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河桥地域,昔日的小镇和周边村庄已在连日的炮火中化为一片焦土。
断壁残垣之间,弥漫着刺鼻的硝烟和血腥气味。
时值八月初,北方的夏日气温已然不低,尸体腐烂的速度加快,双方都派出了小分队在夜间试图清理战场,但往往又会爆发新的遭遇战,留下更多的伤亡。
虎贲师的防线,以柳河桥为核心,向前延伸出数个互相支撑的据点,形成了一个纵深约五公里的弧形防御地带。
这片区域地势相对平坦,偶有丘陵起伏,视野开阔,极其利于装甲部队发挥火力与机动优势,同时也意味着敌人可以从多个方向发起进攻。
李天霞将师指挥部设在了距离前沿约三公里的一处半地下掩蔽部内,由坚固的原木和覆土构成,顶部还进行了伪装。
指挥部里,电台滴滴答答的声音不绝于耳,参谋人员步履匆匆,空气中充满了紧张与忙碌。
“师长,日军第二师团的主力后撤了大约五公里,正在重新编组。但其前沿留下了大量的阻击小队和狙击手,配合雷场和障碍物,迟滞我方的侦察和试探性进攻。”
参谋长指着沙盘汇报着现今的战斗情况。
“他们的炮兵活跃度下降,但零星炮击很准,显然是在校正射界。”
李天霞盯着沙盘,目光锐利。他穿着和士兵一样的迷彩作战服,领口敞开,脸上带着连日指挥留下的疲惫,但眼神依旧炯炯有神。
“他们在等。”
李天霞仅思索片刻,就已经猜出日军的想法,他沉声开口道。
“等援兵,等重装备。长谷部照信这家伙,吃了亏,学乖了。他知道在平原上和我们硬碰硬占不到便宜,索性收缩防线,固守待援。”
政委林明杰接口道:“根据空军侦察和情报局的消息,日军从朝国和本土调集的援军正在源源不断赶来。其先头部队可能在三到五天内抵达战场。压力会非常大。”
“压力大就对了。”
李天霞嘴角勾起一丝冷峻的笑意。
“大帅就是要我们在这里,把日军的主力都吸过来!他们来得越多,越说明我们打到了他们的痛处,也为后续的战略迂回创造了条件。”
他转向作战参谋:“命令各部,停止不必要的试探进攻。转入全面防御部署!以连排为单位,构筑环形防御工事,重点加强反坦克火力点的配置和伪装。”
“一、各步兵团,以坦克排或连为核心,搭配步兵、工兵、反坦克炮组,形成坚固的支撑点。支撑点之间,用交通壕连接,形成交叉火力网。”
“二、师属炮兵团,划分射击区域,建立前进观察所。炮弹给我省着点用,但要保证首轮火力覆盖的精度和强度。把那些库存的105毫米榴霰弹也准备好,鬼子要是敢用人海冲锋,就让他们尝尝厉害。”
“三、工兵旅,前沿给我大量布设反坦克地雷和步兵地雷。障碍物设置要多层次,迟滞敌装甲部队冲击。同时,保障主要后勤通道的畅通和隐蔽。”
“四、防空营,把高射机枪和机关炮阵地前移,既要能打飞机,也要能平射打步兵和轻型装甲目标。”
“五、师直属侦察营,前出至十公里外,严密监视日军动向,特别是其装甲部队和重炮部队的集结情况。”
一道道命令迅速下达,整个虎贲师如同一台精密的战争机器,高效地运转起来。士兵们挥汗如雨,挖掘战壕,构筑机枪巢和防炮洞,设置铁丝网和雷场。
坦克则被巧妙地隐蔽在临时挖掘的掩体或残破的建筑后,只露出炮塔,充当固定的钢铁堡垒。
李天霞亲自巡视了几个主要支撑点。他看到士兵们士气高昂,虽然连续作战略显疲惫,但眼神中充满了对自身装备和战斗力的自信。
那些年轻的坦克兵,正擦拭着铁牛-II坦克的76毫米炮管,讨论着下一步要击毁多少日军薄皮坦克;步兵们则仔细检查着暴风通用机枪和二十年式步枪,将弹链和弹夹压得满满的;炮手们则在精心计算着射击诸元。
这种自信,来源于绝对的实力差距。虎贲师的装备水平,不仅远超此时的日军,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了同时代的欧洲军队。
