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韵贤和薛奎皆是眼前一亮,忙将路引接过来仔细查看,粗糙发黄的手指不停在写着自己姓名籍贯和年龄的字迹上摩挲,难忍心中酸涩。
鼻头一酸,她不敢相信询问:“我.....我能进城了.....我能去敦煌了,我能去找韵书了。”
奚春笑容一僵,局促的解释:“这个只能进城,不过城里有驿站和信差,虽见不了面至少能给史二姑娘寄封信。”
李庄虽有驿站,却是官方承办的,仅供寻常百姓使用,贱民户籍百姓倒也能用,可害怕被周围人知道自己是犯事来的,不是逃难来的,薛家和史韵贤根本不敢打信的主意。
想着到了城内,就能找私人信差,多给点银子就成。
虽然有些遗憾,但想到能给妹妹写信捎东西,史韵贤还是忍不住激动的心,手指痉挛到不停颤抖。
回到定西村那间破旧的小土房,躺在往日觉得坚硬难忍的土炕上时,奚春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安全感,紧闭双眼,耳边是前后院忙碌的嘈杂声,她隐约还能听到娘和大舅母打趣的笑声。
还有兰姨娘忙着研究新鲜面包的热忱,自从上次的酥油面包大获喜爱,对于新鲜面点的开发,兰姨娘可谓是废寝忘食。
如今平安交给二舅母带了,同她都不甚亲近了。
自从家中经济蒸蒸日上后,吵架声,你多吃一块肉,多用一块布的争执早消失不见。三舅母更是每天忙着给阿娘做新衣裳,叫她在一众村子小姑娘里拔得头筹。
想来至今都觉得自己在做梦,十六岁的年纪,人生的大起大伏经历好几次,甚至还徒步穿越全是戈壁滩的河西走廊,从汴京走到西域。
换到现代,这是奚春想都不敢想的,那个蹲在地上起来就眼前一黑的女孩,如今手臂肌肉不可小觑。
如何都睡不着,她索性睁开双眼看着破烂漏了一洞的茅草屋顶,刺眼的光线射进来,窗户的草帘卷起来,水红色的棉布不断飘荡。
奚春觉得她也应该给汴京记挂薛家的亲朋好友寄上一封信,她还想问问雪梅和流苏怎么样了,还想打听外祖父到底被官家送去哪儿了。
原本薛家人都以为外祖父是坐着囚车来西域,可到了之后,无论舅舅如何打听,也探寻不到一丝消息,久而久之只能安慰自己说不定和外祖母一样,被好好的养在庙宇中,颐养天年。
一层泥砖一层石块组成的双层城墙厚实且不易倾倒,更能防止敌人挖掘或穿凿城墙,唯一不好的一点就是漫天的黄沙一阵一阵的,往往上一波还未落地,下一波就来了。
城墙最值得观看的便是悬挂于城门上,金光灿灿,笔力老道的“于阗”两个字。
奚春一行人皆用布巾包头,穿着打扮和当地娘子无异,排在浩浩荡荡的人群中缓慢朝前移动。除开路引外,还要交两个铜板的进城费,若是带着货物就要额外算钱了。
轮到他们时,挨个将珍贵的路引递给看守城门的官差,官差扫视一番目的地和出发地便挥手放行了,原本奚春担忧准备了一箩筐的说词毫无用武之地。
车水马龙的街道,贩夫走卒的新颖叫卖声,还有长相各异的百姓,无一不让三人感到惊喜。
史家是有笔墨的,史韵贤昨夜就将给妹妹的书信写好,缝制多日的衣裳和鞋袜总算能送出,迫不及待告别奚春往信差所去了。
奚春则是带着弟弟边打听边往书画斋去,一路上薛奎都不停的扯衣服,神色也是畏畏缩缩的,小手挡在衣裳破洞打补丁的地方,全然没有在村子里自信开朗的模样。
十一岁的小郎君最是费衣服,上次才给新做的一套衣服,在他烧火逮虫子下地的劳累中,早破的不像话了,张香云一边骂半大小子费衣服,一边不停的补。
奚春低头看了他一眼,默然半晌。
书画斋小的可怜,里头的笔墨纸砚更是做工粗糙,木牌上写着的价格叫人望而止步。
她心一狠,花费二钱银子买了一只猪毫笔,一小块砚,还买了四张纸,折好放进背篓里,奚春心都在滴血啊。
读书果然是有钱人的消遣娱乐,二十文一张纸,寻常百姓谁能供家中孩子苦读。
奚春没急着找地方写,而是打算带回家和爹娘舅舅们一起写。
捏了下发愣的弟弟,语调轻快:“想不想吃好的。”
薛奎唰的睁大双眼,用力点头:“想吃。”
姐弟二人背着背篓高高兴兴往街道集市去了,外面是看守的官差,还有一篮子的木牌,若是想进去摆摊叫卖,就要交上十文钱拿牌子,城西和城北的牌子不通用,买东西的老百姓不收钱。
越往里走人越多,好些为了兜售商品的摊贩,直接将吃食往顾客嘴上递,不停说夸赞话。
于阗夏天最多的就是西瓜和葡萄,还有无花果开心果之类的干果零食,瞧见新奇的,奚春都买了放在弟弟背篓里,还给他买了一包瓜子吃。
摊贩都是眼尖的,见姐弟二人虽穿着打扮普通可出手大方,一看就知是别处来的,热情洋溢的介绍一波接着一波,只要弟弟看上的,奚春都买,奎哥儿一扫眉间愁容,甚至都敢主动试吃东西了。
空荡的背篓被装的沉甸甸的,二人索性找了个桥下的茶肆买上二碗一文茶,坐下歇息。寻思一会儿去问问租个铺子多少钱,也不知能不能找到行方便之人。
自从背上无形的贱民身份后,奚春觉得做事都束手束脚,施展不开。虽说现在没有贱民平民之分,但户籍制度完善,租赁都需去官府,好些人一知晓就不乐意了,属于无形的歧视。
古代的户籍制度堪比现代的犯罪档案啊,特别是人口不流通,一旦有件大事,闹的满城风雨。
考察一番集市的东西和价钱后,奚春觉得自家的酥油面包相当有卖点,这边食物干巴巴的,吃着香闻着没味,不比浓香四溢的面包。
炒田螺就不想了,再过一月,就要过季了,就在李庄兜售赚点酱醋钱算了。
《汴京手作娘》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315中文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315中文网!
喜欢汴京手作娘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汴京手作娘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