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透明”的策略像一剂猛药,初时引发了更剧烈的舆论震荡,但随之而来的是海啸般的公众审视。基金会干净的账目、梁露逻辑清晰的回应、以及那些从“打破沉默”倡议中走出的真实面孔和故事,逐渐压倒了污蔑的水军。公众的注意力开始转向那份沉甸甸的《系统性预防权力欺凌行为建议书》,媒体开始深度解读,专家学者参与讨论,一股推动制度改良的共识正在凝聚。
然而,真正的风暴中心,已悄然转移至无形的数字边疆与幽暗的深海。
(一) 数字陷阱与反向追踪
沈舟设置的“蜜罐”系统成功捕获了几条狡猾的“大鱼”。分析显示,攻击者不仅技术高超,而且对国内金融系统和公益组织的运作流程极为熟悉,攻击指令中甚至夹杂着一些内部术语的变体。
“他们有内应,或者曾经有,并且留下了‘知识遗产’。”张帅帅判断,“不是简单的技术黑客,是有着深厚背景的、了解我们内部生态的对手。”
沈舟利用捕获的样本,结合国际盟友共享的数据,进行了极限反向追踪。线索如同穿过层层迷雾,最终指向了一个位于某个“中立国”、但实际由跨国资本复杂控股的数据安全公司。这家公司,表面上业务清白,暗地里却承接各类“灰色”业务,其客户名单高度保密。
“查到这一步,触碰到了商业机密和国际法的边界。”沈舟汇报,“但我们有理由怀疑,攻击的最终指令和金源,来自更深处的阴影。”
(二) 深海聆听者的真意
就在网络攻击因遭遇顽强抵抗和反向追踪而暂时减缓之际,魏超那边传来了更令人不安的消息。海军深潜器冒险对其中一个持续发出低频声波的信号源进行了近距离、非接触式侦察。
传回的画面和数据分析显示,那并非预想中的武装潜航器,而是一个造型奇特、仿佛巨大海葵般的固定式平台。它牢牢附着在海岭上,不断向海水和海底地层发射着复杂的声波,同时,其表面分布着众多类似“触手”的传感器阵列,似乎在接收着极其微弱的反馈信号。
“它不是武器,或者说,不完全是,”参与分析的海洋学家震惊地表示,“它更像一个……超级灵敏的‘听诊器’,在‘聆听’地球的心跳,或者……海底光缆中流淌的数据脉冲所产生的极细微物理效应?”
这个发现颠覆了之前的认知。对手的目的,可能不仅仅是破坏,更是监听。他们试图通过这种匪夷所思的技术,监控全球关键通讯基础设施的“健康状况”甚至数据流量模式!
(三) 往事的烙印:沉默的解剖与“破壁”的可能
面对如此超出常规的威胁,核心团队再次聚集,压力巨大。陶成文引导大家,再次回到“银行大厅沉默”的解剖模型,试图从中寻找应对当前复杂局面的启示。
【沉默解剖的延伸 - 寻找“破壁”点】
陶成文(引导): “我们分析了沉默如何形成。现在,我们需要思考,在那种致密的沉默中,哪一个环节最脆弱?最容易从内部被打破?”