单兵自动火力、可靠的电台通讯、先进的观瞄系统、以及严格的步坦炮空协同训练,构成了他们信心的基石。
而李天霞等高级军官在南部高等军事学院所学的,是融入了邓贤超越时代理念的“闪电战”、“大纵深作战”理论精髓,虽然此时用于防御,但其核心思想——机动、火力、突击的有机结合,依然深刻影响着他们的战术布置。
他们构建的并非死板的线性防线,而是一个充满弹性和反击欲望的防御体系。
在虎贲师加紧构筑钢铁壁垒的同时,日军关东军司令部和新抵达的援军先头部队,也在磨刀霍霍。
辽阳,关东军前线指挥部。
这里的气氛比之前更加压抑和肃杀。
长谷部照信中将在得到国内全力支援和暂缓进攻的明确指令后,虽然松了口气,但脸上的屈辱感丝毫未减。
他面前站着几位刚刚抵达的军官,为首的是从驻朝军第十九师团先期抵达的步兵旅团长河边虎四郎少将。
以及从本土紧急抽调来的独立战车第一中队中队长西住小次郎大尉,还有一位是负责新式反坦克武器试验的独立速射炮大队大队长岩崎良三中佐。
“诸位,眼前这支支那军,绝非等闲之辈。”
长谷部的声音一如既往的沙哑而阴沉。
“他们的坦克,速度快,火力猛,其穿甲弹可以轻易撕碎我军的八九式中战车。他们的步兵战术灵活,自动火力凶猛,炮兵反应迅速。第十六联队的玉碎,是我第二师团,也是帝国陆军前所未有的耻辱!”
河边虎四郎是一个典型的扶桑职业军人,面容刻板,他微微躬身:“哈依!长谷部阁下,第十九师团先遣队已抵达,随时听候调遣。我们必将用支那人的血,洗刷帝国的耻辱!”
西住小次郎大尉则显得更为狂热,他率领的独立战车第一中队装备有十辆九五式轻战车和五辆八九式中战车,这在日军中已算是一支可观的装甲力量。
“阁下!请允许我的战车队作为先锋!帝国的战车,定能将支那人的铁乌龟碾碎!”
岩崎良三中佐则更为务实一些,他介绍道:“长官,我们大队带来了二十门最新的九四式37mm速射炮。这种火炮轻便灵活,穿甲能力据测试优于我军现有的步兵炮,专门用于对付敌军坦克。此外,国内还在紧急调运更多的反坦克装备。”
长谷部点了点头,脸色稍霁:“哟西!诸位的斗志,我很欣慰。但是,切忌轻敌!西住君,你的战车是宝贵的突击力量,不可浪战。岩崎君,你的速射炮要尽快部署到前沿阵地,并加强对士兵的反坦克战术训练。”
他走到地图前,指着柳河桥防线介绍:“根据侦察,支那军正在构筑坚固阵地。他们火力强大,正面强攻代价会很大。我们的策略是:等待后续主力,特别是重炮部队(如150mm榴弹炮)和更多的速射炮部队到位后,首先以绝对优势的炮兵,摧毁支那军的表面工事和炮兵阵地!”
“同时,步兵进行多路、小规模的夜间渗透和袭扰,疲惫敌军,消耗其弹药和精力。”
“待炮兵准备完成,主力集结完毕,再由战车部队引导步兵,从多个点发起决定性突击!重点突破其防线结合部,分割包围,逐一歼灭!”
“航空兵会全力配合,争夺制空权,轰炸其后方补给线和指挥节点!”
长谷部的战术,代表了此时日军面对坚固阵地时的标准打法——“炮兵轰,步兵冲,步兵冲完炮兵轰”,只是加强了对反坦克和装甲突击的重视。
这与李天霞准备的弹性防御和反突击战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诸君,帝国皇军的荣光,在此一战!务必奋勇杀敌,扬皇威于满洲!”
长谷部拔出指挥刀,斜指前方,发出了野兽般的嚎叫。
“板载!板载!”
指挥部内的日军军官们齐声高呼,眼中闪烁着残忍和狂热的光芒。
柳河桥前线,出现了暴风雨前的短暂宁静。
但双方都知道,这宁静之下,是即将爆发的、更加惨烈的钢铁风暴。
喜欢1910从岭南走出的军阀头子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1910从岭南走出的军阀头子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