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雪的离去,仿佛抽走了两人之间那层缓冲的薄纱,空气似乎又凝滞了片刻。
豆爱国看着对面微微低着头的苏晓芸,能清晰地看到她纤长的睫毛在白皙的脸颊上投下的淡淡阴影。他清了清嗓子,觉得应该说点什么来打破这沉默。
“苏晓芸同志,”他开口,声音比刚才独自面对她时更显沉稳了些,“杨姨走了,你看……我们是再坐一会儿,还是……我送你回去?”他征询着她的意见,目光落在她面前那杯还剩大半的茶上。
苏晓芸抬起眼帘,飞快地看了他一眼,又迅速移开,轻声道:“茶……还没喝完。”
豆爱国心里松了口气,他也希望能有多一点时间和她相处。“好,那咱们再坐会儿。这茶味道还不错。”他端起自己的茶杯喝了一口,其实心思完全不在茶味上。
两人之间又陷入了一种微妙的安静,但不同于最初的尴尬,这种安静里似乎多了一丝彼此心照不宣的试探和一点点难以言喻的亲近感。秋日的阳光透过竹叶缝隙,在石桌上跳跃,远处传来几声清脆的鸟鸣。
“那个……”豆爱国和苏晓芸几乎同时开口。
两人都是一愣,随即都有些不好意思。
“你先说。”豆爱国连忙道。
苏晓芸抿了抿嘴,脸上红晕未褪:“我是想问……豆爱国同志在公安局工作,平时……会很忙吗?”她似乎想找一个更日常的话题。
“还好,有值班有轮休,忙起来是挺忙,但休息时间也还算规律。”豆爱国认真地回答,“主要是处理一些治安案件,邻里纠纷什么的,大事不多。”他刻意避开了那些危险的、可能让人担心的工作内容。
“那也挺辛苦的。”苏晓芸轻声说,“维护治安很重要。”
“比不上你们文化工作有意义。”豆爱国谦逊道,随即想起什么,“对了,你刚才想说什么?”
苏晓芸微微摇头:“没什么,就是……觉得这竹子长得很好。”她指了指旁边那丛翠竹,找了个借口。
豆爱国顺着她的目光看去,青翠的竹竿挺拔修长,竹叶在微风中沙沙作响。“是啊,公园里就属这儿清静。你要是喜欢,我们可以去那边的小路上走走?就在这茶社旁边,景致也不错,光坐着也挺闷的。”他鼓起勇气提议,觉得干坐着不如走动一下,或许更能放松。
苏晓芸似乎犹豫了一下,但看着豆爱国诚恳的眼神,还是轻轻点了点头:“好。”
豆爱国心下暗喜,连忙招呼服务员结了账。两人起身,一前一后,保持着恰当的距离,离开了茶座,踏上旁边一条蜿蜒的碎石小径。
小径两旁种着些花草树木,秋色渐染,一些树叶已经变成了金黄色或火红色,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空气清新,带着泥土和草木的芬芳。走在这样幽静的环境里,两人之间的气氛果然自然了许多。
“四九城的秋天,好像比我们那边来得更早些。”苏晓芸看着路边一株叶片金黄的银杏树,轻声感叹。
“北方嘛,四季分明。”豆爱国走在她身侧稍靠后的位置,既能跟上她的步伐,又不会显得过于靠近,“这时候还算好的,等入了冬,那才叫冷,风跟小刀子似的。”
苏晓芸被他这话逗得微微弯了弯嘴角:“听杨处长说起过。”
“是啊,到时候你就知道了。”豆爱国看着她侧脸上浅浅的笑意,心里也轻松起来,“不过屋里都有炉子,暖和得很。”
他们沿着小径慢慢走着,聊的话题也渐渐随意起来。
走到一处小池塘边,几株残荷立在水中,别有一番萧疏的意境。两人在池边的石栏旁停下脚步。
两人在池塘边站了一会儿,看着水中偶尔游过的小鱼和天空飞过的鸟雀。秋风拂过水面,荡起层层涟漪,也吹动了苏晓芸额前的碎发和豆爱国新外套的衣角。
“时候不早了,”豆爱国看了看天色,夕阳已经开始西斜,染红了天边的云彩,“我送你回宿舍吧?”
