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惊弦放下筷子,看着赵母殷切的神色,又转向玉娘,最后落在低头用饭的赵攸身上。
\"只打听到那齐家小儿子确实在城门司任职,是个勤勉的。齐老爷在兵部任七品官。只是齐家内宅之事就无从得知了,齐家下人口风很严。\"
赵母一听齐家小儿子有官身,齐老爷又是七品官员,脸上早已笑开了花,哪里还注意听后半句,连声道:\"好,好!明日我就去给齐老夫人递信。\"
\"娘,\"赵惊弦连忙劝阻,\"这事终究要看小攸自己的心意。小攸,你可愿意相看?若是有顾虑,我们可以再托人多打听些。\"
他本以为赵母会想着再仔细打听,没成想她竟如此急切。
赵母当即摆手:\"儿女婚事向来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我瞧着齐家这门亲事再合适不过了。\"
她转向赵攸,语气坚决,\"小攸,听娘的,明日我就去递信约相看的日子,这般好亲事若是错过了,往后可要后悔的。\"
赵攸张了张嘴,想说些什么,可在赵母强硬的态度下,终究只是轻声道:\"......但凭娘和二哥做主。\"
说罢,她继续低头默默吃着碗里的饭,连菜都忘了夹。
玉娘见她只吃饭不吃菜,便为她夹了一筷子槽鱼,柔声道:\"多吃些菜。\"
赵惊弦见赵母执意如此,转念一想觉得去看看也无妨,若那齐家子真是个好的,倒也是一桩良缘。
若是不合赵攸心意,拒了便是。
便朝赵母道:\"若齐家回了信,娘就将时间约在我十日后休沐时罢,届时我陪小攸一起去。\"
\"好好好!\"赵母笑着应下,\"你这个做兄长的可得多照顾着点你妹妹。\"
\"这是自然。\"赵惊弦温声应道。
夜深人静,夫妻二人独处。
玉娘坐在梳妆台前,由赵惊弦站在她身后为她梳理干透的长发。
\"你应该先问过小攸再看要不要将打探来的消息告知娘的。\"玉娘想着赵攸应下相看时那勉强的神色,忍不住嗔怪起赵惊弦来。
赵惊弦俯身将下巴轻靠在她肩头,\"娘既然问起,我若隐瞒反倒不好。再说了,以娘的性子,即便我们不告诉她,知晓了齐家的住处,她也能自己托人打探。\"
“若娘自己打听,被人蒙骗了去。不如我直接将打听得来的消息告诉她。”赵惊弦按住她轻推他的手,
\"我这不是担心小攸受委屈嘛。\"玉娘侧过身。
赵惊弦握住她落在他身上的手:\"放心,若是小攸不愿意,有我在,那齐家的门第也勉强不了她。相看时,我定会仔细考量那齐家子的品性。\"
玉娘还是觉得不妥,\"那日,我也要陪小攸一起去。\"
赵惊弦看她长发已被理顺,放下木梳,“好。你明日不是要和沈夫人一起去参加宴会吗?我们早点歇下。”
“嗯。”玉娘轻轻应声。
明日是户部李尚书孙儿的百日宴,尚书夫人极为重视。
因赵惊弦与沈夫人的夫君同在户部任职,且赵惊弦颇得尚书赏识,加之沈家本就是京城根基深厚的世家,尚书夫人早早就给两家递了请帖。沈夫人特地约了玉娘同往。
翌日清晨,玉娘早早起身梳妆。
既然有机会外出走动,结交些夫人小姐自是好事,她便精心打扮了自己和女儿,准备带小鲤一同前往。
估摸着时辰差不多了,玉娘牵着小鲤,拿上备好的贺礼,带着月盈和秋禾坐上虎子驾的马车出了门。
到了尚书府女宾齐聚的花厅。
她便看见沈夫人已经到了,正与两位面生的年纪轻的夫人相谈甚欢。
玉娘牵着小鲤上前,沈夫人瞧见她,含笑招手:\"玉娘来了。\"
说着转向身旁两位夫人介绍道:\"这位便是户部员外赵大人的夫人。\"
又转向玉娘,随即又向玉娘示意那位身着鼠尾草裙装的少妇,“这位是尚书府的三少奶奶。”
接着指向另一位穿着黛紫色褙子的夫人,\"这位是门下省杜给事中杜大人的夫人。\"
玉娘得体地与两位夫人相互见礼,姿态轻盈好看。
轻轻牵过小鲤,柔声道:\"小鲤,来向王姨、李三少奶奶和杜夫人问好。\"
小鲤乖巧行了一礼,动作落落大方,脆生生道:\"小鲤见过王姨,见过李三少奶奶,见过杜夫人。\"
沈夫人哈哈哈笑了起来:“许久不见这孩子了,出落得越发水灵了。”
两位夫人打量着小姑娘,眼中露出赞赏之色。
李三少奶奶笑道:\"这孩子模样生得真好,特别是这肌肤,真是白里透红的,随了赵夫人。\"
杜夫人也点头称是:\"确实是个美人胚子,将来不知有多少儿郎抢着娶。\"
玉娘谦逊地笑了笑:\"夫人们过奖了,小孩子家当不得这般夸赞。\"
沈夫人见状,贴心地说道:\"我也带了我那小女儿来,正在那边和几个小姑娘玩耍呢。\"
她指向花厅一角,\"让小鲤也过去一起玩吧,小孩子有个伴总是好的。\"
玉娘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果然看见几个与小鲤年纪相仿的小姑娘正围坐在一张圆桌旁,桌上摆着各色花枝,似是正在玩插花的游戏。
\"小鲤,你可想过去一起玩?\"玉娘柔声询问女儿的意见。
小鲤点头:\"好啊!我想和姐姐妹妹一起玩。\"
沈夫人和两位夫人见状都笑了起来。
沈夫人当即吩咐身边的丫鬟:\"带赵小姐过去吧,好生照应着。\"
玉娘也转头对月盈嘱咐:\"你也一起去,仔细照看小姐。\"
秋禾接触的时日尚短,还是让稳重的月盈跟着更让她放心些。
月盈恭敬应声,十分规矩地跟在小鲤身后。
目送着小鲤在那圆桌旁坐下,玉娘这才安心地与几位夫人继续叙话。
李三少奶奶和杜夫人态度都算得上友善,玉娘也始终笑意盈盈。
杜夫人多打量了玉娘几眼,笑道:\"我听我那夫家子侄提起过赵大人呢!说起来,他与赵大人也算有过同窗之谊,都是去岁的天子门生。\"
其实她主要是从侄女那里听闻的,侄子在旁接过一次话。
今日见了玉娘,她想起这茬来,特意提及以示亲近。
喜欢遗孀与忠犬小叔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遗孀与忠犬小叔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