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宪会议的争论持续了数日,支持和反对的声音激烈碰撞,仿佛一场思想的拉锯战。
当所有的观点、担忧、激情与恐惧都被摊开在阳光下反复辩驳后,会场的气氛反而从最初的沸腾逐渐沉淀下来,变得凝重而肃穆。
所有人都意识到,此刻的决定,将真正塑造赤火公社的灵魂,定义这个新生政权的性质。
轮到陈烬做最后的总结陈词。他没有再纠缠于具体的条款辩驳,而是站起身,走到台前,用一种深沉而充满历史感的目光扫过全场。
他的声音不高,却仿佛带着千钧重量,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后世将这次讲话的核心思想整理为 “水与舟”的辩证关系。
“同志们,”他缓缓开口,如同一位与历史对话的哲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旧时代的王朝,那些皇帝、官僚、士族老爷们,他们是如何对待这‘水’的?”陈烬的目光变得锐利,“他们视民如洪水猛兽,惧怕这水的力量。他们拼命地修筑堤坝,堵塞言路,压制一切不满的声音,企图让这水永远平静,甚至枯竭!结果如何?”
他停顿了一下,让那历史的教训在寂静中回荡。
“结果就是,民怨如同被不断抬高的水位,终有一日,会冲垮一切堤防,形成毁灭一切的滔天巨浪!一个个看似固若金汤的王朝,便在这巨浪中,身死国灭!这是历史的周期,是旧统治者的宿命!”
接着,他话锋一转,声音中充满了开创性的力量:
“而我们,我们赤火公社,要走一条截然不同的路!”
“我们的办法是什么?不是去堵,不是去怕!”
“我们的办法,是主动地去开凿运河,修建水库!”
他挥动手臂,仿佛在描绘一幅宏伟的蓝图:
“我们要给人民,给这看似汹涌的‘水’,开辟出合法的、宽阔的、顺畅的渠道,让他们能够表达诉求,能够监督我们这些掌舵的‘舟’!让他们积攒的力量,能够通过这些渠道释放出来,灌溉农田,驱动水轮,成为建设新世界的动力,而不是毁灭一切的洪水!”
他的手指向宪法草案中那最具争议的条款,声音斩钉截铁:
“罢工权,就是我们要开凿的最重要的一条运河! 它不是洪水的闸门,它是调节水位的安全阀,是倾听水声的听诊器!”
最后,他面向那些依然心存疑虑,担心此举会削弱政权权威的干部,语重心长地说道:
“同志们,请你们明白,将这样的权利赋予人民,这不是在削弱我们的权力,恰恰相反,这是在巩固我们最根本的根基!”
“只有让工人、农民敢于对我们说话,敢于指出我们的错误,我们才能永远保持清醒,永不脱离养育我们的人民!我们的红色江山,才能真正跳出历史的周期率,永不变色!”
“水能载舟,亦可覆舟。我们不惧水,我们导水。水愈活,舟愈稳!”
陈烬的总结陈词,将一场关于具体权利的争论,提升到了政权存续、历史规律和执政智慧的哲学高度。
他那充满辩证色彩的“水舟论”,如同醍醐灌顶,彻底浇灭了多数反对者心中的最后一丝疑虑,也让所有支持者感受到了肩头沉甸甸的历史责任。
在随后的表决中,经过更加细致的条款打磨和程序工作,《赤火宪章》在人民议事会获得了压倒性的高票通过。
“劳动者有通过罢工、集会等方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权利。” 这一条,如同一颗闪耀的星辰,被永久镌刻在了赤火公社的根本大法之上。
消息像春风一样,迅速传遍了北疆、中原的城镇乡村。
在龙首集,工人们聚集在工会门前,一遍遍听着宪章内容的宣读,当听到“罢工权”三个字时,许多人相拥而泣,他们知道,自己不再是任人宰割的“草民”,他们的脊梁,被这部至高无上的法典真正撑了起来。
在王家村的合作社,老农王老栓对围拢过来的社员们激动地说:“听见没?咱们以后,腰杆更硬了!这世道,真的变了!”
