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河流,仿佛在某个节点被无形的大坝骤然拦截,然后被强行改道,冲入了一片充满未知与迷雾的峡谷。从国庆盛典那光辉的顶点,到农历新年这突如其来的深渊,中间仅仅相隔了不到四个月。这四个月里,林雪和徐航在实验室为了新的算法模型争分夺秒;林卫东在西北基地推动着新一轮的技术预研;林向洋在南方的企业调整布局,踌躇满志;林帆则在图书馆和网络资料中,为他那个“可行性分析报告”搜集着素材,目光日益坚定。
一切似乎都沿着“新起点”的轨迹,平稳而充满希望地向前滑行。春节的临近,更是为这奋进的节奏增添了浓郁的烟火气与归家的温情。
林家“大树”微信群里,早已热闹起来。赵庆兰分享了西北基地发的年货,有戈壁滩特产的枸杞和大枣;林向洋和陈静在南方置办了不少新颖的年礼,拍了图片发上来,询问大家的喜好;林雪和徐航也订好了回江城的机票,计划带着小诺陪母亲周文瑾好好过个团圆年;林帆更是早早就抢好了返校的火车票,甚至在群里开玩笑说,要把学校附近那家最有名的酱鸭带回去给奶奶尝尝。周文瑾老人看着群里儿孙们热闹的讨论,脸上整日都洋溢着满足的笑容,早早让保姆小杨将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备好了孩子们爱吃的各种零食和食材。
年味,如同渐渐煮沸的水,气泡密集,温度攀升,眼看就要达到欢腾的顶点。
然而,就在腊月二十八、二十九那几天,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开始如同细微的冰裂声,从遥远的武汉传来,透过网络缝隙,悄然渗入这片祥和的氛围。
起初,只是一些模糊的、关于“不明原因肺炎”的零散消息,混杂在春运大潮和节日预热的海量信息中,并不十分起眼。群里偶尔有人转发一下,带着些许好奇和不确定。
“听说武汉那边有点奇怪的肺炎?”
“问题不大吧?冬天本来就是流感高发期。”
“注意防护就好,别去人多的地方。”
但很快,冰裂声变成了冰层断裂的巨响!
新闻客户端、电视台、社交平台……几乎所有信息渠道,都被同一个爆炸性的消息刷屏——**武汉,将于1月23日10时起,全市城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暂停运营;无特殊原因,市民不要离开武汉;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暂时关闭。**
**封城!**
这两个字,如同带着冰冷重量的陨石,狠狠砸进了林家、砸进了全国无数个家庭的平静生活。
微信群里有那么几秒钟,死一般的寂静。仿佛所有人都被这史无前例的消息震懵了。
紧接着,就是信息的爆炸和恐慌的决堤!
“我的天!封城了!真的封城了!”
“这是什么肺炎?这么厉害?”
“病毒!人传人!肯定很严重!”
“完了完了,春运都开始这么多天了,得有多少人从武汉出来?”
群里瞬间被各种惊呼、疑问、转载的权威报道和真假难辨的小道消息淹没。恐慌,这种无形却极具破坏力的病毒,以比新冠病毒更快的速度,沿着光纤和基站,瞬间蔓延至全国的每一个角落。
林家原定的、期盼已久的春节聚会计划,在这颗“炸弹”的冲击波下,瞬间化为齑粉。
第一个打电话进来的林向洋,语气急促:“妈!小雪!卫东!你们都看到新闻了吧?武汉封城了!这疫情肯定比我们想的严重!聚会绝对不能搞了!太危险!”
几乎同时,林雪的电话也打了进来,背景音里还能听到小诺疑惑的询问声:“妈妈,我们不去奶奶家了吗?”
“妈,哥,叔叔,情况不对。”林雪的声音尽量保持着冷静,但语速明显快于平时,“我和徐航商量了,我们北京的机票必须退掉。我们不能把风险带回去,尤其是妈年纪大了……”
林卫东的电话紧随其后,言简意赅,带着军人的果断:“聚会取消。各自留守,不要流动。等待进一步通知。”
没有犹豫,没有争执。在巨大的公共危机面前,个人的团聚愿望显得如此微不足道。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焦急的电话和视频,内容高度一致:
“不要出门!”
“戴好口罩!”
“家里多备点吃的喝的!”
“注意防护,勤洗手!”
“有发烧咳嗽立刻上报,去医院!”
原本充满欢笑的“林家大树”群,瞬间变成了“林家疫情通报联防群”。分享的内容从年货美食变成了口罩购买渠道、消毒液使用方法、疫情最新动态地图。那种节日的喜庆氛围被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凝重、焦虑和互相牵挂的紧张感。
不仅仅是林家。
仿佛有一只无形的巨手,按下了整个国家的“暂停键”。
一夜之间,曾经摩肩接踵、张灯结彩的商业街,变得空无一人,只有寒风卷着落叶和废弃的口罩包装袋掠过。商场、影院、餐馆大门紧闭,上面贴着“暂停营业”的告示。火车站、机场虽然还有零星旅客,但每个人都行色匆匆,口罩上方的眼神充满了警惕与不安。道路上,偶尔驶过的车辆也速度飞快,仿佛不愿在外面多停留一秒。城市,这座庞大的、日夜不休的机器,第一次如此彻底地陷入了停滞和死寂。
只剩下一些无法停止的声音,反复提醒着人们现实的严峻:
那是呼啸而过的救护车警笛声,一声声,尖锐而急促,划破寂静的天空,揪紧着每一颗不安的心。
那是社区广播里循环播放的防疫通知,用带着地方口音的普通话,反复强调着“不聚集、不串门、戴口罩、勤通风……”
那是手机里不断弹出的疫情通报数字,那不断攀升的确诊病例和死亡人数,像冰冷的铅块,压在每个人的心头。
恐慌,在无声地蔓延。
药店门口排起了长队,口罩、酒精、消毒液被抢购一空。超市里出现了短暂的抢购潮,方便面、米面油等生活物资被大量囤积。网络上,各种谣言与辟谣信息齐飞,真真假假,进一步加剧了人们的焦虑。
在江城的老家里,周文瑾老人看着骤然冷清下来的家和窗外空荡的街道,默默叹了口气。她经历过战乱,经历过物资匮乏,但这样一种因为看不见的病毒而导致全社会近乎“冻结”的情况,还是生平头一遭。她拿起手机,在群里发了一条语音,声音依旧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都别慌。各自守好各自的家,照顾好自己。不要给国家添乱。相信政府,相信医生。这关,我们能过去。”
老人的话,像是一颗定心丸,让群里慌乱的气氛稍稍平息。
但压抑的阴影,已经笼罩了下来。这个春节,没有团圆饭,没有拜年声,没有鞭炮轰鸣。有的,是空荡的街道,是紧闭的门窗,是口罩上方的警惕眼神,是空气中无处不在的消毒水气味,和那盘旋在每个人心头的、对未知病毒的深深忧虑。
一个前所未有的、寂静而紧张的春节,开始了。
《三江奔流》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315中文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315中文网!
喜欢三江奔流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三江奔流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