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静的海面下,暗流从未停止涌动。就在陶成文等人以为可以稍作喘息之际,新的危机以出乎意料的方式悄然逼近。
(一) 数字暗礁
沈舟的监控系统捕捉到一组异常数据——某个境外Ip正在尝试渗透曙光互助基金会的捐赠人数据库。攻击手法专业,目标明确,似乎意在获取基金会核心支持者的信息。
他们开始反扑了。张帅帅盯着屏幕上跳动的代码,不是正面强攻,而是从最薄弱处下手。
与此同时,鲍玉佳所在金融机构的防火墙连续遭遇精准打击,对方明显在研究他们的防御模式。更令人不安的是,梁露收到匿名邮件,暗示掌握了她未公开的调查笔记。
这些看似孤立的事件,在陶成文看来却形成了一个清晰的信号:残存的势力正在重组,而且改变了策略——从硬对抗转向精准骚扰与分化。
(二) 往事的烙印:沉默的重量
在基金会紧急安全会议上,鲍玉佳提起银行保安老赵事件的一个细节:
那天大厅里有32个人,她的声音很轻,包括3个孩子。事后我们调查发现,其中8人用手机录了像,但没有一个人站出来。
曹荣荣接话:因为每个人都以为会有别人站出来。
这就是最可怕的地方,梁露说,沉默会传染,会让人产生从众心理。
孙鹏飞在视频连线中补充:就像我们当时看着小邓被羞辱,都指望别人先开口。
这番对话让在场所有人都陷入沉思。对抗显而易见的暴力固然艰难,但破解那种弥漫性的、系统性的沉默,才是真正的挑战。
(三) 深海谜局
就在此时,魏超从海军方面获得一个重要情报:那个异常深海信号再次出现,但这次不是单一信号,而是三个相似信号在不同海域同时出现。
它们在协同行动。魏超的语气前所未有的凝重,而且移动轨迹显示,它们正在靠近我国的重要海底基础设施。
更令人不安的是,沈舟通过卫星图像发现,这些信号的活跃区域,恰好与几条国际海底光缆的route高度重合。
这不是巧合。陶成文断言,它们在寻找什么,或者,在为什么做准备。
(四) 个人抉择
面对新的威胁,每个人都面临着艰难的选择:
曹荣荣的基金会收到匿名威胁,要求停止对某些特定案件的援助。她可以选择妥协,但想到老赵、想到付书云,她在理事会上坚定表态:如果我们今天退一步,明天就会退一百步。
鲍玉佳发现自己被跟踪。她可以选择申请保护,但那样就意味着向对手示弱。她反而更加高调地推进监管改革,用她的话说:越是害怕,越要站在阳光下。
梁露的出版方受到压力,要求删除书中的关键章节。她宁愿自费出版,也拒绝删改:这些话现在不说,以后就更没人能说了。
就连在狱中的孙鹏飞和程俊杰也面临抉择:有人通过隐秘渠道传递消息,承诺为他们打点关系,条件是提供专案组的内部信息。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向狱警报告。
(五) 转机
转机出现在一个意想不到的地方。
一直沉默寡言的马强,在某次艺术治疗中突然画出了一幅详细的构图:一个戴着保安帽的人站在银行大厅,周围的人群虽然模糊,但每个人的眼睛都画得异常清晰。
他们在看,马强喃喃道,都看着呢。
这幅画启发了曹荣荣。她立即联系梁露,发起了一个打破沉默的公共倡议,邀请目击过权力欺凌的普通人分享他们的故事。出乎意料的是,响应者众多。
一个曾经的银行职员说出了老赵事件后自己的愧疚;
一个退休教师回忆了目睹学生被权贵子弟欺凌时的沉默;
甚至有一个当年的在场者,提供了老赵事件更完整的录像...
(六) 合流
就在这时,沈舟发现了一个关键线索:攻击基金会数据库的Ip,与试图窃取海神核心的某个黑客组织存在关联。而深海信号的活跃模式,又与这些网络攻击的时间点高度吻合。
他们在测试,张帅帅恍然大悟,测试我们的反应速度,测试各系统的防御能力。
所有的线索开始汇聚,指向一个令人不安的结论:这不是零散的报复,而是一场有组织的、多线并进的试探性进攻。
(七) 誓言
深夜,陶成文把所有人召集到指挥中心。
我们都知道现在面临的是什么,他看着一张张熟悉的面孔,这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
鲍玉佳站起身:我们曾经证明过,再坚固的堡垒也能被攻破。现在,轮到我们守护了。
曹荣荣接话:为了老赵,为了所有沉默过的人。
为了不再有下一个老赵。梁露说。
就连视频连线中的孙鹏飞和程俊杰也坚定点头。
这一刻,他们不再是单纯的调查者,而是化身为守护者。过去的伤痕成了他们最坚硬的铠甲,曾经的软弱成了他们最深刻的理解。
当黎明的第一缕光照进指挥中心时,每个人都已就位。新的战斗开始了,但这一次,他们准备好了。
海面上的风浪或许会更猛烈,但灯塔,已经点亮。
喜欢基因暗码:血色螺旋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基因暗码:血色螺旋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