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 9月 17日清晨,上海SJ区的雾气还未散尽,林微言站在工作室窗前,指尖冰凉。手机屏幕上,法国设计师的邮件措辞严厉:“竹编纹理模糊不清,无法确认工艺精度,若本周内不能提供合格样品图,合作将终止。“窗外的文创园区里,戴着口罩的保洁员正在擦拭公告栏,“园区防疫须知“的红色大字被雨水洇得有些模糊。
团队成员们在会议室里低声讨论,陈默举着那台银色卡片机反复调试,屏幕里的竹编茶席始终无法呈现“冰裂纹“编织的细腻层次。“言姐,要不我们找专业摄影工作室代拍?“晓晓的声音带着试探,手指无意识地抠着笔记本边缘,“我问过一家,拍一套样品要三千块。“
林微言翻开财务账本,非遗基金申请进度那一栏依然停留在“审核中“。8月 26日提交的材料已经过去了 22天,自贸区的工作人员昨天在电话里含糊其辞,只说“文旅局正在优化审批流程“。她打开微信钱包,余额数字刺眼地跳动着——扣除房租和工资后,剩余金额刚好够支付三天的摄影费用。
“再等等。“林微言合上账本,指尖在桌面上轻轻敲击,“我们再试试调整光线角度。“话音未落,手机突然震动,陌生号码发来的彩信带着诡异的绿雾图标。点开后,一段十秒的视频让她瞳孔骤缩:昏暗的厂房里,机械臂正精准地编织着竹篾,流水线末端的工人将成品塞进印着“青川竹编“字样的礼盒,包装盒上赫然贴着“非遗传承“的烫金标签。
视频下方附着一行文字:“松江九亭镇,盛龙食品厂内有猫腻,别让真手艺被糟蹋了。“
林微言的心脏猛地收缩。青川竹编是她爷爷那辈传下来的手艺,2018年刚被列入市级非遗名录,视频里的机械制品一旦流入市场,不仅会砸了招牌,更会让真正的手艺人失去生计。她想起奶奶常说的话:“竹子要经三蒸三晒才不会变形,人心要是走了歪路,可就回不来了。“
“言姐,怎么了?“陈默注意到她脸色发白,递过来一杯温水,“你的手在抖。“
林微言关掉视频,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没事,可能有点低血糖。“她看着团队成员们疲惫的脸,把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现在工作室正是用人之际,不能再让大家担惊受怕。
中午十二点,林微言以“外出考察材料市场“为由独自离开工作室。地铁 9号线往SJ区方向的车厢里空荡荡的,疫情期间的上座率始终维持在三成左右。她戴着口罩,帽檐压得很低,手里紧紧攥着那部陆则匿名捐赠的佳能相机——这成了她此刻唯一的底气。
根据视频里的线索,盛龙食品厂位于九亭镇的废弃工业区内。网约车在斑驳的厂门前停下,生锈的铁栅栏上缠绕着枯萎的牵牛花藤,门柱上“安全生产“的红色标语已经褪色。林微言假装打电话,目光快速扫过厂区环境:三座相连的厂房,中间那座飘出淡淡的竹香混合着化学品的刺鼻气味。
“找谁?“门卫室里的老头探出头,浑浊的眼睛警惕地上下打量她。
林微言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名片,笑容尽量自然:“我是青川竹编的采购商,听说你们这里有竹制品代加工?“她特意把“代加工“三个字咬得很重,观察对方的反应。
老头的眼神闪烁了一下,拿起对讲机低声说了几句,然后打开侧门:“王老板在里面等你,进去吧,别乱逛。“
厂区的地面坑洼不平,积水倒映着灰蒙蒙的天空。走进中间的厂房,林微言立刻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十条自动化生产线正在全速运转,机械臂末端的执行器精准地夹取竹篾,按照预设程序编织出规整的图案。与手工竹编的自然纹理不同,这些机械制品的每一个节点都完全一致,透着工业生产的冰冷僵硬。