苏晓芸点了点头:“好,麻烦你了。”
回去的路,两人选择了公园另一条稍近的路径。
气氛比来时更加融洽,偶尔会就路边的某棵奇怪的树或者一个有趣的亭子名聊上几句。豆爱国发现,苏晓芸其实内心很细腻,观察力也很强,只是性格使然,不轻易表露。
走出公园,来到熙熙攘攘的街道上,豆爱国下意识地走到了靠近马路的一侧,将苏晓芸护在里侧。这个细微的举动让苏晓芸抬眼看了看他,眼神微动,却没有说什么。
去往苏晓芸宿舍的路不远,两人并肩走着,穿过几条胡同。豆爱国注意到苏晓芸对四九城的胡同似乎很感兴趣,便主动给她介绍起一些胡同名字的由来和趣闻。
苏晓芸认真地听着,偶尔会问一两个问题,眼神里带着求知的光芒。
不知不觉,就到了苏晓芸宿舍所在的筒子楼楼下。
“我到了。”苏晓芸停下脚步,转过身面对豆爱国。
夕阳的余晖给她周身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晕,让她看起来更加柔和。她抬起头,看着豆爱国,脸上还带着一丝散步后的红润。
“今天……谢谢你。”她再次道谢,这次声音清晰了许多,“谢谢你请喝茶,也谢谢你送我回来。”
“别客气。”豆爱国看着她,心里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满足感,他鼓起勇气,说道,“今天能认识你,我真的很高兴,苏晓芸同志。”
苏晓芸的脸又微微泛红,但她这次没有立刻移开目光,而是看着他的眼睛,轻声说:“我也很高兴。”
这句话像是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在豆爱国心里漾开了层层涟漪。他感觉自己的心跳又开始加速。
“那……那你快上去吧,外面凉。”豆爱国努力维持着镇定。
“好。”苏晓芸点点头,犹豫了一下,像是下了很大决心似的,轻声说道,“那本《青春之歌》……我明天带去科室,你要是方便……可以来拿。”说完,她的脸颊彻底红透了,不等豆爱国回应,便飞快地转身,像只受惊的小鹿般跑进了楼门。
豆爱国愣在原地,直到她的身影消失在昏暗的楼道里,才猛地回过神来!她答应借书给他!更像是下次见面的约定!
巨大的喜悦瞬间淹没了他,让他差点忍不住想挥拳欢呼。他强压下心头的激动,嘴角却控制不住地高高扬起,露出一口整齐的白牙。他站在原地,又盯着那楼道口看了好一会儿,仿佛还能看到那抹淡蓝色的身影。
夕阳彻底沉入了西边的天际,天色暗了下来,街灯次第亮起。豆爱国这才深吸了一口带着凉意的秋夜空气,转身朝着四合院的方向走去。
豆爱国怀揣着满腔的喜悦和激动,脚步轻快地回到了四合院。院门口那两盏熟悉的灯笼已经亮起,晕开一团温暖的光。他刚迈进东跨院的院门,就被眼前的景象弄得愣了一下。
只见原本应该挺清静的东跨院里,此刻却颇为热闹。林默、何雨柱、杨雪、陈淑琴,甚至连何大清、刘玉梅、何雨水以及刘小梅都在!几个人或坐或站,围在李秀兰身边,正聊着什么,目光却都不约而同地、带着明显笑意和探究地投向刚刚进门的他。
显然,大家都在等着他汇报情况呢!
豆爱国脸上的笑容还没来得及收敛,就被这阵仗弄得有些不好意思,脚步下意识地顿在了院门口。
“哟!咱们的正主儿回来了!”何雨柱眼最尖,第一个嚷嚷起来,嗓门洪亮,带着毫不掩饰的打趣,“快瞧瞧这满面春风的样儿!默哥,杨姨,我猜这事儿啊,准成!”
