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滦州,我继续往南。路不算远,车程不到两个小时,就到了乐亭。
这是河北东南方向的一座沿海县城,靠着渤海。当地人说:“我们靠海吃海,靠地吃地。”说得简单,却带着这地方独有的踏实。
我到乐亭的时候,天很亮。海风不像北边那种冷硬,它带着咸味,却也柔。城里不高的楼,一排往东延伸,像是都在往海看。
我下车以后,直接去了海边。
海没有浪得很大,只是轻轻拍在岸边。沙细,偏褐色,踩上去会陷进去一点。海水不是蓝的,而是浅灰的,这是渤海的颜色。颜色不吸引人,却接地气,让人知道这是生活的海,而不是用来拍照的海。
岸边有人在收渔网。几个人一起拉,配合得很熟练。网里有小黄花鱼,也有海蟹,数量不多,但他们脸上没有焦急的神情。
我站在一旁看,有个大哥看我背包,开口问:“外地人啊?”
我点了点头。
他笑得简单:“来玩还是写东西?”
我说:“写一点。”
他点头,不意外:“来我们这写,也得吃点东西,等我收完带你去尝。”
不多说,干活先。
网收好,他把鱼往篮里放,用脚踏车推着我一起往镇里走。路上不说话,只听到轮胎在地上滚的声音,和海风吹过耳边。
我们去了一个小吃摊。
摊主是位中年女人,戴着头巾,面前的一口锅在煮汤。大哥点了“虾皮炖豆腐”和“海蛎饼”。
虾皮不大,却鲜,炖出来汤清澈但有味。豆腐切得厚,入口软。海蛎饼外面焦,里面是软的,咬开有海味,但不是腥,是一种会让人觉得“哦,这就叫靠海生活”的味道。
我吃得慢,他们吃得快。
大哥说:“我们这里的人啊,不赶海的时候就看海,赶海的时候就看天。风怎么吹,潮什么时候涨,心里有数。你看着好像闲,其实一点也不闲。”
他说完继续吃,没有解释,没有多余话。
我点头。
——
下午我去了马头镇。
海边的一段老码头已经不再运货了,只剩旧桩子立在水里。桩子被海水泡得发黑,有的甚至歪,但没有倒。
一个老人坐在那里,身边放着一根竹竿,没有挂饵。他不是在钓鱼,只是在看海。
我坐到他旁边。
他说:“你是来写县志的?”
我摇头:“写走路的。”
他笑了一下:“那你走得慢,走得才见真。”
我问他:“你在看什么?”
他望着远处,说:“看船回来。年轻的时候出去跑过海,到过南边、东边、西边,再回来。海浪一样,风不一样,人心也变。”
我说:“那现在还想出去吗?”
他摇头:“走过的地方都在心里,不用再走。”
老人说话不多,每一句都稳得像石头沉水。
——
傍晚,我去了乐亭古城遗址。
其实现在留下的,只是一些低矮的墙体和地基痕迹,但地势开阔。站在那片地方看,能看到田野、村庄,还有远处的海在闪。
历史不是刻在石碑上,是刻在走过的人脚下。
我在原地站了很久,风在吹,带着潮湿的气息,带着不急不躁的节奏。
我忽然想到一句很普通的话:
“靠海的人,不争海,靠地的人,不争地。”
这地方的人,是等潮,也等天。
——
夜里,我住在海边的一个小旅馆。
窗外可以听到海水拍岸的声音,一下一下,不强,却有持续力。像一个不劝人、但不会走的人,在旁边待着。
我把今天的记录写下来:
“乐亭的生活不是以快为荣,而是以稳为根。人不追风,也不争海,他们知道要和自然相处,而不是战。这里的生活不讲情绪,讲节气;不讲做给谁看,讲活给自己看。”
写完的时候,我听见潮声又深了一点。
我知道,明天继续往南走。
但今天,我会睡在海边,让潮声把夜拉长。
喜欢毕业后打工日记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毕业后打工日记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