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作为大魏帝国的都城,已经很久没有像今天这样,被一种集体性的焦虑所笼罩了。
自大将军曹爽亲率十万京畿精锐东出函谷关,迎战汉军的消息传开后,这座伟大的城市就陷入了一种复杂的情绪之中。街头巷尾的茶馆酒肆里,贩夫走卒、商贾文人,所有人都在议论着这场关乎国运的战争。有人对大将军的天威充满信心,认为汉军不过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也有人忧心忡忡,毕竟敌人是那个算无遗策、百战百胜的汉丞相陆瑁,大将军此行,吉凶未卜。
尤其是近几日,从前线传来的消息越来越少,仿佛函谷关方向变成了一片信息隔绝的死地。这种未知的等待,最是熬人。各种流言蜚语开始在城市的阴暗角落里滋生:有人说大将军已经攻破了汉军大营,正在追亡逐北;也有人悄声说,大军中了埋伏,损失惨重。
整个洛阳,就像一个被绷紧了弓弦的猎人,屏息凝神,等待着那决定命运的一箭,究竟是射中猎物,还是脱弦反伤。
就在这种紧张到几乎凝固的气氛中,一骑快马,如同黑色的闪电,划破了洛阳城清晨的宁静。
那是一名信使,他身上那代表着最高等级军情的“赤羽急报”的旗帜,在疾风中猎猎作响。他的坐骑已经口吐白沫,显然是经过了日夜不停的疯狂奔驰。从他入城的那一刻起,街道上所有的行人、车马,都自觉地向两侧避让,无数道目光,汇聚在这名信使的身上。
“捷报——!函谷关大捷——!”
信使嘶哑的吼声,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块巨石,瞬间在整座洛阳城,激起了滔天巨浪!
“胜了?”
“大将军胜了!”
“我就说嘛!区区陆瑁,岂是我大魏天兵的对手!”
短暂的寂静之后,是火山爆发般的欢呼。人们从屋舍里涌出,跟在那名信使的身后,向着皇宫的方向汇集。压抑了多日的焦虑,在这一刻,尽数化为了狂喜。整座城市,仿佛瞬间,从沉闷的阴雨天,切换到了,烈日炎炎的盛夏。
那名信使,在一众禁军的护卫下,穿过层层宫门,最终,被带到了,太极殿前。他已经疲惫到了极点,几乎是被人架着走完了最后一段路。
他高高地举起手中,那个用火漆严密封装的竹筒。
“报——!大将军于渑池大破汉军!斩敌数万!汉丞相陆瑁仓皇西窜!此为大将军亲笔捷报!”
太极殿内,气氛庄严肃穆。
曹芳端坐在那高高的龙椅之上。他穿着一身庄重的黑底金纹龙袍,努力地想让自己显得更具帝王的威严。但他那略显稚嫩的脸庞和紧紧攥着龙椅扶手的泛白的指节,还是暴露了他内心的紧张与不安。
自登基以来,他一直生活在以曹爽为首的宗亲辅政大臣的阴影之下。他是大魏的皇帝,却感觉不到丝毫作为皇帝的权力与尊严。
这场战争,对他而言,不仅仅是一场国与国之间的较量。更是一场对曹爽能力的终极考验。
如果曹爽胜了,那么曹氏宗亲权威将达到顶峰,他这个皇帝或许会更加有名无实。但是大魏保住了。
如果曹爽败了,那么曹氏宗亲,将威望扫地。他或许可以借机联合那些对曹爽不满的老臣,收回一部分权力。但是大魏可能将面临汉军兵临城下的灭顶之灾。
这种两难的境地,折磨着这位年轻的帝王。
当那份带着前线硝烟气息的捷报,被中常侍恭恭敬敬地呈递到他的面前时。他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他颤抖着手,亲自用小刀划开火漆,取出里面的帛书。
那是曹爽的亲笔字迹,龙飞凤舞,充满了一种志得意满的张扬。
曹芳一个字,一个字地读着。
他的眼睛,越睁越大。他的呼吸越来越急促。
当他读到,“……我军将士奋勇杀敌,虽折损颇重,然斩获倍于己出汉军,尸横遍野,血流漂杵……”
当他,读到,“……征蜀护军夏侯霸,身先士卒,如天神下凡,亲率铁骑,凿穿敌阵。于万军之中斩汉将。后遭陆瑁主力疯狂围攻,力战不屈,身中数十创,终壮烈殉国。其忠勇,感天动地,实为我大魏军魂……”
当他,读到,“……陆瑁,老奸巨猾,虽侥幸逃脱。然其主力已遭毁灭性打击,元气大伤。经此一役,汉寇十年之内,再无东进之力。臣已收拢残部,合函谷关守军共计十万,陈兵关前,扼守要道。汉军望而生畏,不敢近前一步。中原安矣!”
