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沉,白日贞观殿内的喧嚣与热浪,如同退潮般消散在洛阳宫清冷的空气中。紫微城御书房内,烛火摇曳,将李治独自端坐的身影投在身后的屏风上,拉得忽长忽短,明明灭灭。
侍从早已被他屏退,厚重的殿门隔绝了外界的一切声响,唯有铜漏单调的滴答声,固执地标记着时间的流逝,更衬得这方天地寂静得令人心头发慌。白日里那份捷报,此刻正静静摊放在宽大的紫檀木御案之上,墨迹犹新,那些关于“天佑”、“神秘指引”的字句,在跳动的烛光下,仿佛带着某种无声的嘲讽。
李治没有去看捷报,他的手中,握着一枚触手温润的物事——正是那枚他贴身携带了多年、色泽深沉如子夜的墨玉。玉石表面已被摩挲得极其光滑,在烛火下泛着内敛的幽光,上面古朴的云纹似乎也随着光线的流动而活了过来。
指尖感受着玉石传来的、恒定不变的微凉与润泽,他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远,穿透了岁月的壁垒,回到了那个对他而言,命运悄然转折的午后。
那时,他还只是晋王李治,一个在诸位兄长光芒下并不起眼的皇子,内心深处藏着无人可诉的彷徨与对未来的隐约不安。记忆已有些模糊,只记得当时云雾深处,如同他那时的心境。
就在那片迷蒙之中,一个青衣人如同凭空出现。看不清具体面容,只觉其气度超然,仿佛与周围的云雾融为一体,那双眼睛却异常清晰明亮,如同能洞穿人心。只是寥寥数语,却仿佛暗合天道,直指他内心最深处的困惑与潜在的轨迹,让他有拨云见日之感。
临别之际,青衣人将这枚墨玉赠予他,声音平和却带着某种宿命般的重量:
“保持本心,明辨迷雾……”
这八个字,如同烙印,深深镌刻在他的心底。此后多年,无论是晋王府的韬光养晦,还是被立为太子后的如履薄冰,乃至登基之初面对长孙无忌等元老重臣时的掣肘与压抑,这八个字与这枚墨玉,都曾是他内心深处一份隐秘的支撑与警醒。他一度以为,自己已然做到了。尤其是近年来,借助武媚之力,一步步扳倒权臣,成功迁都,乾纲独断,帝国权柄前所未有地集中在他手中。他以为自己早已驱散了当年的迷雾,看清了前路。
可如今……
他的目光再次落回那份捷报上,指尖无意识地收紧,攥紧了掌心的墨玉。
这西突厥大捷,这“天佑”,这“神秘指引”,难道不正是另一重更深、更浓的“迷雾”吗?这赠玉的青衣人,这神秘的“墨羽”,他们究竟是谁?目的何在?他们能在他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影响一场国战的胜负,这份能量,何其可怖!
“保持本心……”他低声重复着当年的赠言,嘴角泛起一丝苦涩的弧度。身为帝王,他的“本心”是什么?是励精图治,是开疆拓土,是让李唐江山永固!可若这江山的稳固,需要依赖一股自己完全无法掌控、甚至连根底都摸不清的力量,那这“稳固”,又何其脆弱,何其讽刺!
“明辨迷雾……”他喃喃自语,眼神变得锐利起来。如今的迷雾,不再是朝堂上的政敌,不再是后宫里的争斗,而是这隐藏在盛世荣耀之下,无形无质,却又无处不在的神秘阴影。这阴影助他大破西突厥,下一次,会不会也将矛头对准他?对准这大唐的江山?
墨玉依旧温润,却再也无法抚平他心中翻涌的波澜。当年的点拨与赠玉之情是真的,如今由此引发的猜忌与不安,也是真的。帝王之心,深似海,疑如山。这枚曾带来指引的墨玉,此刻握在手中,却仿佛有千钧之重,压得他有些喘不过气。
烛火噼啪一声,爆开一朵灯花,光影剧烈地晃动了一下。李治缓缓将墨玉重新贴身收好,动作缓慢而郑重。他抬起头,望向窗外沉沉的夜色,目光已然变得冰冷而坚定。
这重迷雾,他必须亲自驱散。无论那青衣人是何方神圣,无论“墨羽”有何等能耐,在这大唐的疆域之内,绝不允许存在任何不受皇权掌控的力量!
喜欢千年一吻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千年一吻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