“林小姐是吧?久仰。“一个满脸横肉的中年男人走过来,金劳力士在手腕上晃得人睁不开眼,“我是这里的负责人王彪,听说你要大批进货?“他的指甲缝里残留着绿色粉末,身上的古龙水味盖不住淡淡的化学品气息。
林微言强压下心头的恶心,递过伪造的采购合同:“我们公司需要一批竹编礼盒,预算有限,所以想找性价比高的代工厂。“她故意把“预算有限“四个字说得格外清晰。
王彪接过合同,眼睛却瞟向她背着的相机包:“林小姐还带了相机?是想拍样品吗?“
“是啊,要给老板汇报。“林微言故作镇定地拿出相机,“王老板不介意我拍几张吧?“她假装调试参数,快速按下快门,镜头捕捉到生产线旁堆放的工业染料桶,标签上“酸性绿 6b“的字样清晰可见。
“当然不介意。“王彪皮笑肉不笑地盯着她,“我们的产品都是'纯手工'制作,绝对符合非遗标准。“他特意加重“纯手工“三个字,带着嘲讽的意味。
林微言跟着王彪参观生产线,手指在相机快门上轻轻发力。机械臂编织的速度令人咋舌,一台设备一天的产量相当于三个熟练工匠一周的工作量。在质检区,她看到工人用砂纸快速打磨竹编表面,然后喷上透明漆掩盖机械加工的痕迹。最让她愤怒的是,成品区的礼盒上赫然印着“青川竹编“的商标,旁边还放着一叠伪造的非遗证书。
“这些证书...“林微言指着证书上的公章,声音有些发颤。
“放心,绝对保真。“王彪得意地掏出手机,展示与某个“非遗保护中心“的转账记录,“只要花点小钱,别说市级非遗,国家级的证书都能给你弄来。“他压低声音,“很多直播带货的都在我这儿拿货,消费者就认这个。“
走到仓库门口时,林微言注意到角落里堆放的竹材颜色异常鲜亮。她趁王彪接电话的间隙,悄悄走近拿起一根竹篾,指尖立刻沾上了绿色粉末。用指甲刮开表面,内里的竹黄呈现出自然的淡黄色——这是典型的染色竹材。她想起奶奶教的鉴别方法:真正的竹青经过处理后呈黄绿色,而染色竹黄会在竹节处残留粉状物。
“这竹材质量不错吧?“王彪挂了电话,眼神阴鸷地盯着她,“林小姐好像对我们的生产流程很感兴趣?“
林微言心头一紧,意识到自己可能暴露了。她强装镇定地放下竹篾:“确实不错,我回去汇报后尽快给你答复。“转身想走时,却被两个凶神恶煞的工人拦住了去路。
“别急着走啊。“王彪的脸色彻底沉了下来,“我刚收到消息,青川竹编根本没有采购计划。说吧,你到底是谁派来的?“他一把夺过相机,翻看里面的照片,脸色越来越难看,“敢拍我的生产线?胆子不小!“
林微言的心跳得像要炸开,大脑飞速运转:“我只是想比价,没别的意思...“
“少废话!“王彪粗暴地抢过她的手机,发现相册里没有照片,狠狠把手机摔在地上,“把她关进仓库!等我处理完这批货再收拾她!“
冰冷的仓库门被锁上的瞬间,林微言的恐惧达到了顶点。黑暗中弥漫着霉味和化学品的混合气味,脚下的积水没过脚踝,冰凉刺骨。她摸索着找到一个破旧的木箱坐下,牙齿控制不住地打颤。刚才被推搡时,藏在袖口的录音笔幸免于难,此刻正忠实地记录着外面的动静。
不知过了多久,林微言渐渐冷静下来。她想起陆则送的那台相机有紧急定位功能,刚才假装摔倒时应该碰到了开关。仓库角落里有微弱的光线透进来,她摸索着找到碎掉的手机,电池竟然还能拆卸。凭借手机屏幕微弱的光,她发现仓库里堆放的全是即将出厂的假竹编,每一件都贴着伪造的非遗标签。
突然,仓库外传来王彪的声音:“把这批货发到浙江去,那边的直播团队等着用...检测报告?放心,早就做好了,重金属含量绝对达标...“林微言立刻按下录音笔的增强键,指尖因为紧张而发白。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仓库里的空气越来越稀薄。林微言感到头晕目眩,她靠在冰冷的墙壁上,想起顾屿临走时的话:“遇到危险一定要第一时间联系我。“后悔像潮水般将她淹没,如果早上没有拒绝他的陪同...