在各地的作坊、田间,人们奔走相告,将“罢工权入宪”的消息视为自身地位一次前所未有的、根本性的提升。
他们手中仿佛握住了一件无形的、却无比强大的武器,一件由他们自己的政权赋予的、用以保护自己的神圣武器。
《赤火宪章》的落地,不仅仅是白纸黑字的法律条文,它更是一次深刻的社会启蒙和权力宣告。
它标志着,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一个真正由人民参与、受人民监督、为人民服务的政权,开始了它伟大而艰难的实践。
龙首集的阳光,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明媚。在“丰裕”纺织工坊大门旁,一场简单却意义非凡的仪式正在举行。
曾经作为罢工静坐地点的空地上,此刻聚集着脸上洋溢着笑容的工人们。李大姐和几位工会代表,郑重地将一块簇新的木牌悬挂在工坊大门旁。
木牌上,是端端正正的几个大字——“龙首集纺织工会‘丰裕’工坊分会”。下方还有一行小字:“遵守《劳动律》,欢迎工会监督”。
工坊主王四海,此刻也站在一旁,脸上挤出的笑容略显僵硬,但眼神中已不见了往日的嚣张。
在政府的调解和《赤火宪章》的威慑下,他不得不全盘接受了工会的要求,恢复了工时和工钱,并正式承认了工会在工坊内的监督地位。
劳资关系,在经历了一场剧烈的风暴后,终于在一个新的、更稳固的基础上,重回正轨。
工人们看着那块属于他们自己的牌子,眼中充满了自豪和一种前所未有的主人翁感。这不仅仅是一块牌子,这是他们用合法斗争赢得的尊严和权利象征。
挂牌仪式,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其引发的涟漪迅速扩散至整个赤火公社控制区,带来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工人们开始意识到,他们不再仅仅是出卖劳力换取口粮的“雇工”。
他们是新政权的基石,是《赤火宪章》赋予权利的公民,是生产的直接参与者,更是有权监督工坊、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政策的政治力量。
这种觉醒,转化为空前高涨的生产积极性和参与公共事务的政治热情。他们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稳定,也更加主动地维护赤火公社的法令。
“丰裕”工坊的事件,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整个工商业阶层。
开明的工商业者从中看到了趋势,开始主动改善工人待遇,优化管理,积极与工会沟通协商,将和谐的劳资关系视为长远发展的保障。
而少数企图效仿王四海的顽固派,则受到了法律的严厉制裁和社会的普遍谴责,其生存空间被大幅压缩,再也不敢肆意妄为。
以“丰裕”工坊劳资纠纷的依法解决和罢工权入宪为起点,一系列配套的制度开始在赤火公社萌芽、完善。
专门的“劳动仲裁庭”在龙首集等城市设立,负责处理日益增多的劳资纠纷;更具规范性的“集体谈判”程序被推广开来,成为解决矛盾的主流方式;工会的组织建设和能力培训被提上日程。
社会的治理,正在向着更加法治化、精细化的方向发展。
傍晚,陈烬与孟瑶并肩漫步在龙首集渐趋宁静的街头。
夕阳的余晖洒在青石板上,也洒在沿街店铺外那些新挂出的“遵守《劳动律》,欢迎工会监督”的告示牌上。
市集依旧繁华,人流依旧熙攘,但空气中弥漫的不再是焦虑和压抑,而是一种充满活力的秩序感。
陈烬在一家生意兴隆的铁匠铺前停下脚步,看着炉火映照下工匠们专注的脸庞,看着店铺旁那块小小的工会联络点标牌,嘴角泛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他轻声对身旁的孟瑶说:
“你看,我们把千年来统治者视为洪水猛兽的‘造反’,写进了宪法,赋予了它合法的身份。”
“可结果呢?社会没有动荡,没有崩溃,反而因此变得更加稳定,更加充满活力。”
他转过头,目光清澈而坚定:
“因为我们相信,一个真正强大的、代表人民的政权,从不惧怕它的人民拿起法律的武器。 法律,不是束缚人民的枷锁,而是保护他们的甲胄,也是规范我们自己的准绳。”
孟瑶看着眼前这个男人,看着他眼中那超越了眼前得失的、深邃的历史目光,轻轻握住了他的手。
“这条路,”陈烬望着远方最后一抹晚霞,语气平静却充满了不可动摇的力量,“我们走对了。”
这不是一场斗争的结束,而是一种全新秩序的奠基。
将“造反的权利”制度化,不是革命的终点,恰恰是真正意义上人民革命的——开始的结束。
更漫长的、关于建设、监督与自我完善的征程,才刚刚拉开序幕。但无论前路如何,一颗名为“人民权利”的种子,已经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深深扎根。
《赤火汉末魂》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315中文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315中文网!
喜欢赤火汉末魂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赤火汉末魂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