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港口规划风波暂告平息,滨州港终于赢得了按照综合性枢纽港定位推进改革的战略空间。沈青云深知,舆论和上层的支持只是创造了外部条件,真正的挑战在于港口内部肌体的重塑。他立即将工作重心转移到推动《滨州港改革方案》的落地实施上,而这第一步,就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坚硬礁石。
港务集团会议室里,改革方案细化讨论会正激烈进行。新任董事长周国梁主持,集团班子成员、主要部门负责人及外聘的咨询专家参加。沈青云列席了前半程会议,主要是听。
讨论焦点集中在“剥离非主营业务(三产公司)”和“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两大核心举措上。
负责后勤和多种经营的副总经理赵德明,一个在港口系统工作了近三十年的“老港口”,对剥离“三产”表现得最为抵触。他拿着一份清单,语气激动:
“周董,各位,这些三产公司,像港务宾馆、港口医院、职工子弟幼儿园,还有那几个装卸队、运输公司,当初成立都是为了解决职工后顾之忧,安置家属就业!现在一句‘剥离’,说得轻巧,这几千号人怎么办?他们的养老、医保怎么衔接?这都是历史遗留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啊!”
他尤其强调:“而且,这些公司很多都是长期合作的,突然切断业务联系,会不会影响港口正常的生产保障?比如那几个装卸队,关键时刻能顶上去!”
而负责财务和规划的副总经理,则对引入战略投资者(混合所有制改革)表示担忧:
“引入外部资本,我们当然欢迎资金和技术。但是,控股权必须牢牢掌握在我们手里!否则,港口这种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资源,万一被资本裹挟,追求短期利益,偏离了服务腹地经济的根本宗旨,谁来负责?资产评估也是个难题,盘根错节几十年,怎么才能评估得公平合理,不被诟病?”
会议气氛一度有些凝滞。周国梁努力引导,但明显感到来自内部的巨大惯性。沈青云静静地听着,没有急于表态,但他敏锐地察觉到,赵德明等人的反对,表面上是为了“稳定”和“职工利益”,但其背后,是否与这些“三产”公司盘根错节的利益链条有关?那些装卸队、运输公司,是否与之前被打掉的马德彪势力存在某种隐秘的关联?
当晚,沈青云让秘书请周国梁到他的市委办公室。
“国梁同志,今天的会,你怎么看?”沈青云给他倒了杯水,开门见山。
周国梁叹了口气,揉了揉太阳穴:“书记,压力比预想的还大。赵副总他们提出的问题,有些确实是客观存在,职工安置、业务衔接,都需要周密方案。但我感觉,更深层次的是观念问题和……利益问题。很多人习惯了旧有模式,怕改革触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尤其是那些与三产公司关系密切的人。”
沈青云点了点头:“你判断得没错。改革从来不是请客吃饭,必然触及利益。对于合理的担忧,我们要用更细致的方案来化解。比如职工安置,可以设立过渡期,提供转岗培训,确保基本生活;业务衔接,可以设立过渡服务合同,平滑切换。但对于打着‘职工利益’、‘稳定大局’旗号,行保护落后产能、维护既得利益之实的,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和坚决的态度。”
他顿了顿,目光锐利起来:“国梁,你要特别注意那个赵德明。我侧面了解过,他与之前几家问题较大的三产公司,尤其是那几家装卸队,往来非常密切。我怀疑,他可能就是内部阻力的一个重要节点,甚至可能与马德彪案有未切断的关联。”
周国梁心中一凛:“我明白了,书记。我会重点留意。”
“改革要讲究策略。”沈青云继续点拨,“不能四面出击。我建议,采取‘先易后难、试点先行’的策略。混合所有制改革,可以先从业务相对清晰、资产比较容易评估的板块开始试点,比如某个专业码头或者物流园区,成功后再推广。剥离三产,也分步走,先将那些与港口主业关联度低、效益差、问题多的‘硬骨头’拎出来,集中力量攻克。对于像港口医院、幼儿园这类确实承担社会职能的,可以探索与市政府对接,逐步移交社会管理,或者进行社会化、专业化改造,而不是简单地一剥了之。”
周国梁仔细听着,感觉思路清晰了许多:“书记,您的意思是,我们要把改革的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可操作、可见效的小战役来打?”