他这一嗓子,把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彻底吸引到了豆爱国身上。李秀兰更是“噌”地一下从石凳上站起来,几步就迎到了儿子面前,一把抓住他的胳膊,眼睛紧紧盯着他,声音因为急切和期待而有些发颤:“爱国!回来了?怎么样?啊?跟娘说说,那……那苏姑娘……人怎么样?你们……聊得还好吗?”
她一边问,一边上下打量着儿子,似乎想从他身上找出任何一丝线索。
林默坐在那里,嘴角噙着温和的笑意,眼神里是了然和鼓励。杨雪则显得从容许多,她扶着儿媳陈淑琴的手臂,脸上带着笃定的微笑,仿佛早已预料到结果。
何大清乐呵呵地抽着烟袋,刘玉梅也笑着,轻轻推了一下身边好奇张望的小女儿刘小梅。何雨水则是掩着嘴,眼睛亮晶晶地看着豆爱国。
豆爱国被母亲和众人灼热的目光看得脸上发烫,尤其是何雨柱那促狭的眼神,让他更是窘迫。他扶着激动不已的母亲,语气带着点无奈,但更多的是压抑不住的喜悦:“娘,您别急,先进去,慢慢说。”
“对对对,进屋说,进屋说!”李秀兰这才反应过来,连忙拉着儿子往屋里走,一边还不忘招呼众人,“大家都进屋,进屋坐!”
众人笑着簇拥着豆爱国母子进了堂屋。堂屋里点着灯,比院子里更显亮堂,也更能看清豆爱国脸上那尚未褪去的红晕和眼底藏不住的亮光。
李秀兰迫不及待地让儿子在椅子上坐下,自己就挨着他旁边,眼巴巴地望着:“快,跟娘说说,到底怎么样?”
豆爱国深吸一口气,环视了一圈围坐在周围的、如同家人般关心着他的邻居们,心里涌起一股暖流。他知道,今天不交代清楚,是别想过关了。
“杨姨,”他先看向杨雪,语气充满感激,“谢谢您,苏……苏晓芸同志,她……人很好。”
这话一出,李秀兰的眼睛瞬间就更亮了,紧紧攥住了儿子的手。
杨雪笑着点点头:“我就说那孩子不错吧。你们后来聊得还顺利?”
“顺利。”豆爱国肯定地点头,回想起下午的点点滴滴,嘴角不自觉地又扬了起来,“我们……在茶社坐了一会儿,后来杨姨您先走了,我们又……在公园里走了走,说了说话。”
“还逛公园了?”何雨柱立刻抓住重点,挤眉弄眼,“行啊爱国哥!够主动的!都并肩散步了!”
豆爱国被他闹了个大红脸,连忙解释:“就是……就是随便走走,看看风景。”
林默笑着拍了拍何雨柱的肩膀:“柱子,别打岔,让爱国说完。”
豆爱国感激地看了林默一眼,继续描述,虽然有些细节因为羞涩说得比较简略,但关键的信息和氛围都传达出来了。
“听着就是个知书达理的好姑娘。”陈淑琴倚着林默,柔声笑道,“跟爱国挺般配的。”
“是啊,文化人,性子又好。”刘玉梅也附和道,她是真心为何家和李秀兰高兴。
李秀兰听着,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大,眼泪又开始在眼眶里打转,不过这次是纯粹的喜悦:“好,好……文静好,文化人更好……爱国啊,人家姑娘……对你印象咋样?没嫌你是个粗人吧?”她还是有点不放心。
豆爱国只是憨厚地笑了笑,语气却十分肯定:“娘,您别瞎想,苏晓芸同志……她没说啥,但……感觉挺好的。”
何大清磕了磕烟袋锅子,嗓门洪亮地总结道:“我看这事儿有门儿!俩人能聊到一块儿去,还能一起逛公园,这就是好的开始!秀兰妹子,你就把心放肚子里吧!”
“就是!”何雨柱一拍大腿,比豆爱国还兴奋,“爱国,下次啥时候见?得趁热打铁啊!”
喜欢四合院:地下交通站的红小鬼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四合院:地下交通站的红小鬼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