读完,最后一句。
曹芳只觉得一股巨大的喜悦与狂热的激情直冲天灵盖!
他猛地从龙椅上站了起来,因为太过激动,身体甚至有些微微颤抖。
“好!好啊!好一个,大将军!好一个,夏侯将军!”
他将手中的捷报,高高举起,对着满朝文武大声宣布道:“诸位爱卿!大捷!函谷关大捷!!”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以曹爽的党羽,何晏的父亲、丁谧的兄长等人为首的一群官员,立刻高呼万岁,拜倒在地。他们的脸上洋溢着与有荣焉的骄傲与兴奋。
紧接着整个太极殿都沸腾了。
绝大多数的官员都沉浸在这场来之不易的“大胜利”所带来的喜悦之中。他们纷纷上前说着各种歌功颂德的溢美之词。
“大将军,天威浩荡,真乃我大魏的擎天玉柱啊!”
“有,大将军在,何愁汉寇不灭!”
“夏侯将军,忠烈无双!当追封王侯配享太庙!”
年轻的皇帝,听着这些潮水般的赞美,脸上绽放出了从未有过的灿烂笑容。
他当即下达了一系列的旨意。
“传朕旨意!大将军曹爽,临危受命,力挽狂澜,功在社稷!加封为大司马!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赏黄金万两,锦缎千匹!其子弟各加官进爵!”
“追封夏侯霸为威侯!赐谥号‘壮’!以王侯之礼厚葬!其子夏侯和袭爵!并入宫为虎贲中郎将!”
“传令,全国!为庆祝此番大捷,大赦天下!与民同乐三日!洛阳城内,张灯结彩,彻夜狂欢!”
“命,太常寺,立刻筹备祭天大典!朕要亲率百官,告慰太庙英灵!”
一道道充满喜悦与荣耀的旨意从皇宫中发出。迅速传遍了洛阳城的每一个角落。
整个城市,都陷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盛大狂欢。
然而,在这一片喧嚣与狂热之中。
总有一些冷静的甚至是冰冷的眼睛。
太尉曹宇站在百官的队列之中。他那已经有些浑浊的双眼,静静地看着那个在龙椅上意气风发挥斥方遒的年轻皇帝。也看着那些因为一场“胜利”,而欣喜若狂,丑态百出的同僚。
他的脸上,没有一丝喜悦。
有的,只是一片深不见底的凝重与忧虑。
待到朝堂上的狂热气氛,稍稍冷却。
曹宇缓缓走出了队列。
“陛下。”他的声音在大殿中响起,让所有人的喧闹都为之一静。
曹芳正在兴头上,看到这位一向德高望重曹氏宗亲。
“太尉,有何事,启奏?”
曹宇躬身行礼,不疾不徐地说道:“启禀陛下。函谷关大捷,诚然可喜可贺。然臣以为,此事尚有诸多疑点,需仔细查证。”
此言一出,大殿内的气氛,瞬间降到了冰点。
那些曹爽的党羽,立刻向曹宇投来了愤怒而又警惕的目光。
“哦?”曹芳皱起了眉头,“太尉,此话怎讲?大将军的亲笔捷报在此。难道太尉是在怀疑大将军欺君罔上吗?”
