫”了。
“……基于上述数学框架,我们可以很自然地推导出,电磁相互作用与弱相互作用,实际上是同一个‘超对称电弱场’在低能标下的不同对称性破缺表现。其拉格朗日量可以被优雅地统一为……”
屏幕上,一个简洁到令人发指的公式出现。
评委席中,几位负责国家大型对撞机项目、研究了一辈子标准模型的院士,集体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这不可能!”一位院士下意识地低吼出声,但声音小得只有他自己能听见,“希格斯机制呢?他把希格斯场放到哪里去了?没有希格斯粒子,质量的起源怎么解释?”
仿佛是为了回答他,秦风微微一笑,声音依旧平静。
“我知道,大家可能会对希格斯场的缺位感到困惑。事实上,在我的模型里,所谓的‘质量’,并非来自于与某种标量场的耦合,而是粒子本身在高维空间中的弦振动模式,在向我们所处的四维时空投影时,所产生的一种‘几何效应’……”
“……换言之,质量不是一种内在属性,而是一种时空几何的‘错觉’。”
“轰!”
这句话,不亚于在所有物理学家的脑海里投下了一颗原子弹!
质量是错觉?!
这是何等惊世骇俗的观点!
这等于直接推翻了现代粒子物理学的半壁江山!
然而,还没等他们从这巨大的冲击中回过神来,秦风的“屠刀”,已经挥向了强相互作用力。
“……至于将强相互作用力纳入统一框架,关键在于理解夸克和胶子并非基本粒子,而是更高维度的‘膜’在特定边界条件下的激发态。通过引入‘膜间卡西米尔效应’,我们可以完美解释夸克的禁闭现象和渐近自由……”
“……”
全场死寂。
如果说之前大家还只是震惊,那么现在,就是恐惧了。
一种凡人仰望神明时,因无法理解其伟力而产生的、源于灵魂深处的恐惧。
他不是在修正理论,他是在推翻!
他不是在修修补补,他是在用一套全新的、更加底层、也更加恐怖的逻辑,来重构整个物理学的大厦!
而他们这些所谓的“泰斗”、“权威”,在这座宏伟到无法想象的新大厦面前,就像是一群还在玩泥巴的孩子。
第三重折磨:从“荒谬”到“集体窒息”的实验构想。
如果说前两个小时的理论推演,已经让评委们的世界观摇摇欲坠,那么第三个小时关于“实验验证”的构想,则彻底击碎了他们最后的心理防线。
统一场论、超弦理论,之所以被诟病为“物理学家的数学游戏”,最大的原因就是其无法被实验验证。它们所预言的现象,需要的能量级别,是人类现有乃至未来几百年科技都无法企及的。
然而,秦风却告诉他们,他有办法。
“……要验证额外空间维度的存在,我们并不需要建造一个银河系那么大的对撞机。”秦风的语气轻松得像是在讨论晚饭吃什么,“我的第一个实验构想,是利用‘熊猫霸王机’的超强算力,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mb)的功率谱进行‘逆向深度模拟’。”
“……通过我独创的‘量子引力回溯算法’,我们可以剥离掉大爆炸后期所有已知物理过程的干扰,从而直接观测到宇宙诞生后10?3610^{-36}10?36秒,那个由高维空间坍缩为四维时空所留下的、微弱的、但绝对存在的‘引力波褶皱’。这些褶皱的形态,将直接对应额外维度的几何结构。”
评委席上,一位天体物理学界的泰斗,手一抖,保温杯里的枸杞撒了一地。
用超算去“看”宇宙大爆炸的“疤痕”?
这……这是人能想出来的操作?
“第二个实验构想,则更为直接。”秦风的嘴角勾起一抹神秘的微笑,“还记得我们在‘东方神光’项目中实现的稳定高能量增益吗?那套‘等离子体湍流的非线性协同抑制模型’,其实只是我这套大统一理论在电磁领域的一个小小应用推论而已。”
“轰!”
王振海院士如遭雷击,整个人都僵住了。
搞了半天,那个让整个国家为之沸腾,被誉为“终极能源”曙光的可控核聚变核心理论,只是你博士开题报告里的一个“小小应用推论”?!
杀人诛心!
这简直是杀人诛心啊!
秦风没有理会王老那张由红转青、由青转紫的脸,自顾自地继续说道:“我的想法是,在‘东方神光’的基础上,建造一个微型的、高维度的‘卡-丘空间拓扑泵’。通过精准控制超高密度等离子体的相变,我们可以在普朗克尺度上,短暂地‘泵开’一个通往第五维度的‘微观虫洞’。”
“虽然这个虫洞存在的时间极短,也无法通过任何物质,但它会引发周围真空能的‘涟漪’,也就是所谓的‘霍金辐射’。而这种辐射的能谱,将带有明显的、可被精确计算的‘第五维度’的印记。我们可以通过高精度引力波探测器阵列,来捕捉这个‘来自高维的问候’。”
“……”
“……”
“……”
当秦风说完最后一个字,并微笑着说出“我的报告完了,谢谢大家”时。
整个大礼堂,陷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令人心悸的、长达数分钟的绝对沉默。
这就是“集体窒息”。
评委席上,十几位国之栋梁,像一尊尊石化的雕像,一动不动。
他们的脸上,已经没有了表情。
不是不想有,而是大脑已经处理不了如此庞大的信息洪流,无法向面部神经下达任何指令。
震惊?
这个词已经太过苍白。
颠覆?
这个词也显得无比无力。
他们的感觉是……世界观被格式化了。
他们穷尽一生建立起来的科学信仰、学术尊严、知识体系,在刚才那三个小时里,被那个年轻人用一种云淡风轻的方式,碾得粉碎,然后又用一种他们无法理解的方式,重新搭建了一个更加宏伟、更加壮丽、也更加让他们感到绝望的全新世界。
良久,良久。
评委席最边缘,一位须发皆白,平日里极少露面,被誉为“定海神针”的隐世物理学泰斗,身体微微动了一下。
他的动作,仿佛打破了某种凝固的魔咒。
他缓缓地、用一种近乎僵硬的姿态,转过头,看向身旁的王振海院士。
他的嘴唇翕动了几下,似乎想说什么,却因为极度的震撼而发不出声音。最后,他用尽全身力气,才从喉咙里挤出了一句带着浓重颤音的、梦呓般的耳语:
“老王……”
“这小子……”
“他……他这是要做博士研究……”
“……还是要一个人,单挑整个物理学界,甚至……直接羽化飞升啊?!”
《学神系统:爆肝高考全科满分》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315中文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315中文网!
喜欢学神系统:爆肝高考全科满分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学神系统:爆肝高考全科满分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