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案组的会议室里,气氛比昨天更加凝重。
王磊带回来的消息让所有人的心都沉了下去——那辆挂着“陵b·x3478”牌照的银色面包车,在城西结合部的一个废弃货运场被找到了。车是被遗弃的,里里外外被仔细清理过,技术中队忙活了半天,连一枚有价值的指纹都没提取到。牌照是套牌,原车主早在半年前就已报案丢失。
线索,似乎彻底断了。
孙健的脸色黑得像锅底,手里的烟一根接一根。限期破案的压力如同悬在头顶的利剑,时间每过去一分钟,剑就落下几分。受害人生死未卜,嫌疑人逍遥法外,这种无力感折磨着在座的每一位警察。
“都说说吧,还有什么想法?死马当活马医也行!”孙健环视会场,声音带着压抑的沙哑。
几位老民警皱着眉头,提出了一些常规的排查思路,比如扩大对周边所有维修厂、洗车店的走访,看是否有人近期对类似车辆进行过清洗或维修;或者排查有类似前科的人员……但这些工作量大、耗时久,如同撒网捕鱼,希望渺茫。
王磊有些沮丧地低着头,这条最关键的线索是他负责追查的,如今断了,他感觉责任重大。
会议室里一时陷入了僵局,只剩下烟雾缭绕和沉重的呼吸声。
沈青云坐在靠近门口的位置,一直安静地听着。他的手指无意识地在摊开的笔记本上轻轻敲击,脑海中飞速回放着案发以来的每一个细节——空置房间的灰尘、特殊的剐蹭印记、断裂的尼龙绳、无牌车出现又消失的轨迹、被精心清理的弃车……
这些碎片化的信息在他脑中碰撞、组合。忽然,他敲击的手指停住了,抬起头,目光清明。
“孙所,闻指,我有个不成熟的想法。”沈青云的声音不大,但在安静的会议室里显得格外清晰。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他身上。有审视,有好奇,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这个年轻人在前期展现出的敏锐,让大家不敢再轻易将他视为普通的新人。
“说。”孙健言简意赅。
“嫌疑人选择在老棉纺厂家属楼这种人员结构相对稳定、邻里相熟的地方作案,目标是202室这个‘长期空置’的房子,这说明他们对目标地点乃至整个片区有一定的了解,并非完全随机。”沈青云语速平稳,逻辑清晰,“他们作案后迅速切换牌照,选择路线逃离,最后在废弃货运场弃车并彻底清理,整个过程显得计划周详,反侦察意识很强。”
他顿了顿,抛出了核心观点:“这样的团伙,在选择落脚点或者中转点的时候,大概率不会选择需要严格身份登记的宾馆,也不会是完全陌生的地方。他们需要的是‘隐蔽’和‘可控’。”
“你的意思是?”闻强若有所思地问道。
“我推测,他们在本县区内,可能有一个相对固定的、不引人注目的窝点。这个窝点,或许是短期租赁的民房、仓库,甚至是某个监管盲区的出租屋。”沈青云继续说道,“弃车地点在城西废弃货运场,这个地点本身也具有指向性——他们对城西那片区域很熟悉。”
王磊忍不住插话:“城西范围太大了,外来人口多,出租屋、小厂房数以千计,怎么查?”
“靠人力地毯式排查确实不现实。”沈青云看向王磊,点了点头,随即话锋一转,“但是,我们可以换个思路。假设他们需要这么一个窝点,他们需要通过什么渠道获取信息?尤其是在不暴露自身的情况下?”
他自问自答:“传统的张贴小广告?效率低且容易被注意到。那么,最可能的方式就是——网络。”
“网络?”几位老民警面面相觑,这个概念在当时的基层办案中还比较新颖。
“对,本地论坛,特别是那种分类信息版块,租房、二手交易这些。”沈青云肯定地说,“他们很可能会通过网络浏览寻找合适的房源,并通过不记名的电话卡进行联系。这是成本最低、隐蔽性最高的方式。”
孙健掐灭了烟头,身体微微前倾:“说具体点,怎么查?”
“我们需要排查的,是案发前一到两周内,在本县主要网络论坛,特别是城西片区,发布的短期租赁(尤其是要求不高、可月付甚至周付的)房源信息。然后,”沈青云目光锐利起来,“重点筛选那些被同一个或少数几个电话号码频繁咨询过,但最终似乎没有达成交易,或者房东反馈看房人行为怪异、要求异常(例如不看房就定、用现金交易、特别强调隐私等)的房源。”
他进一步解释:“因为嫌疑人目的是寻找窝点,他们会广撒网,快速筛选。他们的咨询方式、看房行为乃至交易习惯,都会与正常租客有细微差别。而一旦他们确定了地点,之前咨询过的其他房源就会沉寂下去。这些沉寂的房源信息,以及背后那个频繁出现又消失的咨询号码,就是我们的突破口!”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
这番推理,跳出了传统的摸排思路,从犯罪心理和行为模式入手,利用虚拟世界的痕迹来定位现实中的罪犯,角度刁钻却又合情合理!
王磊看着沈青云,眼神复杂,之前那点较劲的心思早已被佩服取代。这小子的大脑,简直就是为破案而生的!
闻强率先反应过来,猛地一拍桌子:“有道理!这个思路可行!老孙,你觉得呢?”
孙健盯着沈青云看了几秒钟,那目光仿佛要将他里外看透。最终,他重重一点头:“就按这个思路办!王磊!”
“到!”
“你立刻带人,协调网安部门的同志,给我查!重点就按沈青云说的,城西片区,短期租赁,案发前一到两周的网络信息和通话记录!掘地三尺也要把那个号码给我挖出来!”
“是!”王磊大声应道,立刻起身,雷厉风行地出去安排了。
孙健的目光再次落到沈青云身上,这一次,不再有审视和怀疑,而是带着一种发现璞玉的灼热。
“沈青云。”
“到。”
“这个信息筛选和分析的工作,你配合王磊一起完成。你提出的想法,你最清楚该怎么落实。”
“明白!”沈青云立正应答,心中波澜微起。他知道,这不仅仅是参与,更是一种初步的认可和信任。
新的侦查方向确定,专案组如同被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再次高速运转起来。
沈青云坐在电脑前,与网安部门的同事一起,开始在海量的网络租房信息和通讯记录中,寻找那个可能存在的幽灵号码。他知道,这同样是大海捞针,但这一次,针的轮廓已经清晰了许多。
窗外,天色再次暗了下来。但会议室里的每一个人心中,都重新点亮了一盏希望的灯。
柳暗花明,或许就在下一刻。而沈青云凭借其超越时代的侦查思维,正在这迷雾重重的案件中,一步步奠定自己不可替代的位置。
喜欢重生从抓小偷开始立一等功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重生从抓小偷开始立一等功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