鲍玉佳(指向“从众心理”): “是‘别人都不动,所以我也不动’这个念头。只要一个人动了,这个心理链条就会瞬间出现裂痕。老赵事件里,如果当时有一个客户忍不住惊呼出声,或者一个职员下意识去扶老赵,局面可能就会不同。”
曹荣荣(指向“系统优先级”): “是那个管理层‘牺牲个体保全大局’的决策逻辑。如果当时有一个更高层的领导,出于真正的公义或对规则的坚持,站出来制止危暐并安抚老赵,就能打破这种‘牺牲逻辑’。”
梁露(指向“恐惧”): “恐惧是最坚固的墙壁,但也是最有弹性的。当人们看到有人带头反抗并未遭受即时毁灭时,恐惧就会消退。我们需要创造‘安全的反抗空间’和‘成功的示范案例’。”
张帅帅(技术视角): “映射到现在,网络攻击依赖于隐藏和突然性,我们通过透明化和强力防御,打破了他们的‘隐藏’,让他们暴露在阳光下,这就是‘破壁’。深海监听依赖于未知和技术代差,我们通过抵近侦察和分析,揭开了它的面纱,这也是‘破壁’。”
这番讨论将过往的痛苦经验,转化为了应对当下危机的战术思路:寻找关键节点,制造示范效应,打破信息不对称,用阳光和真相作为最有力的武器。
(四) “光年”计划
基于这些洞察,一个名为“光年”的综合应对计划被制定出来。其核心是:以超越对手认知的速度和广度,公开信息,整合力量,在多个层面同时“破壁”。
“棱镜”行动(由沈舟、张帅帅负责): 不再仅仅被动防御,而是主动、有选择地将部分非涉密的攻击证据、反向追踪线索(模糊化处理后),通过特定渠道“泄露”给国际合作伙伴和可信的独立网络安全机构。目的是将躲在暗处的攻击者,拖入更广阔的国际监督和舆论场,利用外部压力迫使其收敛。
“深蓝听风”行动(由魏超协调): 加强对深海监听平台的监控,同时,联合通讯企业,对关键海底光缆采取更高级别的物理和逻辑保护措施,并研究干扰或欺骗其监听信号的可能性。计划在适当时机,公开部分非核心的深海平台信息,引发国际科学界和海事安全组织的关注,将此事从一个单纯的国家安全问题,部分转化为全球公共安全议题。
“基石”行动(由陶成文、鲍玉佳推动): 加速《系统性预防权力欺凌行为建议书》在重点行业和区域的试点落地,并将其与优化营商环境、保护市场主体、激发社会活力等更高层面的政策目标相结合,争取更广泛的支持。将对抗权力滥用的斗争,融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局中。
“回响”行动(由曹荣荣、梁露执行): 将“打破沉默”倡议收集到的案例,进行深度分析和提炼,形成有分量的研究报告,向立法机构、监管部门进行政策倡导。同时,创作更多易于传播的内容(如纪录片、访谈节目),让沉默者的声音产生更大的社会回响,从根本上侵蚀权力滥用赖以生存的“沉默土壤”。
(五) 星火燎原
“光年”计划开始稳步推进。
“棱镜”行动释放的信息,果然在国际上引起了关注,几家知名网络安全公司发布了针对该攻击手法的预警报告,间接证实了中方遭遇攻击的事实,施加了外部压力。
“深蓝听风”行动虽然未能立即清除深海平台,但持续的监控和干扰,显然增加了对手的操作成本和不确定性。
“基石”行动在一个沿海经济发达城市率先试点,取得了积极反响,当地政府将反权力欺凌与招商引资的软环境建设挂钩,形成了正向激励。
“回响”行动发布的研究报告,为最高立法机关修订相关法律提供了宝贵的基层实践参考。
对手似乎没有预料到如此多层次、高强度的反击。网络攻击的频率和强度明显下降,变得更具试探性和间歇性。深海的声波信号也出现了几次不稳定的波动。
(六) 新的坐标
一天深夜,沈舟监测到一个极其微弱、但使用了最高级别加密方式的信号,尝试与那个深海平台建立联系。信号源无法定位,内容无法破译,但其出现本身,就说明对方阵营内部可能并非铁板一块,或者,出现了新的变量。
“他们也在调整,也在试探我们的底线和能力。”陶成文看着分析报告,“这场较量,进入了更复杂的新阶段。”
鲍玉佳站在他身边,望着城市璀璨的灯火:“但我们不再是被动等待巴掌落下的人了。我们有了地图,有了指南针,甚至……开始绘制新的航线。”
马强的最新画作被送到基金会:画面上,依旧是那个银行大厅,但保安老赵的身后,隐约出现了许多模糊却坚定的人影轮廓;而在窗外,漆黑的夜空中,有一条由无数光点组成的、横贯天际的星河。
光年,既是距离的单位,也象征着以光速前进的决心。他们的斗争,已经从对抗具体的罪行,迈向了解构罪恶的生成逻辑、并试图点亮更遥远未来的新航程。前方的深海依旧幽暗,数字世界的迷雾仍未散尽,但星光,已然指引方向。
第七百四十章,在制定并启动综合性“破壁”计划、初步取得成效、并发现新线索的背景下结束。主角团运用从往事中提炼的智慧,主动出击,在多个维度上化解危机,并将斗争提升到构建系统性免疫力的更高层面。故事展现了主角团从创伤中成长、从对抗到建设的蜕变,预示着更宏大的叙事即将展开。
喜欢基因暗码:血色螺旋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基因暗码:血色螺旋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