就在意识逐渐模糊时,仓库门突然被撞开。刺眼的光线中,顾屿的身影逆光站着,白色衬衫上沾着泥土,眼神里充满了焦急和愤怒。“微言!“他冲过来紧紧抱住她,声音因为奔跑而沙哑,“你吓死我了!“
“顾屿...“林微言的眼泪瞬间决堤,所有的恐惧和委屈在这一刻爆发出来。
外面传来激烈的争吵声,顾屿脱下外套裹在她身上:“别怕,我报警了,警察马上就到。“他的手轻轻抚摸着她的头发,指尖因为用力而泛白,“为什么不告诉我?为什么要一个人来?“
林微言想说什么,却被警笛声打断。仓库门被完全打开,穿着制服的警察冲了进来,身后跟着脸色惨白的王彪和瑟瑟发抖的工人。取证人员小心翼翼地收集着假竹编和染色剂,相机快门声在空旷的仓库里格外清晰。
坐在警车里,林微言看着窗外掠过的街景,顾屿的手一直紧紧握着她的手。刚才在派出所做笔录时,她才知道顾屿通过相机定位找到这里,还和阻拦他的工人发生了冲突。“你怎么知道我在这儿?“她轻声问,声音还有些颤抖。
顾屿的眼神暗了暗:“我联系不上你,就查了你的行车记录仪。微言,我们之间一定要这样吗?“他的语气里带着失望,“你宁愿一个人冒险,也不愿相信我?“
林微言低下头,看着手背上残留的绿色粉末,心里五味杂陈。她知道顾屿是为她好,可自尊心让她无法承认自己的困境。非遗基金申请的不确定性、工作室的资金压力、团队的信任...这些沉重的负担让她难以喘息,却又固执地不愿向任何人求助。
回到工作室时,天已经蒙蒙亮。团队成员们都在等她,晓晓看到她平安归来,激动地哭了出来。陈默默默递上一杯热姜茶,眼神里充满了担忧。林微言看着大家疲惫却关切的脸,突然感到一阵愧疚——她差点因为自己的固执酿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第二天下午,陆则带着文旅局的工作人员来到工作室。看到林微言手背上的伤痕,他的眉头紧紧皱起:“听说你去暗访造假作坊了?太冒险了。“他带来了两个消息,坏消息是非遗基金审批确实遇到了困难,好消息是他们的申请材料引起了专项调查组的注意。
“这个你或许用得上。“陆则递给她一份检测报告,是王彪作坊里的染色剂成分分析,“酸性绿 6b超标严重,长期接触会引发皮肤病。“他看着林微言惊讶的表情,温和地补充道,“保护非遗不仅要传承手艺,更要守护它的 integrity。“
林微言翻开检测报告,上面的化学方程式触目惊心。她突然明白,自己要保护的不仅是青川竹编的手艺,更是它背后的文化价值和匠人精神。那些冰冷的机械制品或许能模仿竹编的外形,却永远无法复制手工编织中蕴含的温度和灵魂。
顾屿站在窗边打电话,阳光勾勒出他挺拔的身影。林微言看着他认真的侧脸,心里涌起复杂的情绪。这次事件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她的固执和脆弱,也让她重新审视自己与顾屿的关系。或许,她真的该学着放下防备,学会信任和依靠。
傍晚时分,团队召开会议讨论后续计划。陈默提出开发“竹编溯源系统“,用二维码记录每件作品的制作过程;晓晓建议开展线上鉴别培训,教消费者如何区分真假竹编;林微言则决定将暗访经历制作成纪录片,揭露非遗造假的黑幕。
“基金申请可能还要等一阵子。“林微言看着大家,语气坚定,“但我们不能等。从明天开始,我们要用最真实的镜头,记录最纯正的青川竹编。“她拿起那台佳能相机,镜头在夕阳下闪着微光,“陆先生说得对,坚持真实,自有光芒。“
顾屿悄悄走进来,手里拿着修复好的手机。他没有打扰会议,只是安静地坐在角落,眼神温柔地落在林微言身上。窗外的晚霞染红了天空,给工作室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色。林微言知道,前路依然充满挑战,但只要坚守初心,团结一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会议结束后,林微言走到顾屿面前,轻声说:“对不起,让你担心了。“
顾屿摇摇头,握住她的手:“以后不许再这样了。“他的指尖轻轻抚摸着她手背上的伤痕,“我们是战友,不是吗?“
林微言看着他真诚的眼睛,点了点头。那一刻,她心里的某个角落悄然融化。或许误解和裂痕依然存在,但信任的种子已经重新发芽。在守护非遗的道路上,她不再是一个人孤军奋战。
夜色渐浓,工作室的灯依然亮着。林微言打开电脑,开始整理暗访时的录音和照片。屏幕上,王彪嚣张的声音和机械臂运转的噪音交织在一起,与窗外竹风吹过的沙沙声形成鲜明对比。她知道,这场守护真手艺的战斗才刚刚开始,但她已经做好了准备。
桌上的检测报告旁,放着陆则送来的非遗保护手册。林微言翻开第一页,上面写着:“真正的非遗,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匠心的坚守。“她拿起笔,在旁边郑重地写下:“以真实为盾,以匠心为矛。“
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户洒进来,照亮了工作室里陈列的竹编样品。那些由竹丝交织而成的纹理在月光下静静流淌,仿佛在诉说着千年传承的故事。林微言知道,只要这些真实的纹理还在,只要还有人愿意守护它们,青川竹编的光芒就永远不会熄灭。
她拿起相机,对着月光下的竹编轻轻按下快门。这一次,镜头捕捉到的不仅是竹编的纹理,更是那份历经风雨却从未改变的初心。在这个充满谎言和造假的时代,这份真实,就是最珍贵的光芒。
《汝之素年,谁予锦时》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315中文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315中文网!
喜欢汝之素年,谁予锦时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汝之素年,谁予锦时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