“对!”沈青云肯定道,“积小胜为大胜。同时,要善于发动群众,争取大多数职工的支持。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让港口更好,让大多数职工受益。要把改革的必要性、方案的好处,向干部职工讲清楚、讲透彻,形成拥护改革、支持改革的强大舆论氛围。对于那些顽固的阻力,……”他没有说下去,但眼神中的决然已经说明了一切。
为了更广泛地听取意见,也为了验证自己的判断,沈青云再次深入港区,不过这次他更多地与一线职工、中层技术骨干交流
在集装箱码头的中控室,一位年轻的技术主管对沈青云说:“沈书记,我们早就盼着改革了!那些老旧的设备、僵化的流程,早就该淘汰了!还有那些关系户塞进来的、啥也不懂还指手画脚的人,严重影响了我们的工作效率和积极性!只要能让我们港口发展得更好,个人待遇能提高,我们绝对支持改革!”
在职工食堂,几位老工人围坐在一起吃饭,沈青云端着餐盘坐了过去。一位老师傅坦言:“书记,说实在的,刚开始听说要动‘三产’,心里是有点慌,怕没了依靠。但后来想想,那些公司养了不少闲人,效率低,收费还贵,其实也坑了我们自己。要是改革后,港口效益好了,我们的工资奖金能涨上去,退休金有保障,那比啥都强!”
这些来自基层的声音,让沈青云更加坚定了改革的决心和信心。大多数职工是明事理、盼发展的,这是改革最深厚的群众基础。
更让他意外的是,之前对改革持审慎态度的市长宋青山,在听取了沈青云关于“分步走、试点先行”的策略以及基层职工的积极反响后,态度也发生了积极转变。
“青云啊,你这个思路更稳妥,也更接地气。”宋青山在市长办公室对沈青云说,“看来是我之前有些多虑了。只要方案周密,步骤稳妥,能真正惠及职工和港口发展,市政府这边一定全力配合,要人给人,要政策给政策!”
有了基层支持和市政府的明确背书,沈青云决定采取行动。他让周国梁在集团党委会上,明确提出将首先对问题最突出、与马德彪案关联嫌疑最大的三家装卸运输公司进行审计和整顿,并将其作为“剥离非主营业务”的第一批试点。同时,启动位于老港区的一个多功能滚装码头作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试点项目,面向社会公开招募战略投资者。
消息一出,集团内部暗流涌动。赵德明明显变得焦躁不安,多次找周国梁“汇报思想”,试图为那几家公司说情,甚至隐晦地提出某些“背景”关系。周国梁按照沈青云的指示,态度明确而强硬:“改革是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任何个人和局部利益都必须服从大局。有问题,可以通过合法合规渠道反映,但改革的决心绝不会动摇。”
与此同时,市审计局的工作组再次进驻港务集团,目标直指那三家装卸公司。这无疑是一次精准的“敲山震虎”。
滨州港的改革航船,在破除了最初的观念迷雾和利益阻挠后,终于放下了第一根缆绳,驶向了深水区。试点,如同投石问路,其结果将直接影响后续改革的力度和广度。沈青云站在码头上,看着那即将进行改革的滚装码头,他知道,真正的考验,现在才刚刚开始。水面之下,还有多少隐藏的礁石,需要他带领滨州港这艘大船,小心翼翼地避开,或者,勇敢地撞上去。
《重生从抓小偷开始立一等功》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315中文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315中文网!
喜欢重生从抓小偷开始立一等功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重生从抓小偷开始立一等功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