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改元的诏书,如同投入湖面的巨石,其激起的涟漪,迅速从巍峨的含元殿扩散至整个长安城。官府的告示被张贴在各坊市的醒目处,识字的文人摇头晃脑地念诵着诏书上的华丽辞藻,不识字的百姓则围在周围,伸长了脖子,听着官吏高声宣告这“普天同庆”的盛事。
官府的狂欢:
东西两市的主要街道上,早已被布置一新。崭新的绸缎悬挂在牌楼之间,虽不及太平公主大婚时那般铺天盖地,却也足够炫目。官府宣布,为贺“永昌”,特减免当年部分秋税,并恩准连续三夜解除宵禁。霎时间,锣鼓喧天,官方组织的舞龙舞狮队伍穿行于主要街道,引得人群阵阵欢呼。酒肆茶楼被赏赐下官酿美酒,伙计们高声吆喝,邀约路人共饮,感念“天恩浩荡”。长安城似乎再次被强行注入了活力,沉浸在一片由权力精心编织的、虚假的繁荣之中。
民间的窃语:
然而,在这片官方主导的喧嚣之下,潜流暗涌。聚仙楼二层的雅座里,几个相熟的商人举杯互贺,脸上堆着应景的笑,言语间却带着精明算计:“永昌永昌,但愿真能国运昌隆,这商路才好长久畅通。”
“是啊,只是这年号……换得是否太勤了些?开耀至今,尚不足一年吧?”另一人压低声音,面露忧色。
旁边一人连忙使了个眼色,示意隔墙有耳,举杯岔开话题:“此乃天家为陛下祈福之深意,吾等小民,感念便是,感念便是……”
而在更不起眼的街角巷尾,一些胆大的平民则聚在一起,低声交换着更直白的疑虑。
“先是公主大婚,这又急着改年号……宫里怕不是……”一个老汉话说到一半,便被身旁的老伴用力扯了扯衣袖,剩下的话语化作一声沉重的叹息。
“唉,但愿真是为陛下祈福吧。”另一个中年人望着远处官差驱赶着舞狮队伍走过的热闹景象,喃喃道,“只求这‘永昌’不是镜花水月,莫要苦了咱们这些小老百姓才好。”连续的“喜事”非但没有带来真正的安心,反而像不断加码的鼓点,敲得一些人心头发慌。
现实的冰冷:
镜头转向光鲜亮丽的主街背后,那些贫苦肮脏的坊间。污水横流的窄巷里,面黄肌瘦的孩童追逐打闹,对远处传来的锣鼓声充耳不闻。低矮的土屋内,一名老妇正对着几乎见底的米瓮发愁。官府减免的那点赋税,于她而言,不过是杯水车薪,远不能抵消日益高涨的粮价。
“永昌?”老妇浑浊的眼中没有一丝光彩,只有麻木的艰辛,“能让我一家老小吃上饱饭,那才是真的‘昌’。”
窗外,官差正在沿街分发象征性的、掺杂了麸皮的“喜庆黍米”,引得饥民一阵哄抢。这短暂的、施舍性质的“恩典”,与坊间深处根深蒂固的贫困与绝望,形成了刺眼的对照。
“永昌”的年号,如同涂抹在苍白面容上的胭脂,试图掩盖内里的虚弱。它能点燃朱雀大街的灯火,却照不亮贫民窟的黑暗;它能换来朝堂上山呼海啸的颂圣,却填不饱坊间饥民的肚肠。这场浮华之下的喧嚣,终究只是一层薄薄的窗户纸,一捅即破。
喜欢千年一吻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千年一吻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