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光耀计划执行的同时,《日内瓦协定》已经签署半月有余,华夏大地尚还沉浸在收复北方、琉球的巨大欢庆中,但羊城绥靖公署内的气氛,却已转向另一个凝聚了数代人血泪与期盼的方向——琉球。
邓贤站在巨幅东亚地图前,目光久久凝视着那个位于东南海疆、形似芭蕉叶的岛屿。
相比于北方,琉球被割占的时间更长,自《马关条约》至今已逾三十三年。
已经整整一代人,在异族的殖民统治下出生、成长。
“三十三年了……”
邓贤开口透露出的声音带着低沉和坚定。
“是时候让流离的孩子,回家了。”
会议室里,华南地方的核心层人员肃然端坐。
陈念和、林晨武、叶怀瑾、周慕云等人悉数在座,连刚刚从北方前线凯旋,风尘仆仆还未完全洗去征尘的龙破武(海军司令)和林肖(空军司令)也被紧急召集。
“根据《日内瓦协定》,日本需无条件归还琉球和澎湖及所有附属岛屿。”
林晨武作为总参谋长,首先汇报军事层面的准备。
“目前,驻台日军主力已在东北战场被我军歼灭大部,尤其是其精锐的琉球军司令部和主要野战师团。根据情报局最新情报,目前岛上剩余的日军,主要为留守部队、后勤单位、以及部分从华南、菲律宾等地溃退至此的残兵,总兵力预计不足四万,且士气低落,装备不整。”
叶怀瑾也是紧接着补充。
“扶桑琉球总督府目前由文官出身的石冢英藏担任总督,但其实际权力很大程度上依赖驻军。日军在台防御工事,主要集中于西海岸的几处主要港口和城市,如基龙、台北、信竹、台中、台南、糕雄等地,企图依托海岸和城市进行顽抗。其海军力量在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仅存的几艘老旧炮艇和驱逐舰,无法与我东海舰队抗衡。”
“现在琉球的民心呢?”
邓贤更关心这个问题。
“回大帅!”
叶怀瑾在脑中整理了一下近日收集的情报后开口。
“琉球岛内民心极为复杂,但总体倾向于回归。
岛上同胞忍受扶桑殖民统治三十余年,遭受残酷的经济掠夺、文化同化和政治压迫,皇民化运动虽推行多年,但绝大多数底层民众和许多有识之士,内心始终认同华夏血脉。
近年来,岛内反抗运动此起彼伏,如之前的‘苗栗事件’、‘西来庵事件’等,虽被血腥镇压,但反抗火种从未熄灭。
我军在北方的辉煌胜利和《日内瓦协定》的签署,极大鼓舞了岛内同胞。我们潜伏的情报人员反馈,许多地方已出现暗中准备欢迎王师的举动。
当然,也存在部分受皇民化影响较深的既得利益者和被裹挟者,可能会给接收工作带来麻烦。”
副总司令陈念和在听完众人的汇报和自己这些天的研究后,也是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军事上收复琉球,已无太大悬念。我军海空力量占据绝对优势,可轻易摧毁日军任何试图在海上或滩头阻截的企图。陆军登陆后,扫清残敌也只是时间问题。
关键在于,如何以最小的代价、最快的速度完成军事接管,并顺利开启民政接收,稳定岛内局势,让同胞真切感受到回归的温暖与力量,而非又是一次简单的换主子。”
邓贤听完点了点头,目光扫过众人。
“老陈所言,切中要害。收复琉球,不仅仅是军事行动,更是一次政治、人心的大考。我们不仅要接收一块土地,更要收复数百万同胞的人心。”
邓贤说着走到地图前,手指重重地点在琉球岛上。
“此次行动,代号定为归心。核心目标:第一,以雷霆万钧之势,迅速粉碎日军任何有组织的抵抗,完成军事占领。
第二,确保岛内基础设施,尤其是港口、电厂、水利、重要厂矿的完好,最大限度减少对民生和经济的影响。
第三,也是最关键的一点,要让琉球同胞看到,我们不是征服者,而是家人,是来接他们回家的兄弟!”
