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明接过笸箩,手指摸了摸:“这是‘鸳鸯戏水编’,民国的手艺,竹丝结实,编得规整,是老物件。”
老太太高兴得直抹眼泪:“太好了!我就知道是真的,我想留给我孙女当嫁妆。”
苏明教她保养方法:“用温毛巾擦擦,别暴晒,别沾水太久,能放一辈子。”
老太太的儿子连忙说:“苏师傅,谢谢你,多少钱你说,我们给你。”
苏明摆摆手:“啥钱不钱的,你要是方便,给我讲讲你婆婆当年的故事就行。”
老太太坐在一旁,慢慢讲起往事,苏明听得认真,还让学员把故事记了下来。
中午,老太太的儿子给工作室送了一筐鸡蛋:“苏师傅,一点心意,你别嫌弃。”
苏明笑着收下:“太客气了,以后有老物件的事,随时来问。”
消息传开后,越来越多的人来找苏明鉴宝,有市里的、邻市的,甚至还有外省的,都捧着老竹编找上门。
没过几天,村里来了个货车,下来三个男人,手里搬着个大木柜,里面是个竹编屏风。
男人说:“苏师傅,这是我家祖传的屏风,想让你看看是不是老手艺,值不值钱。”
苏明围着屏风转了一圈,手指摸了摸竹丝:“这是‘百鸟朝凤编’,清代的手艺,竹丝细腻,图案完整,是老物件里的精品。”
男人激动地说:“苏师傅,我们找了好多人,都没你看得细,你说这能值多少钱?”
苏明摇摇头:“值多少钱我说不好,但这是老手艺的宝贝,比钱金贵,你得好好保存。”
他又教男人保养方法:“用樟树叶泡的水擦一擦,防虫防潮,别放在潮湿的地方。”
男人连忙说:“苏师傅,太谢谢你了!我们给你准备了点报酬。”
苏明摆摆手:“不用,你们给养老点捐点桌椅就行,老人们正好缺几张休息的凳子。”
男人当场答应:“没问题!我们这就去买,明天就送过来。”
第二天,男人果然送来了十张实木桌椅,还有几箱水果,给老人们和学员们分了个遍。
张大爷看着新桌椅:“苏明,你这鉴宝还能给养老点添东西,真是一举两得。”
苏明笑着说:“都是大伙儿的心意,老人们过得舒坦,比啥都强。”
来鉴宝的人越来越多,苏明干脆在工作室门口贴了张纸条:“每周三、六鉴宝,不收费,只求老物件故事。”
每次鉴宝,工作室里都挤满了人,有来鉴宝的,有来看热闹的,还有来学手艺的。
苏明总是耐心讲解,把老竹编的门道一一说明,还让学员们在旁边听,跟着学。
这天,一个戴眼镜的教授找上门,手里拿着个竹编小盒:“苏师傅,这是我从国外带回来的,想请你看看是不是中国的老手艺。”
苏明接过小盒,手指摸了摸:“这是‘缠丝编’,清末的手艺,是咱中国的老物件,你看这竹丝的编法,是咱本地的特色。”
教授激动地说:“太好了!我就说这是中国的老手艺,苏师傅,你能不能给我写个鉴定说明?”
苏明点点头:“行,我简单写几句,把编法和年代写上。”
中午,教授留在工作室吃饭,张奶奶做了杂粮饭和炒时蔬,教授吃得挺香:“苏师傅,这农家饭比国外的西餐舒坦多了。”
教授给苏明留了几本关于非遗的书:“苏师傅,这些书给你,里面有不少老竹编的资料。”
苏明接过书,高兴得合不拢嘴:“太谢谢你了,这些书对学员们太有用了。”
下午,苏明正在给教授写鉴定说明,之前修蛐蛐罐的老爷子又来了,还带来了几个老伙计。
老爷子笑着说:“苏明,我给你带了几个老朋友,他们都有老竹编,想让你帮忙看看。”
苏明连忙让座:“大爷,快坐,一个个来,我慢慢看。”
几个老爷子轮流拿出自己的老物件,苏明挨个鉴定,一一讲解,老伙计们听得津津有味。
傍晚,老爷子们临走时,给苏明带了不少土特产,有花生、核桃、小米,堆了满满一桌。
老爷子说:“苏明,你帮我们鉴宝,还不收钱,这些都是我们的心意。”
苏明笑着收下:“谢谢大爷们,以后常来串门,不用特意带东西。”
随着来找苏明鉴宝的人越来越多,村里也热闹起来,不少游客专门来村里,既能看鉴宝,又能学竹编。
村支书找苏明商量:“苏明,要不咱整个‘老竹编鉴宝节’,吸引更多游客,带动村里发展。”
苏明点点头:“行,只要能让老手艺被更多人知道,咋都行。”
学员们和村民们都挺支持,大家一起动手,收拾场地,准备材料,忙得热火朝天。
鉴宝节当天,村里人山人海,来自各地的人带着老竹编来鉴宝,苏明坐在临时搭的台子上,一一鉴定。
旁边还设了竹编体验区,学员们教游客编简单的小挂件,孩子们围着体验区,看得格外认真。
养老点的老人们也来帮忙,给游客端茶倒水,张奶奶还做了不少农家小吃,分给大家品尝。
中午,村里摆了流水席,游客们和村民们坐在一起,吃着农家饭,聊着老物件,格外热闹。
有个游客说:“苏师傅,你们村的鉴宝节太有意思了,既长见识,又能学手艺,下次我们还来。”
苏明笑着说:“欢迎,以后我们每年都办,让更多人知道老竹编的好。”
下午,鉴宝节快结束时,之前市里文玩店的老板又来了,手里捧着个锦旗:“苏师傅,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谢谢你帮我们鉴别老物件。”
锦旗上写着“老眼识真,手艺传情”八个大字,苏明把锦旗挂在工作室最显眼的地方。
老板说:“苏师傅,我们想跟你合作,以后你鉴宝的老竹编,要是想出手,我们店里优先收购。”
苏明点点头:“行,但得先问人家愿不愿意卖,很多人都是留着当念想的。”
鉴宝节结束后,来找苏明鉴宝的人更多了,还有不少媒体来采访,苏明总是说:“我就是个普通手艺人,就会点老竹编的门道。”
他把媒体送来的礼品都分给了养老点的老人们,把采访得到的报酬,用来给工作室添置材料和工具。
傍晚,苏明坐在工作室里,看着满屋子的老物件和锦旗,心里挺踏实。
学员们还在练习编竹编,老人们坐在旁边唠家常,夕阳透过窗户照进来,暖洋洋的。
苏明拿起竹丝,继续编着翡翠形状的小挂件,手指虽然有些粗糙,却格外灵活。
他知道,以后还会有更多人带着老竹编来找他鉴宝,还会有更多人来学老手艺。
他会一直守着这个村,守着老手艺,帮人鉴宝,教人种艺,照顾老人们。
只要老手艺还在,只要村里的人情味还在,这日子就会一直热热闹闹,暖烘烘的。
苏明看着眼前的热闹景象,嘴角露出平和的笑容,手里的竹丝在灯光下,泛着温润的光。
喜欢赌石:财色双收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赌石:财色双收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