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辽宁省,是在一个清晨。那天的天色很亮,路两边的树正开始换新叶,枝条上带着浅浅的绿。汽车沿着京哈线一路向南,很快就出了葫芦岛的地界,跨入河北。
从地图上看,青龙满族自治县像是镶在群山中的一块深绿色。真正到了这里,才明白“满族山里地”的意味不是说说。山连着山,坡连着坡,河谷曲折,村子就散在山脚下、河岸边,透着一种自然生长的味道。
县城不大,也不喧闹。街道两边的建筑大多不高,两三层为主。走在街上,能看见不少写着满文装饰的招牌。这里的生活节奏慢,路口几乎听不到急促的喇叭声。人说话不急不缓,有一种安静的温度。
我先去了青龙大桥。桥下是青龙河,河水不急,河岸铺着碎石,水流拍在石头边上,发出细细的声响。河岸边有人在洗菜,也有人蹲在那儿洗地瓜。老人坐在河边晒太阳,有人路过会伸手在他们肩上轻轻拍一下,像是问候,又像是陪伴。
这里的山不算高,但铺得广。青龙湖就在群山之间,水面开阔,颜色偏深。湖边修了步道,沿路能看见写着“禁止擅入山坡采参”的牌子。当地人说山里多野参,多的时候有人靠“挖参”就能赚上一笔,只是现在保护得严,不再乱挖。
湖边的松树很多,树冠撑得很开。树下铺着落松针,踩上去是软的。有人在林子里架火做饭,烟从林间升起来,混着松香和柴火味,看上去像一幅慢慢展开的画。
午饭是在一家满族家常菜馆吃的。店不大,桌子是旧木的,墙上挂着绣着花鸟的布帘。老板娘是本地人,皮肤白,眼形细长,说话轻。她端上来的菜有锅包肉,但与东北其它地方的味道不太一样,酸甜开得更柔和,外皮不厚。还有一道荞麦饸饹,用手擀的,筋道,有麦香。最特别的是一碗叫“猪骨酱汤”的汤,汤色不浓,却有香气,一入口就觉得暖。
我问她:“你们这里的人都比较慢吗?”
她笑笑说:“山里地,走得快也快不了哪里。人多半心气不高,过一天算一天。”
我点头,觉得这话里有一种山里人的安然。
下午我去了祖山。山门在山下,抬头就能看到山势层叠。祖山不算名声大,却有一种天然的沉稳。沿着山路往上走,路边是大片的桦树林。树皮白,树干直,枝条细长。桦树叶子薄,阳光透过的时候,能看到细微的脉络。
山里人少,走到半山腰,就听不到别的声响,只剩脚踩土石的声音和偶尔的鸟鸣。我在一块石头上坐了很久,看山势缓缓向远方铺开。天空干净,没有一丝灰。那一刻,我感到一种难得的安静,不是外在的静,而是心里没有多余的动。
傍晚回到县城,天色已经暗下。街上亮着昏黄的灯,路边有铺着小摊的,有人烤玉米,也有人烤土豆。孩子在路边玩跳皮筋,大人坐在小椅子上说话。
我在街角的小店里要了一杯热豆奶,坐在门口,看人来人往。不远处有小伙子在给姑娘织围巾,姑娘低着头,不说话,小伙子手指有些笨拙,却认真。
在这样的地方,年轻人的甜意和人的日子一样,都是真实的,不急不躁。
夜里我在旅馆写下这一章:
“青龙的山不雄奇,水不壮阔。它不以势取人,却以安取人。这里的生活不讲故事,只讲日子。人不问远处,只守如今。若在外漂久了,来此坐一会儿,心会慢慢回到自己身上。”
写完,我放下笔,坐在窗边。
外头的夜安静,县城的灯不亮,也不灭。
像是在自己呼吸。
喜欢毕业后打工日记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毕业后打工日记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