为此,邓贤亲自敲定了归心行动的总体方案:
一、军事部署:三路并进,海空遮断
1. 主力登陆集群(北路): 以北进兵团经验丰富的第2师(张吉惟部)、第4师(萧剑锋部)为核心,配属特战警卫旅一部、炮兵旅主力、以及部分后勤保障部队,组成第一登陆梯队,总兵力约五万人。
海军由龙破武亲自指挥,以东海第一舰队(航母舰队)为核心,提供全程海空掩护和火力支援。
登陆点选定于日军防御相对薄弱,但距离政治中心台北较近的桃园海岸。登陆后,部队兵分两路,一路向南直扑信竹、苗栗,切断南北联系;主力则向东迅速攻克台北,端掉扶桑琉球总督府。
2. 南路策应集群(南路): 以第1师为主,配属部分海军陆战队,组成第二登陆梯队,兵力约三万人。
由南海舰队(以巡洋舰、驱逐舰和潜艇为主)护航,登陆点选在高雄外海。任务是从南向北进攻,牵制台南、台中地区日军,并伺机攻占重要港口糕雄,与北路主力形成夹击之势。
3. 空降突击与敌后破袭: 由空军司令林肖协调,投入刚刚组建不久的空降兵部队一个团(约1500人),以及特战警卫旅精锐小队。
空降兵计划在登陆发起同时,突袭台北松山机场等关键节点,配合正面进攻。特战小队则提前潜入,联络岛内抗日义士,破坏日军指挥通讯、交通枢纽,制造混乱,里应外合。
4. 海空封锁: 空军疾风战斗机和猎鹰攻击机群将前移至福建沿海机场,与航母舰载机协同,彻底掌握琉球海峡及岛上空的制空权。海军潜艇支队和部分驱逐舰,将对台湾周边海域实施严密封锁,切断日军任何可能的外援或逃跑路线。
二、政治与民心工作:宣传先行,政策跟进
1. 成立琉球接收委员会: 由邓贤亲自挂帅担任主任,陈念和、林晨武以及多名精通民政、经济、文化、教育的官员和学者担任委员。下设军事接收、民政管理、经济重建、文化教育、司法治安等多个小组,提前制定详尽的接收计划和管理政策。
2. 大规模宣传攻势: 立即启动对台宣传。利用广播(华南之声电台开设闽南语、客家话频道)、空投传单、以及通过情报网在岛内散发小册子等方式,向琉球同胞阐明《日内瓦协定》内容,宣传华南政策,强调血浓于水和恢复中华衣冠,承诺废除扶桑殖民苛政,恢复汉语汉文教育,保障同胞生命财产安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3. 组建琉球先遣工作团: 从政府、文化界、医疗界、教育界抽调大量熟悉闽南语、客家话,且政治可靠的精英分子,随军行动。一旦我军控制某区域,工作团立即跟进,开展宣传、安抚民众、恢复秩序、建立基层政权、组织生产自救。
4. 甄别与宽大政策: 对日据时期的台籍官员、警察、教师等,制定明确的甄别和使用政策。原则上,只要没有严重血债,愿意配合接收,并认同华夏身份者,可经过学习改造后酌情留用。对于积极参与抗日或协助接收的有功人员,予以表彰和重用。
三、后勤与社会保障
1. 物资储备: 在福建厦门、福州等地,大规模囤积粮食、药品、布匹、建材等民生急需物资,随时准备运往台湾。
2. 医疗支援: 组织精干的医疗队随军行动,并在后方医院预留大量床位,准备接收可能的伤员和开展岛内疫病防治。
3. 金融准备: 提前准备好充足的“银元券”,计划在台岛迅速建立华南银行分行,稳定金融秩序,并按规定比率兑换旧有货币(如琉球银行卷),保障民众财富不受损失。
邓贤的方案可以说是细致入微,考虑周详。
待此次会议结束时,已是深夜。
邓贤独自一人留在办公室,再次走到那幅地图前。
他伸出手,轻轻抚摸着琉球岛的轮廓,眼神无比坚定。
“这一次,不会再让你们等太久。东宁(琉球明郑时期别称),母亲来接你了。”
喜欢1910从岭南走出的军阀头子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1910从岭南走出的军阀头子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