“欺君罔上”这四个字被年轻的皇帝刻意加重了语气。这已经是非常严厉的警告了。
“臣,不敢。”曹宇依旧,面不改色,“臣只是就事论事。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第一,大将军,报,斩敌数万。如此大功为何不见一个汉军降将或重要的俘虏押解回京?也未见呈上任何足以证明战果的敌军将领首级?”
“第二,夏侯霸将军,为国捐躯,天下同悲。然其如何在万军之中斩杀汉将,又如何被围身死。捷报之中,语焉不详。如此重要的战斗细节,关乎为国家英雄正名。岂能如此草草一笔带过?”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曹宇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盯着龙椅上的曹芳,“我军,‘折损颇重’,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字?一将功成,万骨枯。陛下在为胜利欢庆之时。可曾想过这‘颇重’二字背后是多少我大魏将士的性命?是多少家庭的支离破碎?”
“臣,恳请陛下!立刻派遣中枢信臣,组成慰问犒赏使团!携带陛下恩赏,亲赴函谷关前线!一来彰显皇恩浩荡,鼓舞三军士气。二来核实具体战功与伤亡。三来将夏侯将军与阵亡将士们的灵柩,妥善运回故里,好让他们入土为安!”
大殿之内,鸦雀无声。
所有人都,在看皇帝的反应。
曹爽的党羽们额头上已经渗出了细密的冷汗。
曹芳也陷入了沉默。
他虽然年轻,但并不愚蠢。曹宇提出的这几点合情合理。尤其是第三点,关于抚恤阵亡将士和运回夏侯霸灵柩的建议,他作为皇帝,没有任何理由可以拒绝。
可是他也能感觉到。如果他真的答应了,那么就等于是在公开质疑曹爽。
这会让刚刚打了大胜仗的大将军,如何自处?
他刚刚才给了曹爽无上的荣耀与权力。转眼间就派人去查他?
这无异于自己打自己的脸。
就在曹芳左右为难不知如何是好时。
一个阴柔的声音响了起来。
是何晏的父亲光禄大夫何咸。
“曹太尉,此言差矣!”何咸出列对着曹宇冷笑道,“太尉大人,久居庙堂,不闻兵戈之事,有此疑问,倒也情有可原。”
“其一,所谓斩获,乃是战场上的大致估算。兵荒马乱,刀剑无眼,我军将士只顾奋勇杀敌,哪有闲工夫去割下每一个敌人的首级?至于降将俘虏,那陆瑁何等狡猾?见势不妙,早已下令,全线撤退,我军如何抓得到?”
“其二,夏侯将军,殉国细节。大将军在捷报中,不愿多提。乃是因为,太过悲痛!不忍再回忆,那惨烈的一幕!太尉大人,您难道要在大将军和夏侯将军家人的伤口上,再撒一把盐吗?”
“至于,其三,犒赏三军,抚恤阵亡,乃是应有之意。陛下已经下旨。但何须再另派什么使团?如今汉军虽退,但未必没有反扑的可能。前线战事依旧紧张。我等文臣冒然前往,岂不是给大将军添乱?依我看所有恩赏交由大将军全权定夺分发。方为上策!”
他的话,立刻得到了曹爽一派官员的集体附和。
“何大人,所言极是!”
“曹太尉,未免太过吹毛求疵了!”
“难道,我们不该相信我大魏的大司马吗?”
曹芳听了何咸的,一番“解释”,心中那刚刚升起的一丝疑虑又被打消了。
是啊,曹宇毕竟只是一个文官。他又怎么会懂战场上的事呢?
大将军刚刚打了胜仗。自己确实不应该在这个时候去给他添堵。
想到这里,他便对曹宇说道:“太尉,忠君体国之心,朕,心领了。然,军国大事,瞬息万变。朕相信大司马的判断。犒赏与抚恤之事,就全权交由大司马自行处置吧。此事不必再议!”
一锤定音。
曹宇看着龙椅上那重新被喜悦与信任所包裹的年轻帝王。
他缓缓地闭上了眼睛,深深地弯下了他那早已不再挺拔的腰。
“臣……遵旨。”
他退回了队列。不再说一句话。
他知道,再说已经无用。
喜欢辅佐汉室,重振三国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辅佐汉室,重振三国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