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日后,含元殿大朝。凛冬的寒意被殿内肃穆的气氛隔绝在外,百官屏息,等待着天子对漠北战事的最终裁断。
李治端坐御座,冕旒下的面容平静无波,唯有目光扫过丹墀之下时,带着帝王的深沉与威仪。他并未让臣下久等,直接命内侍监宣读早已拟好的诏书。
内侍监展开明黄色的绢帛,声音洪亮而清晰地传遍大殿:
“制曰:”
“左武卫将军薛仁贵,骁勇冠世,气凌三军。漠北之役,临阵摧锋,三箭殄寇,定天山于顷刻,扬国威于朔漠。其功卓着,朕心甚慰。特擢升为右领军卫将军,检校代州都督,赐绢帛千匹,黄金百两,奴婢百口,以旌其勇,以励将士!”
诏书前半段,对薛仁贵的褒奖毫不吝啬,擢升、实职、厚赏一应俱全,极力彰显皇恩浩荡,酬谢其不世之功。殿内群臣,尤其是军中将领,闻之无不振奋,看向武将行列中那位英挺白袍将军的目光,充满了敬佩与羡慕。薛仁贵本人则出列,深深叩首,声音沉稳:“臣,薛仁贵,谢陛下天恩!必当肝脑涂地,以报陛下!”
然而,诏书的后半段,语调却陡然一转,带上了冰冷的锋芒:
“铁勒道行军大总管郑仁泰,身为统帅,不恤降附,纵兵掠掠,有亏仁德;更兼贪功轻进,不纳忠言,致师老兵疲,伤亡惨重,虽有小克,难掩大过。着即免去本兼各职,削封户三百,改任卫尉卿,闭门思过!”
卫尉卿,掌管仪仗帐幕,虽品阶不低,却是彻头彻尾的闲职。这番处置,明面上保留了郑仁泰的体面,未加更严厉的刑罚,实则将其彻底调离了权力核心与军事实权,其政治生涯几乎宣告终结。殿内一些与郑仁泰交好或有类似背景的勋旧,闻言皆是心中一凛,暗自警醒,深知这是陛下对骄矜悍将的敲打,无人敢出言求情。
最后,诏书给出了新的安排:
“北疆初定,抚绥为要。着右骁卫大将军、凉州都督契苾何力,兼领安北大都护,总揽漠北诸族抚慰、防戍事宜。望其宣朕恩信,绥靖边陲!”
契苾何力,铁勒人出身,却对大唐忠心耿耿,战功卓着,且为人沉稳持重,由他接掌北疆,既能稳定新附部落人心,又能有效执行朝廷的安抚策略,无疑是当前最合适的人选。他出列领旨,声音浑厚坚定:“臣,契苾何力,领旨谢恩!必不负陛下重托!”
诏书宣读完毕,李治的目光缓缓扫过全场,将各方反应尽收眼底。他看到了薛仁贵的感激与军中士气的高昂,看到了勋旧集团的噤若寒蝉,也看到了文臣们对此番恩威并施的暗自颔首。
退朝后,李治与武媚一同返回昭阳殿。殿内暖意融融,驱散了外面的寒气。李治卸下沉重的朝服,靠在软榻上,微微闭上眼,似乎有些疲惫。
武媚亲手为他斟上一杯热茶,轻声道:“大家此番处置,赏罚分明,轻重得宜,朝野定然信服。”
李治睁开眼,接过茶盏,却没有喝,目光有些悠远:“赏其该赏,罚其该罚,无非是帝王权衡之术罢了。”他顿了顿,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只是,经此一事,朕愈发觉得,这煌煌天威之下,能如臂使指、全然放心之力,少矣。”
他没有明说,但武媚立刻听懂了他话语中那未曾点明的参照——那个远在海外,力量超然,行事难以揣度,曾让他倚赖又忌惮的“墨羽”。此番漠北之战的惨烈代价,某种程度上,正是因为缺少了那种如影随形、往往能于关键时刻扭转乾坤的“奇兵”与“暗线”。
武媚凤眸微闪,她自然明白李治的矛盾心理。她自己也时常会想起利州江畔那一幕,想起那枚墨玉与那句“常守本心”的赠言。那力量曾助她良多,却也因其不受控而终成隐患。她压下心头的波澜,语气平静而坚定:
“陛下是天子,掌控的是堂堂正正之国力,行的是光明正大之王道。些许暗影之力,可用则用,不可用,则需确保其不能为患。如今边疆渐稳,朝纲在手,只要陛下圣心独断,励精图治,何须假借外力?”
她的话语,既是对李治的宽慰,也是对其帝王权威的再次确认与巩固。
李治闻言,深深看了武媚一眼,眼中的那丝迷茫与复杂渐渐散去,取而代之的是属于帝王的决断。他点了点头,将杯中微凉的茶一饮而尽。
“媚娘说的是。朕,知道了。”
他放下茶盏,目光重新变得锐利而专注,投向了御案上那堆积如山的、关乎帝国未来命运的奏疏。龙朔年间的棋局,还在继续,而他,必须作为唯一的对弈者,牢牢掌控全局。至于那些盘踞在视野之外的影子,无论是漠北的,还是海外的,都只能是他棋局中的变量,而非执棋之人。
《千年一吻》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315中文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315中文网!
喜欢千年一吻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千年一吻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