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健康体检已成为人们关注自身身体状况的重要方式。然而,拿到体检报告时,不少人却被“高血脂”三个字弄得一头雾水。尤其是那些身材苗条,既不胖也不爱吃肉的人,更是难以理解为何自己会与高血脂“结缘”。咱们国家有40.4%的人患有高血脂,在体检人群中,这一比例更是高达50%,堪称“三高”之首。这意味着,在你的身边,大约每两个人中就有一个是高血脂患者。
老张是一位身材清瘦的上班族,日常饮食以素食为主,几乎不碰肉类。他自认为生活习惯健康,可体检结果却显示他血脂偏高。这让老张十分困惑,明明吃得清淡,体重也正常,怎么就血脂高了呢?和老张有同样疑惑的人不在少数,很多瘦子都觉得高血脂是胖子的“专利”,与自己无关。事实真的如此吗?接下来,我们就从中医原理、道家思想以及现代医学的角度,深入探讨瘦子也会得高血脂的原因。
血脂的“来龙去脉”:输入、合成与转出
在探讨瘦子患高血脂的原因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血脂在身体里的代谢过程。所有血脂,在身体里都需要经过输入、合成、转出三个步骤。这其中,无论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导致高血脂。就好比一个工厂的生产流程,原材料输入、产品加工制作、成品输出,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故障,都会影响整个生产的正常进行。
输入环节:吃出来的“隐患”
先来看输入环节,也就是我们日常的饮食。很多人认为,吃进去的脂肪会直接变成血脂,所以只要不吃脂肪就不会血脂高。但实际上,每一滴血脂都是我们身体再合成的,吃进去的脂肪无法直接转化为血脂。不过,你吃得多,身体合成血脂的原料也就变多了。
导致高血脂的第一个输入因素,是长期吃过量的胆固醇。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包括肥肉、蛋黄、动物内脏、鸡皮、黄油等等非水产动物的油脂。30年前医学家就发现,长期大量食用这些食物的人,血脂会升高;而减少食用后,血脂也会随之下降。不过,胆固醇并非完全的“坏脂肪”。最近5到10年,营养学家、医学家明确认为,只要每天控制胆固醇摄入量在500mg以下,大概率不会出现高血脂。这个量大约相当于每天不超过两个鸡蛋,也就是一个完整的鸡蛋,再搭配一点其他含有胆固醇的食物即可。
除了胆固醇,过多的碳水化合物也是导致高血脂的重要因素。具体来说,就是主食超过了一天总能量的60%。即使是完全吃素的人,如果在严格控制脂肪摄入时,因容易饥饿而大量食用主食来填饱肚子,这些过量的碳水化合物最后也会在身体里转化成血脂,尤其是导致甘油三酯升高。就像老张,虽然吃素,但主食吃得多,这就可能是他血脂高的原因之一。
此外,能量过剩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不管营养结构多么合理,只要吃进去的能量大于消耗的能量,造成肥胖,就会成为高血脂的风险因素。正如道家所说:“饮食如服药,需‘中病即止’,过量则成‘毒’。”过度饮食会使胃气不降、脾气不升,不仅会导致消化不良、肥胖,还可能引发糖尿病、高血脂等代谢性疾病。中医也认为,暴饮暴食、过食肥甘厚味、嗜好饮酒及夜宵等不规律的饮食习惯,会损伤脾胃,导致体内水液代谢失衡,痰湿内盛,久则化热,代谢失司,过剩的营养物质堆积化为膏脂,不能排除体外,从而引起血脂升高。《素问·痹论》所言:“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转出环节:“出口”不畅的问题
说完输入,再看转出。血脂出去得少了,自然就会升高。血脂,尤其是胆固醇,能否逆向转运到身体外,这个过程需要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来完成。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由不饱和脂肪和蛋白质载体组成的。其中,不饱和脂肪这个原材料,我们自己无法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取。这就意味着,如果体内不饱和脂肪不够,血脂就没办法从这一通道排出体外。像鱼肉、坚果、菜籽油、亚麻籽油等食物,都富含不饱和脂肪,每天的菜单上,这些食物最好要不低于总能量的17% ,才能保证血脂在转出环节不出问题。
合成环节:众多因素的“综合作用”
输入和转出都是间接影响血脂升高的因素,而血脂升高最关键和最直接的环节是合成。影响血脂合成的因素较多,首先是年龄和性别。不论男女,从20岁之后到60岁之前,血脂都会持续升高,这是不可改变的自然进程。不过,男女有别,女性的雌激素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能够控制血脂升高,而女性绝经之后,雌激素的这份保护作用就会逐渐消失。所以,男性30岁以后就应关注自己的血脂和心血管风险;女性则要特别警惕绝经前后这段时间,这是血脂波动和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
饮酒也是影响血脂合成的重要因素。酒精会影响肝脏功能,而肝脏是血脂代谢的关键部位。研究发现,酒精可以直接导致血脂,尤其是甘油三酯升高。但喝酒也不能一概而论,少量到中量的饮酒,可以激发肝脏脂肪酶的活性,加快脂肪代谢,功过相抵,对血脂影响不大。然而,如果大量饮酒,或者已经有脂肪肝还继续饮酒,就会进一步加重高血脂。
除了年龄、性别和饮酒,吸烟、摄入反式脂肪酸、合并其他代谢疾病(如高血压、高血糖、高尿酸)以及肥胖等,也会影响血脂合成。吸烟看似能减肥,实则只是让人看起来瘦了,血液中的脂质不仅不会减少,还会增加9.1%左右;摄入反式脂肪酸这种人工合成脂肪,会百分之百严重增加血脂合成,所以在挑选食物时,一定要看清标签上的成分表,注意避开;而高血压、高血糖、高尿酸以及肥胖等代谢问题,会相互影响,促使血脂合成过多,分解减少。
