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九月初七,辰时,药铺前堂。老大夫正低头整理最后一包草药,郭靖站在一旁,眉头仍微蹙——昨日又有一波逃难者路过,说蒙古兵已到邻镇,虽未屠镇,却四处劫掠,他实在放心不下老大夫。李莫愁端着刚温好的药走进来,月白襦裙衬得她气色好了不少,肩头的伤已能随意活动,显然是彻底痊愈了。)
“张大夫,”郭靖上前一步,语气恳切,“如今边境不太平,蒙古兵离得越来越近,您这药铺太危险。等明日我们启程,您跟我们一起走吧,路上也好有个照应。”
老大夫抬起头,放下手中的药包,笑着捋了捋胡须,神色竟比郭靖还笃定:“郭大侠不必担心我。我守这药铺三十多年,从金国人到蒙古人,哪朝哪代的兵没见过?他们再凶,也得生病,也得治伤——只要我这药铺还开着,还能给他们看病,就没人会来为难我。”
李莫愁站在一旁,也帮着劝道:“张大夫,您年纪大了,独自留在这儿,我们实在不放心。不如跟我们一起去襄阳,那里城池坚固,往后您在城里开家药铺,也比在这边境安稳。”
老大夫摇摇头,指了指柜上摆着的药罐:“我走了,这镇上的百姓找谁看病?前几日王阿婆的孙子还发着烧,李大叔的腿伤也没好利索——他们都是穷苦人,离了我这药铺,怕是连碗平价药都喝不上。”他顿了顿,又道,“再说,蒙古兵里也有不少被迫从军的汉人,还有受伤的小兵,他们来我这儿拿药,我从不跟他们要高价。人心都是肉长的,我救过他们的人,他们自然不会害我。”
郭靖还想再劝,老大夫却拍了拍他的肩膀:“你们放心去襄阳吧。我这药铺门口挂着‘济世堂’的牌子,就是最好的护身符。等你们日后打退了蒙古兵,再回来看看我这老头子,就够了。”
李莫愁看着老大夫眼中的坚定,知道他心意已决,便不再多劝,只从包袱里取出一锭银子放在案上:“张大夫,这银子您拿着,多备些干粮和常用药,若是真有危险,就往南走,我们在襄阳城门口给您留个信儿。”
老大夫推辞不过,只好收下银子,转身从药柜里拿出两个油纸包递给他们:“这里面是我配的伤药和止泻药,路上带着,万一遇到麻烦,能应急。你们路上保重,到了襄阳,替我给守城的将士们带句话——好好打仗,守住咱们的家。”
郭靖接过药包,重重点头:“您放心!我们一定带到!”
晨光透过窗棂,落在“济世堂”的牌匾上,老大夫又低头整理起药罐,仿佛边境的纷扰都与他无关。郭靖和李莫愁看着他忙碌的背影,心里既敬佩又安心——原来这乱世里,总有像老大夫这样的人,凭着一份医者的笃定,在危局中守住一方安稳,也给赶路的人,留下了一份温暖的底气。
喜欢黄蓉:请叫我黄军师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黄蓉:请叫我黄军师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