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坡的黄芪示范田,成了桃花村乃至周边几个村子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在林峰科学的管理和“小蕴灵阵”潜移默化的滋养下,黄芪苗长势一天比一天好,茎秆粗壮,叶片肥厚油亮,与旁边普通地块的作物形成了鲜明对比。
王老五彻底服气了,几乎天天往桃花村跑,跟着林峰学习,对林峰言听计从。石门村的其他村民也坐不住了,纷纷找上门来,希望加入药材种植合作社。林峰顺势而为,与老陈叔、张月蓉等人商议后,正式成立了“桃花村中药材种植合作社”,制定了章程,明确了入股、种植、管理、销售的分成模式。桃花村和石门村的大部分村民都踊跃加入。
林峰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技术指导上。他不仅指导黄芪种植,还根据各家各户的土地条件(山脚、平地、水田边),推广了金银花、板蓝根、薄荷、紫苏等不同药材的种植技术。他编写的《桃花村药材种植手册》(简化版,隐去了核心法门),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成了村民们的宝典。
他还利用从省城带回的设备,在卫生所旁边开辟了一间小小的药材初加工坊,教村民们如何晾晒、切片、储存药材,确保品质。
日子在忙碌而充实中飞快流逝。转眼到了夏末,东山坡的黄芪迎来了第一次采收。虽然不是主根(林峰要求三年以上才能采挖主根,这次只采收部分茎叶和侧根做样品),但依然让村民们惊喜不已。
采收的黄芪品相极佳,香气浓郁,经过简单加工后,苏婉派来的质检员给出了极高的评价,远超市场同类产品。按照协议,“桃花源记”公司以高出市场价五成的价格全部收购,村民们拿到了第一笔实实在在的收益!
看着手里厚厚的一沓钞票,村民们脸上乐开了花。
“真没想到,这石头地真能长出金疙瘩!”
“多亏了林医生啊!”
“跟着林医生干,准没错!”
丰收的喜悦弥漫在整个桃花村。合作社的凝聚力空前强大,村民们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希望。
然而,正如林峰所预料,喜悦之中,烦恼也随之而来。
首先是人手问题。合作社规模扩大,药材种植、田间管理、采收加工都需要大量劳力。本村和石门村的劳力几乎全部投入,依然有些紧张。一些外村的年轻人听到消息,也想过来打工,但如何管理、待遇如何,都是新问题。
其次是土地问题。看到药材种植的利润,一些原本观望的村民和周边村子,都想把土地拿出来种药材,甚至有人想毁掉原有的果园、林地来改种。如何合理规划土地,避免盲目扩张导致生态破坏和市场饱和,需要长远考虑。
最让林峰警惕的,是那些悄然出现的陌生面孔。
这几天,村口时常出现一些穿着体面、自称是药材收购商的人,开出比“桃花源记”更高的价格,想要直接从村民手里收购药材。甚至有人私下找到王老五,许诺给他更丰厚的回扣,让他鼓动村民毁约。
幸好王老五经过上次教训,头脑清醒了不少,第一时间将情况报告给了林峰和老陈叔。老陈叔气得直拍桌子:“这些奸商!见不得我们好!想挖墙脚!”
林峰却相对平静。商业竞争,在所难免。他让老陈叔加强宣传,告诉村民契约精神的重要性,以及“桃花源记”稳定的销售渠道和品牌保障是长远利益所在。同时,他让苏婉那边加快“桃花源记”自有品牌的建设和高端渠道的拓展,用更高的品牌溢价来保障村民收益。
除了明面上的商人,林峰还察觉到一些更隐蔽的窥伺。
有几个自称是“农业大学实习生”的年轻人,在村里东逛西逛,对药材田尤其感兴趣,问东问西,甚至想偷偷采摘样本。他们的举止不像学生,眼神中带着探究和一丝不易察觉的贪婪。
还有一次,林峰深夜修炼时,隐约感觉到村后山林中有极其微弱的气息波动,但当他前去查探时,却一无所获,对方似乎非常擅长隐匿。
“树欲静而风不止啊。”林峰站在卫生所门口,望着暮色中的村庄,心中思忖。桃花村的发展,已经引起了外界更复杂的关注。有些是正常的商业竞争,有些……恐怕来者不善。
“林峰,吃饭了。”张月蓉端着饭菜走来,脸上带着温柔的笑意。她现在不仅是林峰的得力助手,也将他的生活照顾得井井有条。两人之间那种默契和情愫,在朝夕相处中愈发深厚。
“嗯。”林峰收回思绪,接过碗筷。看着张月蓉在灶台前忙碌的窈窕背影,看着窗外点点灯火和袅袅炊烟,他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守护欲。
这片土地,这些人,是他必须守护的根基。任何想要破坏这份安宁和希望的人,都是他的敌人。
“月蓉姐,”林峰忽然开口,“明天开始,你教村里的妇女们认字、算数吧。合作社以后要记账、签合同,不能总是我们几个忙活。”
张月蓉眼睛一亮:“好主意!我明天就去找陈婶商量!”
提高村民自身的文化水平和能力,才是长久之计。林峰深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他不仅要带领村民致富,更要让他们拥有独立应对风雨的能力。
夜色渐深,桃花村沉浸在丰收后的宁静与喜悦中。但林峰知道,表面的平静下,暗流仍在涌动。他需要更强大的力量,和更周全的准备,来应对即将到来的、更严峻的挑战。他的目光,再次投向了那卷玄奥的《太初丹经》。或许,是时候尝试炼制一些能够快速提升实力或应对特殊情况的丹药了。
喜欢乡村小神医:桃花坞里桃花仙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乡村小神医:桃花坞里桃花仙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