从中医角度来看,情志不遂也是导致血脂升高的原因之一。“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百病皆生于气”。长期的情志失常或过度刺激等不良情绪,会造成脏腑气机紊乱,导致气机不畅。“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血阴阳失衡,以致津液的生成、疏布和代谢障碍,脂浊蓄积日久,就会引发高血脂。比如,长期处于焦虑、紧张状态的人,内分泌系统会受到影响,进而干扰血脂的正常代谢。
劳逸失常同样会影响血脂。长期不规律、不健康的劳逸作息,会使脏腑功能代谢异常。子丑之时肝胆经当令,若劳累过度、昼夜颠倒等,会致使阴阳不和,气血失畅;喜静少动则易使气机壅滞,脾胃水液运化代谢障碍,积滞内停,日久而成痰浊瘀血,最终导致高血脂。
瘦子患高血脂的特殊原因:脂肪分布异常
你可能已经发现,血脂合成这个环节比输入、转出更难把握。一方面,年龄、性别是我们无法改变的;另一方面,影响合成的因素众多。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年龄、性别、饮酒、吸烟、合并其他代谢疾病以及肥胖等因素,都不约而同地指向了一件事——脂肪分布异常。
脂肪分布异常,就是脂肪没有待在它该待的地方,比如臀部、大腿、皮下等原本储存脂肪的地方,而是跑到了肝脏、肾脏、心脏等内脏附近,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内脏脂肪增加。一个人如果肚子大、两腿细,即使体重正常,也可能是高血脂、高血糖乃至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这就是为什么有些瘦子也会得高血脂。相反,如果一个人肚子不大,屁股大腿胖,那他可能是个健康的胖子。当然,肥胖到了一定程度,都会导致脂肪的异常分布增加,也会引起血脂升高,所以还是要控制好体重。
从道家养生的角度来看,人体就像一个小宇宙,需要保持平衡与和谐。当脂肪分布异常时,就打破了这种平衡,身体就容易出现问题。我们应该遵循道家“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的理念,调整生活方式,保持身心的平衡,以维持正常的脂肪分布。
如何预防高血脂:生活方式的调整
虽然年龄、性别我们无法控制,但我们可以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来对抗脂肪分布异常,预防高血脂。除了减肥、不吸烟、适量饮酒、控制胆固醇食物的总量之外,更重要的是运动。高血脂预防指南建议,每周要保证不少于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就可以达到预防效果。比如,可以选择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这些运动能够促进脂肪代谢,降低血脂水平。同时,还可以重点进行一些腹肌、腰背肌、臀大肌的力量训练,辅助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增加这些区域肌肉的体积和质量,就能很好地对抗脂肪分布异常。
在饮食方面,我们可以借鉴道家“不时不食”的理念,顺应节气调整饮食。春季多食芽菜疏肝,冬季多食根茎固肾。同时,要遵循中医的饮食原则,避免暴饮暴食,减少肥甘厚味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有助于降低血脂。例如,洋葱富含前列腺素A,有助于舒张血管、降低血脂;芹菜富含膳食纤维,能加速肠道蠕动,带走多余脂肪;山楂所含黄酮类化合物能调节血脂,日常可制成山楂茶饮用。
保持良好的心态也至关重要。道家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平和,认为“心主神明”,过食肥甘厚味会化生内热,上扰心神。而不良的情绪又会影响脏腑功能,导致血脂代谢异常。所以,我们要学会调节情绪,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避免长期处于焦虑、紧张、愤怒等不良情绪中。
思考与启示:关注血脂,守护健康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高血脂并非只是胖子的问题,瘦子同样可能受到它的困扰。血脂的正常与否,与我们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情绪状态等密切相关。我们不能仅仅根据身材来判断自己是否会患高血脂,而应该从多个方面关注自己的健康。
在这里,给大家留下几个思考题:你是否了解自己的血脂水平?你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是否健康?你能做到每周不少于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吗?如果你已经存在高血脂的问题,你是否采取了有效的措施来控制它呢?
希望大家通过这篇文章,能够更加重视血脂健康,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高血脂的发生。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别忘了点赞并关注,后续我还会分享更多关于健康的知识,带你一起探索保持身体健康的奥秘!
喜欢血管清淤指南血脂养护日常方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血管清淤指南血脂养护日常方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