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勇听着大臣们的争论,他的目光从一张张或激动、或忧虑、或愤慨、或冷静的脸上掠过,心中念头飞转。
就在争论趋于白热化,双方僵持不下之际,一直沉吟未语的中书令房玄龄,缓步出列。
他并未像其他人那样情绪外露,面容沉静,眼神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他先是向杨勇深深一躬,然后才转向众人,声音清朗而沉稳,仿佛带着一种能安定人心的力量:“启奏陛下,诸位同僚。臣以为,魏大人之忧,乃老成谋国之言;尉迟将军之怒,亦是忠勇可嘉。但臣以为是否出兵,如何出兵,还须审时度势,谋定而后动。”
房玄龄的一席话说完,立刻让大殿内众人安静了下来。
杨勇点了点头,随即说道:“房卿家言之有理,不知房相有何良策?”
随即伸手示意房玄龄继续说下去。
“是,陛下!”
房玄龄躬身顿了顿,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才缓缓说出石破天惊之语:“我军若直接介入关中战事,的确有可能陷入泥潭之中。诸位大人,都应该听说过‘围魏救赵’的故事吧?”
“围魏救赵?”殿内响起一片低低的惊呼和议论声。
房玄龄目光炯炯,继续说道:“如今突厥与梁师都主力尽在关中,其后方必然空虚!尤其是朔方,更是守备薄弱。陛下何不遣一员上将,率一支装备精良、机动迅捷之精兵,自河东而出,不走潼关,直插朔方腹地,端掉梁师都的老巢!”
他越说越快,思路清晰:“梁师都根基若失,必军心大乱,其与突厥之联盟,本就是以利相合,届时必生龃龉,甚至可能迫使梁师都部分兵力回援!如此一来,既可极大缓解李唐在关中正面之压力,使其能更多消耗突厥,又可斩断突厥一臂,更可扬我大隋兵威于塞上!此乃一石三鸟之策也!”
此策一出,满殿皆惊!
刚才还争吵不休的文武百官,此刻都陷入了沉思。
尉迟恭、程咬金等武将眼睛一亮,觉得此计大妙,既能打仗,又能解决问题;
而魏征等人则微微蹙眉,思考着此计的可行性与风险。
“直捣西梁后方吗?……这……这风险似乎有些大啊。”
“是啊,此计风险不小啊,孤军深入……”
“非也,西梁后方兵力空虚,看似危险,实在并非如此!”
“房相洞察敌情,令下官着实佩服啊!”
“的确如此,此计若成功,收益将是巨大的!”
“房相果然深谋远虑……”
所有人的目光,最终都汇聚到了御座之上的杨勇身上,等待着他的最终决断。
杨勇手指依旧无意识地敲击着扶手,低头思考着可能性。
房玄龄的计策,确实精妙,也符合他之前“坐观其变”的战略基调,只是更为主动一些,意在调动敌人,攻其必救。
但在这之前,情报司统领张涯秘密呈上一份情报——李渊在极度恐慌与愤怒中,终于放下了对次子的猜忌,下旨严厉申斥了丧师辱国的太子李建成,而后任命秦王李世民为天下兵马大元帅,总揽对突厥、西梁联军的所有战事,赋予其全权,号令关中所有残余唐军,誓死抗敌!
“李世民……终于拿到全部指挥权了……”杨勇心中默念。
他对这位历史上的唐太宗的能力有着极其深刻的认知。
李建成、李元吉的败绩,更多是源于其自身的愚蠢和傲慢,而绝非突厥不可战胜。
如今,换上了李世民这个真正的军事天才,手握李唐最后的核心力量,依托长安坚城和关中民心,未必不能挡住,甚至……反击?
更何况,张涯还带来了另一条更值得玩味的情报——盘踞陇西的西秦霸王薛举,似乎也觉得报仇的机会来了,正在其都城金城(今兰州)秘密集结兵马,蠢蠢欲动。
薛举与李唐素有旧怨,其子薛仁杲更是勇猛绝伦,若此时趁火打劫,挥师东进,直扑兵力空虚的长安背后……
届时,关中的局势,将变得更加错综复杂,难以预料。
“哼!薛举……他也想分一杯羹吗?还是想报当初的一箭之仇?”
杨勇心思电转。
眼前这盘棋,因为薛举这个不确定因素的加入,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贸然派出精兵远征朔方,固然可能取得奇效,但若薛举突然发难,或者李世民未能顶住压力,导致关中彻底崩盘,突厥势力空前膨胀,那他派出的那支孤军,很可能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
综合考虑所有因素,眼前的局势如同一团迷雾,最佳的出手时机,似乎还隐藏在那变幻的战云之后。
在百官期待、疑惑、焦急的目光注视下,杨勇沉默了许久,方才抬起眼帘,目光恢复了古井无波的深邃,淡淡地吐出了三个字:
“再等等。”
“等等?”殿下顿时响起一片压抑不住的惊诧之声。
房玄龄的“围魏救赵”之策已然十分高明,为何陛下还要等?
杨勇没有理会众人的骚动,迎着那些不解的目光,又补充了一句,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现在还时机未到!”
时机未到?
众卿家面面相觑,一头雾水。
如今关中糜烂,百姓倒悬,突厥气焰嚣张,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时机?
陛下究竟在等什么?
等李唐彻底覆灭?
难道等突厥抢够了自行退去?
还是……有其他原因?
他们自然不知道杨勇心中对李世民能力的重视,更不知道西秦薛举这头受伤猛虎已在陇西在此露出了凶悍的爪牙。
杨勇也无法向他们解释那源自先知的判断和尚未完全证实的情报。
看着群臣困惑的神情,杨勇并未多作解释。
帝心难测,有些决策,无需让所有人理解。
杨勇目光转向兵部尚书李靖,语气转为沉静而有力,下达了最后的命令:
“李靖。”
“臣在!”
李靖踏步出列,躬身听令。
“命你即刻抽调两万装备最新式击发枪的火枪兵,并三万精锐骑兵,由……”
杨勇目光扫过跃跃欲试的尉迟恭、程咬金等人,略一沉吟,接着说道:“由裴行俨统领,李安为副,秘密开赴陕西与山西交界区域,择险要处驻扎。没有朕的旨意,不许擅自越境接战。但需时刻保持战备,密切关注关中与陇西动向,等待朝廷命令,随时准备出击!”
这道命令,既展现了杨勇对北方局势的密切关注和未雨绸缪,又表明了他暂时不愿直接介入的态度。
派遣的是装备最精良的火枪兵和机动骑兵,由沉稳善守的裴行俨和精通火器的李安统领,驻扎在可进可退的战略位置,如同一柄引而不发的利剑,悬于北方。
“臣,遵旨!”李靖肃然领命。
裴行俨与李安也同时出列,铿锵应诺:“末将定不辱命!”
朝会就在这样一种略显悬疑和凝重的气氛中结束。
百官怀着各样的心思,议论纷纷地退出了太极殿。
《重生隋太子从绝境逆袭成大隋武帝》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315中文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315中文网!
喜欢重生隋太子从绝境逆袭成大隋武帝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重生隋太子从绝境逆袭成大隋武帝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