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逸尘转身回了办公室。
他一进门,坐在对面的康健民就放下了手里的报纸。
这位在内科干了快一辈子的老医生,扶了扶自己的老花镜,看着周逸尘,眼神里满是赞许。
“逸尘,刚才跟小赵聊了?”
康健民的声音不高,带着点笑意。
“我瞅着他走的时候,那脸色,可是顺了不少。”
“你这事儿办得漂亮。”
“把他心里那个疙瘩给解开了,对咱们整个科室,都是件大好事。”
这话说的真心实意。
康健民在科里待了半辈子了,什么人没见过,他的话分量很重。
能得他一句漂亮,说明这事儿是真办到点子上了。
周逸尘笑了笑,拿起自己的搪瓷缸子,给自己也倒了杯热水。
热气氤氲上来,模糊了他的表情。
“康老师,您这么说就过了。”
“我好歹现在也是个副主任,这些都是分内的事。”
他顿了顿,语气很诚恳。
“再说了,赵林是个好医生,业务能力没得说,不能因为以前那点事儿,就一直这么耗着他的身体。”
话是这么说,但周逸尘心里,确实也跟着松了一口气。
赵林,算是这办公室里最后一个,也是最明显的一个不和谐因素了。
以前那些别扭,虽然大家嘴上不说,但谁都看得出来。
现在把这个疙瘩解开了,以后科里的工作,就能更顺畅地拧成一股绳。
人心顺了,干活才有劲儿。
他端起热腾腾的搪瓷缸子,喝了一口。
暖意顺着喉咙滑下去,整个人都舒坦了。
好了,内科最后一点小小的内部矛盾,算是彻底理顺了。
接下来,该全身心投入到今天的工作里了。
……
转眼间,几天时间过去。
这天,周逸尘正在办公室里写病历,准备让手里的最后两个病人出院,隔壁办公室的钱伟探进半个身子,手里拿着个病历夹,眉头拧成了个疙瘩。
“周副主任,康老师,早。”
他先是打了声招呼,然后一脸犯难地看向周逸尘。
“周副主任,12床那个病人,情况有点不对劲。”
周逸尘放下搪瓷缸子,神色立刻专注起来。
“怎么了?慢慢说。”
“就是前天下午新收的那个女病人,三十五岁,说是发烧、身上起疹子。”
“我按上呼吸道感染给她用的药,青霉素都挂了两天了,体温一点没降,反而烧得更高了,今天早上都快三十九度了。”
钱伟一口气说完,脸上带着点年轻医生遇到棘手病例时的焦急和无措。
“而且她那个疹子也很奇怪,一阵一阵的,发烧的时候就冒出来,退烧的时候又消下去一些。”
“最关键的是,她今天早上开始喊关节疼,两个手腕都肿了。”
康健民听完,也皱起了眉头,放下了手里的报纸。
发烧,皮疹,关节痛。
这几个症状凑在一起,可就不是简单的感冒发烧了。
“我去看看。”
周逸尘站起身,没有丝毫犹豫。
“我跟你一起去。”
康健民也跟着站了起来,拿起挂在墙上的听诊器。
科里来了疑难杂症,他这个老医生也坐不住。
周逸尘点了点头,带着钱伟和康健民,快步走向了病房区。
这几天,整个内科的运转,确实比以前顺畅了不少。
周逸尘的新排班表,就像是给一台原本有些卡顿的机器上了润滑油。
护士站那边,陈美丽护士长脸上的笑容都多了。
小娟护士能准时下班接孩子,工作劲头更足了。
医生这边,钱伟和徐杰拆开后,各自跟着老医生搭班,虽然一开始有点不习惯,但学东西的速度明显快了。
没了依赖,遇事只能自己先动脑子。
而最大的变化,还是赵林。
他开始上白班了,虽然话还是不多,但整个人看着精神了不少,不再是以前那副随时要倒下的疲惫样子。
见了面,也会主动跟周逸尘点头,热情地喊一声周副主任。
整个科室的人心,前所未有的齐。
但眼下,这个新来的12床病人,成了科室新气象下遇到的第一个挑战。
病房里,12床的病人蜷在被子里,脸色烧得通红,嘴唇干裂。
看到医生进来,她丈夫连忙站了起来,一脸焦急。
“医生,俺媳妇她……她烧得更厉害了,还喊身上疼。”
周逸尘走到病床边,温和地开口。
“大姐,别紧张,我们再给您看看。”
他的声音有一种让人安心的力量。
女病人费力地睁开眼,点了点头。
周逸尘没有急着看病历,而是先仔细观察病人。
他注意到,病人手腕处的关节,确实有明显的红肿。
“除了手腕,还有哪里疼?”他问道。
“膝盖……也疼。”病人声音很虚弱。
周逸尘轻轻掀开被子一角,检查她的膝关节,果然也是一样。
他又仔细看了看病人身上的皮疹,是一种淡红色的斑丘疹,主要分布在躯干和四肢。
“钱伟,你来。”
周逸尘忽然开口。
钱伟愣了一下,赶紧上前。
“你再详细地把病人发病以来的所有情况,当着我们的面,复述一遍。”
“一个细节都不要漏。”
这不仅仅是在问询,更像是一场现场教学。
钱伟定了定神,开始详细地汇报。
从病人什么时候开始发烧,体温变化的规律,到皮疹出现的时间,形态,再到关节疼痛的部位和程度。
周逸尘听得极其认真,时不时会打断他,追问一个更具体的细节。
“发烧前,有没有嗓子疼?”
“没有。”
“最近有没有吃过什么特别的东西,或者去过什么特别的地方?”
病人和家属都摇了摇头。
问诊、查体,每一个步骤,周逸尘都做得一丝不苟。
他那双清澈的眼睛,仿佛带着某种穿透力,能看到别人忽略的细节。
五级医术的经验,让他对人体病理的理解,远超这个科室的普通医生。
很快,周逸尘直起身子,神色凝重。
他对病人家属说:“大哥,你先别急,我们回去马上讨论治疗方案,会尽最大努力的。”
回到医生办公室,气氛有点严肃。
喜欢火红年代:知青小医生,青梅陪我下乡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火红年代:知青小医生,青梅陪我下乡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